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機微義》~ 卷五十 (6)
卷五十 (6)
1. 治瘡疹之劑
香一分研末,酒調服,升麻湯下。
按此足太陽藥也。升麻湯治小兒瘡疹未出,發熱。
升麻、葛根、芍藥、甘草。
上㕮咀,水煎。
按此足太陽陽明藥也。
錢氏四聖散治瘡疹出不快。
紫草、木通、甘草(炙)、枳殼(炒)。
上等分為粗末,每一錢水煎服。陳氏加黃耆。
按此足陽明手太陰藥也。
調肝散治瘡疹大盛,宜服此,令瘡不入眼。
生犀(二錢半)、龍膽草(一錢)、黃耆(半兩)、大黃(二錢)、桑白皮(半兩炒)、鉤藤子(各一錢)、石膏(半兩)、麻黃、栝蔞、甘草。
上為粗末,每二錢水煎服,食後。
按此手太陰足陽明藥也,內外實者非此不可。
化毒湯治豆瘡已出不快。
紫草茸、升麻、甘草(炙等分)。
上㕮咀,入粳米五十粒,水煎。
按此足陽明藥也。
鼠黏子湯治豆瘡欲出未能得透,皮膚熱、眼赤、心煩、咽嗌不利。
鼠黏子(炒四錢)、荊芥穗(二錢)、甘草(一錢)、防風(半錢)。
上為細末,沸湯點服。去防風,名消毒散。
按此太陽少陽藥,首論溫平者此也。
活血散治豆瘡出不快。
白芍藥(炒一錢)。
上為末,酒調服。腹痛,溫熱水調下。
按此正的太陰藥也。海藏云,張和之治四肢出不快,加防風大效。
犀角地黃湯治瘡疹出太盛,便血或鼻衄。
犀角(一兩)、生地黃(二兩)、赤芍(三分)、牡丹皮(一兩)。
上㕮咀,三歲兒一二錢水煎服。
按此足太陰少陰手太陰藥也。
葛根麥門冬散治小兒熱毒斑瘡出多,心神煩悶。
葛根、麥門冬(各三錢)、人參(二錢)、石膏(半兩)、升麻、甘草、茯苓(各二錢)、赤芍(一錢)。
上㕮咀,每三錢水煎服。
按此足陽明手太陰藥也。
連翹散治瘡痘發熱。
連翹、防風、梔子、甘草。
上為末,水煎。
按此治熱在外而不厥,少陽藥也。
如聖飲子治瘡疹毒攻咽嗌腫痛。
桔梗、甘草、鼠黏子(炒各一兩)、麥門冬(半兩)。
上為末,竹葉同煎二三錢。
按此手太陰少陰藥也。
解毒防風湯。
防風、地骨皮、黃耆、芍藥、荊芥、枳殼、鼠黏子(各半兩)。
上為粗末,每服四五錢水煎。
按此手足太陰藥也。
真牙湯治癍瘡黑陷者。
人牙二枚,燒存性,入麝香一分研末,酒調服,升麻湯下。
按此足太陽藥也。
白話文:
[治療皮疹的藥方]
使用香料磨成一分量的粉末,用酒調和服用,搭配升麻湯一起。
這是針對足太陽經的藥物。升麻湯可用於治療兒童因皮疹未出而發燒的情況。
升麻、葛根、芍藥、甘草,這些材料混合後,用水煎煮。
這是足太陽和陽明經的藥物。
錢氏四聖散可治療皮疹出現不順暢的問題。
紫草、木通、炙甘草、炒枳殼,這些材料均分為粗末,每次用一錢的量用水煎煮服用。陳氏的配方會加入黃耆。
這是足陽明和手太陰經的藥物。
調肝散用於治療嚴重的皮疹,可防止疹子進入眼睛。
生犀、龍膽草、黃耆、大黃、炒桑白皮、鉤藤子、石膏、麻黃、栝樓、甘草,這些材料磨成粗末,每次兩錢的量用水煎煮,飯後服用。
這是手太陰和足陽明經的藥物,內外皆實的情況下必須使用。
化毒湯可用於治療已經出現但發展不順利的豆疹。
紫草茸、升麻、炙甘草,這些材料混合後,加入五十粒的粳米,用水煎煮。
這是足陽明經的藥物。
鼠黏子湯可治療豆疹即將出現卻無法透出,伴隨皮膚熱、眼紅、心煩、咽喉不適的情況。
炒鼠黏子、荊芥穗、甘草、防風,這些材料磨成細末,用沸水沖泡服用。如果去掉防風,則稱為消毒散。
這是太陽和少陽經的藥物,對於溫和平衡的治療方式來說,這是首選。
活血散可治療豆疹出現不順暢。
炒白芍,這材料磨成粉末,用酒調和服用。若腹痛,則用溫熱的水調和服用。
這是正確的太陰經藥物。海藏提到,張和之在治療四肢疹子出現不順暢時,加入防風會有很好的效果。
犀角地黃湯可治療皮疹過度出現,導致出血或鼻出血的情況。
犀角、生地黃、赤芍、牡丹皮,這些材料混合後,三歲兒童可用一到兩錢的量用水煎煮服用。
這是足太陰、少陰、手太陰經的藥物。
葛根麥門冬散可治療兒童因熱毒導致的斑疹過多,心神煩躁的問題。
葛根、麥門冬、人參、石膏、升麻、甘草、茯苓、赤芍,這些材料混合後,每次三錢的量用水煎煮服用。
這是足陽明和手太陰經的藥物。
連翹散可治療皮疹和痘疹引發的發燒。
連翹、防風、梔子、甘草,這些材料磨成粉末,用水煎煮。
這是用於治療體外熱而不冷的少陽經藥物。
如聖飲子可治療皮疹毒氣侵襲導致的咽喉腫痛。
桔梗、甘草、炒鼠黏子、麥門冬,這些材料磨成粉末,與竹葉一同煎煮二到三錢的量。
這是手太陰和少陰經的藥物。
解毒防風湯。
防風、地骨皮、黃耆、芍藥、荊芥、枳殼、炒鼠黏子,這些材料磨成粗末,每次用四五錢的量用水煎煮。
這是手足太陰經的藥物。
真牙湯可治療黑色陷入的皮疹。
兩顆人牙燒成灰,加入一分的麝香,磨成粉末,用酒調和服用,搭配升麻湯一起。
這是足太陽經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