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言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卷之二 (6)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6)

1. 烏藥順氣散

治風氣不順,手腳偏枯,流注經絡;並濕毒進襲,腿膝攣痹,筋骨疼痛。

烏藥(去木),麻黃(去節湯),橘皮(各二兩),甘草(炙),川芎,枳殼(麩炒去瓤),桔梗,白殭蠶(炒去絲觜),白芷(各一兩),白姜(炮,半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匕,水一盞,姜三片,薄荷七葉,煎七分,空心服。治氣,去薄荷,用棗子二枚同煎。

白話文:

這是在治療因氣血不暢,導致的手腳活動不便,或是風濕影響到經絡的問題;同時也能處理濕毒侵襲所造成的腿膝部位緊繃痠痛,以及筋骨疼痛的情況。

使用的藥材包括:烏藥(去除木質部分)、麻黃(去除節部後用水處理)、橘皮(各二兩)、甘草(經過火烤)、川芎、枳殼(用小麥粉炒過後去掉內瓤)、桔梗、白殭蠶(炒過後去掉絲和嘴)、白芷(各一兩)、炮製過的生薑(半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時取兩錢的藥末,加入一碗水,再放入三片薑和七片薄荷葉,煮至剩下約七分的水量,應在空腹時服用。如果是在調理氣血,則可省略薄荷,改用兩顆棗子一同熬煮。

2. 舒筋保安散

治左癱右瘓,筋脈拘攣,身體不遂,腳腿少力,乾溼腳氣;及濕滯經絡,久不能去。宣導諸氣。

乾木瓜(五兩),萆薢,五靈脂,牛膝(酒浸),天麻,續斷,白殭蠶(炒去絲),松節,白芍藥,烏藥(去木),威靈仙,黃耆,川當歸,防風(去叉),虎骨(各一兩)

上用無灰酒一斗,浸上件藥二十七日,緊封扎,日數足,取藥焙乾,搗為細末。每服二錢,用浸藥酒半盞調下,吃酒盡,用米湯調下。又方,添金毛狗脊一兩,卻將乳香、白膠香各一兩同研,入干藥末內。

白話文:

[舒筋保安散]適用於治療左半身不遂、右半身癱瘓、筋脈收縮、身體機能障礙、腿部力量不足、乾性或濕性腳部疾病;以及因濕氣滯留在經絡中久久無法排除的情況。此方有助於疏通體內氣息。

所需藥材有:乾燥木瓜(五兩)、萆薢、五靈脂、牛膝(需先用酒浸泡)、天麻、續斷、炒熟的白殭蠶(要去除絲)、松節、白芍藥、烏藥(要去除木質部分)、威靈仙、黃耆、川當歸、防風(需去除分枝)、虎骨(以上各一兩)。

將上述藥材用無灰酒一斗浸泡二十四天,確保密封嚴密,待時間足夠後取出藥材,烘乾並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時取兩錢藥粉,用原先浸泡藥材的酒半盞調和飲下,若酒喝完,可用米湯來調和服用。另有一種配方,添加金毛狗脊一兩,再加入研磨好的乳香與白膠香各一兩,混入已製成的藥粉中服用。

3. 松節散

治風寒冷濕搏於筋骨,使筋攣掣痛,行步艱難;但是諸筋攣縮疼痛,悉主之。

茯神中心木(銼如米,一兩),乳香(一錢,研)

上入銀石器內,炒留兩分性,為末。每服二錢,木瓜酒下。

白話文:

【松節散】用於治療因風寒濕氣侵襲筋骨所導致的筋肉抽搐、疼痛,以及行走困難的症狀;只要是各類因為筋肉收縮引起的疼痛,都適用此方。

所需藥材為茯神中的木心(切成米粒大小,約一兩份量),以及乳香(研磨後,約一錢份量)。

將上述藥材放入銀或石製的容器內,炒至保留兩分的藥性,然後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時取兩錢份量,用木瓜酒送服。

4. 芎桂散

治中風,四肢疼痛,及兩足俱軟,行履不便。

川烏頭(二兩,切作片,水浸一宿,切作算子條,更以米泔浸一宿,不洗,日乾麩炒微赤為度,幹了秤),川芎(兩半),桂心(一兩),甘草(炙),乾薑(炮,各一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溫鹽酒調下,日三服。

白話文:

[芎桂散]

用於治療中風後,出現的四肢疼痛,以及雙腳無力,行走不便的症狀。

所需藥材包含:川烏頭(取二兩,先切成片,用水浸泡一夜,再切成細條,接著用米湯浸泡一夜,不用清洗,晾乾後用麩皮炒至微紅,晾乾後再秤重),川芎(取兩半),桂心(取一兩),炙甘草,炮乾薑(各取一分)。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溫熱的鹽酒調和送服,每日三次。

5. 趁風膏

治中風,手足偏廢不舉。

穿山甲(左癱用左足,右癱用右足),紅海蛤(如棋子者),川烏頭(大者生用,各二兩)

上為末。每用半兩,搗烈蔥白汁和成厚餅,約徑一寸半,貼在所患一邊腳中心,用舊帛裹緊縛定,於無風密室中椅子上坐,椅前用湯一盆,將貼藥腳於湯內浸,仍用人扶病人,恐汗出不能支持。候汗出,即急去了藥,汗欲出,身麻木,得汗周遍為妙。切宜避風,自然手足可舉。

如病未盡除,候半月二十日以後,再依此法用一次,自除根本。仍服治風補理藥,忌口遠欲以自養。

白話文:

這段文字描述的是[趁風膏]的製作與使用方法,用於治療中風導致的手腳活動不便。

所需材料有:穿山甲(根據患者左右側癱瘓選擇相應的部位)、紅海蛤(大小如棋子)、川烏頭(選擇大的,保持其生狀態,各取二兩)。

將上述材料研磨成細粉。每次使用時,取半兩粉末,加入搗碎的新鮮蔥白汁,攪拌成厚餅狀,直徑約一寸半,然後貼在受影響的一側腳底中心位置,用舊布緊緊包紮固定。患者需坐在沒有風的密閉房間中的椅子上,椅子前方放置一盆熱水,將貼有藥物的腳浸泡在水中,並由他人扶持,以防因出汗過多而無法支撐。等到汗水出現,應立即移除藥物。出汗時,身體可能會感到麻木,但全身均勻出汗則是效果良好的表現。在此期間,必須避免接觸風。

若病情未能完全康復,可在半個月至二十天後,再次按照同樣的方法使用一次,以根除病源。同時,應服用治療中風及補養身體的藥物,注意飲食禁忌,遠離誘發因素,以自身調養為主。

6. 附子酒

治中風,風冷痰癖,脹滿諸痹。

大附子(一枚,去皮臍,切作四片)

上用醇酒一升,春浸五日,夏三日,秋冬七日。每服一合,日二三服,以痹住為效;未知再作。

白話文:

[附子酒]

用於治療中風、風濕冷痛、痰凝血瘀所導致的身體脹滿和各種痺痛。

所需材料:大附子一顆(去掉外皮和中心部位,切成四片)

製法:使用純濃的酒一公升,春天浸泡五天,夏天浸泡三天,秋天冬天則浸泡七天。

服用方法:每次服用一小杯,每天兩到三次,直到病情穩定見效;如果病情未見好轉,可以繼續製作服用。

7. 小黃耆酒

大治風虛痰癖,四肢偏枯,兩腳弱,手不能上頭;或小腹縮痛,脅下攣急,心下有伏水,脅下有積飲,夜夢悲愁不樂,恍惚善忘。此由風虛,五臟受邪所致。或久坐腰痛耳聾,卒起眼眩頭重,或舉體流腫疼痛,飲食惡冷,澀澀惡寒,胸中痰滿,心下寒疝;及婦人產後余疾,風虛積冷不除。

黃耆,附子(去皮臍),川椒(去目併合口者),桂心,秦艽,牛膝,防風(去叉),烏頭(《集驗方》用山藥),白朮,川芎,獨活,細辛(去苗),甘草(各三兩),大黃,葛根,山茱萸,乾薑(各二兩),當歸(二兩半)

上為銼散,少壯人,無熬煉,虛老人,微熬之,以絹袋盛,用清酒二斗漬之,春夏五日,秋冬七日。可先服食一合,不知,至四五合,日三服。此藥攻痹尤佳,亦不令人吐悶。小熱,宜冷飲食也;大虛,加蓯蓉二兩;下利,加女萎三兩;多忘,加石斛、菖蒲、紫石英各二兩;心下多水,加茯苓、人參各二兩,山藥三兩。酒盡,可更以酒二斗,重漬滓服之;不爾,可曝滓,搗下篩,酒服方寸匕;不知,稍增之。

服一劑,得力,令人耐寒冷。補虛,治諸風冷神妙。

白話文:

這款「小黃耆酒」對於治療因風濕虛弱所引發的多種症狀極具療效,包括四肢部分失去機能、雙腳乏力、手無法舉至頭頂;或是小腹收縮疼痛、脅下緊繃急迫、心下有潛藏的水分、脅下有積聚的水液,夜晚做夢時情緒悲傷不快,精神恍惚容易忘事。這些問題都源自於風濕與虛弱,以及五臟受到邪氣侵擾所導致。也可能會有長期坐著導致腰痛和聽力減退、突然起身時眼睛眩暈頭部沉重,全身浮腫疼痛,對食物偏好溫熱、對寒冷特別敏感,胸口痰液堆積,心下寒疝等症狀;同時也適用於產後婦女的各種餘病,風濕虛弱和積冷未除。

藥材包含:黃耆、炮附子(去皮臍)、川椒(去目並選取閉合的)、桂心、秦艽、牛膝、防風(去叉)、烏頭(《集驗方》使用山藥)、白朮、川芎、獨活、細辛(去苗)、甘草(各三兩),大黃、葛根、山茱萸、乾薑(各二兩),當歸(二兩半)。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散狀,年輕力壯者不必再行熬煮,虛弱的老年人則需稍微熬煮。然後用絹袋裝好,加入二斗清酒浸泡,春夏浸泡五天,秋冬則需七天。初次服用時可先飲一小杯,如果效果不明顯,可增至四到五杯,每日三次。此藥對於治療風濕性關節炎有特別好的效果,而且不會讓人感到噁心嘔吐。若感覺身體發熱,可以食用一些涼性的食物;若體虛嚴重,可增加蓯蓉二兩;若有下痢的情況,可添加女萎三兩;記憶力差的人,可以加石斛、菖蒲、紫石英各二兩;若心下有過多水分,則可以加茯苓、人參各二兩,山藥三兩。酒用完後,可再倒入二斗酒,重新浸泡藥渣服用;或者將藥渣曬乾,搗碎篩過後,用酒送服一寸方的藥量,如效果不佳,可逐漸增加藥量。

服用一劑後,會使人更加耐寒。此藥能補充虛弱,對各種風濕寒冷病症有神奇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