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彥純

《玉機微義》~ 卷四十八 (1)

回本書目錄

卷四十八 (1)

1. 論痹證所因不同

陳無擇曰:雖三氣合痹,其用不同。三氣襲人經絡,入於筋脈、皮肉、肌骨,久而不已,則入五臟。煩滿喘而嘔者,是痹客於肺;煩心上氣、嗌乾、恐噫、厥脹滿者,是痹客於心;多飲數小便、小腹痛如懷妊、夜臥則驚者,是痹客於肝;善脹尻以代腫脊以代頭者,是痹客於腎;四肢懈墮、發咳、嘔沫上為大寒者,是痹客於脾。

又有腸痹、胞痹及六腑各有俞,風寒濕所中,治之隨其腑俞,以施針灸之法,仍服逐三氣、發散等藥,則病自愈。大抵痹之為病,寒多則痛,風多則行,濕多則著。在骨則重而不舉,在脈則血凝不流,在筋則屈而不伸,在肉則不仁,在脾則寒。逢寒則急,逢熱則縱。又有血痹,以類相從。

外有支飲作痹。

謹按:痹之為證,有筋攣不伸、肌肉不仁者,與風證絕相似。故世俗多類於風痿,痹證通治,此千古之弊也。徐先生已於卷首分出痿證一門。大抵固當分其所因,風則陽受之,痹感風寒濕之氣則陰受之。為病多重痛沉著,患者難易得去。如錢仲陽為宋之一代明醫,自患周痹,止能移於手足為之偏廢,不能盡去,可見其為難治也。況今世俗多類於風證通治,宜乎不能得其病情也。

白話文:

陳無擇表示:儘管風、寒、濕三種氣候因素都能導致痹證,但他們的作用方式並不同。這三種氣候因素侵襲人體的經絡,進入筋脈、皮肉、肌骨,如果長期未能痊癒,就會進一步影響五臟。如果感到煩躁、呼吸困難、噁心嘔吐,這可能是肺部受到痹證的影響;如果感到心煩、上氣、咽喉乾燥、恐懼、打嗝、腹部脹滿,這可能是心臟受到痹證的影響;如果頻繁喝水、頻繁小便、下腹疼痛像懷孕一樣、夜晚睡眠時容易驚醒,這可能是肝臟受到痹證的影響;如果臀部和脊椎部位腫脹,這可能是腎臟受到痹證的影響;如果四肢乏力、咳嗽、嘔沫、感覺極度寒冷,這可能是脾臟受到痹證的影響。

另外,還有可能出現腸道或子宮的痹證,以及六腑各自可能出現的問題。當風、寒、濕三種氣候因素侵襲人體時,應針對具體腑臟的穴位進行針灸治療,同時服用驅除三氣、發汗解表的藥物,這樣病狀就能得到緩解。一般來說,痹證這種疾病,寒氣過多會導致疼痛,風氣過多會導致病狀蔓延,濕氣過多會導致病情加重。若影響到骨骼,會使人感覺沉重難以舉動;若影響到脈絡,會使血液凝滯不流通;若影響到筋腱,會使人無法伸展;若影響到肌肉,會使人失去知覺;若影響到脾臟,會使人感到寒冷。遇到寒冷時,病情會加重;遇到溫暖時,病情會減輕。此外,還有一種叫做「血痹」的病症,會根據人體的特質產生不同的反應。

外部可能會有由水飲引起的痹證。

詳細來看,痹證的症狀包括筋腱收縮無法伸展、肌肉失去知覺,這些症狀和風邪引發的病症非常相似。因此,民間常將兩者混淆,把所有痹證都當作風邪來治療,這是千百年來的誤區。徐先生已在書的開頭部分,將風邪引發的病症單獨列為一類。總體來說,我們應該分辨清楚病因,風邪影響的是人體的陽性部分,而痹證則是由風、寒、濕三種氣候因素影響人體的陰性部分。痹證的病人通常會感受到沉重的疼痛和深深的病感,很難完全康復。例如,宋代名醫錢仲陽自己就患有全身痹證,他只能讓病情轉移到手腳,使其成為偏癱,卻無法根治,由此可見痹證的治療有多困難。更何況,現在民間仍普遍存在將所有痹證都當作風邪來治療的情況,這當然無法真正掌握病人的病情。

2. 論痹因虛所致

嚴氏曰:痹證因體虛,腠理空疏,受之而成,逢寒則急,蓬熱則縱,隨所受邪氣而生證也。診其脈大而澀為痹,脈來急亦為痹,脈澀而緊者亦為痹。又有風血痹,陰邪入於血經故也。

謹按:人感三氣為痹者,正因形虛、血虛爾,但有在肌皮、血脈、淺深之異,故入臟者死。雖陳氏具經論頗詳,而其方未能以盡其變,學者自宜充擴也。

白話文:

嚴先生表示:痹症是因為身體虛弱,皮膚毛孔鬆散,受到外邪入侵而形成。遇到寒冷天氣病情會加重,遇到溫熱天氣則病情會稍微緩解,根據所受到的不同邪氣而產生不同的病狀。從脈象上來看,脈象大且滯澀,或來得急促,或既滯澀又緊張,都是痹症的表現。另外還有一種風血痹,這是因為陰性邪氣進入血液循環系統所導致的。

謹慎地說:人因為感受天地間的三種氣候因素而引發痹症,主要是因為身體和血液都處於虛弱狀態。只是邪氣可能侵襲肌肉皮膚、血液脈絡等不同部位,程度有淺有深,如果邪氣深入內臟,病情就會危及生命。雖然陳先生對此病症的經典理論講解得很詳細,但是他的療法並不能涵蓋所有可能的變化,學習醫術的人應該進一步擴展自己的知識和技能。

3. 痹證治法

4. 溫經勝濕之劑

三因附子湯治風寒濕痹,骨節疼痛,皮膚不仁,肌肉重著,四肢緩縱

附子(生) 白芍 桂心 甘草 白茯苓 人參(各三分) 白朮(一兩)

上㕮咀,每服四錢,水煎服。

按此太陽例藥,溫中解表之劑。

白話文:

[溫經去濕的藥方]

三因附子湯用於治療由風、寒、濕引起的關節痛,症狀包含關節疼痛、皮膚感覺遲鈍、肌肉沉重,以及四肢無力。

藥材如下:生附子、白芍、桂心、甘草、白茯苓、人參(每種藥材各三分),以及白朮(一兩)。

這些藥材應先進行切碎處理,每次服用時取四錢,用水煎煮後飲用。

進一步說明,此方是太陽經常用的藥方,主要功能為溫暖身體中間部位,同時有助於解除表徵的病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