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卷之十二 (1)
卷之十二 (1)
1. 白朮湯
治五臟傷濕,咳嗽痰涎,憎寒發熱,上氣喘急。
白朮(二兩),五味子,茯苓(各一兩),甘草(一分),半夏(四個,洗去滑,切作十六片)
上為銼散,分作十六服。水一盞半,姜五片,入半夏一片,煎七分,空腹服。
白話文:
這是在治療因五臟受濕所引起的病症,如咳嗽、多痰、畏寒發燒、呼吸急促上氣不接下氣的處方。
所需藥材有:白朮(約60公克)、五味子、茯苓(各約30公克)、甘草(約3公克)、半夏(4顆,需先清洗乾淨,切成16片)。
將以上藥材混合後,均分成16份。每次取一份,加入大約225毫升的水和五片薑,再放入一片半夏,煮至剩下約157.5毫升,於空腹時服用。
2. 丁香烏梅丸
治膈氣壅蔽,外感風寒,咳嗽痰涎白沫,胸背痛,不能俯仰,口乾咽燥。
烏梅肉(四兩),紫蘇,木瓜(各二兩),茯苓(二兩四錢),甘草(三兩三錢),檀香(半兩),人參(七錢)麝香(一字)
上為末,用蜜一斤、蠟二兩為丸,如櫻桃大。含化,不以時。
白話文:
這是在治療因為膈肌氣滯,外受風寒影響,導致咳嗽且痰液呈現白色泡沫狀,胸部和背部疼痛,無法彎腰或抬頭,口渴且咽喉乾燥的症狀。
所需藥材為:烏梅肉四兩,紫蘇、木瓜各二兩,茯苓二兩四錢,甘草三兩三錢,檀香半兩,人參七錢,麝香一字。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粉,再用一斤的蜂蜜和二兩的蠟來製成藥丸,大小如同櫻桃。可隨時含服此藥丸。
3. 人參散
治咳嗽肺虛,不能制下,大腸泄瀉,上氣喘咳,服熱藥不效。
人參,款冬花,罌粟殼(等分,醋炙)
上為銼散。每服四大錢,水一盞半,阿膠一片、烏梅半個,同煎七分,去滓,睡正著時急喚醒服。
白話文:
這份處方是用來治療因肺部虛弱導致的咳嗽,肺部無法正常運作,進而引起大腸瀉痢,以及上氣道喘息咳嗽,若服用溫熱性藥物無效時適用。
所需藥材及其比例為:人參、款冬花、罌粟殼(三者等量,且需用醋炒過)。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散狀。每次服用時取四大錢的藥散,加入一盞半的水,再加一小片阿膠和半顆烏梅一起煎煮至剩下七分水量,然後濾掉藥渣。在睡前即將入睡時,立即喚醒患者服用此藥湯。
4. 太白丹
治肺感寒發熱,咳嗽無度。
通明白礬(枯),成煉鍾乳,寒水石(煅,水飛過,各等分)
上研勻,炊餅糊丸,如雞頭大。每服一丸,先嚼生薑、胡桃各一片令細,吸太陽氣和藥咽,仍用茶清或溫酒送下。
白話文:
這是在介紹一種名為「太白丹」的古方,主要用於治療因肺部受寒而引起的發燒與劇烈咳嗽。
配方成分包括:經乾燥處理的明礬,鍊製過的鍾乳,以及經過煅燒與淨化的寒水石,這些成分需等量使用。
將以上成分研磨均勻後,加入以蒸熟的餅作成的糊,搓成大小類似雞頭的藥丸。每次服用一顆,先將一片生薑和一片胡桃細嚼,吸入太陽之氣,然後與藥丸一同吞下,並用茶水或是溫酒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