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言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卷之十七 (8)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七 (8)

1. 調中湯

高良薑當歸,桂心,芍藥,附子(炮),川芎(各一兩),甘草(炙,半兩)

白話文:

高良薑、當歸、桂心、芍藥、炮附子、川芎(各一兩) 炙甘草(半兩)

上為銼散。每服三錢匕,水三盞,煎至一盞,去滓熱服。

評曰:產後下痢,非止一證,當隨所因而調之,既云飲冷當風,何所不至。寒熱風濕,本屬外因;喜怒憂思,還從自性;況勞逸飢飽,皆能致病。若其洞泄,可服調中;赤白滯下,非此能愈,各隨門類,別有正方。今錄桃膠散白頭翁湯以備用,余從滯下門選用之。

白話文:

點評道:產後腹瀉,並非只有一種原因,應根據不同的原因來調理。既說了是喝了冷水又吹了風,那怎麼能不誘發各種問題。寒熱風濕,本是外因;喜怒憂思,則來自於自身;更何況勞累、休息、飢餓、飽足,都能致病。如果只是普通的泄瀉,可以服用調理中氣的藥;出現赤白帶下等症狀,則不是這種藥能治癒的。根據不同的症狀分類,另有適當的藥方。現在先記錄下桃膠散、白頭翁湯以備不時之需,其他的從帶下病的藥方中選擇使用。

2. 沉香桃膠散

治產後利下赤白,裡急後重,㽲刺疼痛等證。

桃膠(瓦上焙乾),沉香蒲黃(紙鬲炒,各等分)

白話文:

桃膠(烘乾) 沉香 蒲黃(用紙鬲炒熟) 三者等量

上為末。每服二錢,陳米飲調下,食前服。

3. 白頭翁湯

治產後下利虛極。

白頭翁甘草(炙),阿膠(各二兩),黃連,柏皮(去粗皮),秦皮(去粗皮,各三兩)

白話文:

  • 白頭翁:2 兩
  • 甘草(炙):2 兩
  • 阿膠:2 兩
  • 黃連:3 兩
  • 柏皮(去除粗糙外皮):3 兩
  • 秦皮(去除粗糙外皮):3 兩

上為銼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七分,去滓,空心服。

第十一論曰:產後遍身疼痛者何?答曰:產後百節開張,血脈流走,遇氣弱,則經絡分肉之間,血多流滯,累月不散,則骨節不利,筋脈急引,故腰背不得轉側,手腳不能動搖,身熱頭痛也。若醫以為傷寒治之,則汗出而筋脈動搖,手足厥冷,變生他病,但服趁痛散以默除之。

白話文:

第十一論:產後全身疼痛的原因是什麼?

回答: 產後,身體各個關節都在舒展,血脈流動。如果氣虛,經絡間的血流就會滯留,長時間不散,就會導致骨節疼痛,筋脈緊張,因此腰背不能轉動,手腳不能活動,還會出現發熱和頭痛。

如果醫生誤以為是傷寒而進行治療,就會出汗而筋脈活動,手腳冰冷,導致其他疾病發生。應該服用驅除疼痛的藥物來消除疼痛。

4. 趁痛散

牛膝(酒浸),甘草(炙),薤白(各一分),當歸,桂心,白朮黃耆(各半兩),獨活(半兩),生薑(半兩)

白話文:

牛膝(用酒浸泡過),炙甘草,薤白(各一錢),當歸,桂心,白朮,黃耆(各半兩),獨活(半兩),生薑(半兩)

銼散。每服半兩,水五盞,煎至二盞,去滓,食前分二次熱服。

評曰:趁痛散不特治產後氣弱血滯,兼能治太陽經感風頭疼,腰背痛,自汗發熱。若其感寒傷食,憂恐驚怒,皆致身疼,發熱頭痛,況有蓐勞諸證尤甚,趁痛散皆不能療,不若五積散入醋煎用卻不妨。

白話文:

評語:趁痛散不僅可以治療產後氣血不暢,還能治療太陽經感風引起的頭痛、腰背痛、自汗發熱。如果患者是因受寒、飲食不當、憂慮恐懼、驚怒等因素導致的身體疼痛、發熱頭痛,尤其是伴有產後勞損等症狀,趁痛散就無效了,不如用五積散加醋煎服。

五積散,方見傷寒太陰經。

第十二論曰:產後大便秘澀者何?答曰:產臥水血俱下,腸胃虛竭,津液不足,是以大便秘澀不通也。若過五六日,腹中悶脹者,此有燥糞在臟腑,以其乾澀未能出耳,宜服麻仁丸以津潤之。若誤以為有熱而投以寒藥,則陽消陰長,變動百出,性命危矣。

白話文:

第十二論說:產後大便祕結不通暢,是什麼原因呢?回答說:產後產婦臥牀,水血都流失了,腸胃空虛虛弱,津液不足,所以大便祕結不通暢。如果超過五六天,腹部悶脹,這是因為乾燥的糞便留在臟腑中,由於太乾澀而無法排出。應該服用麻仁丸來滋潤它。如果錯誤地認為是身體有熱,而服用寒涼藥物,那麼陽氣消退,陰氣滋長,就會出現各種不同的變化,性命就危險了。

5. 麻仁丸

麻仁(研),枳殼(麩炒),人參大黃(各等分)

白話文:

麻仁(研磨碎),枳殼(加麩炒過),人參,大黃(四者等量)

上為末,蜜丸,如梧子大。空心溫酒下二十丸;未通又加丸數。

評曰:產後不得利,利者百無一生。去血過多,臟燥,大便秘澀,澀則固當滑之,大黃似難輕用,唯蔥涎調臘茶為丸,復以蔥茶下之必通。

白話文:

評語:產後如果不得利,出利者百中無一。去血太多,臟腑乾澀,大便不通,便祕了當然要讓它通暢,大黃這種藥似乎難以輕易使用,唯獨用蔥涎調臘茶丸,再用蔥茶送服下去,一定能通便。

6. 阿膠枳殼丸

治產後虛羸,大便秘澀。

阿膠枳殼(麩炒去瓤,等分)

上為末,蜜丸,如梧子大,別研滑石為衣。溫水下二十丸;半日來未通又服。

第十三論曰:產後血崩者何?答曰:產臥傷耗經脈,未得平復,而勞役損動,致血暴崩,淋瀝不止;或因鹹酸不節,傷蠹榮衛,氣衰血弱,亦變崩中。若小腹滿痛,肝經已壞,為難治,急服固經丸以止之。

白話文:

第十三章中提到:產後大出血的原因是什麼?回答:產婦在產後身體虛弱,經脈受損,還沒有恢復,如果過度勞累,就會導致血管破裂,大量出血,淋漓不止。或者因為飲食不節制,攝入過多的鹹酸食物,損傷了榮衛之氣,導致氣血虛弱,也會引發崩漏。如果小腹疼痛難忍,說明肝經已經受損,難以治療,需要緊急服用固經丸止血。

7. 固經丸

艾葉赤石脂(煅),補骨脂(炒),木賊(各半兩),附子(一個,炮去皮臍)

白話文:

艾葉、赤石脂(煅燒)、補骨脂(炒)、木賊(各半兩)、附子(一個,炮製後去除外皮和臍帶)

上為末,陳米飲和丸,梧子大。食前溫酒、米湯下二十丸。

評曰:血崩不是輕病,況產後有此,是謂重傷,恐不止鹹酸不節而能致之。多因憂驚恚怒,臟氣不平;或產後服斷血藥早,致惡血不消,鬱滿作堅,亦成崩中,固經丸似難責效,不若大料煮芎藭當歸芍藥湯,候定,續次隨證合諸藥治之為得。

白話文:

評論道:血崩不是小病,特別是產後出現血崩,那是非常嚴重的傷害,恐怕不僅僅是飲食過鹹或過酸所導致的。多半是憂慮驚嚇憤怒,臟腑之氣不調;或產後過早服用止血藥,導致惡血未消,鬱結凝結,形成崩漏。針對這種情況,固經丸難以發揮效用,不如用大劑量的川芎、當歸煮湯,加入芍藥,等症狀穩定後,再根據具體情況與其他藥物合用治療。

芎藭當歸加芍藥湯方,方見眩暈門,加芍藥等分

第十四論曰:產後腹脹悶、嘔吐不定者何?答曰:敗血散於脾胃,脾受之,不能運化精微而成腹脹;胃受之,則不得受納水穀而生吐逆。醫者不識,若以尋常治脹止吐藥療之,病與藥不相干,轉更傷動正氣,疾愈難治,但服抵聖湯

白話文:

第十四論說:生產後出現腹脹、悶脹、嘔吐不定的症狀是什麼原因?回答說:破敗的血液散佈在脾胃中,脾臟受到影響,不能運化精微物質,導致腹脹;胃部受到影響,不能接受食物和水穀,從而產生嘔吐。如果醫師不認識這種情況,用一般的治脹止吐藥物來治療,那麼藥物與病情無關,反而會損傷正氣,疾病會更加難以治療,應該服用抵聖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