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言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卷之五 (4)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 (4)

1. 君火論

五行各一,唯火有二者,乃君相之不同。相火則麗於五行,人之日用者是也;至於君火,乃二氣之本源,萬物之所資始。人之初生,必投生於父精母血之中而成形。精屬腎,腎屬水,故天一而生水;血屬心,心屬火,故地二而生火;識為玄,玄屬水,故天三而生木,乃太一含三引六之義也。亦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之數也。

白話文:

五行各有代表,只有火有兩位,那是因為君臣有別。臣火依附於五行,是人日常生活的火;至於君火,則是陰陽二氣的根本,是萬物賴以生成的源頭。人在出生時,必須投生於父親的精子和母親的血液中才能成形。精液屬於腎,腎屬水,所以天一而生水;血液屬於心,心屬火,所以地二而生火;靈識為太玄之氣,太玄屬水,所以天三而生木,這是太一包含三者並引出六者的含義。也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的數理。

則知精血乃財成於識,以識動則暖,靜則息,靜息無象,暖觸可知。故命此暖識以為君火,正《內典》所謂暖識息三連持壽命者是也。然其所以謂之君者,以不行炎暑,象君之德;萬物資始,象君之化;位居少陽,象君之政;神明出入,象君之令。故君亦天也,天亦君也。乾以元亨利貞而運行於其上,君以德化政令而輔成於其下。

白話文:

由此可知,精血是智慧形成的財富。智慧活動時帶來溫暖,休息時則平息,平息時沒有形體,溫熱感卻可以察覺。因此把這個溫熱的智慧稱為君火,正是《內典》中所說的溫熱智慧、平息、調和這三者連續存在,就能維持壽命。之所以稱之為君,是因為它不產生炎熱,像君主的德行;萬物依靠它產生,像君主的教化;它位於少陽的位置,像君主的政權;神明出入,像君主的命令。因此,君也像天,天也像君。乾卦以元、亨、利、貞的意義運行在上,君以道德教化政令輔助成就於下。

天道順序,則生長化收藏,不失其時;君道助順,故進退存亡,不失其正,其實皆一理也。成象取法,雖主配於心腎,推而明之,一點精明,無物不備。是宜君火之用,上合昭昭,下合冥冥,與萬物俱生,而無所間斷也。醫者苟不明此,皆墮於術數伎藝,與夫瞽史之用易,拘拘於卜筮休咎之中。

白話文:

天地遵循自然規律,萬物生長、變化、收藏都有其固定的時節;君王遵循大道的幫助,所以進退、存亡也不會偏離正道,其實這都是同一個道理。觀察自然現象取得治病方法,雖然心腎有主配的區別,但仔細推論就會發現,一點精明靈氣,就能體現所有事物。因此君火的功能,上通明亮之天,下達幽暗之地,與萬物共同生長,沒有任何間斷。醫生如果不明白這個道理,就會陷入技術層面的伎倆,像瞎子用《易經》算命一樣拘泥於占卜的吉凶當中。

吾見其大蔽聖人之道,未聞有益於天下後世也。悲夫!

2. 五運論

夫五運六氣,乃天地陰陽運行升降之常道也。五運流行,有太過不及之異;六氣升降,則有逆從勝復之差。凡不合於德化政令者,則為變眚,皆能病人。故《經》云:六經波盪,五氣傾移。太過不及,專勝兼併。所謂治化,人應之也,或遇變眚,聿興災沴,因郁發以亂其真常,不德而致折復,隨人臟氣虛實而為病者,謂之時氣。與夫感冒中傷,天行疫沴,顯然不同。

白話文:

天地間的陰陽運作,有升有降,這是一條恆定的自然規律,稱為「五運六氣」。五運的運行會有過剩和不足的變化;六氣的升降則有順利、阻礙、勝出和抑制的區別。凡是不符合道德規範和政治制度的,就會形成災禍,都能讓人致病。所以《黃帝內經》裡說:六經氣血波動異常,五氣偏盛偏衰。過剩或不足,專門抑制或兼併併發。所謂治化之道,應順應人體自然規律,如果遇到災禍,就會引起災害和瘟疫,從而導致體內正氣鬱結發病,魄散氣衰,隨着人體內臟氣血虛實而發病的,稱為時氣。這與感染外邪內傷、瘟疫流行等顯然不同。

前哲知夫天地有餘不足違戾之氣,還以天地所生德味而平治之。經論昭然,人鮮留意,恐成湮沒,故敘而紀之。

3. 五運時氣民病證治

凡遇六壬年,發生之紀,歲木太過,風氣流行,脾土受邪,民病飧泄,食減體重,煩冤腸鳴,脅支滿;甚則忽忽善怒,眩冒癲疾。為金所復,則反脅痛而吐,甚則衝陽絕者死。

白話文:

每當遇上六壬年份,此年份又恰逢戊己年時,外界環境中的木氣過於旺盛,風氣流行,導致脾臟受到邪氣侵襲。因此人們會出現腹瀉、食慾不振、體重減輕、腹中鳴叫、肋部脹滿等症狀。嚴重時,會出現頭暈目眩、脾氣暴躁、眩暈抽搐等情況。如果此時再受到金氣抑制,就會出現脅痛嘔吐等症狀。嚴重時,可能會出現陽氣絕脫,導致死亡。

4. 苓朮湯

治脾胃感風,飧泄注下,腸鳴腹滿,四肢重滯,忽忽善怒,眩冒顛暈,或左脅偏疼。

茯苓厚朴(薑汁製炒),白朮青皮乾薑(炮),半夏(湯泡去滑),草果(去皮),甘草(炙,各等分)

白話文:

茯苓(白色) 厚朴(用薑汁炒製過) 白朮 青皮 乾薑(炮製過) 半夏(用熱水泡過,去除黏液) 草果(去皮) 甘草(炙製過,各味藥材分量相等)

銼散。每服四錢,水盞半,姜三片,棗兩枚,煎七分,去滓,食前服之。

白話文:

上面列出的藥方是一種散藥。每一次服用四錢的藥粉,加入半杯水、三片生薑和兩顆紅棗。煎煮到只剩七分之三,去除藥渣,在飯前服用。

凡遇六戊年,赫曦之紀,歲火太過,炎暑流行,肺金受邪,民病瘧,少氣咳喘,血溢泄瀉,嗌燥耳聾,中熱,肩背熱甚,胸中痛,脅支滿,背髀並兩臂痛,身熱骨痛,而為浸淫。為水所復,則反譫妄狂越,咳喘息鳴,血溢泄瀉不已;甚則大淵絕者死。

白話文:

每逢逢六戊年,正值陽光猛烈的時候,火氣過旺,導致天氣炎熱,傷及肺部的氣機,人們會得瘧疾,少氣咳嗽喘鳴,血流不止腹瀉,口乾舌燥耳鳴,中熱,肩背部特別炎熱疼痛,胸部疼痛,肋部充盈,背部大腿和雙臂疼痛,身體發熱骨頭疼痛,並持續蔓延。如果受到水的影響,就會反過來出現胡言亂語狂奔的症狀,咳嗽喘鳴不止,血流不止腹瀉不止;嚴重的話會大便失禁而死亡。

5. 麥門冬湯

治肺經受熱,上氣咳喘,咯血痰壅,嗌乾耳聾,泄瀉,胸脅滿,痛連肩背,兩臂膊疼,息高。

麥門冬(去心),香白芷半夏(湯洗去滑),竹葉甘草(炙),鍾乳粉桑白皮紫菀(取茸),人參(各等分)

白話文:

麥門冬(去除中心),乾薑,半夏(用沸水洗去黏液),竹葉,甘草(烤製),鍾乳粉,桑白皮,紫菀(取絨毛),人參(各等分)

銼散。每服四錢,水盞半,姜兩片,棗一枚,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凡遇六甲年,敦阜之紀,歲土太過,雨濕流行,腎水受邪,民病腹痛清厥,意不樂,體重煩冤,甚則肌肉痿,足痿不收,行善瘈,腳下痛,中滿食減,四肢不舉。為風所復,則反腹脹,溏泄腸鳴;甚則大溪絕者死。

白話文:

如果遇到戊辰、己巳這類的年分,農作物生長繁茂時節,土旺雨多,腎水受到邪氣侵犯。人們容易患上腹痛、腹瀉、精神不振、身體沉重煩悶的疾病。嚴重時會肌肉萎縮,腳部不能伸縮,行走困難,腳底疼痛,中腹部飽滿但食慾減退,四肢無力。如果再被風邪侵襲,會導致腹脹、腹瀉、腸鳴;嚴重時可能會導致大溪穴脈象消失而死亡。

6. 附子山茱萸湯

治腎經受濕,腹痛寒厥,足痿不收,腰脽痛,行步艱難;甚則中滿,食不下,或腸鳴溏泄。

附子(炮去皮臍),山茱萸(各一兩),木瓜干,烏梅(各半兩),半夏(湯洗去滑),肉豆蔻(各三分),丁香藿香(各一分)

白話文:

附子(用火炮製,去掉外皮和肚臍)1兩 山茱萸 1兩 木瓜乾 半兩 烏梅 半兩 半夏(用熱水洗淨,去除粘滑物質)3分 肉豆蔻 3分 丁香 1分 藿香 1分

銼散。每服四錢,水盞半,姜錢七片,棗一枚,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白話文:

上銼散。每次服用四錢,加入半杯水,加七片生薑片和一顆紅棗,煎煮至剩七分,去除渣滓,飯前服用。

凡遇六庚年,堅成之紀,歲金太過,燥氣流行,肝木受邪,民病脅、小腹痛,目赤眥癢,耳無聞,體重煩冤,胸痛引背,脅滿引小腹;甚則喘咳逆氣,背、肩、尻、陰、股、膝、髀、腨、胻、足痛。為火所復,則暴痛,胠脅不可反側,咳逆甚而血溢,太衝絕者死。

白話文:

每逢六庚年,這種年份陽氣堅固,歲金過盛,乾燥之氣流行,肝木受到邪氣侵犯。人們容易患有脅痛、小腹痛,眼睛發紅發癢,耳朵聽不見聲音,身體沉重煩悶,胸痛牽扯到後背,脅脹疼痛引到小腹;病情嚴重的,還會喘咳逆氣,背部、肩膀、臀部、陰部、大腿、膝蓋、小腿、小腿肚、臀部、腳部疼痛。如果同時受到火邪侵襲,疼痛就會劇烈,脅部疼痛難以翻身側臥,咳嗽逆氣嚴重而導致血溢,絕脈太衝者會死亡。

7. 牛膝木瓜湯

治肝虛遇歲氣,燥濕更勝,脅連小腹拘急疼痛,耳聾目赤,咳逆,肩背連尻、陰、股、膝、髀、腨、胻皆痛,悉主之。

白話文:

如果肝氣虛弱,遇上時令變化,燥濕夾雜的情況更為嚴重,會導致脅肋和小腹連帶疼痛,還有耳鳴、眼睛發紅、咳嗽岔氣等症狀,甚至肩膀、背部一直到臀部、陰部、大腿、膝蓋、小腿、腳踝和腳後跟都疼痛,這些情況都可用此療法治療。

牛膝(酒浸),木瓜(各一兩),芍藥,杜仲(去皮,薑製,炒絲斷),枸杞子,黃松節,菟絲子(酒浸),天麻(各三分),甘草(炙,半兩)

白話文:

牛膝(用酒浸泡)一兩,木瓜一兩,芍藥三分,杜仲去皮,用薑加工,炒成絲狀直到斷開,枸杞子三分,黃松節三分,菟絲子(用酒浸泡)三分,天麻三分,甘草(經過烘烤)半兩

銼散。每服四錢,水盞半,姜三片,棗一個,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凡遇六丙年,流衍之紀,歲水太過,寒氣流行,邪害心火,民病身熱煩心,躁悸陰厥,上下中寒,譫妄心痛,甚則腹大,脛腫喘咳,寢汗憎風。為土所復,則反腹滿,腸鳴溏泄,食不化,渴而妄冒;甚則神門絕者死。

白話文:

每逢丙年,季節交替的時候,雨水過多,寒氣盛行,損害心火,人們容易出現發燒、煩躁不安、心慌心悸、手腳冰冷、上下半身受寒、神志不清、心痛等症狀。嚴重時,腹部腫脹、小腿浮腫、咳嗽氣喘,睡覺時出汗、怕風。如果同時受土氣影響,就會出現腹脹、腸鳴腹瀉、食物難以消化、口渴但亂發脾氣;嚴重時,神智喪失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