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彥純

《玉機微義》~ 卷四十六 (2)

回本書目錄

卷四十六 (2)

1. 治濕之劑

三因茯苓澤瀉湯治霍亂吐利後煩渴飲水

五苓減豬苓甘草

按此太陽例藥也

2. 治暑之劑

局方五苓散治霍亂頭痛吐下煩渴

方見濕門

嚴氏水浸丹治伏暑傷冷冷熱不調口乾煩渴

黃丹(一兩一分炒) 巴豆(二十五個去皮心)

上同研勻用黃蠟作汁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丸以水浸少頃別以新汲水吞下

按此劫劑也

加味香薷飲治伏暑吐利不止煩悶多渴

本方加檳榔 黃連

上㕮咀每服五錢水酒各半煎服

冷香飲子治伏暑吐利煩躁

草果仁(三兩) 附子 橘紅(各一兩) 甘草(半兩)

上㕮咀每服一兩入姜煎水旋冷服

按以上並太陽例藥也有寒熱陰陽不同要在脈證相符而行也

3. 溫經之劑

三因木瓜湯治霍亂吐下舉體轉筋入腹則悶絕

木瓜(一兩) 吳茱萸(半兩) 茴香 炙甘草(各二錢)

上㕮咀,每服四大錢,入姜三片,蘇葉十片煎。

按此陽明例藥也,大抵轉筋亦有所兼之證不同,用者自宜推格。

4. 墜痰溫補之劑

三因胃氣丸治憂思過度,脾氣閉聚結,痰飲留滯腸胃,氣鬱於陰,凝之於陽,陰陽反戾,吐利交作,四肢厥冷,頭目暈眩,或復發熱。

硫黃(不以多少,入豬臟內,縛定頭,米泔酒、童便各一碗,煮乾半,取出,洗去穢,曬乾,秤十兩用);半夏(洗去滑,五兩);人參;白茯苓(各一兩);石膏

上為末,生薑汁浸,炊餅為丸,每五十丸至百丸,空心食前米湯下。

5. 理氣溫中之劑

三因七氣湯治七氣發郁致臟氣刑剋陰陽反戾變成吐利交作寒熱眩暈痞滿咽塞

半夏(五錢) 厚朴 桂心(各三錢) 茯苓 白芍 紫蘇 橘皮(各二錢) 人參(一錢)

上㕮咀每服四五錢入薑棗煎

訶子散治心脾冷痛霍亂吐利如神

訶子 甘草(炙) 厚朴(制) 乾薑 草果 陳皮 良薑 茯苓 神麯(炒) 曲(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入鹽些小水煎服

按以上並足陽明經藥也

6. 消食之劑

三因紅丸子治脾胃虛冷,飲食失節,宿食留飲,聚癖腸胃,或因食不調,沖冒寒濕,忽作霍亂,吐利,並作心腹絞痛

蓬朮 三稜(各二兩,同用米醋炙一伏時) 胡椒(一兩) 青皮(三兩,炒) 阿魏(一分)

上為末,化阿魏入陳米粉為丸,如梧子大,硃砂為衣,每服百丸至二百丸,不拘時,生薑甘草湯

雜方

嚴氏洗法治霍亂轉筋

蓼一把,去兩頭,水三升,煮二升,放溫熏洗

漬法治霍亂轉筋入腹

鹽多,用煎湯於槽中暖漬之

三因吐法治乾霍亂,蠱毒,宿食不消,積冷,心腹煩滿,鬼氣極,鹹鹽湯三升,熱飲一升,刺口令吐,宿食便盡,不吐,更服,吐訖,復飲,三吐乃止,此法大勝諸治,俗人以為田舍淺近鄙而不用,守死已已,凡有此證,即先用之,元戎云吐定用理中湯

灸法治霍亂已死,腹中有暖氣者 鹽內臍中灸二七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