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言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卷之四 (1)
卷之四 (1)
1. 半夏瀉心湯
治心下痞滿而不痛者。
半夏(湯洗七次,一兩一錢),黃芩,人參,甘草(炙),乾薑(炮,各兩半),黃連(半兩)
上銼散。每服五錢,水盞半,姜五片,棗一個,煎七分,去滓溫服。或傷寒中風,醫反下之,下利日數十行,穀不化,腹中鳴,心下痞硬,乾嘔心煩者,加甘草半兩、人參一兩,名甘草瀉心湯。或汗出解後,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噎食臭,脅下水鳴,下利者,加生薑一兩,減乾薑一兩,余如正方,名生薑瀉心湯。
白話文:
這是在治療胸口悶脹但不疼痛的情況。
藥材用量如下:半夏(需先用熱水清洗七次,用量為一兩一錢),黃芩,人參,炙甘草,炮乾薑(以上四種藥物各用兩半),黃連(用量為半兩)。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每次服用時取五錢,加入大約半盞的水,再放入五片薑和一個大棗,煮至剩下七分水量,去渣後溫服。
或者在感冒或風濕病後,若醫生錯誤地使用了下法,導致一天內多次拉肚子,食物無法消化,腹部有咕嚕聲,胸口感覺硬而悶,有乾嘔和心煩症狀,此時可在原方基礎上增加半兩的炙甘草和一兩的人參,此方稱為甘草瀉心湯。
或者在出汗後病情稍緩,但胃部仍感不適,胸口悶脹,吃東西時感覺乾澀且有食物異味,脅下有水聲,且伴有拉肚子的情況,這種情況下應在原方基礎上增加一兩的生薑,並減少一兩的炮乾薑,其餘部分照舊,此方稱為生薑瀉心湯。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