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言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卷之三 (5)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5)

1. 大犀角丸

治脾腎經,腳脛腫痹,小腹頑麻,上攻頭面,通身洪腫,小便不利,上氣喘滿,悶絕欲死。

犀角(鎊),黃芩旋覆花白朮,桂心(不焙),防己(各二兩),香豉(略炒),橘皮茯苓(各三兩),前胡桑白皮(炙,四兩),紫蘇莖葉(四兩)

白話文:

犀牛角(研磨成粉),黃芩,旋覆花,白朮,桂心(不烤),防己(各二兩),香豉(略微炒過),橘皮,茯苓(各三兩),前胡,桑白皮(炙烤過,四兩),紫蘇莖葉(四兩)

上為銼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姜五片,棗兩枚,煎七分,去滓,食前。喘,加杏仁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小顆粒粉末。每次服用四錢,加水一盞半,姜五片,紅棗兩枚,煎煮至藥液剩七分,濾去藥渣,於飯前服用。如有喘息情況,可加入杏仁。

2. 四蒸木瓜丸

治肝腎脾三經氣虛,為風寒濕搏著,流注經絡,愒日曠歲,治療不痊,凡遇六化更變,七情不寧,必至發動,或腫滿,或頑痹,憎寒壯熱,嘔吐自汗。

白話文:

用於治療肝、腎、脾三經氣虛的情況,由風寒濕邪氣結合而成,在經絡中流竄,經過許多天乃至許多年的時間,治療仍未痊癒。每當天氣變化或情緒激動時,這些邪氣就會發作,出現腫脹或麻木不仁,怕冷或發燒,噁心嘔吐或自汗的症狀。

威靈仙(苦葶藶同入),黃耆續斷同入),蒼朮橘皮同入),烏藥(去木,與黃松節同入)

白話文:

威靈仙(與苦葶藶一起使用) 黃耆(與續斷一起使用) 蒼朮(與橘皮一起使用) 烏藥(去木質,與黃松節一起使用)

上各半兩,以大木瓜四個,切蓋去瓤,入前件藥,仍用蓋簪定,酒灑蒸熟,三蒸三曬,取藥出,焙乾為末,研瓜為膏,搜和搗千杵,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溫酒、鹽湯任下。世傳木瓜丸最多,惟此方有效,當敬之。黃松節即茯苓中木。

白話文:

取上述材料各半兩,準備四個大木瓜,切開後挖去果肉,放入上述藥材,蓋上果蓋用牙籤固定,用酒灑過後蒸熟。蒸曬三次後取出藥材,焙乾研磨成粉,將木瓜熬成膏狀,將藥粉和木瓜膏混合搗一千次,搓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50粒,空腹時用溫酒或鹽湯送服。雖然市面上有許多木瓜丸,但只有這個方子有效,應當重視。黃松節就是茯苓中的木質部分。

3. 迮毒湯

治肝脾腎三經,為風濕寒熱毒氣上攻,陰陽不和,四肢拘攣,上氣喘滿,小便秘澀,心熱煩悶,遍身浮腫,腳弱。

白話文:

用來治療肝、脾、腎三條經絡的疾病,主要是由於風、濕、寒、熱、毒這些邪氣向上侵襲,導致陰陽失調。症狀包括四肢抽搐,呼吸急促胸悶,小便不暢,心熱煩悶,全身浮腫,腳部無力。

半夏(四兩,湯洗),黃耆甘草(炙),當歸人參厚朴(薑汁製),獨活橘皮(各一兩),熟地黃,芍藥,枳實(麩炒,去瓤),麻黃(去節湯,各二兩),桂心(不焙,三兩),貝子(二十一個)

白話文:

半夏(120克,用湯洗過) 黃耆、甘草(炒過)、當歸、人參、厚朴(用薑汁製備)、獨活、橘皮(各30克) 熟地黃、芍藥、枳實(炒過,去掉果肉)、麻黃(去節,用湯煮過)、桂心(不烘焙)、貝母(63個)

上為銼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姜七片,棗三個,煎七分,去滓,空心溫服,日三夜一。

白話文:

上述藥方屬於湯劑類的銼散劑。

每次服用 4 錢的藥粉,加入 1.5 杯水、7 片生薑和 3 顆紅棗,煎煮至剩餘 7 分之一的量,過濾後去除渣滓,於空腹時溫熱服用。每天服用三次,晚上則服用一次。

4. 腳氣總治

《千金》腳氣論,在諸風之前,良有以也。方論雖多,識病者少,或覺之傷晚,或狐疑不決,枉死者半,信不誣矣。凡有此證,最宜急治,緩則入腹攻五臟,雖神丹亦無如之何。又久患續生諸病,如大小便不利,腫滿,飲食傷等,不妨分別為治,所謂先去新病,病當在後,若總而治之,則亦庶乎其可也。

白話文:

《千金方》關於腳氣的論述,排在各種風濕疾病之前,是有道理的。儘管有很多治療方法,但能夠準確判斷疾病的人卻很少。有些人發現腳氣時已經很晚,有些人猶豫不決,導致一半的患者死亡,這一點真是一點也不假。凡是患有腳氣的,都應該及時治療。如果拖延,腳氣就會進入腹中,侵襲五臟,即使是神丹妙藥也無濟於事。另外,患腳氣時間長了,還會產生其他疾病,如大小便不通暢、水腫、飲食受損等。這些疾病可以分別治療,所謂「先治新病,舊病暫緩」,如果一起治療,也可能有所好轉。

5. 烏藥平氣湯

治腳氣上攻,喘滿;及五臟偏勝,諸氣不和,喘咳奔沖,坐臥不安,頭暈腳弱,上實下虛。

烏藥(去木),人參白朮川芎當歸茯神(去木),甘草(炙),白芷木瓜干,五味子紫蘇子(各等分)

白話文:

烏藥(去除木頭部分),人參,白朮,川芎,當歸,茯神(去除木頭部分),甘草(烤過的),白芷,木瓜乾,五味子,紫蘇子(以上藥材等量)

上為銼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姜五片,棗兩枚,煎七分,去滓溫服;或作細末,湯點下。

白話文:

上層是粉末。每次服用四錢,水一盞半,薑五片,棗兩枚,煮沸七分,濾去渣滓,溫熱服用;也可以研磨成細粉末,用熱湯送服。

6. 紫蘇子湯

治腳弱上氣,陰陽交錯,清濁不分,上重下虛,中滿喘急,嘔吐自汗,無復紀律。《千金》云:宋湘王在南州,患腳氣困篤,服此得效。

白話文:

治療腳氣上衝,陰陽交雜,好壞不分,頭重腳輕,腹中脹滿喘急,嘔吐盜汗,完全沒有正常規律。《千金方》記載:宋湘王在下南州時,患腳氣病得非常嚴重,服用這個方子後見效。

紫蘇子(略炒),半夏(湯洗,各五兩),前胡(去苗),厚朴(去皮製),甘草(炙),當歸(各二兩),桂心(不見火),橘皮(各三兩)

白話文:

紫蘇子(略微炒過),半夏(用湯清洗,各 250 克),前胡(去掉莖葉),厚朴(去皮處理),甘草(炙烤過),當歸(各 100 克),桂心(無煙烘烤),橘皮(各 150 克)

上為銼散。每服四錢,水二盞,姜七片,棗兩個,煎七分,去滓食後服。人謂俞山人降氣湯是也,好事者復加附子黃耆,又改其分兩,亦班入太醫方,用者宜知之。

白話文:

上方的劑型是銼散。每次用四錢藥粉,加兩碗水、七片薑片、兩個紅棗,煎煮到剩下七分,去渣,飯後服用。人們稱它為俞山人的降氣湯。愛好醫學的人又加了附子、黃耆,並改變了用量,也列入了太醫局的藥方中,使用時應當瞭解這些情況。

7. 木瓜牛膝丸

治寒濕腳氣,冷濕下注,腳弱無力,或腫急疼痛。兼治婦人血風。大固腎氣,活血壯筋絡。

木瓜(大者,三四個,切開蓋,去瓤,先用糯米漿過,鹽焙乾,為末,卻將鹽末入瓜內令滿,仍用蓋針定,蒸三次,爛研作膏),川烏(大者,去皮尖,用無灰酒一升浸薄切,酒煮乾研為膏,三兩),牛膝(酒浸),萆薢茴香(炒),羌活青皮,青鹽(別研入),狗脊(燎去毛),巴戟,海桐皮(九件各一兩)

白話文:

原料:

  • 木瓜(大者,3-4個):切開挖去除籽,先用糯米漿刷過,加鹽烘乾後研磨成粉末。將鹽粉填入瓜內,蓋上瓜蓋,用針固定,蒸煮三次,蒸爛後研磨成糊狀。

  • 川烏(大者):去皮和尖端,用一升無灰酒浸泡,切薄片後用酒煮乾,研磨成膏狀,約3兩。

  • 牛膝:用酒浸泡

  • 萆薢,茴香(炒過),羌活,青皮,青鹽(另研磨),狗脊(燎去毛),巴戟,海桐皮:以上九味藥材,各取一兩

上為末,入青鹽和勻,將前二膏搜為丸,如硬,再入酒,杵數千下,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鹽湯、鹽酒任下。

白話文:

將藥材磨成粉末狀,加入青鹽拌勻。將前面配製的兩種膏狀藥物揉成藥丸。如果藥丸太硬,再加入酒和水,搗數千次,丸子製成梧桐子般大小。每次服用五十丸,飯前用鹽湯或鹽酒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