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卷之十八 (8)
卷之十八 (8)
1. 䘌瘡證治
凡婦人少陰脈數而滑者,陰中必生瘡,名曰䘌瘡。或痛或癢,如蟲行狀,淋露膿汁,陰蝕幾盡,皆由心神煩郁,胃氣虛弱,致氣血留滯。故《經》云:諸痛癢瘡皆屬心。又云:陽明主肌肉,痛癢皆屬心。治之當補心養胃,外以熏洗坐導藥治之乃可。
補心湯,方見心臟虛實門
白話文:
對於女性來說,如果少陰脈搏動較快且順滑,那麼陰道中一定會產生瘡,稱為「䘌瘡」。這種瘡可能會疼痛或瘙癢,有如蟲子爬行的感覺,還會流出膿液,甚至可能會導致陰道嚴重腐蝕。這都是因為心神煩躁、胃氣虛弱,導致氣血運行不暢所造成的。因此,《黃帝內經》中說:「各種疼痛、瘙癢和瘡,都與心臟有關。」又說:「陽明經主管肌肉,疼痛和瘙癢都與心臟有關。」治療此病時,應當補益心臟和養護胃氣,同時使用燻洗、坐藥等外治法進行治療,才能取得效果。
2. 狼牙湯
治婦人陰中蝕瘡爛潰,膿水淋漓臭穢。
狼牙一味,銼,濃煎汁,以綿纏箸頭,大如繭,浸濃汁瀝陰中,日數次。
白話文:
治療婦女私處有潰爛生瘡,流出膿水且伴有惡臭。
使用狼牙草,切成小段後濃煎取汁,用棉花包裹筷子頭,做成像繭子般大小,浸泡在濃汁中後塞入私處,每天多次重複此過程。
雄黃兌散,方見狐惑門,凡蝕於肛者,單燒雄末熏之;蝕於下部則咽乾,苦參湯洗。
養胃湯,方見五痿門
白話文:
雄黃兌散:
對付狐蠱症狀的藥物,主要針對肛門受到侵蝕的情況。
使用方法:
- 將雄黃粉末直接灼燒,產生煙霧燻洗肛門。
- 如果侵蝕發生在下半身,則服用苦參湯清洗患處。
3. 小兒論
凡小兒病,與大人不殊,唯回氣、臍風、夜啼、重舌、變蒸、客忤、積熱、驚癇、解顱、魃病、疳病、不行數證,大人無之,其如傷風、傷寒、斑瘡、下痢,用藥則一,但多少異耳。諸方前已類編,可披而得,故不重引。然養小之書,隋唐間猶未甚該博,吾宋則有《錢氏要方》《張氏妙選》《胡王備錄》《幼幼新書》,及單行小集,方論證狀,動計千百,不勝備矣。今略取《保生要方》具前數證,以防緩急之需,博雅君子,不妨廣覽。
白話文:
所有兒童的疾病,和成年人沒有什麼不同,只是回氣、臍風、夜啼、重舌、變蒸、客忤、積熱、驚癇、解顱、魃病、疳病、不行這幾個症狀,是成年人所沒有的。至於傷風、傷寒、斑瘡、下痢等症,用藥的方法相同,只是用藥的劑量有所不同而已。前面已經分門別類編寫了各種方劑,可以查閱得到,所以不再重複列舉。但是,隋唐時期的小兒護理書籍還不夠全面,宋朝則有了《錢氏要方》《張氏妙選》《胡王備錄》《幼幼新書》等著作,以及一些單獨成冊的小兒方書,方劑和症狀的記載達到數百上千條,無法全部列舉。現在簡要摘取《保生要方》中關於上述幾種症狀的記載,以便應對緊急情況。博學多聞的君子,可以廣泛閱讀這些書籍。
4. 小兒初生回氣法
小兒初生,氣欲絕,不能啼者,必是難產,或冒寒所致。急以綿絮包裹抱懷中,未可斷臍帶,且將胞衣置炭火爐中燒之,仍捻大紙捻,蘸油點燈於臍帶上往來遍帶燎之。蓋臍帶連兒臍,得火氣由臍入腹,更以熱醋湯蕩洗臍帶,須臾氣回,啼哭如常,方可浴。洗了即斷臍帶。
白話文:
嬰兒剛出生時,如果氣息微弱,哭不出來,一定是難產或受了風寒造成的。
這時候要趕緊用棉絮包好嬰兒,抱在懷中,不要馬上剪斷臍帶,同時將胎盤放在炭火爐中焚燒。再捻大紙捻,蘸上油點燃,在臍帶上來回燎燒。
因為臍帶連著嬰兒的肚臍,火氣可以從肚臍進入腹中。再用熱醋水清洗臍帶,過一會兒,嬰兒的氣息就會恢復,哭聲也會正常,這時纔可以洗澡。洗完澡再剪斷臍帶。
5. 小兒初生所服藥法
小兒初生,急以綿裹指,拭盡口中惡血;若不急拭,啼聲一出,即入腹成百病矣。亦未須與乳,且先與拍破黃連浸湯,取濃汁調硃砂細末,抹兒口中,打盡腹中舊屎,方可與乳。兒若多睡,聽之,勿強與乳,則自然長而少病。
白話文:
嬰兒剛出生時,趕快用棉花包裹手指,擦拭乾淨口中的穢血。如果不及時擦拭,嬰兒哭出聲後,穢血就會進入腹中,導致各種疾病。也不必急着餵奶,先用搗碎的黃連浸泡在湯水中,取濃汁調和成細末的硃砂,塗抹在嬰兒口中,排出腹中的胎便,才能餵奶。如果嬰兒經常睡覺,就隨他去,不要強行餵奶,這樣嬰兒會自然地長大且生病少。
6. 小兒初生通大小便法
小兒初生,大小便不通,腹脹欲絕者,急令婦人以溫水先漱口了,吸咂兒前後心並臍下、手足心共七處,每一處,凡三五次漱口,吸咂取紅赤為度,須臾自通,不爾無生意。有此證,遇此方,可謂再生。
白話文:
嬰兒剛出生,大小便不通,腹部脹得快要破裂的時候,緊急讓婦人用溫水漱口後,用嘴吸吮新生兒前胸、後心、肚臍下、手心和腳心這七個地方。每個地方都要漱口三四次,吸吮到出現紅色為止。一會兒之後,嬰兒就會自然通暢,否則就不能存活。有了這種情況,遇到這個方法,簡直可以說是再生。
7. 小兒臍風撮口證
小兒初生,一七日內,忽患臍風撮口,百無一活,坐視其斃者皆是,良可憫。有一法極驗,世罕有知者。凡患此,兒齒齦上有小泡子,如粟米狀,以溫水蘸熟帛裹手指輕輕擦破,即口開便安,不用服藥,神效。
白話文:
剛出生的嬰兒,在第一個七天內,突然患上臍風導致嘴巴緊閉,幾乎沒有存活的可能,旁觀其死亡的人們都感到十分悲傷。有一種方法非常有效,但鮮為人知。凡是患有臍風的嬰兒,牙齦上會出現如小米粒大小的小水泡,用溫水浸濕柔軟的布包裹手指輕輕擦破水泡,嬰兒的嘴巴立即就能張開,然後自然就會痊癒。無需服用藥物,就能達到神奇的效果。
8. 《千金》變蒸論
凡小兒有生三十二日一變,再變為一蒸,十變而五小蒸,又三大蒸,積五百七十六日,大小蒸都畢,乃成人。小兒所以變蒸者,是榮其血脈,改其五臟。變者上氣,蒸者體熱。其輕者,體熱而微驚,耳冷尻冷,上唇頭白泡起,如魚目珠子,微汗出;其重者,體壯熱而脈亂,或汗,或不汗,不欲食,食輒吐哯,目白睛微赤,黑睛微白,變蒸畢,自明矣,此其證也。單變小微,兼蒸小劇。
白話文:
每當新生兒出生後 32 天,就會發生一次變化,接著每 32 天會有一次較小的變化,總共會有十次小變化。之後每 32 天會有一個較大的變化,總共會有三次較大的變化。累計 576 天後,所有的變化才告結束,孩子便會發育成成年人。
新生兒會產生這些變化,是為了讓血脈旺盛,改善五臟功能。所謂「變」,是指氣向上升;「蒸」,是指身體發熱。較輕微的變化會導致身體發熱、輕微驚厥、耳朵和臀部發冷、上嘴脣出現白色小泡疹,就像魚的眼睛,並伴有微微出汗。較嚴重的變化會導致身體發熱、脈搏紊亂,時而流汗,時而不流汗,不願意進食,吃了就吐,眼白略微發紅,黑眼珠略微發白。當變化結束後,這些症狀自然會消失。這些就是變蒸的症狀。單純的變化較輕微,而伴隨發熱的變化較嚴重。
凡蒸,平者五日而衰,遠者十日而衰。先期五日,後之五日,為十日之中,熱乃除耳。或違日數不除,切不可妄治及灸刺,但少與紫丸微下之,熱歇便止。若身熱耳熱,尻亦熱,此乃他病,可作別治。
白話文:
一般來說,熱蒸療法平緩的話會在五天後減退,時間長的話會在十天後減退。在開始治療的前五天和後五天,也就是在十天內,熱氣會消退。有時會出現與預期天數不符的情況,這時切記不要亂用藥物或針灸治療,只要稍稍服用紫丸通便藥,等到熱氣退了就好了。如果全身發熱、耳朵發熱,屁股也發熱,這屬於其他疾病,需要另作處置。
9. 紫丸
治小兒變蒸,發熱不解;並挾傷寒溫壯,汗後熱不歇;及腹中有痰癖,哺乳不進,乳則吐哯;食癇,先寒後熱者。
白話文:
治療小兒發燒出汗,發熱不退;同時伴有傷寒發燒症狀,出汗後發熱仍持續;以及腹中積痰,不願意餵奶,喝奶後會嘔吐;還有飲食過度造成的抽搐,一開始發冷然後發熱。
代赭石,赤石脂(各一兩),巴豆(三十粒,去殼壓油),杏仁(五十粒,去皮尖)
白話文:
代赭石,赤石脂(各6克),巴豆(15粒,去殼榨油),杏仁(25粒,去皮去尖)
上以上二味為末,別研巴豆、杏仁為膏,相和更搗一二千杵,當自相得;若硬,入少蜜同杵之,密器中收三十日。兒服如麻子大一粒,與少乳汁令下,食頃後,與少乳勿令多,至日中當小下熱除;若未全除,明日更與一粒。百日兒服如小豆一粒,以此準定增減。夏月多熱,喜令發疹,二三十日輒一服佳。紫丸無所不治,雖下不虛人。
白話文:
將以上兩味藥研成細末,另外磨製巴豆和杏仁成膏狀,將這兩種混合物再搗一、兩千下,它們會自動融合;如果太硬,加少許蜂蜜再搗,保存於密封容器中三十天。兒童服用一粒如芝麻大小,用少許乳汁送服,服用後少量進食,至中午時分會小便排泄熱氣;如果仍未完全排泄,翌日再服一粒。一百天大的兒童服用一粒如綠豆大小,以此為準,逐漸增加或減少劑量。夏季天氣炎熱,容易出疹,二、三十天服一次為佳。紫丸能治療各種疾病,即使洩瀉也不會虛弱。
10. 夜啼四證
小兒夜啼有四證:一曰寒,二曰熱,三曰重舌口瘡,四曰客忤。寒則腹痛而啼,面青白,口有冷氣,腹亦冷,曲腰而啼,此寒證也。熱則心躁而啼,面赤,小便赤,口中熱,腹暖,啼時或有汗,仰身而啼,此熱證也。若重舌口瘡,則要乳不得,口到乳上即啼,身額皆微熱,急取燈照口,若無瘡,舌必腫也。客忤者,見生人氣忤犯而啼也。
白話文:
小兒夜啼有四個證候:
-
寒證:肚子痛而哭,臉色青白,口中呼出冷氣,肚子也冷,彎腰哭泣。
-
熱證:心火上浮而哭,臉色發紅,小便發黃,口中感到發熱,肚子溫暖,哭泣時可能出汗,仰身哭泣。
-
重舌口瘡:吃奶的時候會感到疼痛,嘴碰到奶頭就哭,身體和額頭都微熱,趕緊用燈照亮嘴巴,如果沒有瘡,舌頭肯定腫了。
-
客忤:見到生人,因「邪氣犯忤」而哭泣。
11. 蒜丸
治冷證腹痛夜啼。
大蒜(一顆,慢火煨香熟,取出細切,稍研,日中或火上焙半乾,研),乳香(半錢,別研)
上研勻,丸如芥子大。每服七粒,以乳汁送下。
白話文:
大蒜:1 顆,小火慢煨至香熟,取出切碎,稍為研磨,中午時分或在火上烘烤至半乾,研磨成粉。
乳香:半錢,研磨成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