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彥純

《玉機微義》~ 卷四 (9)

回本書目錄

卷四 (9)

1. 攻下之劑

三因七物厚朴湯,治腹滿發熱,脈浮數,飲食如故,脹滿者為熱脹。

厚朴(炒一兩) 甘草(炙) 大黃(煨,各三錢) 枳實(炒半兩) 桂心(一分)

上為末,每四大錢,入薑棗煎。嘔者,加半夏。

按:此治熱之劑,陽明例藥也。

簡易是齋推氣丸,治三焦痞塞,氣不升降,腹脹。

檳榔 陳皮 黃芩 大黃 枳實 黑牽牛(等分)

上為末,煉蜜丸梧子大。每五、七十丸,臨睡湯下,量虛實與服。

楊氏消脹丸。

木香 黑牽牛 蘿蔔子(炒) 檳榔

上等分為末,水糊丸梧子大。每三十丸。

宣明肉豆蔻丸,治食痼腹脹如鼓,不食者,病可下。

肉豆蔻 檳榔 輕粉(各一錢) 黑牽牛(一兩半,服頭末)

上為末,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十丸、二三十丸,煎連翹湯下,食後日三服。

按:此並氣分藥也。

雞屎醴散,治心腹脹滿,旦食不能暮食,致令胃逆鼓脹證。

大黃 桃仁 雞屎糟(乾者,等分)

上為末。每一、二錢,水煎入姜,食前服。

按:此血分藥也。

東垣沉香海金沙丸,治一切積聚,脾濕腫脹,肚大青筋,羸瘦。

海金沙(一錢半) 沉香(二錢) 牽牛末(一兩) 輕粉(一錢)

上為末,獨蒜如泥為丸,如梧子大。每三十丸,煎白沸燈芯通草湯,量虛實與服。

海金沙散,治脾濕太過,腹脹如鼓。

(方見濕門)

按:此二方,治濕之劑也。

沉香交泰丸,治濁氣在上,干擾清陽之氣,菀而不伸,以為䐜脹。

沉香 白朮 當歸(各三錢) 厚朴(制五錢) 枳實(炒) 吳茱萸(洗) 白茯苓 澤瀉 陳皮 青皮 木香(各二錢) 大黃(酒浸一兩)

上為末,湯浸蒸餅為丸,梧子大。每五十,加至七十丸,溫湯送下。

按:此分消之劑也,氣血之藥。

三花神佑丸,治一切腫病,大腹實脹,喘滿。

(方見濕門)

按:此治濕熱之藥也。

白話文:

[攻下的藥物]

「三因七物厚朴湯」,用於治療腹部飽滿、發燒、脈搏快速,但食慾未減,腹部漲滿是因為體內有熱氣造成的漲滿。

藥方包含:厚朴(炒過的一兩)、甘草(炙過的)、大黃(煨過的,各三錢)、枳實(炒過的半兩)、桂心(一分)。

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末,每次取四大錢,加入薑和棗一起煎煮。如果患者有嘔吐現象,則可以加入半夏。

說明:這是一種用來治療熱症的藥方,是陽明經常用藥。

「簡易是齋推氣丸」,用於治療三焦堵塞,氣機不順,導致腹部脹滿。

藥方包含:檳榔、陳皮、黃芩、大黃、枳實、黑牽牛(等份)。

將藥材磨成粉末,加入煉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到七十粒,睡前服用,根據身體狀況調整劑量。

「楊氏消脹丸」。

藥方包含:木香、黑牽牛、蘿蔔子(炒過的)、檳榔。

將藥材等份磨成粉末,用水糊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粒。

「宣明肉豆蔻丸」,用於治療食滯導致的腹部脹大如鼓,無法進食的情況。

藥方包含:肉豆蔻、檳榔、輕粉(各一錢)、黑牽牛(一兩半,取其粉末)。

將藥材磨成粉末,製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十到三十粒,用煎好的連翹湯送服,飯後每天服用三次。

說明:以上皆是針對氣分的藥物。

「雞屎醴散」,用於治療心腹脹滿,早上吃的食物到了晚上還無法消化,導致胃部反覆鼓脹的症狀。

藥方包含:大黃、桃仁、雞屎糟(乾燥的,等份)。

將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到二錢,用水煎煮後加入薑,飯前服用。

說明:這是一種針對血分的藥物。

「東垣沉香海金沙丸」,用於治療各種積聚,脾臟濕氣過重導致的腹部腫脹,肚子大且有青色靜脈,身體瘦弱。

藥方包含:海金沙(一錢半)、沉香(二錢)、牽牛末(一兩)、輕粉(一錢)。

將藥材磨成粉末,加入碾碎的獨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粒,用煎好的白沸燈芯通草湯送服,根據身體狀況調整劑量。

「海金沙散」,用於治療脾臟濕氣過重,腹部脹大如鼓。

藥方詳情請參考濕門部分。

說明:這兩個方子都是用來治療濕氣的藥方。

「沉香交泰丸」,用於治療濁氣在上,幹擾清陽之氣,導致氣機受阻,造成腹部脹滿。

藥方包含:沉香、白朮、當歸(各三錢)、厚朴(製過的五錢)、枳實(炒過的)、吳茱萸(洗過的)、白茯苓、澤瀉、陳皮、青皮、木香(各二錢)、大黃(酒浸泡過的一兩)。

將藥材磨成粉末,用湯浸蒸餅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十到七十粒,用溫水送服。

說明:這是一種用來分消的藥方,屬於氣血的藥物。

「三花神佑丸」,用於治療各種腫脹疾病,包括腹部實脹、呼吸困難。

藥方詳情請參考濕門部分。

說明:這是一種用來治療濕熱的藥物。

2. 治積聚之劑

澹寮三稜煎丸治心腹堅脹脅下緊硬胸中痞塞喘滿

京三稜(半斤為末,以酒三升銀器內熬成膏) 青皮 蘿蔔子(炒) 神麯(炒,各二兩) 麥櫱(炒,三兩) 硇砂(一兩) 乾漆(炒) 杏仁(炒,各半兩)

上為末,以膏子丸如梧子大,每三十丸,食後溫米飲下。

導氣丸治諸氣痞塞關膈不通,腹脹如鼓,大便虛秘

青皮(用水蛭炒) 莪朮(虻蟲炒) 三稜(乾漆炒) 檳榔(斑蝥炒) 茱萸(牽牛炒) 乾薑(䗯砂炒) 附子(鹽炒) 赤芍(川椒炒) 胡椒(茴香炒) 石菖蒲(桃仁炒)

上各銼,與所同炒藥熟,去水蛭等不用,只以青皮等十件為末,酒糊為丸如梧子大,每五丸至七丸,空心紫蘇湯下。

塌腫神應丸治諸蠱毒腹脹

(方見積聚門)

按此並治積聚,導氣散郁之劑也,又能入血分。

謹按以上攻治諸方,皆有輕重所宜之制,宜對證選用,不得少差,致有實實虛虛之失也。

發明曰:禁服論云:「約方猶約囊也,囊滿弗約則輸泄,方成弗約則神與氣俱未滿,而知約之,可以為工,不可以為天下師。」此聖人所以退太過而進不及,以平為期也。大凡氣味者,有毒無毒,固宜常制矣。是以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無毒治病十去其九,餘以穀肉果菜食養盡之。至如君一臣二奇之制也,君二臣四耦之制也。近而奇耦制小其服,遠而奇耦制大其服。大則數少,小則數多矣。多則九之,少則二之。補上治上制以緩,補下治下制以急。急則氣味厚,緩則氣味薄。下不以耦,汗不以奇。隨其邪之所在,高下淺深,輕重虛實,影響無間,萬舉萬全,是謂中行,故可為師也。假如病大而湯劑小,則邪氣少屈而藥力已乏,欲不復治其可得乎?猶一杯之水救一車薪之火,竟不能滅,是謂不及,故不可為師而可以為工矣。小而湯劑大,則邪服已盡而藥有餘力,欲不傷正何所容哉?猶火炎昆岡,玉石俱焚,莫之能止,是謂太過,此又不可以為工,是乃粗醫也。三者之論,惟中而已。過與不及皆為偏廢,然而太過尤甚於不及。何以明之?蓋失之於姑息,邪復勝正者,止於勞而無益,猶可勉而適中。或失於苛暴,則正氣被傷,因而羸瘠者有之,危殆者有之,滅亡者有之,非徒無益而又害之。此所謂尤甚,也可不戒哉?嘗見仲景之書,於承氣條下,攻裡則曰:「若更衣止後服,於桂枝湯後發表,乃云漐漐微汗益佳,不可令如水淋漓。」本乎軒岐之微旨,有所得耳。

白話文:

[治療積聚疾病的藥方]

澹寮三稜煎丸能治療心臟腹部堅硬脹痛、脅下緊繃堅硬、胸口堵塞、呼吸困難。

配方如下:京三稜(半斤,磨成粉後,用三升酒在銀器內熬成膏狀)、青皮、蘿蔔籽(炒熟)、神麯(炒熟)、麥芽(炒熟)、硇砂、乾漆(炒熟)、杏仁(炒熟)。將所有材料磨成粉末,和京三稜膏混合搓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飯後服用三十粒,用溫熱的米湯送服。

導氣丸能治療各種氣滯引起的腸胃阻塞、腹部膨脹如鼓、大便不通。

配方如下:青皮(用水蛭炒熟)、莪朮(用虻蟲炒熟)、三稜(用乾漆炒熟)、檳榔(用斑蝥炒熟)、茱萸(用牽牛炒熟)、乾薑(用蟬砂炒熟)、附子(用鹽炒熟)、赤芍(用川椒炒熟)、胡椒(用茴香炒熟)、石菖蒲(用桃仁炒熟)。所有材料分別炒熟後,去掉水蛭等配料,只保留青皮等十種主料磨成粉末,用酒糊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空腹服用五到七粒,用紫蘇湯送服。

塌腫神應丸能治療各種毒素導致的腹部脹大。

這些藥方均能治療積聚疾病,引導氣血流通,解除鬱結,且具有調節血液循環的作用。

重要的是,以上提到的治療方法都應根據病情輕重來調整,需根據具體症狀選擇合適的藥物,不可有任何差錯,以免造成病情加重或虛弱。

發明曰:禁服論中提到,開藥方就像繫袋子一樣,袋子滿瞭如果不紮緊,袋中的東西就會漏出。同樣地,如果藥方已經開好卻不考慮是否合適,那麼病人的氣血可能無法達到平衡。這就是為什麼聖人會降低過度治療,增加不足的治療,以求達到平衡。一般來說,藥物的毒性,無論有無毒性,都應該有常規的控制。因此,大毒的藥物治療疾病時,只能去除病徵的60%,常毒的藥物治療疾病時,可以去除70%,小毒的藥物治療疾病時,可以去除80%,無毒的藥物治療疾病時,可以去除90%,剩下的10%需要通過食物來調理。例如,主藥一份,輔藥兩份,這種配比適合輕微的病症;主藥兩份,輔藥四份,這種配比適合較重的病症。對於近處的疾病,配比較小,對於遠處的疾病,配比較大。用量大的藥物,次數就少,用量小的藥物,次數就多。用量多的藥物,可以服用九次,用量少的藥物,可以服用兩次。治療上部疾病的藥物,用量要少,治療下部疾病的藥物,用量要多。用量多的藥物,味道濃厚,用量少的藥物,味道清淡。對於下部疾病的治療,不需要使用輔藥,對於出汗的治療,不需要使用主藥。根據疾病的位置,高度,深度,輕重,虛實,治療效果立竿見影,萬無一失,這就是中庸之道,所以才能成為良醫。假設疾病嚴重但藥量小,那麼邪氣可能只是稍微受到抑制,但藥力已經耗盡,如果不再治療,怎麼可能痊癒呢?這就像用一杯水來撲滅一車柴火的火焰,根本無法熄滅,這是不足,所以只能成為工匠,而不能成為良醫。如果疾病輕微但藥量大,那麼邪氣可能已經被消滅,但藥力仍有剩餘,這樣很可能會傷害正氣,這就像火災蔓延到整個山崗,玉石俱焚,無法阻止,這是過度,這甚至不能成為工匠,只是庸醫罷了。總的來說,只有中庸之道纔是最好的。過度和不足都是偏離正道的,但是過度比不足更嚴重。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如果只是稍微放任,讓邪氣再次佔據優勢,那只是勞而無功,但還可以勉強達到中庸之道。但如果過度苛刻,那麼正氣可能會受到傷害,導致身體瘦弱,危急,甚至死亡,不僅沒有好處,反而有害。這就是為什麼過度比不足更嚴重,我們必須警惕。我曾經看到張仲景的書,在承氣湯的條目下,他提到如果大便通暢後再服用,或者在桂枝湯後服用,以達到微微出汗的效果,但不能讓病人像淋雨一樣大汗淋漓。這是他對黃帝和岐伯微言大義的理解,他從中獲得了啟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