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言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卷之九 (3)

回本書目錄

卷之九 (3)

1. 三聖丸

治積年癥瘕癖塊,諸藥療理不瘥,至效。

舶上硫黃(一兩),水銀(半兩),硇砂(去砂石,一分)

上三物,乳盆內袞研如粉,卻以生鐵銚內,用文武火熬熔成汁,以火箸攪令勻,停冷,刀劃下,以紙裹置地坑內埋一宿,取出,再研細。次以

赤芍藥,當歸,荊三稜,蓬莪朮,紅花(各一分,同用)

並細銼,以法酒一升,煎及一半,漉出,砂盆內研,生布裂汁,再熬,放冷,入飛羅面為糊,搜丸如綠豆大。治因產後傷於飲食,結伏在腹脅,時發疼痛不可忍者。當歸浸酒一升,逐旋取酒,暖下七丸至十丸,每服磨癖塊,空心溫酒下三丸至五丸,所餘藥滓,裂了焙乾為末,別入

乾地黃,真蒲黃,芫花(各一分,醋炒焦黃)

上為末,以前一般糊丸,如綠豆大。治女人血臟冷氣攻心疼,及一切血疾,溫酒下十丸。

白話文:

這是在介紹一種名為「三聖丸」的古方藥物,主要治療長年累積的腹部硬塊、腫瘤等問題,即使其他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此藥仍可產生顯著療效。

成分包含:硫磺一兩、水銀半兩、硇砂一分(需去除雜質)。首先,將上述三種材料在乳盆中研磨成粉狀,然後放入生鐵鍋中,用文武火熬煮至熔化成液態,用火鉗攪拌使其均勻,待其冷卻後,用刀切塊,再用紙包好,放置於地坑中一夜,第二天取出,再次研磨成細粉。

接著加入赤芍藥、當歸、荊三稜、蓬莪朮、紅花各一分,一同研磨細碎,再用一升的米酒煎煮至一半,過濾後,將渣滓在砂盆中研磨,用布包裹榨取汁液,再次熬煮,冷卻後,加入飛羅面製成糊狀,搓揉成綠豆大小的丸子。

此藥適用於產後因飲食不慎導致的腹部硬塊,常伴隨劇烈疼痛無法忍受的情況。使用方法是先將當歸浸泡在酒中,每次服用前,取適量酒溫熱後,送服七至十粒藥丸;若要消除腹部硬塊,則需空腹時,以溫酒送服三至五粒。

至於剩下的藥渣,需烘烤乾燥後磨成粉末,再加入乾地黃、真蒲黃、芫花各一分(需以醋炒至焦黃色)。將這些材料混合成粉末,同樣用之前的做法製成綠豆大小的丸子。此藥適用於婦女因血臟受寒引起的心痛,以及各種血液疾病,每次服用十粒,需以溫酒送服。

2. 一握七丸

治臟腑宿蘊風冷,氣血不和,停滯宿飲,結為癥瘕痞塊;及婦人血瘕,腸胃中塞,飲食不下,咳逆脹滿;及下利赤白,霍亂轉筋;及踒躄拳攣,腰脊腳膝疼痛,行步不能。常服健脾暖胃,堅骨強陽。

神麯(半斤,炒黃),大附子(二隻,炮去皮臍),甘草(二兩,炙)

上末,蜜丸,每左手一握,分作七丸。每服一丸,細嚼,米飲下。

白話文:

這款藥方名為「一握七丸」,主要治療因內臟長期積存風寒,導致氣血運行不順,以及飲食積滯,形成腹部腫塊的情況;同時也能處理婦女因血液凝結形成的腫塊,或是腸胃堵塞,無法進食,以及咳嗽、脹氣的問題;對於腹瀉且排泄物帶有紅白相間的情況,或是霍亂引起的肌肉抽搐;以及扭傷、四肢蜷縮、腰背、脊椎、膝蓋疼痛,影響行走的症狀,長期服用能健脾暖胃,強壯骨骼與增強陽氣。

所需藥材為:神麯(約250克,炒至微黃)、大附子(兩顆,炮製後去掉外皮和頂端)、甘草(約60克,烘烤過)。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再用蜂蜜搓揉成丸,每左手握持的量分成七粒。每次服用一粒,細細咀嚼後,配以米湯吞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