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言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卷之二 (6)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6)

1. 烏藥順氣散

治風氣不順,手腳偏枯,流注經絡;並濕毒進襲,腿膝攣痹,筋骨疼痛。

白話文:

治療氣不通暢,手腳活動不靈,血液循環不良;同時溼毒侵入,腿部和膝蓋抽搐僵硬,筋骨疼痛。

烏藥(去木),麻黃(去節湯),橘皮(各二兩),甘草(炙),川芎,枳殼(麩炒去瓤),桔梗,白殭蠶(炒去絲觜),白芷(各一兩),白姜(炮,半兩)

白話文:

烏藥(去除樹枝),麻黃(去除節,用水煎),橘皮(各兩),甘草(炙烤),川芎,枳殼(用麩皮炒,去除瓤),桔梗,白殭蠶(炒後去除絲和嘴),白芷(各一兩),白姜(炮製後,半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匕,水一盞,姜三片,薄荷七葉,煎七分,空心服。治氣,去薄荷,用棗子二枚同煎。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兩錢勺,用水一碗,薑三片,薄荷七葉,煎煮至剩七成。空腹服用。如果要治療氣證,去薄荷,用兩顆紅棗一起煎煮。

2. 舒筋保安散

治左癱右瘓,筋脈拘攣,身體不遂,腳腿少力,乾溼腳氣;及濕滯經絡,久不能去。宣導諸氣。

白話文:

治療左側癱瘓、右側癱瘓,肌肉和筋腱收縮痙攣,身體活動不便,腳部和腿部力量減弱,乾溼腳氣病;以及溼氣滯留在經絡中,長時間無法消除。宣通引導各種氣機。

乾木瓜(五兩),萆薢,五靈脂,牛膝(酒浸),天麻,續斷,白殭蠶(炒去絲),松節,白芍藥,烏藥(去木),威靈仙,黃耆,川當歸,防風(去叉),虎骨(各一兩)

白話文:

乾木瓜(250克),萆薢,五靈脂,牛膝(浸泡於酒中),天麻,續斷,炒去絲的白殭蠶,松節,白芍藥,去除木質的烏藥,威靈仙,黃耆,川當歸,去除叉枝的防風,虎骨(各50克)

上用無灰酒一斗,浸上件藥二十七日,緊封扎,日數足,取藥焙乾,搗為細末。每服二錢,用浸藥酒半盞調下,吃酒盡,用米湯調下。又方,添金毛狗脊一兩,卻將乳香、白膠香各一兩同研,入干藥末內。

白話文:

先用一斗無灰酒浸泡前面所列藥材 27 天,密封封好。時間到後,取出藥材焙乾,搗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用浸泡藥材的酒半盞調和服用,酒喝完後,用米湯調和服用。另外一種方子,加入金毛狗脊一兩,再將乳香和白膠香各一兩磨碎,放入乾藥粉末中。

3. 松節散

治風寒冷濕搏於筋骨,使筋攣掣痛,行步艱難;但是諸筋攣縮疼痛,悉主之。

白話文:

治療因風寒溼邪侵襲筋骨所導致的筋脈攣縮、疼痛以及行走困難;凡是各種筋脈攣縮疼痛的情況,都可用於治療。

茯神中心木(銼如米,一兩),乳香(一錢,研)

上入銀石器內,炒留兩分性,為末。每服二錢,木瓜酒下。

白話文:

茯神:茯苓的中央部分(磨成米粒大小,一兩) 乳香:一錢重,研磨成粉

4. 芎桂散

治中風,四肢疼痛,及兩足俱軟,行履不便。

白話文:

治療中風,四肢疼痛,以及雙腳無力,行走不便。

川烏頭(二兩,切作片,水浸一宿,切作算子條,更以米泔浸一宿,不洗,日乾麩炒微赤為度,幹了秤),川芎(兩半),桂心(一兩),甘草(炙),乾薑(炮,各一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溫鹽酒調下,日三服。

白話文:

川烏頭(120 克,切成片,浸泡一夜,切成算子條狀,再浸泡米泔一夜,不用清洗,曬乾用麩炒至微紅,稱重備用); 川芎(50 克); 桂心(50 克); 炙甘草(25 克); 炮乾薑(25 克)。

5. 趁風膏

治中風,手足偏廢不舉。

白話文:

治療中風,手足偏癱不能抬舉。

穿山甲(左癱用左足,右癱用右足),紅海蛤(如棋子者),川烏頭(大者生用,各二兩)

白話文:

穿山甲: 如果是左側癱瘓,用穿山甲的左腳;如果是右側癱瘓,用穿山甲的右腳。

紅海蛤: 選擇像棋子般大小的紅海蛤。

川烏頭: 選擇體積較大的川烏頭,生用。每種藥材使用二兩。

上為末。每用半兩,搗烈蔥白汁和成厚餅,約徑一寸半,貼在所患一邊腳中心,用舊帛裹緊縛定,於無風密室中椅子上坐,椅前用湯一盆,將貼藥腳於湯內浸,仍用人扶病人,恐汗出不能支持。候汗出,即急去了藥,汗欲出,身麻木,得汗周遍為妙。切宜避風,自然手足可舉。

如病未盡除,候半月二十日以後,再依此法用一次,自除根本。仍服治風補理藥,忌口遠欲以自養。

白話文:

將藥物研磨成粉末。每次使用半兩,搗碎蔥白汁,和成約一寸半寬的厚餅,貼在患處腳的一側中央,用舊布緊緊包裹並固定。在無風且密閉的室內坐在椅子上,椅前放置一盆熱湯,將貼藥的腳浸入湯中。需要有人扶住病人,防止病人出汗過多而無法支撐。等到出汗時,立即取下藥餅。身體麻木時即將出汗,出汗遍及全身是最好的效果。務必避風,自然就能舉起手腳。

6. 附子酒

治中風,風冷痰癖,脹滿諸痹。

大附子(一枚,去皮臍,切作四片)

上用醇酒一升,春浸五日,夏三日,秋冬七日。每服一合,日二三服,以痹住為效;未知再作。

白話文:

治療中風,風寒引起的痰濕症,以及各種因為氣血不通所導致的疼痛腫脹。

使用大附子(一顆,去掉外皮和中心點,切成四片)。

用一公升的純酒來浸泡,春天浸泡五天,夏天三天,秋冬則泡七天。每次服用一杯,每天服用兩到三次,直到病情改善見效;如果還未見好轉,可以繼續服用。

7. 小黃耆酒

大治風虛痰癖,四肢偏枯,兩腳弱,手不能上頭;或小腹縮痛,脅下攣急,心下有伏水,脅下有積飲,夜夢悲愁不樂,恍惚善忘。此由風虛,五臟受邪所致。或久坐腰痛耳聾,卒起眼眩頭重,或舉體流腫疼痛,飲食惡冷,澀澀惡寒,胸中痰滿,心下寒疝;及婦人產後余疾,風虛積冷不除。

白話文:

這是一種針對風邪虛弱、痰液癖習、四肢癱瘓、雙腳無力、手臂無法舉過頭頂;或小腹部疼痛絞痛、肋骨下方抽筋緊繃、心窩有積水、肋骨下方有積液、夜晚做悲傷憂鬱夢、恍惚善忘等症狀的有效療法。這些症狀是由於風邪虛弱,五臟受到邪氣侵擾所致。

此外,長久久坐導致腰痛耳聾,突然起身時頭暈眼花頭部沉重,或全身水腫疼痛、飲食偏好涼冷,怕冷畏寒,胸中痰液充盈,心窩疼痛寒冷;以及婦女產後餘疾,風虛寒氣積鬱未消等症狀,也可以使用此療法。

黃耆,附子(去皮臍),川椒(去目併合口者),桂心,秦艽,牛膝,防風(去叉),烏頭(《集驗方》用山藥),白朮,川芎,獨活,細辛(去苗),甘草(各三兩),大黃,葛根,山茱萸,乾薑(各二兩),當歸(二兩半)

白話文:

黃耆、附子(去皮和肚臍)、花椒(去籽合口)、桂心、秦艽、牛膝、防風(去根須)、烏頭(《集驗方》中使用山藥)、白朮、川芎、獨活、細辛(去苗)、甘草(各 3 兩),大黃、葛根、山茱萸、乾薑(各 2 兩),當歸(2.5 兩)

上為銼散,少壯人,無熬煉,虛老人,微熬之,以絹袋盛,用清酒二斗漬之,春夏五日,秋冬七日。可先服食一合,不知,至四五合,日三服。此藥攻痹尤佳,亦不令人吐悶。小熱,宜冷飲食也;大虛,加蓯蓉二兩;下利,加女萎三兩;多忘,加石斛、菖蒲、紫石英各二兩;心下多水,加茯苓、人參各二兩,山藥三兩。酒盡,可更以酒二斗,重漬滓服之;不爾,可曝滓,搗下篩,酒服方寸匕;不知,稍增之。

服一劑,得力,令人耐寒冷。補虛,治諸風冷神妙。

白話文:

上面所記載的是銼散,適合年輕力壯的人服用。對於沒有經過鍛鍊的人,虛弱的老人,可以稍作熬煮。將藥物裝入絹袋中,用二斗清酒浸泡。春天和夏天浸泡五天,秋天和冬天浸泡七天。一開始可以服用一合,不知效果如何,可以逐漸增加到四五合,每天服用三次。這種藥物對於治療痹症特別有效,而且不會令人嘔吐或胸悶。如果服用後身體微熱,應多喝冷飲;如果身體虛弱,可添加兩錢的蓯蓉;如果腹瀉,可添加三錢的女萎;如果健忘,可添加各兩錢的石斛、菖蒲和紫石英;如果心下有積水,可添加各兩錢的茯苓和人參,以及三錢的山藥。酒液用完後,可以使用二斗清酒重新浸泡藥渣服用;如果不這樣做,也可以將藥渣曬乾,搗碎過篩,然後用方寸大小的勺子舀藥粉服用。一開始不知道服用量,可以先少量服用,再逐漸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