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言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卷之十五 (3)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五 (3)

1. 治十三種疔

皆以此方治之。

以緋帛一片裹藥,取匝為限,亂髮雞子大,攤布帛上,牛黃如梧子大、反鉤棘針二十一枚、赤小豆七粒為末並布發上,卷緋帛作團,外以發作繩,十字縛之,熨斗中急火燒灰,研篩細,以枸杞或子、或根皮枝葉隨得為末,用枸杞末二匕,緋帛灰一匕,共成三匕,研勻,分二服,空腹酒調下。

白話文:

用一塊紅色絲布包藥,以不超過一圈為準。散開頭髮,像雞蛋那麼大,攤在絲布上。牛黃像梧桐子那麼大、21枚倒鉤形針、7粒赤小豆研成粉末後,全部鋪在頭髮上。將紅色絲布捲成團,外面用頭髮做繩子,十字形綁好。將熨斗放在火上燒成灰,研磨過篩後變細,用得到的枸杞子、果根皮或樹枝樹葉研成粉末。用2匙枸杞粉,1匙紅色絲布灰,共3匙,研磨均勻。分為兩次服用,空腹時用酒送服。

2. 蒼耳散

治一切疔腫神良方。

蒼耳(根莖苗子,但取一色便可用)

上燒為灰。醋泔澱和如泥塗上,干即易之,不過十度,即拔根出。

3. 腸癰證治

癰疽初無定處,隨其所發即命名,在外則為發背、發腦;在內則為腸癰、內癰、心癰、腎癰、肺癰、臍癰等。治得其法則生,失法則死。外證易識,內證難明,不可不備述也。腸癰為病,身甲錯,腹皮急,按之濡,如腫狀,腹無聚積,身無熱,脈數,此為腸內有膿,久積陰冷所成也,故《金匱》用附子溫之。

白話文:

癰疽一開始沒有固定的地方,根據發生的部位命名,在體外則稱為發背、發腦;在體內則稱為腸癰、內癰、心癰、腎癰、肺癰、臍癰等。治療如果得法,就能活命;如果不得法,就會死亡。外在症狀容易辨別,內在症狀難以明瞭,因此不可不詳細說明。腸癰是一種病,身上出現瘀斑,腹部皮膚緊繃,按壓時濕潤柔軟,像腫脹的樣子,腹部沒有積聚,身體沒有發熱,脈搏快速。這是因為腸道內有膿,積聚很久產生了陰冷,所以《金匱要略》用附子來溫暖它。

小腹腫痞,按之痛如淋,小便自調,發熱,身無汗,復惡寒,其脈遲緊者,膿未成,可下之,當有血;洪數者,膿已成,不可下。此以內結熱所成也,故《金匱》用大黃利之。甚者,腹脹大,轉側聞水聲,或繞臍生瘡,或膿從臍出,或大便出膿血,不治必死。其如五內生瘡,亦止分陰陽利而已,不比外癰,須依四節八事之次第也。

白話文:

下腹部腫脹堅硬,按壓時疼痛宛如淋病,小便正常,發燒,但沒有汗水,而且又怕冷,脈象又遲又緊的,膿液還沒有形成,可以服用瀉藥,此時瀉藥中應該含有血;脈象洪大且數的,膿液已經形成,不能服用瀉藥。這是因為體內蓄積熱氣導致的,因此《金匱要略》中使用大黃利水通便。病情嚴重的,腹部腫脹得很大,翻身時可以聽到水聲,或者肚臍周圍長膿瘡,或者膿液從肚臍流出,或者大便中排出膿血,如果不治療必定會死亡。如果像是身體內部生瘡一樣,也只需要分清陰陽,服用利水通便的藥物即可,與外傷膿腫不同,不需要遵循四節八事的方法。

《千金》引官羽林婦病,醫診之,其脈滑數,滑則為實,數則為熱,滑則為榮,數則為衛,衛數下降,榮滑上升,榮衛相干,血為敗濁,少腹痞堅,小便或澀,或復汗出,或復惡寒,膿為已成,設脈遲緊,即為瘀血,血下即愈。更《內經》所載,有瘜積病。比見有得之二三年,遍身微腫,續乃大腸與臍連日出膿,遂致不救,此亦腸癰之類也,不可不審。

白話文:

《千金方》中記載了一位官員夫人婦科病症,經診斷後發現她的脈象滑數。滑脈表示有實熱,數脈表示有熱,滑脈表示影響榮氣,數脈表示影響衛氣。衛氣數脈下降,榮氣滑脈上升,榮衛之氣互相干擾,導致血液敗壞,少腹部位堅硬痞結,小便有時不通暢,有時又出汗,有時又怕冷,表示膿液已經形成。如果脈象遲緩而緊,則表示有瘀血,瘀血排出後病情即可好轉。

另外,《內經》中也記載了瘜積病。我曾見過患這種病的人,已經患病兩三年了,全身微微腫脹,後來從大腸和肚臍部位連續幾天排出膿液,最後導致病情惡化。這種情況也屬於腸癰一類,不可不慎重對待。

4. 薏苡仁附子敗醬散

治脈數,身無熱,腹無積聚,按之濡,此為腸癰。

薏苡仁(二兩半),附子(炮,半兩),敗醬(一兩一分)

白話文:

薏苡仁(100克),炮製過的附子(20克),敗醬(45克)

銼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七分,去滓,空心服,小便利為效。

5. 大黃牡丹湯

治腸癰,小腹腫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調,時時發熱,自汗出,復惡寒,其脈遲緊者,膿未成,可下之,當有血;脈洪數者,膿已成,不可下。

白話文:

治療大腸膿腫,小腹腫脹疼痛,按壓時痛如小便困難,小便自行排放,時常發燒,自發出汗,又怕冷。脈象遲緩而緊,表示膿尚未形成,可以服用瀉藥,會排出血水;脈象洪大而數,表示膿已形成,不能服用瀉藥。

大黃(半兩,蒸),牡丹皮(一錢一字),桃仁(半兩,去皮尖),瓜子(三分),芒硝(二錢)

白話文:

材料:

  • 大黃:半兩(約7.5克),蒸過
  • 牡丹皮:一錢一字(約1.5克,大小如字)
  • 桃仁:半兩(約7.5克),去掉外皮和尖端
  • 瓜子仁:三分(約3克)
  • 芒硝:二錢(約3克)

上為銼散,作一服。以水三盞,煎取八分盞,去滓,入芒硝,再煎沸,頓服,不以時。

白話文:

將藥物搗碎成粉末,服一次的量。加入三碗水煎煮,煎到只剩下八分之一碗,過濾雜質後,加入芒硝,再煎至沸騰。不論時間,直接一口喝下。

6. 薏苡仁湯

治腸癰,腹中㽲痛,煩熱不安;或脹滿不食,小便澀。婦人產後虛熱,多有此病,縱非癰,但疑是,便可服,就有差互,亦無害。

白話文:

治療腸道癰腫,會出現腹部脹痛、煩熱不安的症狀;或者腹部脹滿、食慾不振、排尿困難。婦女產後虛熱,常有此病,即使不是腸道癰腫,但懷疑是的話,也可以服用。即使診斷有誤差,也不會造成什麼危害。

薏苡仁(五兩),牡丹皮桃仁(各三兩),瓜瓣仁(四兩)

白話文:

薏苡仁(250 克),牡丹皮,桃仁(各 150 克),瓜子仁(200 克)

上為銼散。每服四大錢,水一盞半,煎七分,去滓,不以時。

7. 五痔證治

《經》云:腸癖為痔。如大澤中有小山突出為峙,入於九竅中。凡有小肉突出者,皆曰痔,不特於肛門邊生,亦有鼻痔、眼痔、牙痔等。肛門中證狀不一,方書分出五種,曰牡,曰牝,曰脈,曰腸,曰氣。牡痔者,肛邊腫痛,突出一枚,五六日後,潰出膿血自愈。牝痔者,肛邊發㿔數個,如鼠乳狀。

白話文:

脈痔:沒有痔核頭,脈絡間有一個小洞,會有清血滲出。 脈痔者,無頭,脈中迸小竅,注下清血。腸痔者,生在腸內,更衣時,非挪搦不入。氣痔者,遇憂怒則發,肛門腫疼,氣散則愈。治之之法,切勿用生砒,毒氣入腹,反至奄忽。近見貴人遭此,痛不忍言,因書以戒後學。

腸痔:長在腸道內,換衣服的時候,如果不用力按壓,無法塞進去。

氣痔:遇到憂傷或憤怒時才會發作,肛門腫脹疼痛,氣消散了就痊癒。

治療方法:切莫使用生砒,因為有毒氣會進入腹中,反而會導致昏厥。

最近看到有達官貴人患了這種病,痛得無法言語,因此寫下這段話,希望作為後學的警惕。

8. 五灰散

治五痔,不問內外、牡牝、寒溫勞濕,悉主之。

鱉甲(治牡痔),蝟皮(治牝痔),豬左足懸蹄甲(治腸痔),蜂房(治脈痔),蛇蛻(治氣痔,各等分)

白話文:

* 鱉殼:治療男性痔瘡。 * 刺蝟皮:治療女性痔瘡。 * 豬左腳懸蹄甲:治療腸道痔瘡。 * 蜂巢:治療脈絡痔瘡。 * 蛇蛻:治療氣虛痔瘡。(以上藥材均等份使用)

上燒存性,隨證倍一分為末。井花水調二錢,空心臨臥時一服。

9. 熏法

蝟皮(方三指大,切),熏黃(棗大研),熟艾(雞子大)

上為末。用瓶器以灰實一半,如燒香法,安長桶內,坐其上熏之,煙氣從口出為佳。凡三度熏永瘥。勿犯風冷,忌雞肉毒物。

白話文:

將藥物研磨成粉末。用一個罐子裝一半的灰,就像燒香的方式,放在一個高的桶子裡,坐在桶子上用煙燻。煙氣從患者口中排出是最佳效果。燻三次即可痊癒。不要接觸風冷,避免食用雞肉和有毒物品。

10. 洗法

海桐皮(銼),蛇床子(各一兩),香南藤(銼),蔥白(切,各三兩)

白話文:

  • 海桐皮(切絲)一兩
  • 蛇牀子一兩
  • 香南藤(切絲)一兩
  • 蔥白(切段)三兩

上用水一斗,入藥五兩,煎減半,去滓,候溫,著手輕輕洗,以絹拭乾。一法,止用槐白皮煎湯淋渫,最佳。

白話文:

第一步:用一斗水,加入五兩藥材,煎煮至水量減半。

第二步:過濾掉藥渣,等湯汁溫熱後,輕輕用手洗患處。

第三步:用絲絹擦乾。

另外一種方法:

僅使用槐白皮煎煮成湯汁,直接用湯汁淋浴患處,效果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