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彥純

《玉機微義》~ 卷二十七 (1)

回本書目錄

卷二十七 (1)

1. 卷二十七

2. 喉痹門

3. 論喉痹為火熱所致

原病式曰喉痹,痹不仁也,俗作閉,猶閉塞也。火主腫脹,故熱客上焦而咽嗌腫脹也。

子和曰:內經云一陰一陽結謂之喉痹。王太僕曰:一陰者手少陰君火心主之脈氣也,一陽者手少陽相火三焦之脈氣也。二脈並絡於喉,氣熱則內結,結甚則腫脹,腫脹甚則痹痹,甚而不通則死矣。夫推原十二經,惟足太陽別下項,其餘皆湊於喉嚨。然內經何為獨言一陰一陽結為喉痹?蓋君相二火獨勝,則熱結正絡,故痛且速也。

予謂一言可了者火是也。故十二經中言嗌乾嗌痛咽腫頷腫舌本強,皆君火為之也。惟喉痹急速相火所為也。夫君火者猶人火也,相火者猶龍火也。人火焚木其勢緩,龍火焚木其勢速。內經之言喉痹,則咽與舌其兩間耳。然其病同於火,故不分也。後之醫者各詳其狀,強立八名曰單乳蛾雙乳蛾單閉喉雙閉喉子舌脹木舌脹纏喉風走馬喉閉。

熱氣上行,故傳於喉之兩旁近外腫作,以其形似是謂乳蛾,一為單,一為雙也。其比乳蛾差小者名閉喉,熱結於舌下復生一小舌子,名曰子舌脹,熱結於舌中,舌為之腫,名曰木舌脹,木者強而不柔和也。熱結於咽喉,腫繞於外,且麻且癢,腫而大者名曰纏喉風,喉痹暴發暴死者名曰走馬喉痹。

此八種之名雖詳,若不歸之火,則相去遠矣。其微者可以咸耎之,而大者以辛散之。今之醫者皆有其藥也,如薄荷烏頭殭蠶白礬朴硝銅綠之類也。至於走馬喉痹,何待此乎?其生死人反掌之間耳。

其最不誤人者,無如砭針出血,血出則病已易,曰血去惕出良,以此夫昔予治一婦人木舌脹,其舌滿口,諸醫不愈,令以䤵針小而銳者砭之五七度,腫減三日方平,計所出血幾至盈斗。又治一男子纏喉風,腫表裡皆作,藥不能下,予以涼藥灌於鼻中,下十餘行,外以拔毒散敷之,陽起石燒赤與伏龍肝各等分,細末之,日以新水掃百遍,三日熱始退,腫始消。

又嘗治一貴婦喉痹,蓋龍火也,雖用涼劑而不可使冷服,為龍火宣以火逐之,火者烹飪之火是也。乃使爆於烈日之中,登於高堂之上,令侍婢攜火爐坐藥銚於上,使藥常極熱,不至大沸,通口時時呷之百餘次,龍火自散。此法以熱行寒,不為熱病扞扦格故也。大抵治喉痹,用針出血最為上策,但人畏針,委曲旁求,瞬息喪命。

凡用針而有針創者,宜搗生薑一塊,調以熱白湯,時時呷之,則創口易合。銅人中亦有灸法,然痛微者可用,病速者恐遲則殺人,故治喉痹之火與救火同,不容少待。內經火鬱發之,發謂發汗,然咽喉中豈能發汗,故出血者乃發汗之一端也。後之君子母執小方而曰吾藥不動臟腑,又妙於出血,若幸遇小疾而獲效,不幸遇大病而死矣,母遺後悔可也。

白話文:

[討論喉嚨痛由火熱引起]

古人說喉嚨痛,'痹'就是麻木的意思,俗稱爲'閉',就像堵塞一樣。火氣會導致腫脹,因此當熱氣侵入上半身時,咽喉就會腫脹。

古人云:《內經》裏說,陰陽結合會引發喉嚨痛。王太僕解釋說:陰指的是手少陰心經的氣血,陽則是手少陽三焦經的氣血。這兩條經絡都連接到喉嚨,如果氣血過熱,就會在體內結成塊,嚴重的話就會腫脹,更嚴重就會導致麻木,完全不通就可能死亡。如果追溯十二經脈,只有足太陽經脈特別影響頸部,其餘的都聚集在喉嚨。然而,《內經》爲何只說陰陽結合纔會引發喉嚨痛?因爲君火與相火太過旺盛,熱氣會凝結在正經的脈絡上,所以疼痛並且迅速發作。

我認爲,一句話就可以概括,那就是火。所以十二經脈中提到的咽喉幹、咽喉痛、喉嚨腫、下巴腫、舌頭僵硬,都是因爲君火。唯有喉嚨痛快速發作的是相火。君火像是人間的火,相火則像是龍火。人間的火燒木頭,其勢緩慢;龍火燒木頭,其勢迅速。《內經》提及喉嚨痛,咽與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但是這些病症都是由火引起的,所以沒有分開來談。後來的醫生詳細描述了各種症狀,強行定下了八個名字:單乳蛾、雙乳蛾、單閉喉、雙閉喉、子舌腫、木舌腫、纏喉風、走馬喉閉。

熱氣上行,所以會在喉嚨兩側引發腫脹,因其形狀類似,所以被稱爲乳蛾,有單個的,也有成對的。比乳蛾稍小的叫做閉喉,熱氣在舌頭下方形成一個小舌頭,這叫子舌腫,熱氣在舌中凝結,使舌頭腫脹,這叫木舌腫,木的意思是堅硬不柔軟。熱氣在喉嚨凝結,腫脹在外部,又麻又癢,腫脹很大的叫做纏喉風,喉嚨痛迅速發作並致死的叫做走馬喉痹。

這八個名稱雖然詳細,但如果不明瞭是由火引起的,那麼就會相差很遠。輕微的可以用鹹軟的食物來緩解,嚴重的則需要用辛辣的食物來散發。現在的醫生都有相應的藥物,如薄荷、烏頭、殭蠶、白礬、朴硝、銅綠等。至於走馬喉痹,等待這些藥物是沒有用的,生死就在一瞬間。

最不會誤人的治療方法,莫過於針刺放血,血出來後疾病就容易治療了。我曾經治療過一個婦人,她的舌頭腫得滿口都是,其他醫生都無法治癒。我讓她用尖銳的小針刺了五到七次,三天後腫脹就減退了,估計流出的血幾乎有一斗。又治療過一個男人的纏喉風,內外都腫脹,藥無法吞下,我將涼藥灌入他的鼻中,讓他吐了十幾次,再外敷排毒散,用燒紅的陽起石和伏龍肝,各等份磨成細末,每天用水沖洗一百次,三天後熱度才退,腫脹才消退。

還曾治療過一位貴婦的喉嚨痛,這是龍火引起的,雖然用了涼劑,但不能讓她冷服用,要用龍火以火攻火,即烹飪的火。於是讓她在烈日下暴曬,站在高臺上,讓侍女帶着火爐坐在上面,保持藥水極熱,但不要沸騰,讓她隨時喝上百次,龍火自然就會散去。這種方法用熱來驅寒,不會被熱病所阻礙。總的來說,治療喉嚨痛,針刺放血是最有效的策略,但人們害怕針刺,總是找藉口拖延,結果瞬間喪命。

對於使用針刺後有傷口的人,應該搗碎一塊生薑,加入熱水,隨時飲用,傷口就能更快癒合。銅人中也有灸法,但對於疼痛輕微的人可用,病情迅速發展的人恐怕會因遲緩而致命,所以治療喉嚨痛的火與救火一樣,容不得片刻等待。《內經》中說火鬱發之,髮指發汗,但咽喉中怎麼可能發汗,所以放血是發汗的一種方式。後來的醫者不要固守小方法,說我的藥不動臟腑,又擅長放血,如果幸運遇到小病見效,不幸遇到大病就會致死,不要留下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