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機微義
中醫古代典籍:玉機微義
作者:徐彥純
朝代:明朝
基本介紹:
綜合性醫書。五十卷。明·徐彥純撰,劉宗厚續增。書成於1396年。徐氏原著撰於洪武初(1368),書名《醫學折衷》,立論以《內經》為本,旁採金元諸家學說以闡析中風、痿證、傷風、痰飲、滯下、泄瀉、瘧、頭痛、頭眩、咳逆、痞滿、吐酸、痓、癘風、風癇、破傷風、損傷,計17門。劉氏除對徐氏原撰17門病證內容有所補充外,又較有系統。此書流傳頗廣,影響亦大,現存大量明清刻本及日本刻本,仿其體例續增咳嗽、熱、火、暑、濕、燥、寒、瘡瘍、氣、血、內傷、虛損、喉痹、眼目、牙齒、腰痛、心痛、黃疸、痹、婦人、小兒等共33門,改名《玉機微義》。全書以內科雜病為主,分門詳述,有論有按,證方俱備。
重新編輯及補充內容:
《玉機微義》是一部綜合性醫書,由明朝醫家徐彥純撰寫,劉宗厚續增。全書五十卷,以內科雜病為主,分門詳述,有論有按,證方俱備。
《玉機微義》立論以《內經》為本,旁採金元諸家學說,內容豐富,體例嚴謹,是一部重要的醫學著作。
《玉機微義》原名《醫學折衷》,成書於洪武初年(1368年)。徐彥純在書中闡述了中風、痿證、傷風、痰飲、滯下、泄瀉、瘧、頭痛、頭眩、咳逆、痞滿、吐酸、痓、癘風、風癇、破傷風、損傷等17種病證的病因、病機、診斷和治療方法。
劉宗厚在《玉機微義》成書後,對其內容進行了補充和增訂,並改名為《玉機微義》。劉宗厚在補充和增訂的過程中,吸收了金元諸家學說,使《玉機微義》內容更加豐富。
《玉機微義》流傳甚廣,影響很大。現存大量明清刻本及日本刻本,仿其體例續增咳嗽、熱、火、暑、濕、燥、寒、瘡瘍、氣、血、內傷、虛損、喉痹、眼目、牙齒、腰痛、心痛、黃疸、痹、婦人、小兒等共33門,改名《玉機微義》。
《玉機微義》是一部重要的醫學著作,對後世醫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原序
卷一
- 中風門 [中風敘論之始,中風脈法,中風不治證,風分在臟在腑之異,治風不可下論,治風不可利小便,濕病似中風論,中風先調氣說,氣中論,四肢不舉有虛有實,論風非外來乃本氣病,風本於熱論,治風用汗吐下三法,論中風不當與痿證同治,內因似中風論(續添)]
- 中風治法 [發表之劑,易老六經加減法(詳見本方),攻裡之劑,發表攻裡之劑,川芎石膏湯治風熱,調血養血諸劑,理氣之劑,嚴氏八味順氣散,理血之劑,通關透肌骨之劑,治痰通經諸方,雜方,千金葈耳散治諸風,聖惠方治中風口喎,灸法,灸風中脈口眼喎斜,灸風中腑手足不遂等疾]
卷二
卷三
卷四
- 痰飲門 [痰飲脈法,仲景四飲,痰分三因,論治痰理氣之論,論痰為諸病,論飲專主於濕,論痰證有五,論痰清濁,飲當去水溫補轉劇論]
- 痰飲治法 [解表之劑,攻下之劑,吐劑,分利之劑,治濕和中之劑,治風痰之劑,熱痰之劑,治寒痰之劑,理氣之劑,降氣墜痰溫補之劑]
卷五
- 滯下門 [腸澼生死脈法,仲景治痢大法,東垣治痢法,太陰受濕傳腎為膿血痢,論滯下分三因,時疫作痢,論食毒作痢,論裡急後重,論泄痢而嘔,論泄痢腹痛,論禁口痢,論下痢吃逆,辨痢色分五臟,辨赤白分冷熱之誤,論熱藥治痢之誤,治痢通因通用之法,論局方用熱藥澀藥之非,滯下亦有挾虛挾寒]
- 滯下治法 [治熱之劑,治寒之劑,冷熱之劑,治風之劑,治熱之劑,治暑之劑,攻下之劑,消積之劑,止澀之劑,收斂之劑,血劑,補劑,雜方]
卷六
- 泄瀉門 此門宜與滯下者 [瀉痢生死脈法]
- 仲景治利大法
- 東垣治利大法 按此並見滯下門 [瀉分寒熱,論瀉痢有濕有熱有風有寒,論暴注屬火,論胃氣下降為飧泄,論春傷於風夏必飧泄,論飧泄屬風宜汗,瀉分三因]
- 泄瀉治法 [治濕之劑,治風之劑,治熱之劑,治暑之劑,治寒之劑,治風寒濕之劑,去積之劑,升發之劑,調補脾胃之劑,補腎之劑]
卷七
卷八
- 咳嗽門 [諸經敘咳,脈法,咳證死脈,論咳與嗽本一證,論嗽分六氣母拘於寒,論咳分三因,論濕痰主嗽,論痰飲治咳(詳見痰飲門),論嗽發早晏病本不同,論乾咳嗽治法,論咳為肺痿]
- 咳嗽治法 [治風之劑,表裡氣血之劑,治寒之劑,散風寒下氣之劑,氣分之劑,治暑之劑,治濕之劑,手足太陰之劑,理氣之劑,收斂之劑,滋陰之劑,治邪注之劑,治痰諸方,灸法]
卷九
- 熱門(發熱附) [內經敘熱為諸證,敘陰陽虛盛為熱,脈法,論熱在氣在血之分,論五臟有邪身熱各異,論表裡熱,論雜病陰陽虛實寒熱與傷寒不同,論雜證發熱惡寒與傷寒不同,惡寒非寒惡熱非熱論,虛中有熱宜灸論,論骨蒸勞熱用吐下法,論虛熱發汗之誤,論陰盛格陽身熱治例,論諸發熱病本不同,傷寒論曰脈虛身熱得之傷暑]
- 熱證治法 [發表之劑,攻裡之劑,發表攻裡之劑,清氣之劑,涼血之劑,清氣涼血之劑,治虛熱升陽之劑,治虛熱滋陰之劑,升陽滋陰之劑,治風熱之劑,寒熱之劑,暑熱之劑,濕熱之劑,火熱之劑,風濕熱之劑,治食熱之劑]
卷十
卷十一
- 暑門 [諸經敘暑熱脈證,論中暑中熱受病不同,論暑傷五臟為證不同,論暑熱傷氣為痿厥諸證,論暑為瘧痢,論暑為吐瀉霍亂,論中暑宜補真氣,論暑火證治大法]
- 暑證治法 [清暑之劑,益氣之劑,東垣人參益氣湯治暑熱傷氣四肢困倦嗜臥兩手指麻木,溫散之劑,治濕熱之劑,治火之劑]
卷十二
- 濕門 [內經敘濕為諸證,脈法,論濕為痿為痹為痛為腫所挾寒熱不同,論中濕為脾虛所致,論濕生痰飲,論濕為瀉痢咳瘧等證,論濕病似中風,論濕為腳氣]
- 治濕大法
- 濕證治法 [解表之劑,治熱散郁之劑,宣劑,升散滲利之劑]
卷十三
卷十四
- 寒門 [內經敘寒氣為痛為積為嘔為泄,論寒為癥瘕堅痞厥逆諸證,論寒為滯下泄瀉咳嗽諸證,脈法,論傷寒中寒受病不同,論陰陽虛盛惡寒與傷寒不同,論篇皆與傷寒中寒受病不同者也,論陰毒,論諸證寒熱似傷寒,論傷寒傳變,論傷寒只傳足經不傳手經,論傷寒傳手經,論傷寒陰分發熱為反用溫汗法,論傷寒兩感,傷寒合病並病論,傷寒變溫熱病論,論傷寒雜病分二科]
- 寒證治法 [發表之劑,溫中之劑,發表溫中之劑,發表攻下之劑,和解之劑,解兩感之劑,陰毒外接法,附虛寒溫經諸方]
卷十五
- 瘡瘍門 [內經論瘡瘍之因,河間原瘡瘍之病,瘡瘍脈證,癰疽當分經絡論,治瘡大要三法,瘡宜發汗論,瘡辨五善七惡,論瘡瘍攻補法,論瘡瘍宜灸,論陰滯陽則生癰陽滯陰則生疽,論腸癰,瘡瘍治法,辛平發散之劑,辛溫發散之劑,辛熱發散之劑,辛涼攻裡之劑,辛平攻裡之劑,辛熱發表攻裡之劑,辛平發表攻裡之劑,辛涼發表攻裡之劑,內托之劑,外治之劑,收斂之劑]
卷十六
- 氣證門 [內經敘諸氣動為病,脈法,論九氣動為諸證,氣中似風證論,理氣宜導痰論,氣屬陽動作火論,論局方用熱藥治諸氣之誤,論氣無補法之誤]
- 氣證治法 [升散之劑,攻下之劑,調理之劑,補養之劑,方見和劑,消導之劑,治痰之劑,理血之劑,宣劑,通開竅之劑]
卷十七
- 血證門 [諸經敘血證所因,脈法,論血證分三因,論下血為內傷絡脈所致,論嘔唾血溢為氣逆所致,論衄吐血泄為火熱所致,論衄血下血為傷寒所致,論結陰便血,血屬陰難成易虧論,論治血證大法]
- 血證治法 [治風之劑,治寒之劑,治暑之劑,治濕之劑,治熱之劑,治火之劑,理氣之劑,補劑,止澀之劑,灸法,通利之劑,解鬱之劑]
卷十八
- 內傷門 [辨脈法,辨內傷諸證與外感不同,上辨筋骨四肢,論飲食勞倦為胃氣不足所致,論勞役傷與內傷外感不同,論飲食自倍腸胃乃傷分而治之,論酒飲傷,論傷食宜吐,論內傷飲食用藥所宜所禁]
- 內傷治法 [消導之劑,補益之劑]
卷十九
- 虛損門 [脈法,虛損脈證,論虛為陰氣不足,論虛為勞倦所傷,論虛證為痿,論虛證發熱,論虛證惡寒,論虛證為瀉痢,論虛證似中風,論虛為頭痛頭眩,論虛證夾痰有似邪祟,論原氣陷下因虛所致,論精氣奪則虛(奪謂精氣減少如奪去也出內經通評虛實論),論形氣不足有餘用補瀉法,論無病好補之誤,論局方用諸熱藥補虛之失]
- 虛損治法 [調理之劑,補血之劑,補氣血之劑,補虛損壯筋骨之劑]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 腳氣門 [辨南方腳氣所得之由,論腳氣脈證,論腳氣主於水濕,論江東嶺南瘴毒為腳氣,論腳氣似傷寒,論南方腳氣病禁,論腳氣疏下,論腳氣洗渫,論腳氣宜砭刺]
- 腳氣治法 [發表之劑,發表攻裡之劑,理氣之劑,理血之劑,理氣血之劑,通關透肌骨之劑,疏風養血之劑,消導之劑]
卷二十四
- 諸疝門(小腸氣附) [諸經敘疝脈證,諸經敘小腸氣,論疝氣屬寒,論疝氣屬濕熱,論疝證有寒有熱,論疝分三因,論疝氣不宜預補,論疝本肝經宜通勿塞,七疝名狀,治寒之劑,治濕之劑,攻下之劑,濕熱之劑,冷熱之劑,理氣之劑,理血之劑,理氣血之劑]
卷二十五
- 反胃門 [敘吐脈證,論膈噎治病之因,論五噎五膈,論三陽結為膈病,論噎為諸氣所致,論噎塞由陰中伏陽所致,治吐分三焦法,論治噎之法並治驗]
- 反胃治法 [和中利痰散氣之劑,治風木之劑,治熱疏下之劑,治寒之劑,理氣之劑]
卷二十六
- 脹滿門 [諸經敘脹所因,脈法,論脹分三因,論腹脹屬濕,論腹脹有熱有寒屬外感,論腹脹屬內傷所致,論鼓脹屬濕熱,論脹為諸氣所致,論脹為諸積所致,論濁氣在上則生䐜脹,論下之則脹已]
- 脹滿治法 [調理之劑,攻下之劑,治積聚之劑]
卷二十七
卷二十八
- 淋閟門(小便不禁附 胞痹附) [淋閟脈證,論淋證主熱,論淋澀主寒,論淋閟分三因,論小便不利氣病血病之異,論小便不禁或癃為下焦虛實不同,治淋澀之劑,治癃閟之劑,治胞痹之劑,治淋瀝不禁之劑]
卷二十九
- 眼目門 [論目為血脈之宗,論目昏赤腫翳膜皆屬於熱,論眼證分表裡治,論目疾宜出血最急,論內障外障,論瞳子散大,論倒睫赤爛,論目不能遠視為陰氣不足,論目疾分三因,論偷針眼]
- 眼目治法 [治風之劑,治熱之劑,治風熱之劑,治濕熱之劑,理血之劑,理氣之劑,養陽之劑,滋陰之劑,養陽滋陰之劑,灸雀目疳眼法]
卷三十
卷三十一
卷三十二
- 腹痛門 [內經敘腹痛所因,脈法,論傷寒腹痛,論腹痛為陰毒所致,論腹痛屬熱,論腹痛屬血,論腹痛為疝所致,論腹痛為瀉痢,論腹痛為積聚所致,論腹痛為腸癰所致,論治腹痛大法]
- 腹痛治法 [溫散之劑,疏下之劑,和解之劑]
卷三十三
卷三十四
卷三十五
- 頭眩門 [論頭眩屬肝虛,論眩暈屬肝木風火之證,論傷寒頭眩屬虛,論眩暈分內外所因等證,論頭風眩暈有飲宜吐]
- 頭眩治法 [治風之劑,治風寒之劑,治濕之劑,治濕之劑,治痰之劑,治血虛頭眩之劑,治氣虛頭眩之劑,治下虛頭眩之劑]
卷三十六
- 咳逆門 [敘咳逆為病,論傷寒咳逆有寒有熱,咳逆分陰陽證,辯咳逆與噦不同,咳逆噦分手足經標本辨,論雜病咳逆皆由病後胃虛所生,論吃逆病由陰虛火上亦有暴病屬實者附]
- 咳逆治法 [治熱之劑,治寒之劑,補虛之劑,灸法]
卷三十七
卷三十八
- 吐酸門(吞酸附) [論吐酸屬熱,論雜病吐酸與病機外邪不同,辯素問東垣論酸不同,治寒溫胃之劑]
卷三十九
卷四十
卷四十一
- 風癇門 [敘癇病之始,論癇病所因,論三癇,論五癇,論癇有陰陽,論癇證由熱]
- 治癇用吐下之法 [癇分脈藥寒溫不同]
- 風癇治法 [清心安神之劑,墜痰清神之劑,治痰溫熱之劑,治痰攻下之劑,平肝瀉火之劑,通解風熱之劑,救壞證之劑]
卷四十二
卷四十三
卷四十四
卷四十五
卷四十六
卷四十七
卷四十八
卷四十九
- 婦人門 [論經閉不行,論經水不調或紫或黑,論經漏不止,脈法,論赤白帶下,論師尼寡婦異乎妻妾之治,論胎產諸證,胎自墮論,難產論,論局方胎產用藥之誤,論婦人服熱劑求子之誤]
- 婦人治法 [調經之劑,理氣之劑,通經之劑,安胎之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