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機微義》~ 卷二十四 (1)
卷二十四 (1)
1. 卷二十四
2. 諸疝門(小腸氣附)
3. 諸經敘疝脈證
《內經》曰:厥陰脈滑,則病狐疝;少陰脈滑,則病肺風疝;太陰脈滑,則病脾風疝;陽明脈滑,則病心風疝;太陽脈浮,則病腎風疝;少陽脈浮,則病肝風疝。
《針經》曰:心脈微滑,為心疝,引臍少腹鳴;肝脈滑甚,為㿗疝;腎脈滑甚,為癃㿉。
按發明云:夫滑脈,關以上見者,為大熱,蓋陽與陽並也,故大熱。脈滑尺部見,為大寒生㿗疝。滑脈者,命門包絡之名也,為丙丙丁熱火併於下,蓋丙丁不勝壬癸,從寒水之化也,故生㿗疝。然滑屬陰脈也,病自內,因寒亦與以上證同。
《難經》曰:任之為病,其內苦結,男子為七疝。
按滑氏本義曰:任脈起胞門,行腹,故病苦內結,男為七疝,女為瘕聚也。
《脈經》曰:腎脈大急沉,為腎疝;肝脈大急沉,為肝疝;心脈搏滑急,為心疝;肺脈沉搏,為肺疝;三陰急,為脾疝,三陰脾脈也;寸口脈弦而緊,弦緊相搏,則為寒疝;趺陽脈虛遲,為寒疝,寒疝繞臍痛,若發則白汗出,手足厥寒。
白話文:
【根據《內經》所述】:當厥陰脈呈現滑象時,可能會患狐疝;少陰脈滑,可能是肺風疝;太陰脈滑,可能是脾風疝;陽明脈滑,可能是心風疝;太陽脈浮,可能是腎風疝;少陽脈浮,可能是肝風疝。
【針經指出】:心脈稍微滑,可能是心疝,會牽引到肚臍和小腹疼痛並有鳴聲;肝脈非常滑,可能是㿗疝;腎脈非常滑,可能是癃㿉。
【進一步解釋】:滑脈在關以上出現,代表大熱,因為是陽氣與陽氣聚集,所以會大熱。如果滑脈在尺部出現,則代表大寒,可能導致㿗疝。滑脈,是命門包絡的特徵,丙丙丁熱火在下部聚集,但丙丁不能勝過壬癸,從而轉化為寒水,所以產生㿗疝。然而,滑脈屬於陰脈,疾病由內而生,因寒冷導致的症狀和上述情況相同。
【《難經》記載】:任脈的疾病,內部會感到脹結,男性可能會有七種疝氣。
【進一步解讀】:任脈起始於胞門,沿腹部行進,所以患者會感到內部脹結,男性可能會有七種疝氣,女性可能會有瘕聚。
【《脈經》指出】:腎脈大、急、沉,可能是腎疝;肝脈大、急、沉,可能是肝疝;心脈搏動滑且急,可能是心疝;肺脈沉且搏動,可能是肺疝;三陰脈急,可能是脾疝,其中三陰指的是脾脈;寸口脈弦且緊,弦緊相搏,可能是寒疝;趺陽脈虛且遲,可能是寒疝,寒疝會繞著肚臘疼痛,發作時會有白汗,手腳冰冷。
4. 諸經敘小腸氣
內經曰:小腹控睪引腰脊上衝心,唾出清水,及為噦噫,甚則入心,善忘善悲。甲乙經曰:邪在小腸也。小腸病者,小腹痛引腰脊,貫肝肺,其經虛不足,則風冷乘間而入。邪氣既入,則冷之證上衝肝肺,客冷散於胸,結於臍,控引睪丸上而不下,痛而入腹,甚則衝於心胸。蓋其經絡所繫屬也。啟玄予曰:控引也,睪丸陰丸也。
謹按:寒邪始客於小腸,因經絡並於厥陰,故下控引睪丸為痛,雖亦如疝然,止言小腸氣,所以古人治法往往相類,但自有所兼之證殊爾。
白話文:
根據內經所述,當小腸有問題時,會出現小腹疼痛,這種痛感會延伸到睪丸和腰背,甚至向上沖擊心臟部位,患者可能會吐出清澈的口水,並伴有打嗝和嘆息的情況,嚴重時,病痛會影響到心臟功能,導致記憶力減退和情緒悲傷。
在甲乙經中提到,這是因為邪氣侵入了小腸。當小腸生病,會引起小腹痛,這種痛感會延伸至腰背,貫穿肝肺等臟器。若小腸的經絡虛弱,就會讓風寒趁虛而入。一旦邪氣入侵,冷感的症狀就會向上影響肝肺,寒氣散佈於胸部,凝結在肚臍周圍,使睪丸上提且無法下降,疼痛感進入腹部,更嚴重時,疼痛感會直衝心胸。這都是因為小腸的經絡系統所連結的部位受到影響。
進一步解釋,「控引」指的是睪丸(即男性生殖器官)的問題。
詳細來說,當寒邪剛開始侵入小腸時,由於其經絡與厥陰脈絡相連,因此會向下牽引睪丸產生疼痛,雖然這種情況看起來像疝氣,但我們只說是小腸氣的問題。所以,古人的治療方法常常相似,只是具體的症狀會有些許不同罷了。
5. 論疝氣屬寒
原病式曰㿗疝,少腹控卵腫,急絞痛也。寒主拘縮故也。寒極而土化制之故腫滿也。經言大夫㿗疝,謂陰器連少腹急痛也。故言婦人少腹腫,皆肝足厥陰之脈也。經注曰寒氣聚而為疝也。又按經言五臟皆主疝,但脈急也。注言脈急者寒之象也。然寒則脈當短小而遲。今言急者,非急數而洪也。
由緊脈主痛,急為痛甚。病寒雖急亦短小也。所以有痛而脈緊急者,脈為心之所養也。凡六氣為痛,則心神不寧而緊急不得舒緩,故脈亦從之而見也。欲知何氣為其病者,適其緊急相兼之脈而可知也。如緊急洪數,則為熱痛之類也。又經言脾傳之腎病,名曰疝瘕,少腹煩冤而痛,出白蠱。
注言少腹痛溲出白液也。一作客熱內結銷爍脂肉,如蠱之食,故名白蠱也。然經之復言熱為疝瘕,則亦不可止言為寒,當以脈證別之。
白話文:
[討論疝氣屬於寒性]
原本的病症模式提到的疝氣,是指小腹部影響到睪丸的腫脹,並伴隨劇烈的絞痛。這是因為寒氣主導著收縮的原因。當寒氣達到極點,身體會自行調節,因此導致腫脹和飽滿感。古籍上說的大夫疝氣,指的是生殖器官連同小腹的急痛。所以,當提到婦女的小腹腫脹,都是與肝臟和足部的厥陰脈絡有關。古籍注釋說,這是寒氣聚集形成疝氣。
再看古籍上說,五臟都可能引發疝氣,只要脈搏出現緊急的情況。注釋進一步說明,脈搏緊急是寒氣的象徵。然而,寒氣應該使脈搏變得短小且遲緩。現在所說的緊急,不是指快速且強大的脈搏。
緊急的脈搏主導疼痛,緊急表示疼痛非常嚴重。即使在寒症下,脈搏雖然緊急,但仍然短小。之所以會有疼痛且脈搏緊急的情況,是因為脈搏受到心臟的養護。六種氣候導致的疼痛,會使心神不安,脈搏無法放鬆,因此脈搏也會跟著呈現緊急的狀態。要判斷是哪種氣候引起的疾病,可以根據緊急的脈搏和其他症狀來判斷。例如,如果脈搏緊急、強大且快速,那可能是熱性疼痛。
另外,古籍上提到脾臟傳遞到腎臟的病變,稱為疝瘕,會導致小腹感到煩悶且疼痛,並排出白色的異物。
注釋解釋,這是指小腹疼痛且尿液中帶有白色液體。另一種解釋是,這是外來的熱氣在體內凝結,消耗身體的脂肪和肌肉,就像蟲子吃東西一樣,因此被稱為白蟲。然而,古籍再次提到熱性疝瘕,因此不能單純地認為疝氣只是寒性的,應根據脈象和症狀來區分。
6. 論疝氣屬濕熱
丹溪曰:疝痛之甚者,睪丸連小腹急痛也。或有形,或無形,或有聲,或無聲。自素問以下,皆以為寒。蓋經絡得寒收引不行,所以作痛。世有得寒而無疝者,又必有說以通之可也。予屢踢冰徒涉,不曾病。此以予素無熱也。因而思此病始於濕熱在經郁遏至久,又感外寒。濕熱被鬱而作痛。
若只作寒論,恐為未備。或曰:此證多客厥陰一經。濕熱之積何由而致?予曰:夫勞則火起於筋,醉飽則火起於胃房,勞則火起於腎,大怒則火起於本經。火鬱之久,濕氣便盛,濁液凝聚,併入血隧,流於厥陰。肝屬木性,速急。火性暴為寒束,宜其痛甚而暴也。愚見古方以烏頭、梔子等分作湯用之,其效亦速。
後因此方隨形證加減,無有不應。又須分濕熱多少而治之。但腫多為濕㿗是也。卻有水氣而腫,又有挾虛而發者,當以參朮為君而佐以疏導。診其脈沉緊而豁大者是也。若不以補劑而行決裂之法,禍不旋踵。
白話文:
丹溪表示:疝氣疼痛非常劇烈時,會讓人感到睪丸連同小腹急劇疼痛。這種疾病可能有明顯的形狀,也可能沒有;可能會有聲音的異常,也可能沒有。從《黃帝內經》開始,都認為疝氣是由寒氣引起的。因為經絡遇到寒氣就會收縮,導致血液無法正常流通,所以會產生疼痛。然而,世界上有人受寒卻不見得會得疝氣,這就需要進一步解釋了。我曾經多次赤腳踏冰,卻未曾因此生病,這是因為我體內原本就沒有過多的熱氣。因此我推測,這種病最初是因為濕熱困在經絡中,久而久之,再受到外界寒氣的影響,濕熱被抑制,才會引起疼痛。
如果只認為疝氣是因為寒氣,恐怕並不全面。有人說,這種病大多出現在肝經上。那麼,體內的濕熱又是怎麼來的呢?我認為,勞累過度會讓筋骨生熱,醉酒或過飽會讓胃部生熱,過度勞累會讓腎臟生熱,極度憤怒會讓肝經生熱。這些熱氣長時間得不到宣洩,就會使濕氣增多,濃稠的液體會聚集在血液中,流向肝經。肝臟屬木,性質急躁。熱氣和寒氣交纏,疼痛自然會更為劇烈。我看到古方中常用烏頭、梔子等量煎湯服用,效果非常快。
後來,我根據病情的不同,對這個處方進行加減,結果都很有效。治療時,還需要考慮到濕熱的比例。如果腫脹的情況較多,通常是由濕氣引起的。但也有的疝氣是因為水氣過多導致的腫脹,還有的是因為身體虛弱而發作的,這時應該以人參、白朮為主藥,輔以疏通導引的藥物。在診斷脈象時,如果發現脈象沉緊且寬大,就是這種情況。如果不用補藥,而採取強烈的治療方法,後果不堪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