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彥純

《玉機微義》~ 卷二十七 (1)

回本書目錄

卷二十七 (1)

1. 論喉痹為火熱所致

原病式曰喉痹,痹不仁也,俗作閉,猶閉塞也。火主腫脹,故熱客上焦而咽嗌腫脹也。

子和曰:內經云一陰一陽結謂之喉痹。王太僕曰:一陰者手少陰君火心主之脈氣也,一陽者手少陽相火三焦之脈氣也。二脈並絡於喉,氣熱則內結,結甚則腫脹,腫脹甚則痹痹,甚而不通則死矣。夫推原十二經,惟足太陽別下項,其餘皆湊於喉嚨。然內經何為獨言一陰一陽結為喉痹?蓋君相二火獨勝,則熱結正絡,故痛且速也。

予謂一言可了者火是也。故十二經中言嗌乾嗌痛咽腫頷腫舌本強,皆君火為之也。惟喉痹急速相火所為也。夫君火者猶人火也,相火者猶龍火也。人火焚木其勢緩,龍火焚木其勢速。內經之言喉痹,則咽與舌其兩間耳。然其病同於火,故不分也。後之醫者各詳其狀,強立八名曰單乳蛾雙乳蛾單閉喉雙閉喉子舌脹木舌脹纏喉風走馬喉閉。

白話文:

喉痹是一種病症,意思是喉嚨失去知覺,俗稱閉喉,就像被堵塞一樣。火主宰腫脹,所以熱邪侵入上焦,就會導致咽喉腫脹。

《內經》說,一陰一陽相結叫做喉痹。王太僕解釋說,一陰是指手少陰君火,是心臟的主脈之氣;一陽是指手少陽相火,是三焦的主脈之氣。這兩條脈絡都連接喉嚨,氣熱就會在裡面結聚,結聚嚴重就會腫脹,腫脹嚴重就會失去知覺,如果嚴重到不通暢就會死亡。

如果推論十二經絡,只有足太陽經別下降到頸項,其他經絡都匯聚到喉嚨。然而,《內經》為什麼只說一陰一陽結聚為喉痹呢?因為君火和相火獨勝,熱邪就會結聚在正經,所以疼痛迅速。

我認為,一言以蔽之,就是火。所以十二經中提到喉嚨乾、喉嚨痛、咽喉腫、頸項腫、舌根僵硬,都是君火引起的。只有喉痹快速發作是相火引起的。君火就如同人火,相火就如同龍火。人火燒木頭速度緩慢,龍火燒木頭速度很快。

《內經》所說的喉痹,是指咽喉和舌頭之間的部位。雖然病症都與火有關,所以不加區分。後世的醫生根據病症的不同,強行設立八個名稱,分別是單乳蛾、雙乳蛾、單閉喉、雙閉喉、子舌脹、木舌脹、纏喉風、走馬喉閉。

熱氣上行,故傳於喉之兩旁近外腫作,以其形似是謂乳蛾,一為單,一為雙也。其比乳蛾差小者名閉喉,熱結於舌下復生一小舌子,名曰子舌脹,熱結於舌中,舌為之腫,名曰木舌脹,木者強而不柔和也。熱結於咽喉,腫繞於外,且麻且癢,腫而大者名曰纏喉風,喉痹暴發暴死者名曰走馬喉痹。

此八種之名雖詳,若不歸之火,則相去遠矣。其微者可以咸耎之,而大者以辛散之。今之醫者皆有其藥也,如薄荷烏頭殭蠶白礬朴硝銅綠之類也。至於走馬喉痹,何待此乎?其生死人反掌之間耳。

白話文:

熱氣往上跑,所以傳到喉嚨兩邊靠近外側,腫起來就叫做「乳蛾」,一個是單邊,一個是雙邊。比乳蛾稍微小一點的叫做「閉喉」,熱氣聚集在舌頭底下又長出一個小舌頭,叫做「子舌脹」。熱氣聚集在舌頭中間,舌頭因此腫起來,叫做「木舌脹」,木頭是堅硬而不柔軟的。熱氣聚集在咽喉,腫起來圍繞在外面,又麻又癢,腫得很大的叫做「纏喉風」,喉嚨突然發作而快速致死的叫做「走馬喉痹」。

這八種疾病雖然名稱很多,但如果不歸因於火,就相差甚遠了。輕微的可以用鹹寒的藥物治療,嚴重的則用辛辣的藥物散解。現在的醫生都有這些藥物,像是薄荷、烏頭、殭蠶、白礬、朴硝、銅綠等等。至於走馬喉痹,怎麼還用藥呢?生與死就在一瞬間而已。

其最不誤人者,無如砭針出血,血出則病已易,曰血去惕出良,以此夫昔予治一婦人木舌脹,其舌滿口,諸醫不愈,令以䤵針小而銳者砭之五七度,腫減三日方平,計所出血幾至盈斗。又治一男子纏喉風,腫表裡皆作,藥不能下,予以涼藥灌於鼻中,下十餘行,外以拔毒散敷之,陽起石燒赤與伏龍肝各等分,細末之,日以新水掃百遍,三日熱始退,腫始消。

又嘗治一貴婦喉痹,蓋龍火也,雖用涼劑而不可使冷服,為龍火宣以火逐之,火者烹飪之火是也。乃使爆於烈日之中,登於高堂之上,令侍婢攜火爐坐藥銚於上,使藥常極熱,不至大沸,通口時時呷之百餘次,龍火自散。此法以熱行寒,不為熱病扞扦格故也。大抵治喉痹,用針出血最為上策,但人畏針,委曲旁求,瞬息喪命。

白話文:

最不容易誤診的,就是用砭針放血,放血之後病就容易好了,俗話說「血去惕出良」,就是這個道理。以前我治療一位婦人患了木舌腫脹,她的舌頭塞滿了整個嘴巴,很多醫生都治不好,我用一根細而尖的絲線針在她舌頭上刺了五七次,腫塊三天後才消退,估計放出的血幾乎滿了斗。

我又治療一位男子患了纏喉風,脖子裡外都腫了,藥物無法治癒,我就用涼藥灌入他的鼻孔裡,灌了十幾次,外面用拔毒散敷上,陽起石燒紅與伏龍肝研磨成粉,每天用清水洗滌一百遍,三天後才退燒消腫。

還有一次我治療一位貴婦患了喉痹,這是龍火引起的,雖然要用涼藥治療,但不能讓她喝冷的藥物,因為要用龍火來逼出龍火,這裡的龍火指的是烹飪的火。我讓她在烈日下暴晒,並把她放到高樓上,讓侍女拿著火爐,上面放著藥銚,讓藥物保持極熱,但不至於沸騰,讓她經常喝一小口,喝了百餘次後,龍火就消散了。這種方法用熱來驅寒,所以不會被熱病阻礙。總之,治療喉痹,用針放血是最好的方法,但有些人怕針,就拐彎抹角地尋找其他方法,結果一眨眼就喪命了。

凡用針而有針創者,宜搗生薑一塊,調以熱白湯,時時呷之,則創口易合。銅人中亦有灸法,然痛微者可用,病速者恐遲則殺人,故治喉痹之火與救火同,不容少待。內經火鬱發之,發謂發汗,然咽喉中豈能發汗,故出血者乃發汗之一端也。後之君子母執小方而曰吾藥不動臟腑,又妙於出血,若幸遇小疾而獲效,不幸遇大病而死矣,母遺後悔可也。

白話文:

凡是用針灸而造成針傷者,應該將生薑搗碎,用熱白湯調和,隨時服用,這樣傷口就能更容易癒合。銅人經中也記載了灸法,但只適用於疼痛輕微的患者,若病情嚴重則恐怕延誤治療而致死。因此治療喉痹的火氣就像救火一樣,不容片刻耽誤。內經中提到火鬱發之,發指的是發汗,但咽喉部位怎麼可能出汗呢?所以出血就是發汗的一種表現。後世的醫生不要執著於小方,以為自己的藥物不會傷及臟腑,又妙於止血。若幸運遇到小病而有效,不幸遇到大病卻因此而死,那就後悔莫及了。

2. 論喉痹為傷寒所致

龐氏曰經云伏氣之病,古方謂之腎傷寒,謂非時有暴寒中人,伏毒氣於少陰經,始衰不病,旬月乃發,脈微弱,法當咽痛,以傷寒非喉痹之病,次必下痢。

謹按少陰傷寒一二日病,乃不自太陽傳也,因是經不足而卒中寒,寒邪抑鬱內格,陽氣為熱上行於咽門,經會之處,寒熱相搏而痛,或成喉痹,為醫不察脈證虛實,即用寒涼之劑攻治,卒致殞沒,而患者自謂其分,鳴呼冤哉!殊不察少陰病咽痛及生瘡,不能言聲不出者,藥用甘苦辛溫,制其標病以通咽嗌。

至若傷寒伏氣內發咽痛,兼下利清穀,裡寒外熱,面赤脹微弱者,用辛熱之藥攻其本病,以順陰陽,利止則水升火降,而咽痛自無也。此非雜病,一陰一陽結為喉痹之比,不可妄施針砭及寒涼之藥。且夫火熱之動,為病急速,子和論治已詳然。然傷寒伏氣為病咽痛或腫,本陰寒厥甚,逼熱上行其喉為痹,逼熱下行必便膿血,此標熱而本寒也。仲景自有治例,故子和略之不議。

白話文:

龐氏曰經云伏氣之病,古方謂之腎傷寒,謂非時有暴寒中人,伏毒氣於少陰經,始衰不病,旬月乃發,脈微弱,法當咽痛,以傷寒非喉痹之病,次必下痢。

龐氏說,經書中記載,伏氣的病症,古方稱為腎傷寒。這是指在非時節出現的暴寒侵入人體,將寒毒之氣藏於少陰經脈,最初身體衰弱,並無病症,但經過十天半個月後就會發病,脈象微弱,通常會出現咽喉疼痛。由於傷寒並非喉痹的病症,接著還會出現腹瀉。

謹按少陰傷寒一二日病,乃不自太陽傳也,因是經不足而卒中寒,寒邪抑鬱內格,陽氣為熱上行於咽門,經會之處,寒熱相搏而痛,或成喉痹,為醫不察脈證虛實,即用寒涼之劑攻治,卒致殞沒,而患者自謂其分,鳴呼冤哉!殊不察少陰病咽痛及生瘡,不能言聲不出者,藥用甘苦辛溫,制其標病以通咽嗌。

我謹慎地觀察到,少陰傷寒在發病一兩天內,並不是從太陽經傳來的,而是由於經脈不足,突然受寒而引起的。寒邪鬱積在內,無法外洩,陽氣被迫上行於咽喉,兩經交匯處寒熱相搏而疼痛,甚至會形成喉痹。由於醫者不辨脈象和病情的虛實,就使用寒涼的藥物攻治,最終導致患者死亡。患者自己也認為是命中注定,唉,真是冤枉啊!殊不知少陰病導致咽喉疼痛和長瘡,甚至不能說話發聲,應該用甘苦辛溫的藥物,針對病症來治療,以使咽喉通暢。

至若傷寒伏氣內發咽痛,兼下利清穀,裡寒外熱,面赤脹微弱者,用辛熱之藥攻其本病,以順陰陽,利止則水升火降,而咽痛自無也。此非雜病,一陰一陽結為喉痹之比,不可妄施針砭及寒涼之藥。

至於傷寒伏氣在體內發作,導致咽喉疼痛,同時還伴有清稀的腹瀉,內寒外熱,面紅腫脹,脈象微弱,就應該用辛溫的藥物攻治其根本病症,以使陰陽調和。腹瀉止住後,水氣上升,火氣下降,咽喉疼痛自然就會消失。這並不是雜病,而是陰陽失衡導致的喉痹,不可隨意使用針灸或寒涼的藥物。

且夫火熱之動,為病急速,子和論治已詳然。然傷寒伏氣為病咽痛或腫,本陰寒厥甚,逼熱上行其喉為痹,逼熱下行必便膿血,此標熱而本寒也。仲景自有治例,故子和略之不議。

而且,火熱之氣發作迅速,子和已經詳細論述了治療方法。但是,傷寒伏氣導致的咽喉疼痛或腫脹,其根本原因是陰寒厥逆嚴重,迫使熱氣上行於喉嚨,導致喉痹,熱氣下行則會導致便血,這屬於表熱而裡寒。仲景已經有治療方法,所以子和就略而不提了。

若是則火熱喉痹腫甚者,急用藥吹點,或刺少商合谷豐隆湧泉關衝等穴,以解脈絡之結。經者內與甘辛涼劑,降火制其標本,亦不可便用苦寒之藥攻治。倘有內寒格熱為病,吾恐反增其勢矣。

白話文:

如果病人的喉頭紅腫嚴重,應該立即使用藥物吹入治療,或者針刺少商、合谷、豐隆、湧泉、關衝等穴位,以解開脈絡的纏繞。對於這種病症,應內部使用甘辛涼性的藥物,以降火並調理標本,但不應立即使用苦寒的藥物進行治療。若病人有內寒阻礙熱氣的情況,我擔心這樣可能會加重病情。

3. 論喉痹為痰飲所致

詳見痰飲門

4. 論喉痹為氣逆所致

詳見氣門

5. 論喉痹為風燥所因

陳無擇云風燥皆使喉痹,咽腫則不能吞,干則不能咽,多因飲啖辛熱,或復嘔吐咯傷,致咽系乾枯之所為也,與喉門自別。又有懸門暴腫,閉塞喉嚨,亦如喉閉,但懸壅在上齶,俗謂鶯翁,又謂之鵝聚。俗語聲訛,不可不備識。

白話文:

陳無擇說,風燥都能導致喉嚨閉塞,咽喉腫脹則無法吞嚥,乾燥則無法咽下,大多是因為飲食辛辣燥熱,或者嘔吐咳嗽傷及咽喉,導致咽喉乾燥枯竭所致,這和喉門本身的病症不同。

另外還有懸雍垂突然腫脹,阻塞喉嚨,也像喉嚨閉塞一樣,但懸雍垂腫脹位於上顎,民間俗稱「鶯翁」,又稱之為「鵝聚」。民間俗語容易混淆,不可不仔細辨識。

6. 喉痹治法

點吹藥

濟生二聖散治纏喉風急喉痹

鴨嘴膽礬(二錢半) 白殭蠶(炒去絲嘴半兩)

上為末每用少許以竹管吹入喉中

白礬散治急喉閉

白礬(一錢) 巴豆(二個去殼作六瓣)

上將礬於銚內慢火熬化為水置巴豆其內候乾去巴豆取礬研為末每用少許吹入喉中立愈

楊氏一字散治時氣纏喉風漸入咽塞水穀不下牙關緊急不省人事者

白話文:

治療喉嚨發炎疼痛的「二聖散」方劑,用鴨嘴膽礬和炒過的僵蠶製成粉末,每次取少許用竹管吹入喉嚨。治療喉嚨閉塞的「白礬散」方劑,將白礬熬化成水,放入巴豆,待巴豆乾燥後取出,研磨白礬成粉末,每次取少許吹入喉嚨,效果顯著。而治療因時氣引發的喉嚨疼痛,導致咽喉阻塞、無法吞嚥、牙關緊閉、昏迷的「一字散」方劑,則另有記載。

雄黃(研) 蠍梢 白礬(枯) 藜蘆 豬牙皂角(炙各等分)

上為末每用一豆大鼻內㗜之立效

三因玉鑰匙治風熱喉閉及纏喉風

焰硝(一兩半) 硼砂(半兩) 白殭蠶(一錢) 腦子(一字)

上研勻以竹管吹半錢許入喉中立愈或加雄黃二錢名金鑰匙

白話文:

將雄黃、蠍梢、白礬、藜蘆、豬牙皂角各研成粉末,取等量混合。每次用量如黃豆大小,塞入鼻孔,可立即見效。

此方出自三因玉鑰匙,用於治療風熱喉閉及纏喉風。

另外,還有一種名為金鑰匙的配方:將焰硝一兩半、硼砂半兩、白殭蠶一錢、腦子一字研磨均勻,用竹管吹半錢許入喉中,可使病症痊癒。金鑰匙配方中還可加入雄黃二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