《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卷之十六 (1)
卷之十六 (1)
1. 礬石散
治風濕寒,舌強不能語。
枯礬,桂心(各等分)
上為末。每一錢安舌下,或用正舌散治之。(方見中風門)
凡失欠頰車蹉,但開不能合,以酒飲之,令大醉,睡中吹藥搐其鼻,嚏透即自正。
白話文:
[礬石散]這帖藥方是用來治療風濕和身體因寒氣而導致的舌頭僵硬,無法說話的症狀。
所需藥材為礬石和肉桂中心的部分,兩者份量相等。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使用時,取一錢的藥粉放在舌下,或者可以使用正舌散來治療。(正舌散的配方請參閱中風病症的相關資料)
如果出現口齒不清,面部肌肉失控,以致於嘴巴只能張開卻無法閉合的情況,可讓患者飲用一些酒,使其喝到大醉。趁其熟睡時,將藥粉吹入患者的鼻子,引發打噴嚏,當噴嚏打完後,面部肌肉便能恢復正常。
2. 咽喉病證治(附哽)
夫喉以候氣,咽以咽物;咽接三脘以通胃,喉通五臟以系肺,氣谷攸分,皎然明白。有為水喉谷喉之說者,謬說也。《千金》復云:喉嚨候脾胃,咽門候肝膽。亦非至論,智者當以理推,不可強存乎人矣。諸臟熱則腫,寒則縮,皆使喉閉,風燥亦然。五臟久咳則聲嘶,嘶者喉破也,非咽門病,咽腫則不能吞,干則不能咽。
多因飲啖辛熱,或復嘔吐烙傷,致咽系乾枯之所為也,與喉門自別。又有懸癰暴腫,閉塞喉嚨,亦如喉閉。但懸癰在上齶,俗謂鶯翁,又謂之鵝聚,俗語聲訛,不可不備識。
小續命湯,治卒喉痹,不得語。(方見中風門)
加杏仁去皮尖七個煎,甚效。
白話文:
[咽喉疾病的治療(附哽塞)]
咽喉的功能分別是,喉部用來呼吸,咽部用來吞嚥食物。咽部連接著胃的三個部分,而喉部則與五臟相連,特別是肺部,氣血和食物的運行在這兩處有著明確的區分。有人稱喉為「水喉」,咽為「谷喉」,這是錯誤的觀點。《千金方》也曾提及,喉嚨反映脾胃健康,咽部反映肝膽狀態,這種說法並非完全正確,聰明的人應當根據道理來判斷,而不應強加於人。
當各臟器過熱會導致腫脹,過冷則會收縮,這些都會導致喉部閉塞,風燥同樣會造成此問題。如果五臟長期咳嗽,會導致聲音嘶啞,因為這代表喉部受到損傷,而非咽部疾病,若咽部腫脹,則無法吞嚥,乾燥則無法順利吞嚥。
大多數情況下,是因為食用辛辣、熱性食物,或是反覆嘔吐造成的傷害,導致咽部乾燥,這與喉部問題不同。另外,還有一種突然腫大的懸癰,阻塞喉嚨,其症狀類似喉部閉塞。但懸癰位於上齶,俗稱鶯翁,又稱鵝聚,由於地方方言的誤解,我們應該對此有所認識。
小續命湯,用於突然的喉嚨閉塞,無法說話。(該藥方可參考中風相關條目)
如果在煎煮時加入七個去皮尖的杏仁,效果會更佳。
3. 玉鑰匙
治風熱喉痹,及纏喉風。
焰硝(一兩半),硼砂(半兩),腦子(一字),白殭蠶(一分)
上為末,研勻。以竹管吹半錢許入喉中,立愈。
白話文:
[玉鑰匙]這個處方用於治療因風熱引起的喉嚨腫痛,以及類似喉部急性炎症的疾病。
所需藥材包括:硝石(一兩半),硼砂(半兩),麝香(微量,通常指極少量),白僵蠶(一分)。
將這些藥材磨成細粉,混合均勻。使用時,取約半錢的藥粉,通過竹管吹入喉部,可以立即緩解症狀。
請注意,以上內容是根據要求僅提供古文翻譯,實際使用藥物應遵從專業醫師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