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卷之十四 (2)
卷之十四 (2)
1. 消腫散
治水氣浮腫,喘呼,不得睡,煩熱躁擾,渴燥,大小便不利。
大黃(蜜蒸),山梔(炒),甘草(炙),乾葛,橘皮,麻黃(去節湯),馬牙硝,川芎(各等分)
上為細末。蜜湯調下二錢。
白話文:
[消腫散]
適用於治療因水氣導致的身體浮腫、呼吸困難、無法安睡、感到煩躁且身體發熱、口渴且乾燥、大小便不順暢。
藥方成分包括:大黃(需蜜蒸處理)、山梔(需炒製)、甘草(需炙烤)、乾葛、橘皮、麻黃(需去除節部後用水處理)、馬牙硝、川芎(以上藥材各取相等份量)。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時,用蜂蜜水調和兩錢的藥粉服用。
2. 棗仁散
治水氣浮腫,無問久新老少悉可服,唯禁鹽必效。
棗仁,赤茯苓,桂心(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米飲調下。
白話文:
【棗仁散】
主治:水腫症狀,無論是長期或是新發,成人小孩皆適用,唯獨須忌鹽,服用效果更佳。
配方成分:酸棗仁,赤茯苓,肉桂粉(各取等量)
使用方法: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兩錢,用米湯調和後飲用。
3. 禹餘糧丸
治十腫水氣。凡腳膝腫,上氣喘滿,小便不利,但是水氣悉皆主之。
蛇黃(大者三兩,以新鐵銚盛入一秤炭火中燒蛇黃與銚子一般通赤,用鉗取銚子出,便傾蛇黃,入釅醋二升中,候冷取出,研極細則止,即含石),禹餘糧(三兩,用真針沙五兩,先以水淘淨控干,更以銚子炒乾,入禹餘糧,一處用米醋二升就銚內煮醋乾為度,卻用銚並藥入一秤炭火中燒通赤,傾藥淨磚地上,候冷研無聲即止)
以三物為主,其次量人虛實,入下項藥。治水多是取轉,唯此方三物,既非大戟、甘遂、芫花之比,又有下項藥扶持,故虛老人可服。
羌活,木香(煨),茯苓,川芎,牛膝(酒浸),白豆蔻(炮),土茴香(炒),蓬朮(炮),桂心,乾薑(炮),青皮(去瓤),京三稜(炮),白蒺藜,附子(炮),當歸(酒浸一宿,各半兩,虛人老人全用半兩,實壯人減之)
上為細末,拌極勻,以湯浸蒸餅捩去水和藥,再搗極勻,丸如梧子大。食前溫酒、白湯下三十丸至五十丸。唯忌鹽,雖毫末許不得入口;若無以為味,即水病去後,且以醋少許調和。食不能忌鹽,勿服;果欲去病,切須忌鹽。但試服藥,即於小便內旋去,不動臟腑。病去,日日三服,兼以溫和調補氣血藥助之,真神方也。
白話文:
【禹餘糧丸】
主要治療各種水腫病症,包括腳部及膝蓋浮腫、上氣喘息、尿量減少等,只要是因水氣導致的症狀,本方都適用。
成分包括:經過特殊處理的蛇黃,以及禹餘糧。蛇黃需用新鐵鍋在炭火中燒至通紅,然後迅速投入醋中冷卻,待冷卻後研磨至極細。禹餘糧需與真針沙一同炒乾,再加入醋煮乾,最後在炭火中燒至通紅,冷卻後研磨至無聲。
這兩種藥材為主要成分,接著根據患者身體狀況,酌量添加其他藥材。一般利水藥物多會造成腹瀉,但此方中的藥材,既不像大戟、甘遂、芫花那樣強烈,又有其他藥材輔助,因此適合虛弱或老年人服用。
其他藥材包括:羌活、木香、茯苓、川芎、牛膝、白豆蔻、土茴香、蓬朮、桂心、乾薑、青皮、京三稜、白蒺藜、附子、當歸等。
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粉,混合均勻後,用湯浸蒸餅去水,再混合藥粉,搓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飯前服用,每次30至50粒,以溫酒或白開水送服。
服藥期間應完全避免攝入鹽分,即使是一點點也不行;若無法忍受食物無味,待水腫消除後,可用少量醋調味。若無法做到完全忌鹽,請勿服用此藥。只要服藥,藥效即會通過尿液排出,不會影響腸胃。
病癒後,每日仍需服藥三次,同時配合溫和的補氣血藥物,這是個非常有效的療法。
4. 第一退水丸
能化氣,退水腫,去苑莝,利濕,通小便。
蓬朮(炮),三稜(煨),桂心,青皮,益智(各半兩),巴豆(二兩,去皮,出油,別研)
上為末,麵糊丸,如梧子大。用黃梔十個劈破,荊芥、黑牽牛、酸漿草各少許煎湯,空腹下二三十丸。
白話文:
【第一退水丸】
功效:能促進氣血循環,消除水腫,清除體內廢物,利尿去濕,使小便通暢。
成分:蓬朮(炮製過)、三稜(煨製過)、桂心、青皮、益智(以上各半兩),巴豆(二兩,去皮,榨出油後,單獨研磨)
製法: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再以麵糊製成丸狀,大小如梧桐子。
服用方法:取十個黃梔子切開,與少量的荊芥、黑牽牛、酸漿草一同煎煮成湯。空腹時,以該湯送服二三十丸。
5. 第二退水餅
服前藥未效,即服此方。
甘遂,大戟(各等分)
上為末,入面打水調為餅,如棋子大,火煨熟。五更淡茶湯嚼下一餅。
白話文:
如果先前服用的藥物沒有見效,就可以使用這個配方。
所需材料為甘遂和大戟,兩者份量相等。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後,加入麵粉並用水調和成餅狀,大小約如棋子,再用火烤至熟透。在五更時分,用淡茶湯送服一塊餅。
這就是[第二退水餅]的製作與服用方法。
6. 第三大腹子散
取轉後,調正胃氣,進食。
大腹子(炒),桂心,茴香(炒),陳皮(各半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米飲調下。
白話文:
在身體狀況調整後,此方能幫助調理胃部機能,促進食慾。
所需藥材包含:炒過的大腹子,桂心,炒過的茴香,以及陳皮(這些材料各需半兩)。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時,取兩錢的藥粉,用米湯調和後服用。
7. 桃紅散
治正水脹急,大小便不利,逆欲死方。
甘遂(半兩,半生半炮),坯(十文,別研)
上為末,研勻。每用一錢,以白麵四兩水調,入藥搜和,切作棋子,白水煮浮,更不得使鹽料物,只淡食,候大小便利去五六分,卻用後藥調補。
平胃散(一兩),附子(炮),白朮(各一兩),丁香(半兩)
上為末,和勻。每服二錢,水一盞,姜七片,棗三枚,煎七分,不拘時候,日三五服。若腳未退,可灸三陰交及風門穴,腫退必矣。
白話文:
【桃紅散】
主治:適用於正水脹急,大小便不暢,症狀嚴重到有生命危險的情況。
藥方:
- 甘遂(半兩,一半生用,一半炒熟)
- 坯(十文,需單獨研磨成粉)
製法: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混合均勻。每次使用時取一錢,與四兩的小麥粉加水調和,搓成棋子大小的丸狀,再用清水煮至浮起,煮食時不可加入鹽或其他調味品,只能清淡食用。待大小便通暢,約六七成效果後,再轉用下方的藥物進行調養。
調補方:
- 平胃散(一兩)
- 炮附子(一兩)
- 白朮(一兩)
- 丁香(半兩)
製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混合均勻。每次服用二錢,用一杯水,加入七片薑和三顆棗,煎煮至剩下七分水量,服用時間不限,每日可服三到五次。如果腳部腫脹仍未消退,可以試著灸三陰交和風門穴位,腫脹必定會消退。
8. 大丸
治通身腫滿,及痰氣食積,傷寒感風,脾氣橫泄。
羌活,白朮(各半兩),陳皮,木通,黃耆,桑白皮(各三分),木香(一分),黑牽牛(五兩,炒,五兩,生)
上為末,蜜丸,如彈子大。治風痰,散腹脅壅滯,清頭目,濃煎生薑湯下;取食傷,止赤白痢,煎棗湯下;小便不利,燈芯湯下;傷寒,蔥茶下。如未快,用稀粥投之;用熱茶湯亦可。須七日後方可服,已得瀉,急欲止之,投冷白粥,即自止。婦人產前並宜服之。既服此藥,須住他藥三日,及不得吃生冷葷腥及滋味一日,只軟飯淡粥可也,次日早進千金散。
藿香,甘草(炙),乾薑(炮),神麯(炒),茯苓(各一兩),人參,桂心(各半兩),陳皮,厚朴(制,各二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姜三片,煎七分,鹽一捻,通口服。
白話文:
這款藥丸主要治療全身水腫、脹滿,以及因痰氣、飲食過量造成的積滯,還有感冒風邪、脾氣不調導致的腹瀉。
藥方成分包括羌活、白朮(各15克)、陳皮、木通、黃耆、桑白皮(各9克)、木香(3克)、黑牽牛(炒製與生用各75克)。
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入蜂蜜製成丸狀,大小約如彈珠。對於風痰、腹部脹痛有舒緩效果,能清晰頭目,服用時可用濃煎的生薑湯送下;若要治療飲食過量、止住紅白痢疾,則用棗湯煎煮後服用;若是小便不順,可用燈芯湯送下;感冒風寒時,則用蔥茶送服。如果服藥後效果不佳,可以喝些稀粥輔助;也可用熱茶湯代替。但需在病發七天後才能服用,若已開始腹瀉,想立刻止瀉,則食用冷白粥即可止住。此藥也適合孕婦於產前服用。服用本藥後,需停用其他藥物三天,且一天內不能食用生冷、葷腥食物及重口味食物,只能吃軟飯和淡粥,次日早上再服用千金散。
千金散成分有藿香、炙甘草、炮乾薑、炒神麯、茯苓(各30克)、人參、桂心(各15克)、陳皮、制厚朴(各60克)。
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約6克,用水一杯,加三片薑煎煮至剩下七分,再加少許鹽,整杯飲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