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彥純

《玉機微義》~

回本書目錄

1. 卷二十七

2. 喉痹門

3. 論喉痹為火熱所致

原病式曰喉痹,痹不仁也,俗作閉,猶閉塞也。火主腫脹,故熱客上焦而咽嗌腫脹也。

子和曰:內經云一陰一陽結謂之喉痹。王太僕曰:一陰者手少陰君火心主之脈氣也,一陽者手少陽相火三焦之脈氣也。二脈並絡於喉,氣熱則內結,結甚則腫脹,腫脹甚則痹痹,甚而不通則死矣。夫推原十二經,惟足太陽別下項,其餘皆湊於喉嚨。然內經何為獨言一陰一陽結為喉痹?蓋君相二火獨勝,則熱結正絡,故痛且速也。

予謂一言可了者火是也。故十二經中言嗌乾嗌痛咽腫頷腫舌本強,皆君火為之也。惟喉痹急速相火所為也。夫君火者猶人火也,相火者猶龍火也。人火焚木其勢緩,龍火焚木其勢速。內經之言喉痹,則咽與舌其兩間耳。然其病同於火,故不分也。後之醫者各詳其狀,強立八名曰單乳蛾雙乳蛾單閉喉雙閉喉子舌脹木舌脹纏喉風走馬喉閉。

熱氣上行,故傳於喉之兩旁近外腫作,以其形似是謂乳蛾,一為單,一為雙也。其比乳蛾差小者名閉喉,熱結於舌下復生一小舌子,名曰子舌脹,熱結於舌中,舌為之腫,名曰木舌脹,木者強而不柔和也。熱結於咽喉,腫繞於外,且麻且癢,腫而大者名曰纏喉風,喉痹暴發暴死者名曰走馬喉痹。

此八種之名雖詳,若不歸之火,則相去遠矣。其微者可以咸耎之,而大者以辛散之。今之醫者皆有其藥也,如薄荷烏頭殭蠶白礬朴硝銅綠之類也。至於走馬喉痹,何待此乎?其生死人反掌之間耳。

其最不誤人者,無如砭針出血,血出則病已易,曰血去惕出良,以此夫昔予治一婦人木舌脹,其舌滿口,諸醫不愈,令以䤵針小而銳者砭之五七度,腫減三日方平,計所出血幾至盈斗。又治一男子纏喉風,腫表裡皆作,藥不能下,予以涼藥灌於鼻中,下十餘行,外以拔毒散敷之,陽起石燒赤與伏龍肝各等分,細末之,日以新水掃百遍,三日熱始退,腫始消。

又嘗治一貴婦喉痹,蓋龍火也,雖用涼劑而不可使冷服,為龍火宣以火逐之,火者烹飪之火是也。乃使爆於烈日之中,登於高堂之上,令侍婢攜火爐坐藥銚於上,使藥常極熱,不至大沸,通口時時呷之百餘次,龍火自散。此法以熱行寒,不為熱病扞扦格故也。大抵治喉痹,用針出血最為上策,但人畏針,委曲旁求,瞬息喪命。

凡用針而有針創者,宜搗生薑一塊,調以熱白湯,時時呷之,則創口易合。銅人中亦有灸法,然痛微者可用,病速者恐遲則殺人,故治喉痹之火與救火同,不容少待。內經火鬱發之,發謂發汗,然咽喉中豈能發汗,故出血者乃發汗之一端也。後之君子母執小方而曰吾藥不動臟腑,又妙於出血,若幸遇小疾而獲效,不幸遇大病而死矣,母遺後悔可也。

白話文:

標題翻譯爲:[討論喉嚨痛由火熱引起]

內容翻譯如下:

古人說喉嚨痛,'痹'就是麻木的意思,俗稱爲'閉',就像堵塞一樣。火氣會導致腫脹,因此當熱氣侵入上半身時,咽喉就會腫脹。

古人云:《內經》裏說,陰陽結合會引發喉嚨痛。王太僕解釋說:陰指的是手少陰心經的氣血,陽則是手少陽三焦經的氣血。這兩條經絡都連接到喉嚨,如果氣血過熱,就會在體內結成塊,嚴重的話就會腫脹,更嚴重就會導致麻木,完全不通就可能死亡。如果追溯十二經脈,只有足太陽經脈特別影響頸部,其餘的都聚集在喉嚨。然而,《內經》爲何只說陰陽結合纔會引發喉嚨痛?因爲君火與相火太過旺盛,熱氣會凝結在正經的脈絡上,所以疼痛並且迅速發作。

我認爲,一句話就可以概括,那就是火。所以十二經脈中提到的咽喉幹、咽喉痛、喉嚨腫、下巴腫、舌頭僵硬,都是因爲君火。唯有喉嚨痛快速發作的是相火。君火像是人間的火,相火則像是龍火。人間的火燒木頭,其勢緩慢;龍火燒木頭,其勢迅速。《內經》提及喉嚨痛,咽與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但是這些病症都是由火引起的,所以沒有分開來談。後來的醫生詳細描述了各種症狀,強行定下了八個名字:單乳蛾、雙乳蛾、單閉喉、雙閉喉、子舌腫、木舌腫、纏喉風、走馬喉閉。

熱氣上行,所以會在喉嚨兩側引發腫脹,因其形狀類似,所以被稱爲乳蛾,有單個的,也有成對的。比乳蛾稍小的叫做閉喉,熱氣在舌頭下方形成一個小舌頭,這叫子舌腫,熱氣在舌中凝結,使舌頭腫脹,這叫木舌腫,木的意思是堅硬不柔軟。熱氣在喉嚨凝結,腫脹在外部,又麻又癢,腫脹很大的叫做纏喉風,喉嚨痛迅速發作並致死的叫做走馬喉痹。

這八個名稱雖然詳細,但如果不明瞭是由火引起的,那麼就會相差很遠。輕微的可以用鹹軟的食物來緩解,嚴重的則需要用辛辣的食物來散發。現在的醫生都有相應的藥物,如薄荷、烏頭、殭蠶、白礬、朴硝、銅綠等。至於走馬喉痹,等待這些藥物是沒有用的,生死就在一瞬間。

最不會誤人的治療方法,莫過於針刺放血,血出來後疾病就容易治療了。我曾經治療過一個婦人,她的舌頭腫得滿口都是,其他醫生都無法治癒。我讓她用尖銳的小針刺了五到七次,三天後腫脹就減退了,估計流出的血幾乎有一斗。又治療過一個男人的纏喉風,內外都腫脹,藥無法吞下,我將涼藥灌入他的鼻中,讓他吐了十幾次,再外敷排毒散,用燒紅的陽起石和伏龍肝,各等份磨成細末,每天用水沖洗一百次,三天後熱度才退,腫脹才消退。

還曾治療過一位貴婦的喉嚨痛,這是龍火引起的,雖然用了涼劑,但不能讓她冷服用,要用龍火以火攻火,即烹飪的火。於是讓她在烈日下暴曬,站在高臺上,讓侍女帶着火爐坐在上面,保持藥水極熱,但不要沸騰,讓她隨時喝上百次,龍火自然就會散去。這種方法用熱來驅寒,不會被熱病所阻礙。總的來說,治療喉嚨痛,針刺放血是最有效的策略,但人們害怕針刺,總是找藉口拖延,結果瞬間喪命。

對於使用針刺後有傷口的人,應該搗碎一塊生薑,加入熱水,隨時飲用,傷口就能更快癒合。銅人中也有灸法,但對於疼痛輕微的人可用,病情迅速發展的人恐怕會因遲緩而致命,所以治療喉嚨痛的火與救火一樣,容不得片刻等待。《內經》中說火鬱發之,髮指發汗,但咽喉中怎麼可能發汗,所以放血是發汗的一種方式。後來的醫者不要固守小方法,說我的藥不動臟腑,又擅長放血,如果幸運遇到小病見效,不幸遇到大病就會致死,不要留下後悔。

4. 論喉痹為傷寒所致

龐氏曰經云伏氣之病,古方謂之腎傷寒,謂非時有暴寒中人,伏毒氣於少陰經,始衰不病,旬月乃發,脈微弱,法當咽痛,以傷寒非喉痹之病,次必下痢。

謹按少陰傷寒一二日病,乃不自太陽傳也,因是經不足而卒中寒,寒邪抑鬱內格,陽氣為熱上行於咽門,經會之處,寒熱相搏而痛,或成喉痹,為醫不察脈證虛實,即用寒涼之劑攻治,卒致殞沒,而患者自謂其分,鳴呼冤哉!殊不察少陰病咽痛及生瘡,不能言聲不出者,藥用甘苦辛溫,制其標病以通咽嗌。

至若傷寒伏氣內發咽痛,兼下利清穀,裡寒外熱,面赤脹微弱者,用辛熱之藥攻其本病,以順陰陽,利止則水升火降,而咽痛自無也。此非雜病,一陰一陽結為喉痹之比,不可妄施針砭及寒涼之藥。且夫火熱之動,為病急速,子和論治已詳然。然傷寒伏氣為病咽痛或腫,本陰寒厥甚,逼熱上行其喉為痹,逼熱下行必便膿血,此標熱而本寒也。仲景自有治例,故子和略之不議。

若是則火熱喉痹腫甚者,急用藥吹點,或刺少商合谷豐隆湧泉關衝等穴,以解脈絡之結。經者內與甘辛涼劑,降火制其標本,亦不可便用苦寒之藥攻治。倘有內寒格熱為病,吾恐反增其勢矣。

白話文:

龐先生說,根據古籍記載,所謂的'腎傷寒',是指在不適當的季節受到突然的寒冷侵襲,導致毒素在少陰經絡中潛伏,開始可能不會立即發病,但可能在十天到一個月後才會發作,其特徵是脈搏微弱,按照常理應該會出現咽喉疼痛,然而,傷寒並非直接導致喉痹的疾病,接下來很可能會出現下痢的症狀。

仔細研究會發現,少陰傷寒在一兩天內發病的情況,並不是從太陽經傳染過來的,而是因為該經絡本身能量不足,突然受到寒冷影響,使得寒邪在體內鬱積,阻礙了正常的陽氣運行,導致熱氣向上移動到咽喉部位,這時咽喉部位的經絡成為寒熱交戰的場所,造成疼痛,或者形成喉痹。如果醫生沒有詳細檢查脈象和病徵,就立刻使用寒涼的藥物進行治療,可能會導致患者病情急轉直下,而患者自己可能還以為這是命運的安排,這真是極大的冤枉!實際上,對於少陰經絡引起的咽喉疼痛,以及喉部長瘡,無法發聲的情況,治療應該使用甘苦辛溫的藥物,針對疾病的表面症狀,以幫助疏通咽喉。

再者,對於傷寒潛伏期後引發的咽喉疼痛,同時伴有下痢、排泄清冷的米泔水樣大便,外顯熱象,但面色蒼白、脈象微弱的病症,應使用辛熱的藥物來對抗根本病因,調和陰陽平衡,當下痢停止,身體的水火自然平衡,咽喉疼痛也就自然消失。這種情況並不是普通的疾病,不能與一般的陰陽失調導致的喉痹相提並論,不可以隨意使用針灸或寒涼的藥物。

再者,火熱病症發展迅速,子和先生在論述治療方法時已有詳細闡述。然而,對於傷寒潛伏期引發的咽喉疼痛或腫脹,其根源是體內陰寒過重,使得熱氣被迫向上移動,造成喉部阻塞,如果熱氣被迫向下移動,則可能導致排便帶有膿血,這就是表面看似熱症,但其實是體內寒症的表現。張仲景對此有相關的治療案例,所以子和先生並未深入討論。

因此,對於火熱導致的咽喉腫脹嚴重的情況,應立即使用藥物吹入或點塗,或者刺擊少商、合谷、豐隆、湧泉、關衝等穴位,以解決脈絡堵塞的問題。對於內部,應使用甘辛涼的藥物,以降火並控制表面和根本的病情,但不能立即使用苦寒的藥物來治療。如果患者內部有寒氣阻礙,而外部又有熱氣鬱積,我擔心這樣做可能會使病情更加惡化。

5. 論喉痹為痰飲所致

詳見痰飲門

白話文:

詳細的內容可參考「痰飲」相關章節,其指出喉痹這種病症,可能是由痰飲所導致的。在現代白話文中即是:詳細的資訊請參考關於「痰飲」的部分,那裡說明瞭喉部疼痛或腫脹(喉痹)可能是因為體內痰飲過多所引起的。

6. 論喉痹為氣逆所致

詳見氣門

白話文:

詳細內容請參閱關於「氣」的章節,該章節解釋了喉痹(咽喉疼痛或腫脹)是由於氣逆(氣流通不順)所導致的。在現代白話文中,這段文字可以理解為:對於喉痹是由氣逆引起的原因,我們可以深入閱讀和了解關於「氣」的相關理論來獲取更多信息。換句話說,當人體內氣流不暢時,可能會引發咽喉部位的不適,如疼痛或腫脹等症狀。

7. 論喉痹為風燥所因

陳無擇云風燥皆使喉痹,咽腫則不能吞,干則不能咽,多因飲啖辛熱,或復嘔吐咯傷,致咽系乾枯之所為也,與喉門自別。又有懸門暴腫,閉塞喉嚨,亦如喉閉,但懸壅在上齶,俗謂鶯翁,又謂之鵝聚。俗語聲訛,不可不備識。

白話文:

陳無擇表示,風邪和乾燥都可能導致喉部發炎,咽喉腫脹會讓人無法吞嚥,乾燥則使人難以下嚥。這通常是由於食用過多辛辣、熱性食物,或是反覆的嘔吐、劇烈咳嗽造成傷害,導致咽喉部位乾燥枯萎所致,這種情況需與一般的喉部疾病區分開來。

另有一種情況是上齶部位突然嚴重腫脹,阻塞了喉嚨,其症狀類似喉部閉塞,但腫脹的位置是在上齶,民間常稱之為鶯翁,也有人叫它鵝聚。由於地方方言的差異,這些名詞可能被誤解,因此需要有所認識,以免混淆。

8. 喉痹治法

點吹藥

濟生二聖散治纏喉風急喉痹

鴨嘴膽礬(二錢半) 白殭蠶(炒去絲嘴半兩)

上為末,每用少許,以竹管吹入喉中。

白礬散治急喉閉

白礬(一錢) 巴豆(二個去殼作六瓣)

上將礬於銚內慢火熬化為水,置巴豆其內,候乾去巴豆,取礬研為末,每用少許吹入喉中,立愈。

楊氏一字散治時氣纏喉風漸入咽塞,水穀不下,牙關緊急,不省人事者

雄黃(研) 蠍梢 白礬(枯) 藜蘆 豬牙皂角(炙各等分)

上末,每用一豆大鼻內㗜之,立效。

三因玉鑰匙治風熱喉閉及纏喉風

焰硝(一兩半) 硼砂(半兩) 白殭蠶(一錢) 腦子(一字)

上研勻,以竹管吹半錢許入喉中,立愈。或加雄黃二錢,名金鑰匙。

白話文:

[喉炎治療方法]

使用點吹藥物的療法:

濟生二聖散用於治療急性喉炎和嚴重喉痹。

藥方成分:鴨嘴膽礬(2.5錢)、白僵蠶(炒去絲嘴,0.5兩)。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末,每次只需取少量,利用竹管吹入喉嚨中。

白礬散適用於急性的喉閉症。

藥方成分:白礬(1錢)、巴豆(2個,去殼後切成六瓣)。首先在銚內用慢火將礬熬化成液體,再將巴豆放入,待巴豆乾燥後取出,只保留礬研磨成粉末。每次只需取少量吹入喉嚨,即可立即痊癒。

楊氏一字散用於治療由時氣引起的喉炎,症狀包含咽喉堵塞、無法吞嚥食物、牙關緊閉、失去意識。

藥方成分:雄黃(研磨)、蠍梢、枯礬、藜蘆、豬牙皁角(烤炙,各等份)。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末,每次只需取一小粒,吹入鼻內,立刻見效。

三因玉鑰匙適用於治療由風熱引起的喉閉和纏喉風。

藥方成分:焰硝(1兩半)、硼砂(半兩)、白僵蠶(1錢)、腦子(一字)。將這些藥材研磨均勻,利用竹管將約半錢的藥粉吹入喉嚨,可立即痊癒。有時會加入雄黃2錢,稱為金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