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言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卷之十四 (3)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四 (3)

1. 葶藶大丸

治腫滿腹大,四肢枯瘦,小便澀濁。

甜葶藶(紙隔炒),薺菜根(等分)

白話文:

治療身體腫脹、腹部脹大,四肢瘦弱,小便不通暢、渾濁。

用藥材甜葶藶(用紙隔炒過),薺菜根(等量)。

上為末,蜜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陳皮湯嚼下,只三丸,小便清;數丸,腹當依舊。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加蜜水搓成彈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丸,用陳皮湯送服。服三丸後,小便會變清;多服幾丸,腹脹會恢復正常。

2. 料簡

病有風水、皮水、石水、黃汗,皆與正水同,為治自別。

白話文:

疾病中有風水、皮水、石水、黃汗等類型,這些都與一般的水腫病相同,但在治療方法上各有不同。

3. 大豆湯

治風水,通身腫,骨節疼,惡風自汗,眼合不得,短氣欲絕,其脈浮。

白話文:

治療風水病,全身水腫,骨節疼痛,怕風自汗,眼睛難以張開,氣短將要喘不過氣來,脈象浮動。

大豆,杏仁(炒去皮尖),麻黃(去節),防風,防己,豬苓(去皮,各四兩),澤瀉,黃耆,烏頭(炮,各三兩),半夏(湯,七次),茯苓,白朮(各五兩),甘遂(炒),甘草(炙,各二兩)

白話文:

大豆、杏仁(炒熟去皮尖)、麻黃(去掉節)、防風、防己、豬苓(去皮,各 160 克)、澤瀉、黃耆、烏頭(炮製,各 120 克)、半夏(用水煎煮過七次)、茯苓、白朮(各 200 克)、甘遂(炒熟)、甘草(炙烤,各 80 克)

上㕮咀。每服五錢,水二盞,酒半盞,姜七片,煎七分,去滓,不計時服,以大小便利,腫消則停藥。未知,加生大戟五兩、葶藶二兩紙炒香,無不快利。甘草反甘遂,似不當同用之,卻效,非人情所可測也。

白話文:

用上半身的藥渣煎服。每次用五錢藥渣,加兩碗水、半碗酒、七片薑,煎煮到剩下七分之一的量,過濾掉渣滓,不限時間服用,以尿液通暢,腫脹消退為準則即可停藥。如果效果不佳,可以加入五兩生大戟和二兩紙炒香的葶藶,保證立刻見效。一般認為甘草與甘遂性質相反,不適合一起使用,但實驗結果卻表明這兩種藥物一起使用效果很好,這也是超出常理的。

4. 五皮飲

治皮水,四肢頭面悉腫,按之沒指,不惡風,其腹如故,不喘不渴,脈亦浮。

白話文:

治療皮膚水腫,四肢和麪部都腫脹,按壓會有凹陷,不畏風,腹部沒有變化,不喘氣也不口渴,脈象浮。

大腹皮(炙),桑白皮(炙),茯苓皮,生薑皮,陳橘皮(各等分)

白話文:

  • 炙製的大腹皮
  • 炙製的桑白皮
  • 茯苓皮
  • 生薑皮
  • 陳年的橘皮(以上成分重量相等)

上㕮咀。每服四錢,水盞半,煎七分,去滓熱服,日二三。近人磨木香水同煎亦妙。

白話文:

上方用於治療咳嗽。每次服用四錢藥材,加半杯水煎煮,煎至藥液剩七分之三,去渣後趁熱服用,每日服用兩到三次。近年有人將木香水研磨成粉後一同煎煮,效果也很不錯。

5. 澤漆湯

治石水,四肢瘦,腹腫不喘,其脈沉。

白話文:

治療身體水腫堅硬,四肢消瘦,腹部腫脹但不喘息,脈象沉的症狀。

澤漆(洗去腥,五兩),桑白皮(六兩,炙),射干(泔浸),黃芩,茯苓,白朮(各四兩),澤瀉,防己(各二兩)

白話文:

澤漆(洗去腥味,250 克),桑白皮(300 克,乾製),射干(用米湯浸泡),黃芩,茯苓,白朮(各200 克),澤瀉,防己(各100 克)

上㕮咀。每服五錢,水三盞,烏豆一合,煎二盞,納藥,同煎七分,去滓空腹溫服,日三。

黃汗,依五疽法治之,用黃耆酒。

白話文:

將藥材切碎。每次服用五錢,用三碗水,加上一把黑豆,煎煮至兩碗水量時,放入藥材,一同煎煮至七分濃度,過濾掉渣滓後,在空腹時溫熱服用,每日三次。

黃汗症,應按照治療五疽的方法來處理,使用黃耆酒。

6. 料簡

病有水腫相類者,曰膚脹、鼓脹、腸覃、石瘕、脾氣橫泄五種,治法亦復不同,除鼓脹見脹滿門,腸覃、石瘕見婦人門,今具膚脹及脾氣橫泄如後。

白話文:

有類似水腫的疾病,稱為皮膚腫脹、腹部鼓脹、腸內腫塊、腹腔腫塊和脾氣橫溢,治療方法也不同。除了腹部鼓脹,見「脹滿」條目;腸內腫塊、腹腔腫塊,見「婦人科疾病」條目;皮膚腫脹和脾氣橫溢的具體治療方法如下。

7. 附子綠豆湯

治寒客皮膚,殼殼然而堅,腹大身腫,按之陷而不起,色不變,病名膚脹。一劑未知,再作。

白話文:

治療寒邪侵入皮膚,皮膚緊繃且堅硬,腹部脹大身體浮腫,按壓後凹陷不能立即恢復,膚色沒有變化,這種病症稱爲膚脹。如果一劑藥不見效,就再製作一劑繼續治療。

大附子(重七錢者,一隻,生,去皮臍,半破),綠豆(二兩)

白話文:

大附子(重量為七錢的,一個,生用,去除皮和肚臍,剝成兩半) 綠豆(二兩)

上以生薑一兩切,水二碗,煎至一碗,絞去滓,分三服,空腹溫服;次日將前附子破作四片,再用綠豆二兩、姜一兩,如前煎服;第三日,復將附子作八片,如前煎。

白話文:

用生薑一兩切片,加兩碗水煎煮至剩下一碗,濾去薑渣,分三次服用,空腹時溫服。隔天,將附子打破成四片,再加綠豆二兩、生薑一兩,按照前一天的方法煎服。第三天,再次將附子打破成八片,按照前一天的方法煎服。

8. 無礙丸

治脾氣橫泄,四肢浮腫,心腹脹滿,喘不得臥。

白話文:

治療脾虛導致的腹瀉,四肢水腫,心腹脹滿,呼吸困難不能平臥。

蓬朮(煨),三稜(煨,各一兩),大腹皮(炙,二兩),木香(炮),檳榔(一分,生)

白話文:

  • 蓬朮(乾烤過)
  • 三稜(乾烤過)各一兩
  • 大腹皮(炙烤過)二兩
  • 木香(炒製過)
  • 檳榔(生的)一分

上為末,炒麥糵搗粉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生薑湯下。

小三稜煎,治如前。(方見癥瘕門)

白話文:

上面的藥磨成粉末,炒麥芽搗碎成粉後做成藥丸,大小像梧桐子。每次服用二十丸,用生薑湯送服。

小三棱煎,治療方式如前。(方劑可見於症瘕門)

9. 茯苓分氣飲

治脾胃不和,胸膈噎塞,腹脅疼痛,氣促喘急,心下脹滿,飲食不進,嘔吐不止;兼脾氣橫泄,四肢浮腫。

白話文:

治療脾胃不和,胸膈堵塞,腹部脅肋疼痛,呼吸急促,胸口脹滿,飲食難以下嚥,嘔吐不停;同時伴有脾氣暴瀉,四肢水腫。

五味子,桔梗,茯苓,甘草(炙),陳皮,桑白皮,草果,大腹皮(各二兩半),紫蘇葉

上為粗末。每服四錢,水一盞,姜三片,鹽少許,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白話文:

五味子、桔梗、茯苓、炙甘草、陳皮、桑白皮、草果、大腹皮(各 50 克),紫蘇葉適量

10. 麻黃甘草湯

治氣急,積久不瘥,遂成水腫,如此者眾。諸皮中浮,以水攻面目身體,從腰以上腫,當以此湯發汗。

麻黃(二兩,去節湯),甘草(一兩)

上為銼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七分,去滓,空腹溫服。

白話文:

治療呼吸急促,久病不癒,導致水腫的患者,很多都屬於這種情況。他們表現為浮腫遍布全身,水氣侵襲面部和身體,從腰部以上腫脹,應該用這個湯劑發汗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