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彥純

《玉機微義》~ 卷九 (6)

回本書目錄

卷九 (6)

1. 治虛熱升陽之劑

小柴胡湯治潮熱身熱,默默不欲飲食,或嘔或渴或利或咳

人參 半夏 生甘草 黃芩(各二錢) 柴胡(四錢) 生薑(五片) 棗(二枚)

上㕮咀水煎

按此足少陽藥也,出太陽例主虛勞煩熱,能引清氣上行,陽道在經主氣,在臟主血,故更能入血室也

東垣升陽益胃湯治肺之脾胃虛,怠惰嗜臥,四肢不收,身體沉重,口乾食無味,大便不調,小便頻數,食少食不消,灑淅惡寒而或微熱(方見內傷門)

按此手太陰足陽明太陰之藥,欲升浮中焦下陷之氣,故加太陽諸經藥也

補中益氣湯治形神勞役,或飲食失節,勞倦虛損,身熱而煩,脈洪大而虛,頭痛或惡寒而渴,自汗無力,氣高而喘

黃耆(一錢半) 人參 甘草(炙各一錢) 白朮 當歸身 柴胡 升麻 陳皮(各半錢)

上㕮咀水煎

按此手足太陰少陽經藥,表裡氣血之劑也(加減見內傷門)

謹按發明曰經云治熱以寒溫而行之,治寒以熱涼而行之,治溫以清冷而行之,治清以溫熱而行之。夫治熱以寒溫而行之者有三,皆同。大熱在身,止用黃耆人參甘草,此三味者皆甘溫,雖表裡皆熱,躁發於內,捫之肌熱於外,能和之,汗自出而解矣。此溫能除大熱之至理也。

熱極生風,乃左遷入地,補母以虛其子,使天道右遷順行,諸病得天令行而必愈二也。況大熱在上,其大寒必伏於內,溫能退寒以助地氣,地氣者在人乃胃之生氣,使真氣旺三也。此與熱因寒用寒,因熱用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治法理同而證不同,學者最宜深玩

白話文:

【治療虛熱提升陽氣的藥方】

小柴胡湯適用於時熱時不熱、身體發熱,精神萎靡不想吃東西,可能伴隨嘔吐、口渴、腹瀉或咳嗽的情況。 成分包含人參、半夏、生甘草、黃芩各兩錢,柴胡四錢,生薑五片,大棗兩顆。 以上藥材切碎後用水煎煮。

這藥方是針對足少陽經絡的,能改善因太陽經絡問題導致的虛弱及煩熱,可以促進清氣上升。陽性經絡主管氣,臟腑則主管血,所以這藥方也能調理血液循環。

東垣升陽益胃湯用於治療肺部、脾胃虛弱,使人容易疲倦想睡,四肢乏力,身體沉重,口乾舌燥、食物乏味,排便不順,頻尿,食慾不佳且消化不良,偶爾畏寒或低燒。(配方詳見內傷門)

這藥方主要針對手太陰和足陽明太陰經絡,目的是提升中焦和下焦的氣機,因此加入了太陽經絡的藥材。

補中益氣湯用於治療身心過度勞累,或是飲食不節制,造成勞累虛弱,身體發熱且心煩,脈搏洪大但虛弱,頭痛或畏寒且口渴,自汗且無力,呼吸急促。 成分包括黃耆一錢半,人參、炙甘草各一錢,白朮、當歸身、柴胡、升麻、陳皮各半錢。 以上藥材切碎後用水煎煮。

這藥方主要針對手足太陰和少陽經絡,是調理表裡氣血的良方。(具體增減方式詳見內傷門)

根據古籍記載,治療熱症應使用寒涼藥物,但要溫和進行;治療寒症則需使用溫熱藥物,但也要適量。治療熱症時,有三種情況皆可使用黃耆、人參和甘草,這三種藥材都屬甘溫性質。即使體內外都有熱氣,心煩意亂且外表皮膚發熱,這些藥材仍能達到調和效果,出汗後即可緩解。這是溫性藥物能去除大熱的基本道理。

熱症極度嚴重時,可能會出現類似中風的症狀,此時應從肝臟著手治療,以減輕心臟負擔,讓自然界的規律順利運作,疾病得以痊癒。再者,當上焦極度發熱時,下焦很可能潛藏極度寒冷,溫性藥物可以驅寒,幫助調理胃部生氣,胃部生氣就是人體的真正活力。這是利用「熱因寒用」、「寒因熱用」的原理,雖然治療方法相同,但病因不同,學習者應深入理解。

2. 治虛熱滋陰之劑

楊氏秦艽扶羸湯,治肺痿骨蒸成勞,或嗽或寒或熱,聲嗄不出,體虛自汗,四肢怠惰。

柴胡(二錢),人參,鱉甲(炙),秦艽,當歸,地骨皮(各一錢半),半夏,紫菀,甘草(各一錢)。

上㕮咀,水煎。

按:此足少陽例藥,又氣血之劑也。

局方當歸補血湯,治肌熱躁熱,目赤面紅,煩渴引飲,晝夜不息,其脈洪大而虛,重按全無,此脈虛血虛也。若誤服白虎湯,必死,宜此主之。

黃耆,當歸。

上㕮咀,水煎。

按:此足三陰經藥也。

十味人參散,治虛熱潮熱,身體倦怠。

柴胡,甘草,人參,茯苓,半夏,白朮,黃芩,當歸,白芍,葛根(等分)。

上㕮咀,入姜煎。

按:此足少陽陽明太陰經藥也。

瑞竹堂柴胡梅連散,治骨蒸勞熱,久而不痊,三服除根,其效如神,及五勞七傷虛弱皆治。

胡黃連,柴胡,前胡,烏梅(各三錢)。

上㕮咀,每二錢,童便一盞,豬胋一枚,豬脊髓一條,韭根白半錢,同煎至七分,去渣溫服,不拘時。

按:此足少陽厥陰手少陰太陰經藥也,出少陽例,亦是劫劑。

元戎五蒸湯,治骨蒸勞熱,自汗。

甘草,人參,知母,黃芩(各二錢),茯苓,熟地黃,葛根(各三錢),石膏(半兩),竹葉(二十片)。

上㕮咀,作一服,入粳米一合煎,加減見本論。

按:此足陽明手太陰手足少陰經藥也,以上並氣血之劑也。

白話文:

【治療虛弱發熱滋養陰氣的藥方】

楊氏秦艽扶贏湯,用於治療肺部萎縮、骨蒸導致的勞損,或是咳嗽、或是發冷、或是發熱,聲音嘶啞無法出聲,身體虛弱自發出汗,四肢疲憊乏力。

藥方包括:柴胡(6克)、人參、鱉甲(炙過)、秦艽、當歸、地骨皮(各4.5克)、半夏、紫菀、甘草(各3克)。將這些藥材切碎後用水煎煮。

說明:這是足少陽經絡常規使用的藥物,也是調理氣血的藥方。

當歸補血湯,用於治療肌肉發熱、煩躁、眼睛發紅、面色紅潤、口渴想喝水,晝夜不停,脈搏雖然大但虛弱,深度按壓幾乎感受不到,這是脈搏和血液都虛弱的症狀。如果誤服了白虎湯,可能會致命,應該使用這個藥方。

藥方包括:黃耆、當歸。將這些藥材切碎後用水煎煮。

說明:這是足三陰經絡的藥物。

十味人參散,用於治療虛弱發熱和潮熱,身體感到疲倦。

藥方包括:柴胡、甘草、人參、茯苓、半夏、白朮、黃芩、當歸、白芍、葛根(等量)。將這些藥材切碎後,加入薑一起煎煮。

說明:這是足少陽、陽明、太陰經絡的藥物。

瑞竹堂柴胡梅連散,用於治療骨蒸勞熱,長期未能痊癒,服用三次即可根除,效果神奇,對於五勞七傷虛弱的情況都能治療。

藥方包括:胡黃連、柴胡、前胡、烏梅(各9克)。將這些藥材切碎後,每次取6克,加入一小杯童子尿,一塊豬腎,一條豬脊髓,韭菜根白色部分1.5克,一起煎煮至剩下三分之二,去除渣滓溫服,不限定時間。

說明:這是足少陽、厥陰、手少陰、太陰經絡的藥物,出現在少陽經絡的範疇,也可以視為強力的藥方。

元戎五蒸湯,用於治療骨蒸勞熱,自發出汗。

藥方包括:甘草、人參、知母、黃芩(各6克),茯苓、熟地黃、葛根(各9克),石膏(15克),竹葉(20片)。將這些藥材切碎後,作為一次的用量,加入一合的粳米煎煮,具體的加減方法請參考原本的討論。

說明:這是足陽明、手太陰、手足少陰經絡的藥物,以上都是調理氣血的藥方。

3. 升陽滋陰之劑

局方十全大補湯治諸虛不足,五勞七傷,不進飲食,久病虛損,時發潮熱者

白茯苓 人參 當歸 白朮 黃耆 川芎 肉桂 白芍(炒) 熟地黃 甘草(等分)

上㕮咀,每服一兩,入薑棗水煎。

按此手足三陰氣血藥也。

人參養榮湯治久病虛損,口乾食少,咳而下利,心驚悸熱而自汗

前方減芎,加陳皮、五味、遠志

上㕮咀,入薑棗煎。

按此手足太陰藥氣血之劑也。

黃耆鱉甲散治男女虛熱,身瘦五心煩熱,四肢怠惰,咳嗽咽乾,自汗食少

人參 肉桂 桔梗(各一錢半) 生地黃 半夏 紫菀 知母 白芍 黃耆 甘草 桑白皮(各二錢半) 天門冬 鱉甲(各五錢) 秦艽 茯苓 地骨皮 柴胡(各三錢)

上㕮咀,入姜煎,每服一兩,衛生寶鑑減桂芍、地骨皮、人參、黃耆散

按此手太陰例藥氣血之劑,然氣亂於胸中為清濁相干者,須加氣藥以理之,又不必拘此,如氣液衰陰血竭,古方有兼用烏梅、蛤蚧、豬腎、脊髓、人屎等物,皆其法也。

白話文:

【升陽滋陰的藥方】

局方十全大補湯用於治療各種虛弱不足,包括因過度勞累或疾病導致的身體損耗,食慾不振,長期患病後的虛弱,以及偶爾發作的潮熱現象。

配方包含:白茯苓、人參、當歸、白朮、黃耆、川芎、肉桂、炒白芍、熟地黃、甘草(各成分等量)。將這些藥材切碎,每次服用一兩,加入薑和棗子一同用水煎煮。

這個方子是針對手足三陰經絡的氣血調理藥方。

人參養榮湯適用於長期病後虛弱,口乾舌燥、食慾不佳,咳嗽且伴有下痢,心悸、易出汗及感覺到熱的情況。

在前一個方子基礎上減去川芎,並加入陳皮、五味子、遠志。

同樣將這些藥材切碎,加入薑和棗子煎煮。

這個方子是專門針對手足太陰經絡的氣血調理藥方。

黃耆鱉甲散適用於男女虛熱,身體消瘦、五心煩熱(即手心、腳心和胸口感到熱),四肢無力,咳嗽、咽喉乾燥,自汗、食慾不振。

配方包含:人參、肉桂、桔梗(各一錢半)、生地黃、半夏、紫菀、知母、白芍、黃耆、甘草、桑白皮(各二錢半)、天門冬、鱉甲(各五錢)、秦艽、茯苓、地骨皮、柴胡(各三錢)。

將這些藥材切碎,加入薑煎煮,每次服用一兩。在《衛生寶鑑》中,減去了肉桂、白芍、地骨皮、人參、黃耆,形成了黃耆散。

這個方子是根據手太陰經絡的原則來配製的氣血調理藥方。然而,對於胸中氣亂、清濁混雜的情況,需加入理氣藥材進行調理,這時就不必嚴格遵守上述方子。例如,對於氣液衰竭、陰血枯竭的情況,古方中會同時使用烏梅、蛤蚧、豬腎、脊髓、人屎等物質,都是遵循同一調理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