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機微義》~ 卷十八 (4)
卷十八 (4)
1. 論酒飲傷
夫酒者大熱有毒,氣味俱陽,乃無形之物也。若傷之,止當發散汗出則愈矣。此最妙法,其次莫如利小便。二者乃上下分消其濕,何酒病之有?今之酒病者,往往服酒蒸丸,大熱之藥下之,又有用牽牛大黃下之者,是無形元氣受病,反下有形陰血,乖誤甚矣。酒性大熱,已傷元氣,而復重瀉之,況亦損腎水真陰及有形陰血俱為不足。
如此則陰血已虛,真水愈弱,陽毒之熱大旺,反增其陰火,是謂元氣消亡,七神何依,折人長命。不然則虛損之病成矣。金匱要略云:「酒疸下之,久久為黑疸。慎不可犯此戒,不若令上下分消其濕,解酲湯主之。」
謹按:酒者是有形之物,即水飲同體也。今言無形元氣受病,不得傷於有形陰血者,蓋謂酒者濕熱之物,入胃則臟氣俱熱,逐氣升降之際,而半有消耗之矣。至傷於腸胃,則升之不散,降之不下,鬱於氣分無形之地位,故言無形之物,非若水飲然體全降於腸胃中也。若今人之飲醇酒,則便少,此其可驗。
是以傷則宜汗之,泄之,不得用重峻下劑。蓋此等藥不能入氣分,反傷有形陰血爾。但斯意隱然,使人不能無疑,故或有辨之者,茲不復具然。然昔人有用下劑者,蓋或有酒飲傷積日久,而汗之泄之不能愈,則重峻下劑而或可哉?故用者自宜對證詳審,勿以辭害意可也。
白話文:
這段文字討論的是酒飲過量對身體的影響和治療方式。酒是屬性大熱且有毒的物質,氣味皆陽,是一種無形的東西。如果飲酒過量造成傷害,最適當的處理方式就是促進排汗,使熱氣隨汗液排出體外,這樣就可以康復了。這是最佳的療法,其次的方法就是利尿,讓酒氣從小便排出。透過上述兩種方法,分別從上(汗)下(尿)來排除體內的濕氣,哪還會有酒病呢?
然而,現在許多酒病患者常常服用酒蒸丸或大熱性的藥物,甚至使用牽牛子、大黃等強烈的瀉藥。這是把原本無形的元氣受到酒的侵害,卻反而去傷害有形的陰血,這樣的治療方式是非常錯誤的。酒的性質本來就大熱,已經傷害到元氣,再使用強烈的瀉藥,更會損耗腎臟的真陰和有形的陰血,導致身體的陰血和真水更加不足。
這樣一來,陰血虛弱,真水更弱,陽熱之毒氣勢更盛,反而會增加陰火,這就是所謂的元氣消亡。失去元氣支撐,人的精神也就無法維持,壽命也會因此縮短。否則,就會形成虛損的病症。《金匱要略》中提到:「酒疸如果使用瀉下法,久而久之會轉變成黑疸。」所以,對於酒病,應採取上下分消的方式,利用解酲湯來排除濕氣。
進一步來說,酒雖然是一種有形的物質,與水飲相同,但是當它進入胃部,會讓臟腑的氣溫都升高。在氣溫上升下降的過程中,酒的一部分會被消耗掉。當酒傷害到腸胃時,上升的氣無法散去,下降的氣又無法下達,於是酒氣就停留在無形的氣分中,所以才說酒是無形的物質,並不是像水飲那樣完全降到腸胃中。如果現在有人大量飲酒,就會發現他們的小便減少,這可以作為驗證。
因此,飲酒過量後,應該使用出汗或利尿的方法來治療,不能使用強烈的瀉下藥物。因為這些藥物無法作用在氣分,反而會傷害有形的陰血。這種觀點可能讓人感到困惑,所以有人會提出質疑,這裡就不詳細解釋了。然而,過去有人使用瀉下藥物,可能是因為有些酒病患者長期飲酒,使用出汗或利尿的方式無法痊癒,這時使用強烈的瀉下藥物或許有效。因此,使用瀉下藥物的人應該根據病情仔細判斷,不要被字面意思所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