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彥純

《玉機微義》~ 卷三十七 (2)

回本書目錄

卷三十七 (2)

1. 治熱之劑

仲景大黃黃連瀉心湯治心下痞,按之濡,其脈關上浮者,或寸沉關浮而有熱者

大黃(二兩) 黃連(一兩)

上銼,以麻沸湯二升漬之,須臾絞去滓,分溫再服。

按此手少陰經藥也,出陽明例。成無己云:大黃黃連以導瀉心下之虛熱,以麻沸湯漬服者,取其氣薄而泄虛熱也。

又按活人云:伊尹湯液論大黃黃連黃芩湯,共三味,今監本無黃芩,脫落之也。又保命集無黃芩,卻加甘草(一兩)

白話文:

張仲景的大黃黃連瀉心湯用來治療心下痞,按之濡,脈象關上浮,或者寸沉關浮而有熱感的患者。方劑用大黃二兩,黃連一兩,將藥材切碎後,用麻沸湯二升浸泡,過一會兒濾去藥渣,分溫服兩次。

這個方子屬於手少陰經藥,源自陽明經的治療原則。成無己認為,大黃黃連能導瀉心下的虛熱,用麻沸湯浸泡服用,是因為麻沸湯氣薄,有助於泄去虛熱。

此外,活人書中記載的伊尹湯液論中,大黃黃連黃芩湯包含大黃、黃連、黃芩三味藥,而現今的版本中卻缺少了黃芩,可能是脫落了。另外,保命集中也無黃芩,但卻增加了甘草一兩。

2. 散寒泄熱之劑

仲景附子瀉心湯治心下痞而復惡寒汗出脈沉遲也

大黃(二兩) 黃連 黃芩(各一兩) 附子(一枚炮去皮別煮)

上銼以麻沸湯二升漬之須臾絞去滓內附子汁分溫再服

半夏瀉心湯治汗下後身寒痞滿而嘔食飲不下脈微

按之不痛非柴胡證

半夏(半升洗) 黃芩 乾薑 人參(各三兩) 黃連(一兩) 大棗(十二枚) 甘草(二兩炙)

白話文:

張仲景的附子瀉心湯用於治療心下痞塞,並且伴隨惡寒、汗出、脈沉遲的症狀。藥方如下:大黃二兩、黃連、黃芩各一兩、附子一枚(炮製去皮,另煮)。將藥物研磨,用麻沸湯二升浸泡片刻,絞去藥渣,加入附子汁,分溫服下。

半夏瀉心湯用於治療汗出後身體發寒,腹部痞滿,嘔吐飲食,不能進食,脈搏微弱,按壓不痛的症狀,並非柴胡證。藥方如下:半夏半升(洗淨)、黃芩、乾薑、人參各三兩、黃連一兩、大棗十二枚、甘草二兩(炙)。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煮取二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生薑瀉心湯治汗下後胃中不利乾噫食臭自利腸鳴脅下有水氣而心下痞滿

比半夏瀉心湯加生薑(四兩) 減乾薑作(一兩)

甘草瀉心湯治下之後腹中雷鳴心下痞硬再下之痞益甚此非結熱以胃中虛客氣上逆也

比半夏瀉心湯無人參加甘草作(四兩)

按以上諸瀉心湯元戎雲手少陰藥也以其心下痞故入陽明例況服梔子黃芩黃連黃柏大黃為上下通經之劑安得不例陽明乎

白話文:

取上七味藥材,用一斗水煮,煮到剩下六升,去除藥渣,再煮到剩下兩升,溫熱後服用一升,一天服用三次。

生薑瀉心湯用於治療出汗後胃部不適,乾嘔,食物發臭,腹瀉,腸鳴,脅肋下有水氣,心下痞滿。

比半夏瀉心湯增加生薑(四兩),減少乾薑(一兩)。

甘草瀉心湯用於治療瀉痢後腹中雷鳴,心下痞硬,再次瀉痢後痞硬更加嚴重,這不是由於積熱,而是因為胃中虛寒,客氣上逆。

比半夏瀉心湯增加甘草(四兩)。

以上幾種瀉心湯,元戎說:這些都是手少陰藥,由於心下痞滿,所以加入陽明經藥。如同服用梔子、黃芩、黃連、黃柏、大黃,這些是通上下經脈的藥物,怎麼能不算是陽明經藥呢?

秘藏大消痞丸治一切心下痞悶及積年久不愈者

黃連(炒) 黃芩(各六錢) 薑黃 白朮(各一錢) 炙甘草 砂仁 乾生薑

神麯(炒各一錢) 人參(二錢) 枳實(炒五錢) 橘皮(二錢) 澤瀉(三錢) 厚朴(炒三錢) 豬苓(一錢半)半夏(四錢)

上同為細末水浸蒸餅丸桐子大每五十丸至百丸白湯下

白話文:

秘藏大消痞丸 治一切心下痞悶及積年久不愈者

藥方:

  • 黃連(炒)、黃芩(各六錢)
  • 薑黃、白朮(各一錢)
  • 炙甘草
  • 砂仁、乾生薑
  • 神麯(炒各一錢)
  • 人參(二錢)
  • 枳實(炒五錢)
  • 橘皮(二錢)
  • 澤瀉(三錢)
  • 厚朴(炒三錢)
  • 豬苓(一錢半)
  • 半夏(四錢)

製法: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清水浸泡蒸餅後製成丸藥,大小如桐子。

服用方法:

每次服用五十至一百丸,用白開水送服。

主治:

此藥方專治一切心下痞悶,包括積年久不愈者。

枳實消痞丸治右關脈浮弦心下虛痞惡食懶倦開胃進食

枳實 黃連(各五錢) 乾生薑(二錢) 半夏曲(三錢) 厚朴(炙四錢) 人參(三錢) 白朮(三錢) 炙甘草(二錢) 茯苓 大麥面(各二錢)

上同為細末水浸蒸餅為丸每三五十丸溫水下

按以上二方並半夏瀉心湯加減法也內有枳朮湯四君子五苓平胃等利濕消痞補虛之藥也

白話文:

枳實消痞丸用於治療右關脈浮弦、心下虛痞、惡心食慾不振、倦怠乏力等症狀,可以開胃促進食慾。藥方由枳實、黃連、乾生薑、半夏曲、厚朴、人參、白朮、炙甘草、茯苓、大麥面等组成,將藥材研磨成細粉,用清水浸泡,蒸熟的餅子包裹成丸,每次服用三五十丸,溫水送服。這兩種藥方都借鑒了半夏瀉心湯的加減法,其中包含了枳朮湯、四君子湯、五苓散、平胃散等利濕消痞、補虛的藥物。

3. 溫中散飲之劑

寶鑑枳實理中丸治中脘痞滯氣不宣通積寒停飲食不化

人參 乾薑(炮) 白朮 枳實 甘草(炙各一兩)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雞子黃大每服一丸細嚼白湯下或沸湯化服活人有茯苓

深師消飲丸治停飲心下痞

方見痰飲門

按以上二方並出陽明飲痞例

白話文:

《本草綱目》中記載的「枳實理中丸」方劑,用於治療中脘痞滿、氣機不暢、積寒停滯、飲食不化的症狀。藥方包括人參、乾薑(炮製)、白朮、枳實、甘草(炙烤)各一兩。將藥材研磨成細末,用蜂蜜煉製成丸,如雞子黃大小。每次服用一丸,細嚼後用白湯或沸水送服,能有效治療此病症。此外,深師的「消飲丸」方劑也可用於治療停飲心下痞,詳見痰飲門。這兩種方劑都出自《傷寒論》中的陽明飲痞篇。

4. 理氣之劑

活人桔梗枳殼湯治傷寒痞氣胸滿欲純

桔梗 枳殼(去穰炒各三兩)

上銼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分作二服

按此手太陰經藥也出少陰枳殼例活人云審知是痞先用湯尤妙綠枳桔行氣下膈先用之無不驗也海藏云活人用此非治痞也審知錯下必成痞是氣將陷於胸中故先用此便不至於痞也若已成痞而用則失之晚胸中之氣反痞矣先之一字預早之意也先用此若不應後當以仲景痞藥治之若執此治痞其害深矣

宣明檳榔散治傷寒陰證下後成痞滿而不痛按之軟虛

白話文:

活人[桔梗枳殼湯]治傷寒痞氣胸滿欲喘

方劑:

  • 桔梗、枳殼(去穰炒各三兩)

用法:

  • 上述藥材研成粉末,用兩碗水煎煮至一碗,去渣,分為兩次服用。

註解:

  • 此方為手太陰經藥物,源自少陰經枳殼的治法。活人說,如果確診為痞病,先用此湯藥效果最佳。
  • 綠枳、桔梗具有行氣下膈的作用,先用此方效果顯著,無不奏效。
  • 海藏說,活人使用此方並非治療痞病,而是針對誤服寒涼藥物後,導致氣機下陷,將要形成痞病的情況。先用此方,可預防痞病的形成。
  • 若已經形成痞病再用此方,就為時已晚,胸中之氣反倒會加重痞病。這裡的「先」字,強調的是預防的意義。
  • 若先用此方無效,則需後續使用仲景痞藥治療。若執著於用此方治療痞病,其危害很大。

宣明[檳榔散]治傷寒陰證下後成痞滿而不痛按之軟虛

  • 說明:檳榔散用於治療傷寒陰證,下利後出現痞病,胸腹滿脹而不痛,按之柔軟虛弱。

檳榔 枳殼(等分)

上為末每服三錢煎黃連湯調下

寶鑑三脘痞氣丸治三焦痞滯水飲停積脅下虛滿

木香 白豆蔻 青皮(炒) 京三稜(炮各一兩) 檳榔(半兩) 半夏(湯洗七次)

大腹子 陳皮(各二兩) 砂仁 沉香(各半兩)

白話文:

取檳榔和枳殼等份,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黃連湯調服。這方藥是出自《本草綱目》的三脘痞氣丸,用於治療三焦痞滯、水飲停積、脅下虛滿等症狀。此外,還可以加入木香、白豆蔻、青皮(炒)、京三稜(炮)、檳榔(半兩)、半夏(湯洗七次)、大腹子、陳皮、砂仁、沉香(各半兩)等藥材,共同使用。

上為末麵糊為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加至六十丸食後陳皮湯下

按此出太陰調氣例藥也

秘藏木香消痞丸治因憂氣結中脘腹皮厚微痛心下痞滿不思飲食

木香(半兩) 柴胡(四錢) 橘皮(三錢) 甘草(炙) 半夏(各一兩) 乾薑(半兩) 當歸尾(一錢) 紅花(半錢)

上為細末水浸蒸餅丸服之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用水浸泡蒸餅做成丸藥,每次服用三十丸,最多服用六十丸,飯後用陳皮湯送服。

這個藥方出自太陰調氣篇,是治療因憂思導致氣機阻滯,中脘、腹部的皮膚變得厚實、輕微疼痛,心下痞滿、食慾不振的藥方。

藥方中含有木香、柴胡、橘皮、甘草(炙)、半夏、乾薑、當歸尾、紅花等藥材,用量分別為半兩、四錢、三錢、半兩、一兩、半兩、一錢、半錢。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粉,用水浸泡蒸餅做成丸藥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