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言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卷之九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九 (1)

1. 酸棗仁湯

治霍亂,吐下增劇,虛勞煩擾,奔氣在胸中,不得眠,或發寒熱,頭疼暈悶。

酸棗仁(炒,一兩三分),人參,桂心(各一分),知母,茯苓(各三錢三字),石膏(煅,半兩),甘草(炙,二錢)

上銼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姜三片,棗一枚,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白話文:

[酸棗仁湯]

用於治療霍亂,嘔吐與腹瀉加劇,身體虛弱勞累且精神煩躁,感覺到氣息在胸口亂竄,失眠,或者出現發燒、畏寒、頭痛、頭昏等症狀。

藥方成分包括:炒過的酸棗仁約41克,人參、肉桂粉各3克,知母、茯苓各10克,煅燒過的石膏25克,炙甘草6克。

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混合。每次服用約12克,用大約250毫升的水,加入三片薑和一顆棗,煎煮至剩約175毫升,濾掉藥渣,在飯前服用。

2. 五痿敘論

夫人身之有皮毛、血脈、筋膜、肌肉、骨髓以成形,內則有肝、心、脾、肺、腎以主之,若隨情妄用,喜怒不節,勞佚兼併,致內臟精血虛耗,榮衛失度,發為寒熱,使皮血、筋骨、肌肉痿弱,無力以運動,故致痿躄。狀與柔風腳弱皆相類,以脈證並所因別之,不可混濫。柔風腳氣,皆外所因;痿躄則屬內臟氣不足之所為也,審之。

白話文:

人的身體由皮毛、血液、脈絡、筋膜、肌肉和骨髓構成形體,體內則有肝、心、脾、肺、腎等主要臟器來主宰運作。如果任意放縱情感,喜怒無度,過度勞累或過於安逸,導致內臟的精氣和血液虛弱消耗,生理機能失去調節,進而產生寒熱症狀,使得皮膚、血液、筋骨和肌肉變得虛弱無力,無法正常活動,因此導致行動困難。這種情況和風濕引起的腳部無力在症狀上很相似,但需通過脈象、病徵以及病因來區分,不能混淆。風濕腳氣是外部因素引起,而痿躄則是由於內臟氣血不足所致,這一點必須明確辨識。

3. 五痿證例

病者肺熱,皮虛弱薄著,足痿躄,其色白而毛敗,名曰皮痿,由肺熱葉焦使然也。肺為五臟長,有所失亡,所求不得,則發肺鳴,肺鳴則肺葉焦。論曰:五臟因肺熱焦,發為痿躄。

病者心下熱,膝腕樞紐如折去而不相提挈,脛筋縱緩,不能任其地,其色赤而絡脈溢,名曰脈痿。由悲哀太甚,陽氣內動,數溲血。故本病論曰:大經空虛,發為肌痹,傳為脈痿。

病者肝熱,口苦,筋膜乾,筋急而攣,其色蒼而爪枯,名曰筋痿。由思想無窮,所願不得,意淫於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縱,及為白淫。故《下經》曰:筋痿者,生於肝,使內也。

病者脾熱,胃干而渴,肌肉不仁。其色黃而肉蠕動,名曰肉痿。由漸於濕地,以水為事,居處下澤,濡漬,痹而不仁。故《下經》曰:肉痿者,得之濕地也。

病者腎熱,腰脊不舉,骨枯而髓減,其色黑而齒槁,名曰骨痿。因有所遠行勞倦,遇大熱而渴,陽氣內乏,熱舍於腎,致水不勝火,則骨枯而髓虛。故《下經》曰:骨痿者,生於大熱也。

白話文:

[五痿病症實例]

患者肺部過熱,皮膚虛弱且薄,腳部無力無法行走,皮膚呈現白色且毛髮枯敗,這種情況被稱為皮痿,是由肺熱導致肺葉像燒焦一樣造成的。肺是五臟中的領導,若有所失去或得不到滿足,會引發肺部異常響聲,肺部異常響聲又會導致肺葉燒焦。據說,五臟因肺熱燒焦,便會產生腳部無力的症狀。

患者胸口有灼熱感,膝蓋和手腕關節好像斷裂,無法協調動作,小腿肌肉鬆弛,無法承受身體重量,皮膚呈現紅色且血管突顯,這種情況被稱為脈痿。這是因為過度悲傷,體內陽氣躁動,頻繁尿血。所以,根據基本病論所述:主要經絡空虛,會導致肌肉麻痺,進一步轉變為脈痿。

患者肝臟過熱,口中有苦澀感,筋膜乾燥,肌肉緊繃且抽搐,皮膚呈現青色且指甲乾枯,這種情況被稱為筋痿。這是因為思緒無窮盡,願望無法實現,情慾過盛,性行為過度,導致主控生殖功能的筋絡鬆弛,以及出現精液自流的現象。因此,《下經》記載:筋痿的源頭在肝臟,是內在問題。

患者脾臟過熱,胃部乾燥且口渴,肌肉失去知覺。皮膚呈現黃色且肌肉不自主跳動,這種情況被稱為肉痿。這是因為長期處於潮濕環境,常接觸水,居住在低窪地區,經常浸泡在水中,導致肌肉失去知覺。因此,《下經》記載:肉痿是由潮濕環境引起的。

患者腎臟過熱,腰部和脊椎無法挺直,骨骼萎縮且骨髓減少,皮膚呈現黑色且牙齒乾枯,這種情況被稱為骨痿。這是因為長途跋涉勞累後,在酷熱天氣下感到口渴,體內陽氣耗竭,熱量積聚在腎臟,導致水分無法抑制火熱,造成骨骼萎縮且骨髓虛弱。因此,《下經》記載:骨痿是由極端高溫引起的。

4. 五痿治法

諸治痿法,當養陽明與衝脈。陽明主胃,乃五臟六腑之海,主潤宗筋,束骨以利機關。衝脈者,諸經之海,主滲灌溪谷與陽明,合養於宗筋,會於氣街,屬於帶脈,絡於督脈。故陽明虛,則宗筋縱,帶脈不引,故足痿不用也。治之,各補其榮而通其輸,調其虛實,和其逆順,至筋脈骨肉各得其旺時,病乃已矣。

白話文:

【五痿治療方法】

各種治療痿證的方法,應注重調養陽明經和衝脈。陽明經主管胃部,是全身五臟六腑的營養來源,負責滋潤宗筋(指人體主要的筋腱),使之緊繃骨頭以利於關節活動。衝脈,被稱為所有經絡的海洋,負責滲透灌溉全身各部位,與陽明經一起滋養宗筋,在氣街(下腹部)交匯,並與帶脈相連,網絡督脈(脊椎一線)。因此,如果陽明經虛弱,則宗筋就會鬆弛,帶脈無法拉引,所以腳部會產生痿弱無力的症狀。

治療上,應該分別補充各經絡的營養,疏通它們的通道,調整虛實失衡的情況,協調逆順的問題,直至筋、脈、骨、肉在各自的旺盛時期都得到滋養,疾病才能痊癒。

5. 加味四斤丸

治肝腎臟虛,熱淫於內,致筋骨痿弱,不自勝持。起居須人,足不任地,驚恐戰掉,潮熱時作,飲食無味,不生氣力,諸虛不足。

蓯蓉(酒浸),牛膝(酒浸),天麻,木瓜干,鹿茸(燎去毛,切,酥炙),熟地黃,菟絲子(酒浸通軟,別研細),五味子(酒浸,各等分)

上為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溫酒、米湯食前下。一法,不用五味子,有杜仲。

白話文:

這是在講述一種名為「加味四斤丸」的藥方,主要治療因肝腎虛弱,導致體內過度熱盛,進而使筋骨變得軟弱,無法自行支撐身體。患者日常生活需他人協助,雙腳無法穩當地站在地上,經常感到驚恐不安,並伴有陣發性的高燒,對飲食也失去興趣,身體無力,各種虛弱的症狀層出不窮。

藥方成分包括:肉蓯蓉(用酒浸泡)、牛膝(用酒浸泡)、天麻、木瓜乾、鹿茸(先去除毛,切成片後用酥油烤製)、熟地黃、菟絲子(用酒浸泡至柔軟,再單獨研磨成細粉)、五味子(用酒浸泡),所有成分的比例均等。

將以上成分研磨成粉末,加入蜂蜜製成丸藥,大小約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五十粒,用溫酒或米湯在飯前送服。另有一種做法是不使用五味子,改用杜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