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彥純

《玉機微義》~ 卷六 (10)

回本書目錄

卷六 (10)

1. 治濕之劑

三因茯苓澤瀉湯治霍亂吐利後煩渴飲水

五苓減豬苓加甘草

按此太陽例藥也

白話文:

[治療濕氣的藥方]

三因茯苓澤瀉湯用於治療霍亂後的嘔吐與腹瀉,隨後出現的煩躁、口渴想喝水的症狀。

此方是在五苓散去掉豬苓後,再加入甘草調配而成。

需要注意的是,這是一個基於太陽經的常規藥方。

2. 治暑之劑

局方五苓散治霍亂頭痛吐下煩渴

方見濕門

嚴氏水浸丹治伏暑傷冷冷熱不調口乾煩渴

黃丹(一兩一分炒) 巴豆(二十五個去皮心)

上同研勻用黃蠟作汁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丸以水浸少頃別以新汲水吞下

按此劫劑也

加味香薷飲治伏暑吐利不止煩悶多渴

本方加檳榔 黃連

上㕮咀每服五錢水酒各半煎服

冷香飲子治伏暑吐利煩躁

草果仁(三兩) 附子 橘紅(各一兩) 甘草(半兩)

上㕮咀每服一兩入姜煎水旋冷服

按以上並太陽例藥也有寒熱陰陽不同要在脈證相符而行也

白話文:

【治療暑熱的藥方】

使用「局方五苓散」來治療霍亂症狀,如頭痛、嘔吐、腹瀉以及口渴。該方在濕門章節中有詳細描述。

嚴氏的「水浸丹」可用於治療因暑熱受涼導致的身體冷熱失調,口乾舌燥且有煩渴感。該方由黃丹(需炒制)和去皮去心的巴豆組成。將兩者研磨均勻後,以黃蠟汁製成梧桐籽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五丸,先用水浸泡片刻,再用新抽取的清水吞服。此為強效藥物。

「加味香薷飲」能治療伏暑引發的持續性嘔吐與腹瀉,伴有煩悶及極度口渴。在此方基礎上加入檳榔和黃連。將所有藥材切碎,每次取五錢,以等量的水和酒煎煮後服用。

「冷香飲子」可緩解伏暑造成的嘔吐、腹瀉及焦躁。該方主要成分包括草果仁、附子、橘紅和甘草。將所有藥材切碎,每次取一兩,加入薑片煎煮,待湯藥冷卻後飲用。

以上所列的都是用於治療太陽經絡疾病的常規藥方,但需根據實際病情的寒熱陰陽特性來選擇合適的藥方。關鍵在於要根據脈象和病徵的對應情況來施藥。

3. 溫經之劑

三因木瓜湯治霍亂吐下舉體轉筋入腹則悶絕

乾木瓜(一兩) 吳茱萸(半兩) 茴香 炙甘草(各二錢)

上㕮咀,每服四大錢,入姜三片,蘇葉十片煎。

按此陽明例藥也,大抵轉筋亦有所兼之證不同,用者自宜推格。

白話文:

[溫經的藥方]

三因木瓜湯可用來治療霍亂所導致的劇烈嘔吐與腹瀉,以及全身抽筋,當抽筋蔓延到腹部時,會讓人感到極度悶痛,甚至有窒息感。

所需藥材如下: 乾木瓜(約30克) 吳茱萸(約15克) 茴香(約6克) 炙甘草(約6克)

將以上藥材切碎,每次服用時取四大錢的量(約12克),加入三片薑和十片紫蘇葉一同煎煮。

這方藥主要針對陽明病的治療,但需要注意的是,轉筋的情況可能伴隨其他不同的症狀,使用時應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調整。

4. 墜痰溫補之劑

三因胃氣丸治憂思過度,脾氣閉聚結,痰飲留滯腸胃,氣鬱於陰,凝之於陽,陰陽反戾,吐利交作,四肢厥冷,頭目暈眩,或復發熱。

硫黃(不以多少,入豬臟內,縛定頭,米泔酒、童便各一碗,煮乾半,取出,洗去穢,曬乾,秤十兩用);半夏(洗去滑,五兩);人參;白茯苓(各一兩);石膏。

上為末,生薑汁浸,炊餅為丸,每五十丸至百丸,空心食前米湯下。

白話文:

[使用溫補藥物來處理痰多的情況]

三因胃氣丸主要治療的是因為過度憂慮思考,導致脾胃功能失調,痰濕在腸胃中積聚不散,氣血運行受阻,陰陽失衡。這種情況可能引發嘔吐與腹瀉同時發生,四肢冰冷,頭昏眼花,甚至有時會發燒。

藥方成分包括:硫磺(用量不限,將其放入豬腸內,然後用線綁緊兩端,再用米酒、淘米水和小孩的尿液各一碗一起烹煮,待水分蒸發一半後取出,清洗乾淨,曬乾後,稱取十兩使用);半夏(先清洗去除黏液,用量五兩);人參;白茯苓(這兩種藥材各一兩);以及石膏。

以上藥材研磨成粉,用生薑汁浸泡,再以蒸熟的餅做為粘合劑,製成丸狀。每次服用五十到一百粒,在空腹時或飯前,以米湯送服。

5. 理氣溫中之劑

三因七氣湯治七氣發郁致臟氣刑剋陰陽反戾變成吐利交作寒熱眩暈痞滿咽塞

半夏(五錢) 厚朴 桂心(各三錢) 茯苓 白芍 紫蘇 橘皮(各二錢) 人參(一錢)

上㕮咀每服四五錢入薑棗煎

訶子散治心脾冷痛霍亂吐利如神

訶子 甘草(炙) 厚朴(制) 乾薑 草果 陳皮 良薑 茯苓 神麯(炒) 曲(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入鹽些小水煎服

按以上並足陽明經藥也

白話文:

[理氣溫中之劑]

三因七氣湯用於治療因七情鬱結導致臟腑功能失調,陰陽失衡,轉變為嘔吐、腹瀉同時發生,以及寒熱交錯、頭暈目眩、胸脹滿悶、咽喉堵塞的症狀。

藥方成分如下:半夏五錢、厚朴三錢、肉桂三錢、茯苓二錢、白芍二錢、紫蘇二錢、橘皮二錢、人參一錢。將這些藥材切碎,每次服用時取四至五錢,加入薑和棗一起煎煮服用。

訶子散則是專治心脾虛寒、疼痛、霍亂、嘔吐腹瀉的靈丹妙藥。

訶子散的配方包括:訶子、炙甘草、製厚朴、乾薑、草果、陳皮、良薑、茯苓、炒神麴、麴,各成分份量相等。將所有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兩錢,加入少許鹽和水煎煮後服用。

以上所列的藥物,主要都是針對足陽明經絡的病症。

6. 消食之劑

三因紅丸子治脾胃虛冷,飲食失節,宿食留飲,聚癖腸胃,或因食不調,沖冒寒濕,忽作霍亂,吐利,並作心腹絞痛

蓬朮 三稜(各二兩,同用米醋炙一伏時) 胡椒(一兩) 青皮(三兩,炒) 阿魏(一分)

上為末,化阿魏入陳米粉為丸,如梧子大,硃砂為衣,每服百丸至二百丸,不拘時,生薑甘草湯下

雜方

嚴氏洗法治霍亂轉筋

蓼一把,去兩頭,水三升,煮二升,放溫熏洗

漬法治霍亂轉筋入腹

鹽多,用煎湯於槽中暖漬之

三因吐法治乾霍亂,蠱毒,宿食不消,積冷,心腹煩滿,鬼氣極,鹹鹽湯三升,熱飲一升,刺口令吐,宿食便盡,不吐,更服,吐訖,復飲,三吐乃止,此法大勝諸治,俗人以為田舍淺近鄙而不用,守死已已,凡有此證,即先用之,元戎云吐定用理中湯

灸法治霍亂已死,腹中有暖氣者 鹽內臍中灸二七壯

白話文:

【消食藥物】

「三因紅丸子」用於治療脾胃虛弱、寒冷,飲食沒有規律,導致食物殘留消化系統,形成腸胃疾病。或是由於飲食不當,遭受寒濕侵襲,突然發生霍亂,嘔吐與腹瀉,伴隨劇烈的心腹疼痛。

主要成分包含蓬朮、三稜(兩種各二兩,一起用米醋烤制一段時間)、胡椒(一兩)、青皮(三兩,炒過)、阿魏(一分)。將這些成分磨成粉末,加入溶解的阿魏和陳年米粉製成梧桐籽大小的丸子,表面裹上硃砂粉。每次可服用一百至二百粒,無需固定時間,用薑和甘草煮的湯送服。

【其他療法】

嚴氏洗法治霍亂轉筋:取一把蓼,去掉兩端,用水三升煮至剩兩升,待溫度適宜後進行燻洗。

漬法治霍亂轉筋入腹:使用大量鹽,煮成濃湯,在溫暖的環境中浸泡。

三因吐法治乾霍亂、蠱毒、宿食不消、長期寒涼、心腹悶脹、嚴重的鬼氣,用鹹鹽湯三升,熱飲一升,刺激口腔使其嘔吐,直到宿食全部排出。若未嘔吐,再喝一次,直到嘔吐三次才停止。此法比其他療法更有效,但常被誤解為鄉野淺顯而被忽略,應在出現此症狀時立即使用。若嘔吐後,可用理中湯調理身體。

灸法治霍亂致死,但腹部仍有暖氣的情況:在肚臍中放入鹽,進行艾灸,共灸十四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