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言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卷之五 (7)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 (7)

1. 升明湯

治寅申之歲,少陽相火司天,厥陰風木在泉,病者氣鬱熱,血溢目赤,咳逆頭痛,脅滿嘔吐,胸臆不利,聾瞑渴,身重心痛,陽氣不藏,瘡瘍煩躁。

白話文:

當寅年申年的歲運中,少陽相火主司天象,厥陰風木潛居地底。患者會出現氣鬱化熱的症狀,表現為血溢目赤、咳嗽逆氣、頭痛、脅肋脹滿、嘔吐、胸悶、耳聾、口渴、身體沉重、心臟疼痛,陽氣無法收藏,傷口潰瘍伴有煩躁不安。

紫檀香,車前子(炒),青皮半夏(湯洗),酸棗仁,薔蘼,生薑甘草(炙,各半兩)

白話文:

紫檀香、車前子(炒製過)、青皮、半夏(用湯清洗)、酸棗仁、薔蘼、生薑、炙甘草(兩者各半兩重)

上為銼散。每服四錢,水盞半,煎七分,去滓,食前服。自大寒至春分,加白薇玄參各半兩;自春分至小滿,加丁香一錢;自小滿至大暑,加漏蘆升麻赤芍藥各半兩;自大暑至秋分,加茯苓半兩;自秋分至小雪,依正方;自小雪至大寒,加五味子半兩。

白話文:

上藥研磨成散劑。每次服用四錢,半茶杯水煎七分滿,去除渣滓後,於飯前服用。從大寒節氣至春分節氣,加入白薇、玄參各半兩;從春分節氣至小滿節氣,加入丁香一錢;從小滿節氣至大暑節氣,加入漏蘆、升麻、赤芍藥各半兩;從大暑節氣至秋分節氣,加入茯苓半兩;從秋分節氣至小雪節氣,依據正方;從小雪節氣至大寒節氣,加入五味子半兩。

丑未之歲,太陰濕土司天,太陽寒水在泉,氣化運行後天。初之氣,厥陰風木加風木,民病血溢,筋絡拘強,關節不利,身重筋痿。二之氣,大火正,乃少陰君火加君火,民病溫癘盛行,遠近咸若。三之氣,太陰土加少陽火,民病身重胕腫,胸腹滿。四之氣,少陽相火加太陰土,民病腠理熱,血暴溢,瘧,心腹䐜脹,甚則浮腫。

白話文:

在醜未年,太陰濕土主宰天,太陽寒水潛藏在地下,氣化運行於後天。

第一種氣候,厥陰風木加強了自身的力量,人們容易出現血溢、筋絡拘緊、關節不利、身體沉重、筋骨萎縮等問題。

第二種氣候,大火正氣強盛,少陰君火再加入君火的力量,人們容易患上溫熱病,而且遠近皆是如此。

第三種氣候,太陰土加強了少陽火,人們容易出現身體沉重、四肢腫脹、胸腹滿悶等問題。

第四種氣候,少陽相火加強了太陰土,人們容易出現皮膚發熱、血流不止、瘧疾、心腹脹滿,嚴重時甚至會出現浮腫。

五之氣,陽明燥金加陽明燥金,民病皮膚寒氣及體。終之氣,太陽寒水加寒水,民病關節禁固,腰脽痛。治法,用酸以平其上,甘溫治其下,以苦燥之,溫之,甚則發之,泄之,贊其陽火,令御其寒。

白話文:

五行的氣候特點:陽明屬燥金,再遇到陽明燥金,人就會得皮膚受寒的病,還會有體寒的症狀。終之氣:太陽屬寒水,再遇到寒水,人就會得關節僵硬,腰痛、腿痛的病。治療方法:要用酸味藥來平衡上面,用甘溫藥來治下面,用苦燥藥來燥化,用溫熱藥來溫暖,嚴重的話就要發散、瀉下,幫助陽氣升發,讓它能抵禦寒氣。

2. 備化湯

治丑未之歲,太陰濕土司天,太陽寒水在泉,病者關節不利,筋脈拘急,身重萎弱,或溫癘盛行,遠近咸若,或胸腹滿悶,甚則浮腫,寒瘧血溢,腰脽痛。

白話文:

在醜未年份,太陰屬濕土主宰天象,太陽屬寒水藏於地下,患者會出現關節活動不利、筋脈拘緊,身體沉重虛弱。或者溫病流行,近遠地區都出現類似症狀。有的會胸腹脹悶,嚴重時還會浮腫、發冷發熱、出血、腰痛。

木瓜干,茯神(去木,各一兩),牛膝(酒浸),附子(炮,去皮臍,各三分),熟地黃覆盆子(各半兩),甘草(一分),生薑(三分)

白話文:

中藥材清單(單位為兩):

  • 木瓜乾 1 兩
  • 茯神(去除木質部分) 1 兩
  • 牛膝(浸泡在酒中) 3 分
  • 附子(炮製、去除皮和臍) 3 分
  • 熟地黃 0.5 兩
  • 覆盆子 0.5 兩
  • 甘草 0.1 兩
  • 生薑 0.3 兩

上為銼散。每服四大錢,水盞半,煎七分,去滓,食前服。自大寒至春分,依正方;自春分至小滿,去附子,加天麻防風各半兩;自小滿至大暑,加澤瀉三分;自大暑直至大寒,並依正方。

白話文:

上方的藥物為粉末狀。每次服藥四錢,加入半杯水,煎煮到只剩七分,去掉藥渣,飯前服用。從大寒節氣到春分節氣,按照原本的配方服用;從春分節氣到小滿節氣,去除附子,加入天麻和防風各半兩;從小滿節氣到大暑節氣,加入澤瀉三分;從大暑節氣到大寒節氣,按照原本的配方服用。

子午之歲,少陰君火司天,陽明燥金在泉,氣化運行先天。初之氣,太陽水加厥陰木,民病關節禁固,腰脽痛,中外瘡瘍。二之氣,厥陰風木加少陰君火,民病淋,目赤,氣鬱而熱。三之氣,少陰君火加少陽火,民病熱厥心痛,寒熱更作,咳喘目赤。四之氣,太陰土加濕土,民病黃癉鼽衄,嗌乾吐飲。

白話文:

子午年,少陰君火掌管天象,陽明燥金位於地下水泉。氣化運行遵循先天本源。

初氣,太陽水與厥陰木相合,會引起人們關節痠痛、腰背脹痛,以及內外瘡瘍。 二氣,厥陰風木與少陰君火相合,會引起人們小便不利、眼睛發紅,以及氣滯而發熱。 三氣,少陰君火與少陽火相合,會引起人們發熱、心痛,寒熱交替,咳嗽氣喘、眼睛發紅。 四氣,太陰土與濕土相合,會引起人們皮膚黃疸、鼻血、喉嚨乾燥、嘔吐清水。

五之氣,少陽火加陽明金,民乃康。終之氣,陽明金加太陽水,民病上腫咳喘,甚則血溢,下連少腹,而作寒中。治法,宜咸以平其上,苦熱以治其內,咸以軟之,苦以發之,酸以收之。

白話文:

五運之氣:當少陽火氣結合陽明金氣時,百姓安康。終運之氣:當陽明金氣結合太陽水氣時,百姓會出現上半身腫脹、咳嗽喘鳴,嚴重時還會吐血,下連少腹,形成寒中。

治療方法:宜用鹹味來調和上半身的症狀,用苦熱味來治療體內的病症。鹹味可以軟化,苦味可以發散,酸味可以收斂。

3. 正陽湯

治子午之歲,少陰君火司天,陽明燥金在泉,病者關節禁固,腰痛,氣鬱熱,小便淋,目赤心痛,寒熱更作,咳喘;或鼻鼽,嗌咽吐飲,發黃癉,喘,甚則連小腹而作寒中,悉主之。

白話文:

在子午年份,少陰君火掌管天象,陽明燥金隱藏在泉水之下。患病者會出現關節僵硬、腰痛、氣鬱熱、小便刺痛、眼睛紅痛、心痛,以及寒熱交替、咳嗽喘促等症狀。或者出現鼻塞流涕、咽喉乾澀吐水、皮膚發黃、喘息,嚴重時會影響小腹而導致腹部受寒。這些症狀都屬於少陰君火亢盛的表現。

白薇玄參川芎桑白皮(炙),當歸,芍藥,旋覆花甘草(炙),生薑(各半兩)

白話文:

白薇、玄參、川芎、桑白皮(炒製)、當歸、芍藥、旋覆花、甘草(炒製)、生薑(各 15 克)

上為銼散。每服四錢,水盞半,煎七分,去滓,食前服。自大寒至春分,加杏仁升麻各半兩;自春分至小滿,加茯苓車前子各半兩;自小滿至大暑,加杏仁、麻仁各一分,自大暑至秋分,加荊芥茵陳蒿各一分;自秋分至小雪,依正方;自小雪至大寒,加紫蘇子半兩。

白話文:

以上為煎藥的方子。每次服用四錢,約半杯水,煮沸後剩七分之一,去除渣滓,飯前服用。

  • 從大寒到春分,加入杏仁、升麻各半兩;
  • 從春分到小滿,加入茯苓、車前子各半兩;
  • 從小滿到大暑,加入杏仁、麻仁各一分;
  • 從大暑到秋分,加入荊芥、茵陳蒿各一分;
  • 從秋分到小雪,按照基本方服用;
  • 從小雪到大寒,加入紫蘇子半兩。

巳亥之歲,厥陰風木司天,少陽相火在泉,氣化運行後天。初之氣,陽明金加厥陰木,民病寒於右脅下。二之氣,太陽水加少陰火,民病熱中。三之氣,厥陰木加少陽火,民病淚出,耳鳴掉眩。四之氣,少陰火加太陰土,民病黃癉肘腫。五之氣,太陰土加陽明金,燥濕相勝,寒氣及體。

白話文:

在癸巳亥年的時候,陰風木氣主宰天象,陽相火氣潛藏於地。氣化的運作影響著後天。

第一階段的氣,陽明金氣與厥陰木氣相加,人們會出現右側肋骨下方發寒的症狀。

第二階段的氣,太陽水氣與少陰火氣相加,人們會出現發熱的症狀。

第三階段的氣,厥陰木氣與少陽火氣相加,人們會出現流淚、耳鳴、頭暈目眩的症狀。

第四階段的氣,少陰火氣與太陰土氣相加,人們會出現黃疸、肘部腫脹的症狀。

第五階段的氣,太陰土氣與陽明金氣相加,乾濕之氣互相剋制,寒氣侵襲身體。

終之氣,少陽火加太陽水,此下水克上火,民病瘟癘。治法,宜用辛涼平其上,鹹寒調其下,畏火之氣,無妄犯之。

白話文:

秋冬交替之際,少陽之火旺盛,太陽之水衰弱,此時下水剋制上火,民眾容易罹患瘟疫。治療方法,宜使用辛涼之藥平降上火,鹹寒之藥調理下水,應忌諱火氣,不可妄行犯之。

4. 敷和湯

治巳亥之歲,厥陰風木司天,少陽相火在泉,病者中熱,而反右脅下寒,耳鳴,淚出掉眩,燥濕相搏,民病黃癉浮腫,時作瘟癘。

白話文:

當歲次巳亥,厥陰風木主宰天空,少陽相火潛藏在泉水之中。病症表現為中焦有熱,而右脅下卻寒冷,耳鳴、流淚、頭暈目眩,燥濕兩氣交爭,百姓會患上黃疸浮腫,並時常發生瘟疫。

半夏(湯洗),棗子,五味子枳實(麩炒),茯苓訶子(炮去核),乾薑(炮),橘皮甘草(炙,各半兩)

白話文:

半夏(煮熟後清洗),紅棗,五味子,枳實(用麩皮炒過),茯苓,訶子(烘烤後去除果核),乾薑(烘烤過),橘皮,甘草(烘烤過,各半兩)

上為銼散。每服四錢,水盞半,煎七分,去滓,食前服。自大寒至春分,加鼠黏子一分;自春分至小滿,加麥門冬去心、山藥各一分;自小滿至大暑,加紫菀一分;自大暑至秋分,加澤瀉、山梔仁各一分;自秋分直至大寒,並依正方。

白話文:

上方為切碎研磨調製的藥粉。每次服用四錢,加入半杯水燉煮至剩七分之三,濾去藥渣,飯前服用。從大寒節氣到春分,加入鼠黏子一分;從春分到小滿節氣,加入去芯的麥門冬、山藥各一分;從小滿到大暑節氣,加入紫菀一分;從大暑到秋分節氣,加入澤瀉、山梔仁各一分;從秋分直至大寒,均按照原方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