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1. 心小腸經虛實寒熱證治
2. 瀉心湯
治心實熱,心下痞滿,身重發熱,乾嘔不安,腹中雷鳴,涇溲不利,水穀不消,欲吐不吐,煩悶喘急。
黃連(去毛,二兩),半夏(湯洗七次,三兩),黃芩,甘草(炙),人參(各一兩),乾薑(炮,一兩半)
上為銼散。每服四大錢,水兩盞,棗三枚,煎七分,去滓服。並治霍亂。若寒,加附子一枚,炮去皮臍;若渴,加栝蔞根;嘔,加橘皮;痛,加當歸;客熱,以生薑代乾薑。
白話文:
[瀉心湯]適用於治療心臟過度熱盛,導致胸膈部位有飽脹感,全身感到沉重並伴隨發燒,乾嘔且心情焦躁不安,腹部有如雷鳴般的咕嚕聲,小便不順,食物不易消化,有想吐又吐不出來的感覺,伴有煩躁和呼吸急促的症狀。
所需藥材為:黃連(去除毛絨部分,約60克),半夏(用開水清洗七次,約90克),黃芩,炙甘草,人參(以上各30克),乾薑(炒製,約45克)。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每次服用大約16克,用兩碗水與三顆棗一同煎煮至剩下七分之一的量,然後濾掉渣滓後服用。此方同時可用於治療霍亂。如果感到寒冷,可增加一枚炮製過、去皮及蒂的附子;如果口渴,可加入栝蔞根;如果有嘔吐,可加入橘皮;若有疼痛感,可加入當歸;若是外來的熱氣,則可以使用生薑取代乾薑。
3. 清脈湯
治小腸實熱,身熱,手足心熱,汗不出,心中煩滿,結塞不通,口瘡,身重。
柴胡,澤瀉,橘皮,芒硝,枳實(麩炒去瓤),黃芩,升麻,旋覆花,生地黃(各等分)
上銼散。每服四錢,水盞半,煎七分,去滓,下芒硝再煎,熱服,不以時。
白話文:
[清脈湯]這方子用來治療小腸有實熱的情況,症狀包括身體發熱、手掌腳掌心也熱、無法流汗、心裡感到煩躁飽脹、感覺胸中阻塞不暢通、口腔內有潰瘍、全身沉重。
藥方成分有柴胡、澤瀉、橘皮、芒硝、炒過去籽的枳實、黃芩、升麻、旋覆花、生地黃(以上藥材份量相等)。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散狀。每次服用時取四錢,用水大約半盃的量來煎煮至剩下七分,濾掉藥渣後,再加入芒硝煎煮,趁熱服用,不必拘泥於特定時間服用。
4. 茯苓補心湯
治心虛寒,病苦悸恐不樂,心腹痛,難以言,心寒恍惚,喜悲愁恚怒,衄血面黃,煩悶,五心熱渴,獨語不覺,咽喉痛,舌本強,冷汗出,善忘恐走。及治婦人懷妊惡阻,吐嘔眩暈,四肢怠惰,全不納食。
白茯苓,人參,前胡,半夏(湯洗七次去滑),川芎(各三分),橘皮,枳殼(麩炒去瓤),紫蘇,桔梗,甘草(炙),乾薑(各半兩),當歸(一兩三分),白芍藥(二兩),熟地黃(一兩半)
上銼散。每服四大錢,水盞半,姜五片,棗一枚,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白話文:
【茯苓補心湯】
用於治療心臟虛弱且有寒氣,患者會感到心悸、恐懼、心情低落,心臟和腹部疼痛難以言喻,感覺心臟冰冷、精神恍惚,情緒易悲傷、憂愁、惱怒,鼻出血、面色蒼黃,心煩氣悶,手掌腳掌心熱且口渴,自言自語而不自知,喉嚨疼痛,舌頭活動不靈活,冷汗頻出,記憶力減退且容易驚嚇。
此外,也適用於懷孕婦女的妊娠反應,如噁心嘔吐、頭暈目眩,四肢乏力,完全不想進食。
藥方成分包括:白茯苓、人參、前胡、半夏(需先用湯水清洗七次去除滑膩)、川芎(各取三分),橘皮、枳殼(需用麩炒並去除瓤部)、紫蘇、桔梗、甘草(需炙烤)、乾薑(各取半兩),當歸(取一兩三分),白芍藥(取二兩),熟地黃(取一兩半)。
以上藥材需研磨成粉狀混合。每次服用時取四大錢,用水一碗半,加入五片薑和一顆棗子一同煎煮至剩七分水量,過濾掉殘渣,在飯前服用。
5. 分氣補心湯
治心氣鬱結,忪悸噎悶,四肢浮腫,上氣喘急。
大腹皮(炒),香附(炒去毛),白茯苓,桔梗(各一兩),木通,甘草(炙),川芎,前胡(去苗),青橘(炒),枳殼(麩炒去瓤),白朮(各三分),細辛(去苗),木香(各半兩)
上銼散。每服四大錢,水一盞,姜三片,棗一枚,煎七分,去滓,食前溫服。
白話文:
這份處方名為「分氣補心湯」,用於治療因心臟功能不佳導致的情緒壓抑,心悸不安,吞嚥困難,四肢水腫,以及呼吸急促。
藥方成分包括:炒過的大腹皮,炒過並去除毛的香附,白茯苓,桔梗(以上各一兩),木通,炙甘草,川芎,去苗的前胡,炒過的青橘,麩炒過並去除瓤的枳殼,白朮(以上各三分),去苗的細辛,以及木香(以上各半兩)。
這些藥材需研磨成散劑。每次服用時取四大錢的藥量,加入一杯水,再放入三片薑和一枚棗,煎煮至剩七分水量後,濾掉殘渣,在飯前溫熱飲用。
6. 溫脾湯
治小腸虛寒,苦頭偏痛,耳頰疼,下痢赤白,腸滑,腹中㽲痛,裡急後重。
乾薑(一兩半),當歸,黃柏,地榆(各二兩),阿膠(麩炒焦),茴香(炒),石榴皮,黃連(各一兩)
上銼散。每服四錢,水盞半,煎七分,去滓溫服。
白話文:
這是在治療小腸虛弱和寒冷的情況,症狀包括頭部一側的劇烈疼痛,耳朵和臉頰的疼痛,以及下痢且大便呈現赤白色,腸胃滑瀉,腹部劇烈疼痛,感覺腹部緊縮,排便時有重壓感。
藥方成分包括:乾薑(用量為一兩半),當歸,黃柏,地榆(以上各用二兩),阿膠(需用麩炒至焦黃),茴香(需炒過),石榴皮,黃連(以上各用一兩)。
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每次服用四錢,用水一碗半來煎煮,待藥汁剩下七分滿時,濾掉藥渣,趁溫熱時服用。
7. 脾胃經虛實寒熱證治
8. 清脾湯
治脾濕熱,病苦足寒脛熱,腹脹滿,煩擾不得臥,舌本強,體重面黃,頭痛,右脅滿痛偏脹,口唇乾裂,寒熱如瘧。
茯苓,橘皮,草果(去皮),白朮(各二兩),人參,桂心,白芷,甘草(炙),川芎(各一兩),半夏(三兩,洗七次)
上為銼散。每服四大錢,水二盞,姜七片,紫蘇三葉,煎七分,去滓服。欲通利,加大黃。
白話文:
[清脾湯]
用於治療脾臟濕熱導致的病症。症狀包含:腳冷但小腿有熱感、腹部脹滿、心情煩躁到無法安睡、舌頭活動不靈活、身體沉重且面色發黃、頭痛、右側脅部滿痛且有脹感、口脣乾燥裂開,以及像瘧疾一樣的寒熱交錯。
藥材包含:茯苓、橘皮、草果(去皮)、白朮(各取相同份量),人參、桂心、白芷、甘草(需炙過)、川芎(這些藥材取相同但較少的份量),半夏(取比上述多一些的份量,需清洗七次)。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散狀。每次服用時取四大錢的藥粉,加入兩盞的水,再放入七片薑和三片紫蘇葉一起煎煮,待水剩下七分時,濾掉殘渣服用。若希望促進腸胃蠕動,可加入大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