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彥純

《玉機微義》~ 卷三十二 (1)

回本書目錄

卷三十二 (1)

1. 論傷寒腹痛

成無己云陰寒為邪者,則腹滿而吐食不下,自利甚,腹自痛,太陰證也。發汗不解,醫反下之,因而腹滿時痛者,屬太陽也。桂枝加芍藥湯主之。大實痛者,桂枝加大黃湯主之。

東垣曰:腹中諸痛,皆因勞役過甚,飲食失節,中氣不足,寒邪乘虛而入客之,故卒然而作大痛。經言得炅則止,炅者熱也。以熱治寒,治之正也。然腹痛有部分臟位,有高下,治之者宜分之。

按以上脈證言諸虛痛矣。然邪傳入裡,熱結下焦,實滿血結,硬痛皆實痛也。脈經云:腹滿按之不痛為虛,痛者為實。此述病機虛實之異,又兼部分高下言也。

白話文:

成無己說,當陰寒成為病因時,會出現腹部脹滿且噁心嘔吐、食慾不振,甚至嚴重的會有腹瀉和劇烈的腹痛,這些都是太陰病的症狀。如果發汗治療無效,醫生反而使用瀉下法,導致腹部持續脹痛,這就屬於太陽病的範疇了。這種情況下,應使用桂枝加芍藥湯來治療。若是劇烈疼痛,則應使用桂枝加大黃湯來治療。

東垣提到,腹部各種疼痛,多是由於過度勞累、飲食不規律,導致中氣不足,寒邪趁虛而入,因此突然產生劇烈的腹痛。根據醫經所述,得到溫熱就能止痛,這裡的溫熱指的是熱性治療,用熱性治療寒性病,這是正確的治療方式。但是腹痛的位置和涉及的臟腑不同,治療時應該區分開來。

從上述的脈象和症狀來看,講述的是各種虛弱引起的疼痛。然而,當邪氣進入身體內部,熱毒在下焦積聚,實滿血結,堅硬且劇烈的疼痛都屬於實證疼痛。根據脈經所說,腹部脹滿但按壓不痛是虛證,按壓痛則是實證。這段話描述了疾病機制中虛實的不同,同時也兼顧了腹痛位置的高低。

2. 論腹痛為陰毒所致

詳見《寒門》

白話文:

詳細內容請參考《寒門》一書,該書中討論了腹痛可能由體內的陰寒毒素引起。在現代白話文中,這可以被理解為:進一步的資訊可以在《寒門》這本書中找到,書中闡述了一種觀點,認為腹痛可能是由於體內的陰寒(一種中醫理論中的病理狀態)所導致的。

3. 論腹痛屬熱

原病式曰熱鬱於內而腹滿堅結痛者,不可言為寒也。

按丹溪曰:腹痛有積熱者,或死血、食積、濕痰皆能作痛。脈弦者食,脈滑者痰。清痰多作腹痛,宜分治之。詳以上蓋言寒熱之分,故此論及以後病例皆不之及。

白話文:

根據原病式的說法,如果病痛是由於熱氣鬱結在體內,導致腹部脹滿、堅硬且疼痛,這種情況就不能被誤認為是受寒所導致的。

丹溪先生進一步解釋:腹痛有可能是由體內積熱引起的,像是瘀血、食物積滯或是濕痰都能造成腹痛。若脈象呈現弦狀,可能是飲食問題;若脈象滑順,則可能是痰濕所致。清理痰濕常會引起腹痛,但應針對不同原因分別治療。以上的描述主要是在區分寒性和熱性病症,因此在後續的論述和病例討論中,都會基於這個區別來進行。

4. 論腹痛屬血

成無己曰:邪氣聚於下焦,則津液不得通,血氣不得行,或溺或血留滯於下,是生脹滿而硬痛也。若從心下至少腹皆硬滿而痛者,是邪實也,須大陷胸湯下之。若但少腹硬滿而痛,小便利者,則是蓄血之證;小便不利者,則是溺澀之證。

白話文:

成無己說:當異常的氣聚積在下腹部(下焦),就會導致體內的液體無法流通,血液和氣血無法順利運行,有時候尿液或者血液會在下部滯留,這就是產生腹部腫脹並且堅硬疼痛的原因。如果從胸口下方直到下腹部都感到堅硬且疼痛,這是邪氣充實的表現,需要用大陷胸湯來治療。

但如果只有下腹部感覺到堅硬和疼痛,但是小便順暢,這就是有血液積聚的症狀;如果小便不順暢,那就是排尿困難的症狀。

5. 論腹痛為疝所致

見疝門

白話文:

見疝門

6. 論腹痛為瀉痢

詳見「滯下等門」

白話文:

詳細內容請參閱關於「消化不良等症狀」的章節。這句古代中醫文字是在說,如果想要了解腹痛並伴隨瀉痢的相關症狀與治療方式,應進一步查詢討論消化不良及其他相關疾病的章節。

7. 論腹痛為積聚所致

見積聚門

白話文:

見積聚門

8. 論腹痛為腸癰所致

見瘡瘍門

白話文:

見瘡瘍門

9. 論治腹痛大法

此事難知曰:傷寒中脘痛太陰也,理中、建中、黃耆湯之類;臍腹痛少陰也,四逆、真武、附子湯之類;少腹痛厥陰也,重則正陽回陽丹之類,輕則用當歸四逆湯。太陰連少陰痛甚者,當變下利不止。雜證而痛,四物、苦楝湯、酒煮當歸丸之類。夏月腹痛,肌熱惡熱,脈洪疾,手太陰、足陽明主之。

黃芩芍藥湯。秋腹痛,肌寒惡寒,脈沉疾,足太陰、足少陰主之。桂枝芍藥湯。四時腹痛,芍藥甘草湯主之。

按此治法,本傷寒與夫寒疝時行治例也。然學者觀以上諸病機則脈治思過半矣。

白話文:

這段文字談的是治療腹痛的基本原則。具體如下:

如果腹痛是因為感冒而起,痛在上腹部,這屬於太陰經的問題,可用理中湯、建中湯或黃耆湯這類的方劑來治療。如果是肚臍周圍的疼痛,這屬於少陰經的問題,可用四逆湯、真武湯或附子湯這類的方劑來治療。若是小腹疼痛,這屬於厥陰經的問題,嚴重的情況下可用正陽回陽丹這類的方劑,較輕微的話則可用當歸四逆湯。

如果太陰和少陰兩條經絡都出現疼痛且嚴重,可能會有下痢不止的併發症。對於非特定原因的腹痛,可用四物湯、苦楝湯或酒煮當歸丸這類的方劑來調理。

夏天的腹痛,如果伴隨肌肉發熱,怕熱,脈象洪大快速,這是由手太陰肺經和足陽明胃經引起的,可用黃芩芍藥湯來治療。

秋天的腹痛,如果伴隨肌肉寒冷,怕冷,脈象沉而快速,這是由足太陰脾經和足少陰腎經引起的,可用桂枝芍藥湯來治療。

一年四季的腹痛,可用芍藥甘草湯來調理。

這些治療原則,原本是用於處理感冒、寒疝和季節性疾病的治療範例。然而,讀者若能深入理解上述各種病情的機制和脈象,對診治疾病將有很大幫助。

10. 腹痛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