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機微義》~ 卷九 (7)
卷九 (7)
1. 治風熱之劑
川芎石膏湯
(方見中風門)
仙術芎散治風熱燥熱
防風通聖中加菊花、藿香、砂仁,減麻黃、芒硝
上為末,每服一、二錢。
按:此足太陽、陽明、三陰經藥也。
白話文:
【治療風熱的藥方】
川芎石膏湯的內容可以參考中風相關的章節。
仙術芎散用來治療因風熱引起的燥熱。
在防風通聖的基礎上,加入菊花和藿香,以及砂仁,但要減少麻黃和芒硝的份量。
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一到二錢。
說明:這帖藥方適用於足太陽、陽明以及三陰經絡相關的疾病。
2. 寒熱之劑
也 柴胡薑桂湯治寒熱自汗
柴胡(四錢) 桂枝 黃芩 乾薑 甘草 牡蠣(各一錢半) 栝蔞根(二錢)
上㕮咀水煎
按此少陽例藥也
桂枝麻黃各半湯治發熱惡寒便清不渴脈浮緊而澀(方見傷寒例)
陽旦湯治身熱惡寒頭痛脈洪盛自汗
桂枝湯加黃芩一兩
按此並太陽例藥也
白話文:
【寒熱之劑】
使用柴胡薑桂湯來治療冷熱交錯且自發性出汗的情況。
藥材有:柴胡(16克)、桂枝、黃芩、乾薑、甘草、牡蠣(各4.5克)、栝蔞根(6克)。
以上藥材切碎後用水煎煮。
這是一個常見用於少陽經絡的方劑。
若出現發燒怕冷、大便稀軟、口不渴、脈象浮緊且帶澀的情況,可使用桂枝麻黃各半湯。該方劑詳情請參考「傷寒論」。
若身體發熱、怕冷、頭痛、脈象強烈且大量出汗,則適用陽旦湯。
該方劑是在桂枝湯的基礎上,再加入30克的黃芩。
這些都是常見的用於太陽經絡的方劑。
3. 暑熱之劑
局方黃連香薷飲
按此手太陰、少陰藥也。
東垣清暑益氣湯(方並見暑門)
按此手足太陰、少陰、足陽明藥也。
白話文:
[暑熱治療方劑]
局方黃連香薷飲
這是一個主要用於手太陰肺經和少陰心經的藥方。
東垣清暑益氣湯(該方劑在暑熱門類中可找到詳細介紹)
這個藥方則是針對手太陰肺經、手少陰心經、以及足陽明胃經的治療藥物。
4. 濕熱之劑
五苓散(方見濕門)
東垣清燥湯(方見痿門)按此手足太陰氣血之劑也,出太陽例。
白話文:
【濕熱治療方劑】
五苓散(該處表示可參考濕病相關章節的五苓散配方)
東垣清燥湯(該處表示可參考痿病相關章節的東垣清燥湯配方)
進一步說明,這些是用於手足太陰經絡,即脾臟和肺部的氣血調理藥方,其理論基礎來自對太陽經的理解和應用。
5. 火熱之劑
黃連解毒湯
按此手足太陽、陽明、少陰、手太陰藥也。
當歸龍膽丸(方並見火門)
按此足陽明、厥陰、手足太陰、少陰藥也。
白話文:
【火熱之劑】
黃連解毒湯:這是用於治療與手足太陽、陽明、少陰、以及手太陰經絡相關疾病的藥方。
當歸龍膽丸(該方劑詳情請參閱火門部分):這則是專治足陽明、厥陰、以及手足太陰、少陰經絡相關疾病的藥方。
6. 風濕熱之劑
東垣羌活湯治身重或眩運麻木,小便澀,大便不調,下焦痿軟,不能行止
羌活、防風、柴胡(各一錢)、藁本、獨活、茯苓、澤瀉、豬苓、黃耆、甘草(炙)、陳皮、黃柏、黃連、蒼朮、升麻、川芎(各半錢)
上㕮咀水煎
按此疏風勝濕升陽之劑也,出太陽茯苓澤瀉例
白話文:
[對於風濕熱的治療方案]
東垣羌活湯用於治療身體沉重,或是有頭暈、肢體麻木的情況,以及小便不通暢,大便機能紊亂,下肢無力,影響到行走。
藥方成分包括羌活、防風、柴胡(各自約一錢),藁本、獨活、茯苓、澤瀉、豬苓、黃耆、炙甘草、陳皮、黃柏、黃連、蒼朮、升麻、川芎(各自約半錢)。
以上藥材研磨後用水煎煮服用。
這是一個疏風、去濕、提升陽氣的治療方法,出自太陽茯苓澤瀉的案例。
7. 治食熱之劑
千金紫丸治飲食傷,先寒後熱。
拔萃妙香丸(方見風癇門)。
丹溪越鞠丸治食鬱:
蒼朮 神麯 香附 山楂 醋炒針砂 撫芎(等分)。
上為末糊丸。後加減法為六郁例,並附於下:
氣鬱:香附 蒼朮 撫芎。
血鬱:(見血門)。
濕鬱:(見濕門)。
痰鬱:海石 香附 栝蔞仁 南星。
熱鬱:香附 撫芎 青黛 蒼朮。
按食傷發熱諸例,宜於內傷門選用。
白話文:
【治療飲食過熱的藥方】
「千金紫丸」用來治療因飲食過量造成的身體損傷,初期可能感到寒冷,隨後轉為發熱。
「拔萃妙香丸」的配方在「風癇門」中有詳細介紹。
「丹溪越鞠丸」專門治療飲食導致的鬱結:
主要成分有蒼朮、神麯、香附、山楂,以及用醋炒過的針砂和撫芎,這些成分份量均等。
將以上成分研磨成粉後,加入適當的粘合劑製成藥丸。後面還提供了增減成分的方法,作為六種鬱結症狀的治療依據,具體如下:
氣鬱:使用香附、蒼朮、撫芎。
血鬱:參考「血門」中的相關說明。
濕鬱:參考「濕門」中的相關說明。
痰鬱:使用海石、香附、栝蔞仁、南星。
熱鬱:使用香附、撫芎、青黛、蒼朮。
根據各種因飲食傷害而發熱的情況,應在「內傷門」中選擇合適的療法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