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言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卷之十一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一 (1)

1. 外因料簡

凡外所因,必自經絡傳入臟腑,須以脈證推其所因,隨經調之,則盡善矣。假如傷寒在太陰經,當用四逆湯;少陰經,當用附子麻黃湯;厥陰經,當用理中湯。若在太陽經,還用麻黃湯;陽明經,養胃湯;少陽經,小柴胡湯。風暑濕亦然。風則桂枝湯,暑則香薷飲、五苓散,濕則苓朮湯、滲濕湯,皆可於諸門隨證檢用,不復繁引。

白話文:

凡是因外界因素導致的疾病,必定是先從經絡傳入到臟腑內,我們必須根據脈象和症狀來推斷病因,然後針對相關的經絡進行調理,這樣就能達到很好的治療效果。比如說,如果感冒是在太陰經引起的,應該使用四逆湯;如果是少陰經引起的,應使用附子麻黃湯;若是厥陰經引起的,應使用理中湯。如果在太陽經,就使用麻黃湯;在陽明經,就使用養胃湯;在少陽經,就使用小柴胡湯。對於風邪、暑邪、濕邪引起的病也一樣。風邪引起的,就使用桂枝湯;暑邪引起的,可以使用香薷飲或五苓散;濕邪引起的,可以使用苓朮湯或滲濕湯。這些方劑都可以在各種病症下根據具體情況選擇使用,這裡就不一一詳述了。

2. 霍亂內因證治

諸大喜傷心,則氣散;大怒傷肝,則氣激;憂傷肺,則氣聚;思傷脾,則氣結;恐傷腎,則氣卻;驚傷膽,則氣亂。臟氣既郁,聚結涎飲,痞隔不通,遂致滿悶,隨其勝復,必作吐利,當從外所因治之。

白話文:

過度的開心會傷害心臟,使得氣息散亂;過大的怒氣會傷害肝臟,導致氣息激動;長時間的憂鬱會傷害肺部,讓氣息聚集;過度思考會傷害脾臟,造成氣息凝結;極度的恐懼會傷害腎臟,使氣息退縮;突如其來的驚嚇會傷害膽,令氣息混亂。當內臟的氣息被壓抑,就會聚集成痰飲,造成消化道阻塞,進而導致胸悶。依照身體的自我調節能力,可能會出現嘔吐或腹瀉的情況,治療時應針對外在的因素來處理。

這段文字主要講述了情緒對人體健康,尤其是內臟健康的影響,以及可能產生的症狀和治療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