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言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卷之十三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三 (2)

1. 十補丸

治真氣虛損,下焦傷竭,臍腹強急,腰腳疼痛,亡血盜汗,遺泄白濁,大便自利,小便滑數;或三消渴疾,飲食倍常,肌肉消瘦,陽事不舉,顏色枯槁。久服補五臟,行榮衛,益精髓,進飲食。

附子(炮去皮臍),乾薑(炮),桂心,菟絲子(酒浸軟,別研),厚朴(去皮炒,薑製),巴戟(去心),遠志(去心,薑汁浸炒),破故紙(炒),赤石脂(煅,各一兩),川椒(炒出汗,去子併合口者,二兩)

上為末,酒糊丸,如梧子大。溫酒、鹽湯任下。

白話文:

這款藥丸主要治療的是真正氣虛弱,下腹部元氣大損,肚臍周圍及腹部有強烈緊繃感,腰腳部位疼痛,有失血現象、夜間盜汗,以及遺精和白帶過多等問題,亦或是大便不成形,小便頻繁;亦或是三消病(糖尿病)引發的極度口渴,飲食量比平時增加許多,但身體肌肉卻逐漸消瘦,性功能下降,面色枯黃憔悴。長期服用此藥丸可以滋補五臟,促進血液循環,增強精氣神,提高食慾。

所需藥材如下:炮製後去掉外皮和蒂部的附子,炮製乾薑,桂心,酒浸泡後的菟絲子需另外研磨,去掉外皮並炒製的厚朴且需用薑製,去掉中心部分的巴戟,去掉中心並用薑汁浸泡炒製的遠志,炒製後的破故紙,煅燒後的赤石脂,炒製到出汗的川椒且需去掉種子和未開口的部分。

以上所有材料研磨成粉末,再用酒糊製成大小如同梧桐樹果實般的藥丸。服用時可用溫酒或是加鹽的熱水送服。

這就是[十補丸]的製作與使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