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機微義》~ 卷四十九 (3)
卷四十九 (3)
1. 論局方胎產用藥之誤
丹溪曰:或問婦人一門,無非經候胎產,用藥溫熱,於理頗通。吾子其妄言乎?予曰:婦人以血為主,血屬陰,易於虧欠,非善於調攝者,不能保全也。余方是否?若神仙聚寶丹,則有不能忘言者。其方治血海虛寒,虛熱盜汗,理宜補養。琥珀之燥,麝香之散,可以用乎面色痿黃,肢體浮腫,理宜導濕。
乳香沒藥,自可治血,可以用乎胎前產後,虛實不同,逐敗養新,攻補雜病,積塊堅證,赤白崩漏,宜於彼者,必妨於此,而欲以一方通治乎?世人以其品貴名雅,又喜其常服,可以安神去邪,令人有子。殊不知積溫成熟,香竄散氣,服者無不被禍。自非五臟能言,醫者終不知覺,及至變生他證,悖理。
肉汁發陰經之火,易成內傷之病。先哲具有訓戒。或以羊雞濃汁作糜,而又常服當歸丸、當歸建中湯、四聖理中丸,雖是滋補,悉犯桂附乾薑僣熱之劑,臟腑無寒,何處消受?若夫兒之初生,母腹頓寬,便啖雞子,且吃火鹽。不思雞子難化,火鹽發熱,展轉為病。醫者不識,委指他病,率爾用藥,寧不誤人?予每見產婦之無疾者,必教以卻去黑神散,與夫雞子、火鹽、諸般肉食,且與白粥,將理間以些小石首鯗魚,令甘淡食之。至半月以後,與少肉,雖雞子亦須豁開煮之,大能養胃卻痰。
彼當富貴之家,驕恣之婦,率有白帶頭風氣痛,膈滿痰逆口乾,經事不調,發脫體熱,皆是陽勝陰虛之病。天生血氣本自和平,日勝日虛,又焉知此等謬妄,有以啟之耶?
白話文:
丹溪說:有人問我,對於婦女的疾病,無論是月經、懷孕或生產,大多使用溫熱性藥物,這樣的理論很普遍。我這樣說是不是有些荒謬呢?我回答說:婦人的身體主要依賴血液,而血液屬於陰性,容易損耗。如果不懂得妥善調理,是很難保持健康的。比如我開的方子,就有一個我無法忽略的問題。這藥方主要是治療因虛寒導致的血量不足和虛熱引起的盜汗,理論上應該要補血養身。但琥珀的燥性和麝香的散性,真的適合用在臉色萎黃,肢體浮腫,需要導濕的病人身上嗎?
乳香和沒藥雖然可以治療血液相關的疾病,但真的適合用在產前產後,虛實狀況不同的女性身上嗎?這種藥物同時具有排舊養新、攻補雜症、消除積塊、治療赤白崩漏的效果,但對某人有益的,可能對另一個人就是妨礙,我們真的可以只用一種藥方來治療所有的人嗎?人們因為這些藥材珍貴且名字典雅,加上常服用可以安定心神,祛除邪氣,讓人更容易懷孕,所以特別喜歡。然而,他們不知道過度的溫熱會導致身體過熱,香料也會使氣散,服用的人無一例外都會受到傷害。除非五臟能說話,否則醫生通常不會察覺到這些問題,等到病情轉變出現其他症狀,才發現違背了醫學原理。
肉汁會引發陰經的火氣,容易造成內傷。前輩們已經有所警戒。有些人會用濃厚的羊肉或雞肉湯作為食物,還經常服用當歸丸、當歸建中湯、四聖理中丸等補藥,這些藥物都含有桂附、乾薑等大熱的成分,如果臟腑並無寒象,身體怎麼能承受得了呢?對於剛出生的嬰兒,母親的肚子突然變寬鬆,就會馬上吃雞蛋,而且還會吃辛辣的鹽。但他們沒有想到雞蛋難以消化,辛辣的鹽會讓身體過熱,這樣反覆地生病。醫生如果不懂,就會認為是其他原因造成的疾病,隨便開藥,這樣豈不是誤人子弟嗎?我每次看到產婦如果身體沒有什麼異常,我一定會建議她們不要吃黑神散、雞蛋、辛辣的鹽和其他各種肉類,而是先喝白粥,再間歇性的吃一些石首鯗魚,清淡地吃,味道更佳。直到半個月後,再開始吃一些肉類,雞蛋也必須打開煮熟才能吃,這樣對胃部有很大的好處,可以去除痰液。
對於那些生活在豪華環境中的婦女,她們往往有白帶、頭痛、胸悶、痰多、口乾、月經失調、脫髮、體熱等問題,這些都是因為陽氣過剩,陰氣不足所導致的疾病。人體的血液和氣息本來是平和的,但如果一天比一天虛弱,又怎麼會知道這些錯誤的觀念,正在悄悄地開啟疾病的大門呢?
2. 論婦人服熱劑求子之誤
丹溪曰:無子之因,多起於父氣之不足,豈可獨歸罪於母血之虛寒?況母之血病,奚止虛與寒而已哉?然古方治婦人無子,惟秦桂丸一方,其性熱,其辭確,今之欲得子者,率皆服之,無疑。夫求子於陰血,何至輕用熱劑耶?或曰:春氣溫和則物生,冬氣寒凜則物消,不假熱劑,何由子髒得暖而成胎?予曰:詩言:婦人和平則樂有子,和則血氣不爭,平則陰陽不乖。
今得此丸,經血必轉紫黑,漸成衰少,或先或後,始則飲食驟進,久則口苦舌乾,陰陽不平,血氣不和,焉能成胎?縱使有成子,亦多病,以其能損真陰也。鄭憲史子,生七個月,得淋(云云,見淋閟門)。
謹按:婦人無子,多因經血不調,或陰虛血少,積聚痰氣,嗜欲等致種種不同,奚止虛與寒而已?然經寒者亦有之,但不可例為常法。爾是以先生論此,戒後人不得病機之的者,斯藥勿妄行也。
況無子之因,亦豈止於婦室者?如東垣云:李和叔問,中年以來,得一子,至一歲之後,身生紅絲瘤,不救,後三四子,至一二歲,皆病瘤,而宛何緣至此疾?翌日思之,謂曰:汝乃腎中伏火,精氣中多有紅絲,以氣相傳,生子,故有此疾,俗名胎瘤是也。
汝試視之,果如其言,遂以滋腎丸數服,以瀉腎中火邪,補真陰不足,忌酒辛熱之物,其妻與六味地黃丸,以養陰血,受胎五月之後,以黃芩白朮二味作散啖,五七服後,生子,至三歲前證不復作,今已年壯。噫!合觀先生以上所論,則其旨深矣。
白話文:
丹溪先生說:不能生育的原因,大多源自男方的氣力不足,怎麼可以單單歸咎於女方血液的虛弱和寒冷呢?況且女性的血液疾病,又豈止虛弱和寒冷兩種而已?
然而古方治療婦女無法生育,只有秦桂丸這一味藥,它的性質偏熱,其功效明確,現今想要懷孕的人,幾乎都會服用它,毫無疑問。但是,想要在女性身體內孕育新生命,怎麼會輕易使用性熱的藥物呢?
有人說:春天溫和的氣候讓萬物生長,冬天嚴寒的氣候讓萬物凋零,如果不使用性熱的藥物,子宮怎麼可能暖和起來形成胎兒呢?我回答說:《詩經》中提到,婦女身體健康就能高興地擁有孩子,身體健康則血液運行正常,陰陽平衡。
現在如果服用這種藥丸,月經血色必定轉為紫黑,逐漸變得稀少,或者提前或者推遲,開始時食慾大增,時間久了就會口苦舌燥,陰陽失衡,血液運行紊亂,怎麼可能懷孕呢?就算真的懷孕了,出生的孩子也會多病,因為這種藥物會傷害真正的陰性能量。
鄭憲史的孩子,在七個月大的時候得了淋病(詳細內容,請參考淋閉門)。
仔細分析:婦女不能生育,大多因為月經不調,或者是陰虛血少,或是積累的痰氣,或是過度的慾望等,導致種種不同的情況,又豈止虛弱和寒冷兩種呢?然而,確實存在經期寒冷的情況,只是不能一概而論作為常規方法。
因此,丹溪先生討論這個問題,告誡後人如果未能準確診斷病因,這類藥物切勿隨意使用。
而且不能生育的原因,又豈止於女性呢?例如,東垣先生提到:李和叔問,自從中年以來,生了一個孩子,到了一歲以後,身上長出紅色的絲狀瘤,無法救治,後來生了三四個孩子,在一兩歲的時候,都得了這種瘤,這是為什麼呢?
第二天他思考了一下,對李和叔說:你腎臟裡藏有潛在的火氣,精氣中含有紅色的絲狀物,通過氣息傳遞給孩子,所以他們會有這種病,民間稱為胎瘤。
你試著看看,果然就像他所說的那樣,於是就用滋腎丸給他吃了幾次,用來排除腎臟中的火氣,補充真陰的不足,避免喝酒和辛辣的食物,他的妻子則服用六味地黃丸,用來滋養陰性血液,懷孕五個月後,用黃芩和白朮兩味藥做散食,吃了五六次後,生下的孩子,在三歲之前這種病狀沒有再出現,現在已經長大成人了。
嘆息啊!綜合丹溪先生以上的討論,他的深遠意圖值得我們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