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言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卷之十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 (1)

1. 文蛤散

治渴欲飲水不止。

文蛤(即五倍子,最能回津,《本草》在海蛤文甚失其性,識者當自知之)

上一味為末。以水飲任調方寸匕,不以時。

白話文:

文蛤(在這裡指的是五倍子,有極佳的生津作用,《本草》中將其歸類於海蛤類,其實質屬性有誤解,有知識的人應自行辨認)

將上述的一味藥材研磨成細末。服用時,以水沖服約方寸匕的分量(方寸匕大約等於2.841ml),不限定時間服用。

2. 烏梅木瓜湯

治酒食過度,中焦蘊熱,煩渴枯燥,小便並多,遂成消中。兼治瘴渴。所謂瘴渴者,北人往南方瘴地,多有此疾。

木瓜干,烏梅(打破不去仁),麥糵(炒),甘草,草果(去皮,各半兩)

上銼散。每服四大錢,水盞半,姜五片,煎七分,去滓,不以時候。

白話文:

【烏梅木瓜湯】

這帖藥方適用於因飲酒和飲食過量,導致身體中間部位積聚熱氣,感到煩躁口渴、皮膚乾燥,且小便頻繁,進而形成中消症狀的人。同時,這帖藥也能用來治療瘴渴。所謂的瘴渴,指的是北方人前往南方瘴氣重的地方後,常會患上的疾病。

所需藥材有:木瓜乾、烏梅(需破開但不取出內核)、炒過的麥芽、甘草、草果(需去皮),以上各藥材各取半兩。

將上述藥材切碎混合。每次服用時取四大錢的藥材,加入一杯半的水和五片薑,煮至剩下七分水量,然後濾掉藥渣,隨時可服用,不限定時間。

3. 羊乳丸

治嶺南山瘴風熱毒氣入腎中,變寒熱腳弱,虛滿而渴。

黃連(不拘多少,為末),生栝蔞根(汁),生地黃(取汁),羊乳(五羊乳、牛乳、人乳亦得)

上以三汁搜和為丸,如梧子大。每服米飲下三五十丸。一法,濃煮小麥粥飲下。

渴疾,有人依山谷方,單用菟絲子酒浸透,直爾抄服甚效。亦有將黃耆六兩、甘草一兩,作六一湯服之尤效。又渴人病愈,須預防發癰疽,宜服忍冬丸。

白話文:

【羊乳丸】

主治:用於治療南方山嶺地區的瘴氣風熱毒氣侵入腎臟,導致身體忽冷忽熱,腳部乏力,感到虛弱飽脹且口渴。

藥物組成及用量:黃連(不限量,研磨成粉末),栝樓根(取其汁液),生地黃(榨取其汁),羊乳(可用五隻羊的乳汁,或牛乳、人乳代替)

製備方法:以上三種汁液混合,與黃連粉攪拌成丸,大小如同梧桐籽。每次服用時,用米湯送服三十至五十粒。另一種方法是,用濃稠的小麥粥湯來送服。

對於口渴病症:有人依照山中的偏方,單獨使用酒浸泡的菟絲子直接食用,效果顯著。也有人用六兩黃耆、一兩甘草,製成六一湯服用,效果更佳。另外,對於口渴病症痊癒的人,需預防可能出現的膿瘍,建議服用忍冬丸作為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