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言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卷之十二 (5)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二 (5)

1. 雞內金散

治溺床失禁。

雞䏶胵(一具,並腸淨洗燒為灰,男用雌者,女用雄者)

上研細。每服方寸匕,酒飲調服。

又方,用羊肚系盛水令滿,線縛兩頭,熟煮,取中水,頓服。

又方,用豬胞洗淨,鐵鏟上炙香熟,嚼細,溫酒下。

白話文:

治溺床失禁

方一:

取雞的內臟(一具,包括腸子都要洗淨燒成灰,男性用母雞的,女性用公雞的)。

將灰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約一茶匙,用酒調和服用。

方二:

取羊肚,用繩子系緊開口,裝滿水,再用繩子綁緊兩端,煮熟,取中間的水,趁熱喝下。

方三:

取豬的膀胱,洗淨,用鐵鏟在火上烤至香熟,嚼碎,用溫酒送服。

2. 九蟲論

古方論列臟腑中九蟲,雖未必皆有,亦當備識其名狀。若蛔蟲,則固不待言而知,其他皆由臟虛,雜食甘冷肥膩,節宣不時,腐敗凝滯之所生也。又有神志不舒,精魄失守,及五臟勞熱,又病餘毒,氣血積鬱而生。或食果蓏,與夫畜獸內臟遺留諸蟲子類而生,不可具載。亦猶生瘕,殆非九數可盡,姑列諸例,為學者備。

白話文:

古代醫書記載了臟腑中的九種寄生蟲,雖然不一定都存在,但也應該熟悉它們的名字和形狀。像蛔蟲,那就不用說了,其他寄生蟲都是因為臟腑虛弱、飲食不節制、吃太多生冷油膩的食物、不按時節飲食導致腐敗凝滯而產生的。還有的則是因為精神不振、心神不安、五臟過熱、病後餘毒、氣血鬱結而產生。或者吃了水果蔬菜、動物內臟裡殘留的蟲子而產生,這些無法一一列舉。就像生了腫瘤一樣,也不一定只有九種,這裡只是列舉幾個例子,給學者參考。

3. 九蟲例

九蟲者,一曰伏蟲,長四分,為群蟲之長;二曰白蟲,長一寸,相生至多,其母長至四五丈,則殺人;三曰內蟲,狀如爛杏,令人煩滿;四曰肺蟲,其狀如蠶,令人咳;五曰胃蟲,狀如蝦蟆,令人吐逆嘔噦;六曰弱蟲,狀如瓜瓣,令人多唾;七曰赤蟲,狀如生肉,令人腸鳴;八曰蟯蟲,至微細,狀如菜蟲,居洞腸間,多則為痔漏癰疽諸瘡,無所不為;九曰蛔蟲,長一尺,貫心則殺人。又有屍蟲,與人俱生,狀如犬馬尾,或如薄筋,依脾而居,長三寸許,大害於人。

然多因臟虛寒勞熱而生,治之各有方。

白話文:

九種寄生蟲:

  1. **伏蟲:**長度約四公分,是所有寄生蟲的首領。
  2. **白蟲:**長度約一寸,繁殖力極強,母蟲長度可達四、五丈,會對人造成致命危險。
  3. **內蟲:**形狀像腐爛的杏仁,會讓人感到胸口煩悶。
  4. **肺蟲:**形狀像蠶,會讓人咳嗽。
  5. **胃蟲:**形狀像蟾蜍,會讓人噁心嘔吐。
  6. **弱蟲:**形狀像瓜子,會讓人唾液過多。
  7. **赤蟲:**形狀像生肉,會讓人腸鳴。
  8. **蟯蟲:**極其細小,形狀像菜蟲,寄居在腸道,數量多時會形成痔瘡、漏瘡、癰疽等各種病症,破壞力強大。
  9. **蛔蟲:**長度約一尺,若穿過心臟會致命。

此外,還有一種屍蟲,與人同時出生,形狀像狗馬尾巴或薄筋,依附在脾臟上,長度約三寸,對人體危害極大。

4. 烏梅丸

治蛔厥。令病者靜而復煩,此為臟寒,蛔上入隔,故煩;須臾復上,得食而嘔又煩者,蛔聞食臭出,其人自吐蛔。

白話文:

治療蛔厥。病患先是平靜,接著又煩躁不安,這是由於臟腑受寒,蛔蟲爬到橫膈膜上作祟,所以感到煩躁;沒過多久又再次發作,當吃到東西而嘔吐後又煩躁起來,這是因為蛔蟲聞到食物的氣味而出來,然後病人自己嘔吐出蛔蟲。

烏梅(一百五十個),當歸,川椒(去目汗),細辛,附子(炮去皮臍),桂心,人參,黃柏(各三兩),乾薑(炮,五兩),黃連(八兩)

白話文:

烏梅(150顆) 當歸(3兩) 川椒(去除蒂頭,3兩) 細辛(3兩) 附子(炮製去除表皮和臍,3兩) 桂心(3兩) 人參(3兩) 黃柏(3兩) 乾薑(炮製,5兩) 黃連(8兩)

上為末,以苦酒漬烏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米下,熟搗成泥,和藥相得,納臼中,與蜜杵一二千下,丸如梧子大。食前飲服十丸,稍加至三十丸。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然後將烏梅用苦酒醃一晚上,去掉果核。與五斗米一起蒸熟,搗成泥狀。把藥材和泥狀物混合均勻,放入臼中與蜂蜜一起搗一千到兩千下。搓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在飯前服用十丸,逐漸增加至三十丸。

5. 集效丸

治因臟腑虛弱,或多食甘肥,致蛔蟲動作,心腹絞痛,發則腫聚,往來上下,痛有休止,腹中煩熱,口吐涎沫,是蛔咬,宜服此藥。若積年不瘥,服之亦愈。又治下部有蟲生痔,痔癢痛。

白話文:

治療因臟腑虛弱,或因過量食用甜膩食物導致蛔蟲活躍,引起心腹絞痛,發作時疼痛集結,忽上忽下,疼痛可間歇緩解,腹中煩熱,口吐涎沫,這是蛔蟲作祟,應服用此藥。即使是多年未癒,服用此藥也能痊癒。此外,還可治療因蟲生於下部而導致痔瘡,引起痔瘡瘙癢疼痛。

木香,鶴蝨(炒),檳榔,訶子(煨去核),蕪荑(炒研),附子(炮去皮臍),乾薑(炒,各七錢半),大黃(銼炒,一兩半)

上為細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橘皮湯下;婦人醋湯下。

白話文:

木香、鶴蝨(炒)、檳榔、訶子(煨過去除果核)、蕪荑(炒研碎)、附子(炮製去除皮和蒂)、乾薑(炒),各七錢半;大黃(切片炒製),一兩半。

6. 化蟲丸

治寸白蟲。兼治諸蟲。

硫黃(一兩,別研),木香(半兩),蜜陀僧(三分,別研),附子(生用,一個去皮臍為末)

白話文:

硫磺(6 克,研磨成粉) 木香(3 克) 蜜陀僧(1.8 克,研磨成粉) 附子(生用,1 個去皮、去臍,研磨成粉)

上先以附子末,用好醋一升熬成膏,入三藥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二十丸,食前荊芥茶清放冷下,蟲即化為清水。

白話文:

首先用附子研成細末,加入上好的醋一升熬煮成膏狀。然後將三種藥物加入膏狀物中,搓成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二十丸,在飯前服用,用荊芥茶送服,等到茶涼了之後再吞下藥丸。這樣,蟲子就會化為清水。

7. 檳榔散

治諸蟲在臟腑,久不瘥。

檳榔(一兩)

上為末。每服一錢至二錢,煎茶蜜湯調下,空心食前服。

白話文:

治療寄生蟲在體內各部位,長時間未見好轉。

使用檳榔一兩。

將其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到二錢,用煎茶和蜂蜜水調服,在空腹時於飯前服用。

8. 咳嗽敘論

人之所以滋養其身者,唯氣與血。呼吸定息,衛氣之常,失常則為咳嗽;津液流潤,榮血之常,失常則為痰涎。咳嗽吐痰,氣血已亂矣。顧世治嗽之藥極多,而卒不能遍效者,蓋其致病之因不一。世謂五嗽,且以五臟而言之,要之內因七情,外合六淫,飲食起居,房勞叫呼,皆能單復倚互而為病。故《經》云:五臟六腑,感寒熱風濕,皆令人咳。

白話文:

人之所以維持生命健康,仰賴的是氣和血。呼吸平穩,這叫做衛氣的正常運行,如果出了問題就會咳嗽;津液流動順暢,這叫做榮血的正常運行,如果出了問題就會產生痰液。咳嗽吐痰,說明氣血已經紊亂。但現今治療咳嗽的藥物太多了,卻沒有一個藥方可以完全適用,主要是因為導致咳嗽的原因不只一種。世人所說的「五嗽」,從臟腑的角度來講,起因於內在的各種情志變化,外因則與風寒暑濕等六種致病因素有關,飲食起居、房事過度、過度叫喊等因素,都可能單獨或綜合起來導致咳嗽。所以《黃帝內經》說:五臟六腑受了風寒暑濕的影響,都會導致咳嗽。

又微寒微咳,厲風所吹,聲嘶發咳;熱在上焦,咳為肺痿;秋傷濕,冬咳嗽,皆外所因。喜則氣散,怒則氣激,憂則氣聚,思則氣結,悲則氣緊,恐則氣卻,驚則氣亂,皆能發咳,即內所因。其如飲食生冷,房勞作役,致嗽尤多,皆不內外因。其可一法而治之?治之,當推其三因,隨脈證治療,散之,下之,溫之,吐之,以平為期。

白話文:

另外,還有輕微的感冒和咳嗽,這是由於受到厲風吹襲,導致聲音嘶啞並引發咳嗽;熱氣上湧至胸腔,咳嗽是由於肺部發炎;秋天受寒受濕,冬天咳嗽,這都是由外因所致。喜悅時氣機散漫,憤怒時氣機激盪,憂愁時氣機鬱結,思考時氣機阻塞,悲傷時氣機緊縮,恐懼時氣機後退,驚嚇時氣機混亂,這些內因都可能引發咳嗽。而像飲食生冷、房事過度、勞作過度等,導致咳嗽的因素更多,既非內因也非外因。那麼,是否可以用一法來治療呢?治療時,應根據三種病因,結合脈象和症狀進行治療,可以採用發散、瀉下、溫補、催吐等方法,以達到平和為目的。

9. 外因咳嗽證

傷風咳者,憎寒壯熱,自汗惡風,口乾煩躁;傷寒咳者,憎寒發熱,無汗惡寒,煩躁不渴;傷暑咳者,煩熱引飲,口燥,或吐涎沫,聲嘶咯血;傷濕咳者,骨節煩疼,四肢重著,洒洒淅淅,並屬外所因。診其脈,浮為風,緊為寒,數為熱,細為濕。隨其部位,與人迎相應;推其臟腑,則見病源也。

白話文:

傷風咳

症狀:怕冷、發高燒、自發性出汗、怕吹風、口乾、心煩意亂。

傷寒咳

症狀:怕冷、發熱、不出汗、怕冷、心煩意亂、不口渴。

傷暑咳

症狀:心煩、發熱、想喝水、口乾,或吐出黏液、聲音嘶啞、咯血。

傷濕咳

症狀:骨節疼痛、四肢沉重、輕微發抖,這些症狀都屬於外因引起的。

診斷

檢查脈搏,浮脈是風寒,緊脈是寒症,數脈是熱症,細脈是濕症。根據不同的位置,與人迎穴脈對應;推斷出病變的臟腑,就能找出病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