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彥純

《玉機微義》~ 卷五十 (7)

回本書目錄

卷五十 (7)

1. 治寒之劑

仲景桂枝治感冒風寒身熱惡寒自汗

麻黃治胃風寒身熱鼻塞寒慄無汗

桂枝麻黃各半湯

小青龍湯治感風寒脈緩發熱腹痛或利

理中湯治感寒腹痛

(方並見寒門)

謹按世俗治傷寒多不本仲景初法矧小兒乎惟近代鄭友端集全嬰方於傷寒多采其例言桂枝湯自西北二方居人四時行之無不驗江淮間惟冬及春可行之自春末及夏以前桂枝證加黃芩一分謂之陽旦湯夏至以後有桂枝可加知母石膏各半兩或加升麻一分若病人素虛寒者正用古方不在加減也可謂得其旨趣故茲寒例與夫變證法並見本論今不詳錄但以變法一二附於下

白話文:

張仲景用桂枝治療感冒風寒,伴隨發熱、怕冷、自汗的症狀。

麻黃用於治療胃風寒,伴隨發熱、鼻塞、發冷、不流汗的症狀。

桂枝麻黃各半湯,由桂枝和麻黃各半組成。

小青龍湯治療感風寒,脈搏緩慢、發熱、腹痛或腹瀉的症狀。

理中湯治療因受寒引起的腹痛。

這些方劑都可以在寒門中找到。

我謹慎地指出,世俗治療傷寒,大多不遵循張仲景的原始方法,更不用說小兒了。只有近代鄭友端在其《全嬰方》中,針對傷寒多有參考張仲景的例子。他提到桂枝湯對於西北二方居民來說,四季皆可使用,效果顯著。江淮地區則只適合在冬季和春季使用。從春末到夏季之前,桂枝證加黃芩一分,稱為陽旦湯。夏季之後,如果有桂枝症狀,可以加知母、石膏各半兩,或加升麻一分。如果病人本身虛寒,則直接使用古方,不需要加減,才算真正理解其精髓。所以,我將這些寒證和變證方法都收錄在本論中,就不再詳細列舉了,只在下面附上其中幾個變證方法。

葛根升麻湯

(方見升麻湯)

上㕮咀水煎

按此方陽明藥也世俗用治小兒傷風及發癍瘡疑似之間者皆用之故收入然亦須審諦而行之可也故王海藏云活人言傷寒頭痛如破者連須蔥白湯次又不已者葛根升麻湯恐太陽流入陽明用斷其路故以此湯主之地黃湯內如無犀角以升麻代之是知陽明藥非太陽藥也人或初病太陽證便與此湯是遺太陽不惟遺經反引太陽邪氣入陽明不能解也其變可勝言哉故不可不慎之況小兒乎

白話文:

葛根升麻湯,方見升麻湯。將藥材煎水服用。此方為陽明藥,民間常用来治疗小儿伤风及发斑疮疑似之间的病症。但需谨慎使用,不可妄用。王海藏說,伤寒頭痛如裂开一样,先用蔥白湯,如果持续不愈,可用葛根升麻湯,因為可能是太陽病症轉入陽明,用此湯阻斷其蔓延。地黃湯中若无犀角,可使用升麻代替,由此可见,阳明药并非太阳药。有些人一得太阳症便使用此湯,反而会遗漏太阳经,并将太阳邪气引向阳明,无法解治,其变化不可言喻,所以不可不慎,何况是小孩子呢。

麻黃黃芩湯治小兒傷寒頭痛身壯熱無汗鼻塞目澀小便清者知不在裡可汗之

麻黃(三錢) 赤芍 黃芩(各一錢半) 甘草(炙) 桂枝(各半錢)

上為粗末水煎

按此太陽例藥也

惺惺散治傷寒時氣風熱痰壅咳嗽氣不和

桔梗 細辛 人參 甘草(炙) 白茯苓 白朮 栝蔞根(各一兩)

白話文:

麻黃黃芩湯用於治療小兒傷寒,症狀包括頭痛、身體發熱無汗、鼻塞、眼睛乾澀、小便清澈,判斷病症不在內,可以發汗治療。

處方包括麻黃三錢、赤芍、黃芩各一錢半、甘草(炙)、桂枝各半錢。將藥材研磨成粗末,用水煎煮。

此方屬於太陽經的藥物。

惺惺散用於治療傷寒時,由於氣、風、熱、痰壅塞,導致咳嗽、氣喘不順。

處方包括桔梗、細辛、人參、甘草(炙)、白茯苓、白朮、栝蔞根,各一兩。

上為末每二錢水煎入薄荷五葉一方加防風川芎各一分

按此少陰例藥也

東垣麻黃升麻湯治小兒寒鬱而喘喉鳴臍中鳴腹滿鼻流清涕脈沉急而數

麻黃 草豆蔻(各一錢半) 益智仁(一分半) 厚朴 吳茱萸(各二分) 甘草(一分) 當歸尾 升麻 曲末 蘇木(各半分) 柴胡 黃芩(各一分) 紅花(少許) 蠍(二個)

上㕮咀作二服水煎稍熱服

按此太陽例藥也然有所兼之證故用是變法隨證加減之也

白話文:

將薄荷五葉加入水煎,再加入防風和川芎各一份。這是少陰經的常用藥方。

東垣的麻黃升麻湯可以治療小兒因寒氣鬱結導致的呼吸困難、喉嚨發出鳴聲、肚子脹滿、流鼻涕、脈搏沉而快等症狀。

麻黃、草豆蔻各一錢半,益智仁一分半,厚朴、吳茱萸各二分,甘草一分,當歸尾、升麻、曲末、蘇木各半分,柴胡、黃芩各一分,紅花少許,蠍子兩個。

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分成兩劑,用水煎煮至溫熱服用。

這是太陽經的常用藥方,但因病症有所不同,因此使用這個方子需要根據患者的症狀進行加減調整。

2. 治熱之劑

錢氏瀉青丸治肝熱搐搦脈洪實

當歸 龍膽 山梔 川芎 大黃 羌活 防風

上等分蜜丸雞頭大每服一丸

按此瀉乙木之陰火藥也治風熱表裡之劑

瀉心湯治心經實熱

按此瀉丁火藥也

瀉黃散治脾熱目黃口不能吮乳

按以上治己土濕熱之藥風勝濕甘寒瀉火也與以上並治實熱之劑

白話文:

錢氏瀉青丸方,用於治療肝熱導致的抽搐,脈象洪大有力。方中用當歸、龍膽、山梔、川芎、大黃、羌活、防風等藥材,等分製成蜜丸,每次服用一丸。此方屬於瀉乙木之陰火的藥物,可治療風熱表裡症。瀉心湯則用於治療心經實熱,屬於瀉丁火的藥物。瀉黃散則用於治療脾熱導致的目黃、口不能吮乳等症,屬於瀉己土濕熱的藥物。這些方劑都屬於針對實熱證的治療,以風勝濕、甘寒瀉火為原則。

瀉白散治肺熱目黃口不能吮乳喘嗽

按此瀉肺邪之有餘補辛金之不足也

導赤散治內熱小便赤黃心躁睡語

按此治丙火藥也

安神丸治邪熱驚悸面黃頰赤

按此治心肺胃熱氣分藥也清鎮之劑

以上方並見熱門

地黃丸治疳熱腎虛瀉血失音身瘦目翳生疥解囟不合長大不行可服取效

(方見補虛門)

按此治癸水不足藥也

地骨皮散治小兒肌熱

白虎湯治小兒發熱而渴

白話文:

瀉白散治療肺熱導致的眼睛發黃、嬰兒無法吸吮乳汁、喘咳的症狀。此方主要是瀉去肺部的熱邪,並補充辛金的不足。

導赤散治療內熱導致的小便顏色發黃、心煩躁動、睡覺說夢話等症狀。此方主要是治療丙火過旺。

安神丸治療邪熱導致的驚悸、臉色發黃、兩頰發紅的症狀。此方主要治療心、肺、胃的熱氣,屬於清熱鎮靜的藥物。

以上幾個方子都屬於治療熱證的藥物。

地黃丸治療疳熱(小兒營養不良)、腎虛導致的出血、失音、身體消瘦、眼睛發白、生疥瘡、囟門不閉合、生長發育遲緩等症狀。此方主要是治療癸水不足。

地骨皮散治療小兒肌熱。

白虎湯治療小兒發燒且口渴的症狀。

(方並見熱門)

生犀散治小兒肌熱

生犀 地骨皮 赤芍 柴胡 葛根 甘草

上㕮咀水煎

按此少陽陽明藥也

鱉甲飲治小兒骨熱潮熱盜汗

鱉甲(炙) 地骨皮 秦艽 柴胡 枳殼(炒) 知母 當歸(等分)

白話文:

生犀散是用來治療小兒肌熱的藥方,由生犀、地骨皮、赤芍、柴胡、葛根、甘草組成,將藥材研磨成粉末後用清水煎服。這個方子屬於少陽陽明藥。鱉甲飲則用於治療小兒骨熱、潮熱、盜汗,由鱉甲(炙)、地骨皮、秦艽、柴胡、枳殼(炒)、知母、當歸等份組成。

上㕮咀三歲一錢水煎加桃柳枝各三寸烏梅一個

按此少陽厥陰藥也氣血之劑

鎮心丸治內熱生驚痰盛

甜硝(一兩) 人參(一兩) 甘草(炙) 寒水石(燒一兩半) 山藥 茯苓(各二兩) 硃砂(一兩) 腦麝(各一錢)

上為末蜜丸雞頭要紅入胭脂 量兒大小與服

按此手太陰少陰足陽明太陽藥也

白話文:

治療方法是,取上藥咀嚼,三歲兒童服用一錢,用水煎服,並加入桃柳枝各三寸,烏梅一個。

這屬於少陽厥陰藥,可以調和氣血。

鎮心丸可用於治療內熱生驚、痰盛等症狀,藥方如下:

甜硝一兩,人參一兩,甘草炙後,寒水石燒成一兩半,山藥、茯苓各二兩,硃砂一兩,腦麝各一錢。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蜜丸製成,雞頭要染成紅色,放入胭脂中,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服用。

此方屬於手太陰少陰足陽明太陽藥。

化毒丹治心胃內熱驚悸

生熟地黃(各五兩) 天門冬 麥門冬(去心焙各三兩) 玄參(二兩) 甘草(炙) 甜硝(各二兩) 青黛(一兩半)

上為末入硝煉蜜丸如雞頭大每半丸或一丸水下

按此手足太陰少陰藥也

甘露飲子治心胃熱咽痛口苦生瘡上攻牙齦腫

(方見熱門)

大黃丸

白話文:

「化毒丹」用於治療心胃內熱導致的驚悸,由熟地黃、天門冬、麥門冬、玄參、甘草、甜硝、青黛等藥材製成,製成雞頭大小的蜜丸,每次服用半丸或一丸,用水送服。此方屬於手足太陰少陰藥。

「甘露飲子」用於治療心胃熱導致的咽痛、口苦、生瘡、上攻牙齦腫,方劑詳見熱門方劑。

「大黃丸」的功效與用法未在文中提及。

(方見傷風門)

絳雪丹治小兒諸熱陽盛發狂躁不安目赤煩渴

芒硝(一兩) 硃砂(一兩)

上為末浸蒸餅為丸雞頭大三歲兒一丸砂糖水化下無時

按以上二方陽明例藥也

易老羌活黃芩蒼朮甘草湯治壯熱體重而瀉

白話文:

方見傷風門

絳雪丹方 用於治療小兒因陽氣過盛而引起的發狂躁動、眼紅、口渴等症狀。

配方: 芒硝一兩,硃砂一兩。

製法: 將以上兩種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蒸餅浸泡後製成丸子,每丸大小如雞頭。

用法: 三歲孩童服用一丸,用砂糖水送服,可隨時服用。

註解: 以上兩個方劑都是針對陽明經絡的治療方法。

易老羌活黃芩蒼朮甘草湯方 用於治療體重發熱、伴隨腹瀉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