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言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卷之十二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二 (1)

1. 露宿湯

治風痢純下清血。

杏仁(七粒,去皮尖),若木瘡(一掌大),烏梅(兩個),草果(一個),酸石榴皮(半個),青皮(兩個)甘草(二寸)

上為銼散,作一劑。水二碗,生薑三片,煎七分碗,露星宿,次早空心服。

白話文:

這是在治療一種專門下清血的風濕性痢疾。

所需材料有:杏仁七粒(需去掉外層皮和尖部)、若木皮一大掌的份量、烏梅兩顆、草果一個、酸石榴皮半個、青皮兩塊、甘草二寸長。

將上述材料研磨成散狀,作為一帖藥劑。用兩碗水與三片生薑一起煎煮,待水量剩下約七分滿一碗時熄火,將藥湯放在戶外讓其接觸夜間的露水和星辰,隔天早上空腹時服用。

2. 苦散

治脾受濕氣,泄利不止,米穀不化。

黃連(去須,銼如豆),吳茱萸,白芍藥(銼如豆,各二兩,同炒令赤色)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七分,溫服。

白話文:

所需藥材有:黃連(需去除根鬚,切成豆子大小)、吳茱萸、白芍藥(同樣切成豆子大小,三者各二兩,一起炒製至呈紅色)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時取兩錢,用水一碗煎煮至剩下七分水量,溫熱時服用。

3. 駐車丸

治冷熱下痢腸滑,赤白如魚腦,日夜無度,腹痛不可忍者。

黃連(六兩),阿膠(麩炒),當歸(各三兩),乾薑(炮,二兩)

上為末,醋煮米糊為丸,如梧子大。米飲下五十丸至一百丸。

白話文:

[駐車丸]這方藥用來治療冷熱交錯型的下痢,症狀包含腸胃滑瀉,排泄物呈現赤白相間,類似魚腦的狀態,患者日夜瀉不停,腹部疼痛難耐。

所需藥材與劑量如下:黃連六兩,阿膠三兩(需用麩炒過),當歸三兩,乾薑二兩(需炮製過)。

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後,用醋和米糊調成丸狀,大小約如梧桐樹的種子。服用時,可配米湯送服,一次五十至一百粒。

4. 萬金散

治冷熱痢。

罌粟殼(一兩,赤用蜜炙,白不炙,赤白雜半生半炙),橘皮,甘草(並如上法,各一兩)

上為銼散。每服四錢,以百沸湯七分盞,急用盞蓋之,候溫澄清者服。血痢,入烏梅一個。罌粟殼,《本草》不說治痢,近用之極效,其功不下地榆、黃柏、秦皮,但性緊澀,服之則嘔,不可不知。

白話文:

這是在治療冷熱交加的痢疾的方子。

藥材包括:罌粟殼(如果大便偏紅色要用蜜糖炒過,如果白色就不用炒,如果是紅白相間的話,就一半炒一半不炒,用量一兩),陳皮,甘草(處理方法和上面一樣,各自用量也是一兩)。

以上藥材混合後研磨成散粉。每次服用時取四錢,用七分滿的滾水沖泡,趕快用碗蓋住,等溫度適中且水澄清時飲用。如果是出血性痢疾,可以加入一個烏梅。在《本草》中並未記載罌粟殼能治痢疾,但近期使用發現效果非常好,其療效不下於地榆、黃柏、秦皮,但是要注意罌粟殼性質收澀,有些人服用後會有噁心感,這是需要留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