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機微義》~ 卷五 (37)
卷五 (37)
1. 治寒之劑
仲景桂枝湯治感冒風寒身熱惡寒自汗
麻黃湯治胃風寒身熱鼻塞寒慄無汗
桂枝麻黃各半湯
小青龍湯治感風寒脈緩發熱腹痛或利
理中湯治感寒腹痛
(方並見寒門)
謹按世俗治傷寒多不本仲景初法,矧小兒乎!惟近代鄭友端集全嬰方,於傷寒多采其例,言桂枝湯自西北二方居人,四時行之無不驗。江淮間惟冬及春可行之。自春末及夏以前,桂枝證加黃芩一分,謂之陽旦湯。夏至以後,有桂枝可加知母石膏各半兩,或加升麻一分。若病人素虛寒者,正用古方,不在加減,也可謂得其旨趣。故茲寒例與夫變證法,並見本論,今不詳錄。但以變法一二附於下:
葛根升麻湯
(方見升麻湯)
上㕮咀水煎。
按此方陽明藥也。世俗用治小兒傷風及發癍瘡疑似之間者,皆用之,故收入。然亦須審諦而行之可也。故王海藏云活人言傷寒頭痛如破者,連須蔥白湯,次又不已者葛根升麻湯。恐太陽流入陽明,用斷其路,故以此湯主之。地黃湯內如無犀角,以升麻代之。是知陽明藥非太陽藥也。人或初病太陽證便與此湯,是遺太陽,不惟遺經,反引太陽邪氣入陽明,不能解也。其變可勝言哉!故不可不慎之,況小兒乎!
麻黃黃芩湯治小兒傷寒頭痛身壯熱無汗鼻塞目澀小便清者,知不在裡可汗之。
麻黃(三錢) 赤芍 黃芩(各一錢半) 甘草(炙) 桂枝(各半錢)
上為粗末水煎。
按此太陽例藥也。
惺惺散治傷寒時氣風熱痰壅咳嗽氣不和
桔梗 細辛 人參 甘草(炙) 白茯苓 白朮 栝蔞根(各一兩)
上為末,每二錢水煎,入薄荷五葉。一方加防風川芎各一分。
按此少陰例藥也。
東垣麻黃升麻湯治小兒寒鬱而喘,喉鳴,臍中鳴,腹滿,鼻流清涕,脈沉急而數。
麻黃 草豆蔻(各一錢半) 益智仁(一分半) 厚朴 吳茱萸(各二分) 甘草(一分) 當歸尾 升麻 曲末 蘇木(各半分) 柴胡 黃芩(各一分) 紅花(少許) 蠍(二個)
上㕮咀作二服,水煎稍熱服。
按此太陽例藥也。然有所兼之證,故用是變法。隨證加減之也。
白話文:
[治療寒症的藥方]
仲景的桂枝湯用來治療因感受風寒而引起的感冒,症狀包括身體發熱、畏寒以及自汗。
麻黃湯則適用於胃部受到風寒影響,導致身體發熱、鼻塞、寒冷顫抖且不出汗的情況。
桂枝麻黃各半湯是另一種選擇。
小青龍湯可用於治療受風寒影響,脈搏緩慢,伴隨發熱、腹痛或是腹瀉的症狀。
理中湯則用來處理因感受寒氣導致的腹痛。
(以上方子都可在「寒門」找到)
根據常規,現在大多數治療風寒的方法並未遵循仲景的原始方法,更何況是小孩的治療方式!但近代的鄭友端在其《全嬰方》中,對於風寒的治療多採用了仲景的範例。他提到,西北地區的人們,一年四季使用桂枝湯都能看到效果。在江淮地區,只有冬季和春季可以使用。從春末到夏季前,若使用桂枝湯,需加入一分黃芩,稱之為陽旦湯。夏至後,若可使用桂枝湯,則可以再加入知母、石膏各半兩,或者加入升麻一分。然而,如果病人平時體質虛弱,應直接使用古方,不需增減藥材,這樣才能掌握治療的精髓。
接下來的幾個藥方,是為了應對不同情況下的變化:
葛根升麻湯
(方子詳見升麻湯)
將藥材切碎後用水煎煮。
這個方子是針對陽明經的藥物。在民間,這個方子常用於治療兒童風寒和斑疹的初期階段,因此被收錄進來。然而,使用時仍需仔細判斷。王海藏曾說,如果傷寒引起劇烈頭痛,應先服用蔥白湯,如果還不見效,則可服用葛根升麻湯,防止太陽經的病氣流入陽明經。如果方子中的地黃沒有犀角,可用升麻代替。由此可知,陽明經的藥物並非太陽經的藥物。如果一個人剛開始出現太陽經的症狀,就直接服用這個湯藥,等於放棄了太陽經的治療,不僅會讓經絡失去平衡,反而可能把太陽經的邪氣引入陽明經,使病情無法得到解決。其後果可想而知,所以必須小心處理,尤其是對小孩!
麻黃黃芩湯用於治療兒童傷寒,症狀包括頭痛、身體高熱、無汗、鼻塞、眼睛乾澀、小便清澈,這表示病氣尚未深入體內,可以透過出汗來治療。
所需藥材為:麻黃(三錢)、赤芍、黃芩(各一錢半)、炙甘草、桂枝(各半錢)。
將藥材研磨成粗粉後用水煎煮。
這個方子是太陽經的範例。
惺惺散用於治療因風熱引起的傷寒,症狀包括咳嗽、痰多、氣息不順。
所需藥材為:桔梗、細辛、人參、炙甘草、白茯苓、白朮、栝蔞根(各一兩)。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取二錢用水煎煮,並加入五片薄荷葉。另一種配方則會額外加入防風和川芎(各一分)。
這個方子是少陰經的範例。
東垣的麻黃升麻湯用於治療兒童因寒氣鬱積而導致的喘息、喉嚨發出鳴聲、肚臍周圍鳴響、腹部脹滿、鼻涕清冷,脈搏沉而急且數。
所需藥材為:麻黃、草豆蔻(各一錢半)、益智仁(一分半)、厚朴、吳茱萸(各二分)、甘草(一分)、當歸尾、升麻、麴末、蘇木(各半分)、柴胡、黃芩(各一分)、紅花(少許)、蠍(二個)。
將藥材切碎後,分成兩份,用水煎煮,稍熱即可服用。
這個方子雖然是太陽經的範例,但也考慮了其他可能併發的症狀,因此使用這種變化的方法。根據實際症狀進行適當的加減。
2. 治熱之劑
錢氏瀉青丸治肝熱搐搦脈洪實
當歸 龍膽 山梔 川芎 大黃 羌活 防風
上等分蜜丸雞頭大,每服一丸。
按此瀉乙木之陰火藥也,治風熱表裡之劑。
瀉心湯治心經實熱。
按此瀉丁火藥也。
瀉黃散治脾熱目黃口不能吮乳。
按以上治己土濕熱之藥,風勝濕,甘寒瀉火也,與以上並治實熱之劑。
瀉白散治肺熱目黃口不能吮乳喘嗽。
按此瀉肺邪之有餘,補辛金之不足也。
導赤散治內熱小便赤黃心躁睡語。
按此治丙火藥也。
安神丸治邪熱驚悸面黃頰赤。
按此治心肺胃熱氣分藥也,清鎮之劑。
以上方並見熱門。
地黃丸治疳熱腎虛瀉血失音身瘦目翳生疥,解囟不合,長大不行,可服取效。
(方見補虛門)
按此治癸水不足藥也。
地骨皮散治小兒肌熱。
白虎湯治小兒發熱而渴。
(方並見熱門)
生犀散治小兒肌熱。
生犀 地骨皮 赤芍 柴胡 葛根 甘草
上㕮咀水煎。
按此少陽陽明藥也。
鱉甲飲治小兒骨熱潮熱盜汗。
鱉甲(炙) 地骨皮 秦艽 柴胡 枳殼(炒) 知母 當歸(等分)
上㕮咀三歲一錢水煎,加桃柳枝各三寸,烏梅一個。
按此少陽厥陰藥也,氣血之劑。
鎮心丸治內熱生驚痰盛。
甜硝(一兩) 人參(一兩) 甘草(炙) 寒水石(燒一兩半) 山藥 茯苓(各二兩) 硃砂(一兩) 腦麝(各一錢)
上為末蜜丸雞頭要紅,入胭脂,量兒大小與服。
按此手太陰少陰足陽明太陽藥也。
化毒丹治心胃內熱驚悸。
生熟地黃(各五兩) 天門冬 麥門冬(去心焙各三兩) 玄參(二兩) 甘草(炙) 甜硝(各二兩) 青黛(一兩半)
上為末入硝煉蜜丸如雞頭大,每半丸或一丸水下。
按此手足太陰少陰藥也。
甘露飲子治心胃熱咽痛口苦生瘡上攻牙齦腫。
(方見熱門)
大黃丸
(方見傷風門)
絳雪丹治小兒諸熱陽盛發狂躁不安目赤煩渴。
芒硝(一兩) 硃砂(一兩)
上為末浸蒸餅為丸雞頭大,三歲兒一丸,砂糖水化下,無時。
按以上二方陽明例藥也。
易老羌活黃芩蒼朮甘草湯治壯熱體重而瀉。
白話文:
[治療熱症的藥方]
錢氏瀉青丸用於治療肝臟過熱引起的抽搐,脈象強壯實大。藥材包括當歸、龍膽、山梔、川芎、大黃、羌活和防風。這些藥材等量混合後,加入蜂蜜製成丸藥,大小如雞頭,每次服用一丸。
這個配方是用來清除肝臟的陰火,適用於風熱在表裡的情況。
瀉心湯適用於心經實熱的狀況。
這是一個清除心臟區域過旺之火的藥方。
瀉黃散用於治療脾臟過熱導致眼睛泛黃,口部無法吸吮乳汁的病症。
此藥方是用來治療脾臟濕熱的,利用風勝過濕的原理,配合甘寒的藥材來降火,與前述的配方一樣,都適用於實熱的病情。
瀉白散適用於肺熱引起的眼睛泛黃,口部無法吸吮乳汁,以及喘咳的症狀。
這個藥方是為了排除肺部的過剩邪氣,補充肺部辛金的不足。
導赤散用於治療內部熱度高,小便色赤或黃,心煩燥動,說夢話的病症。
這個藥方適用於清除丙火的過旺之處。
安神丸用於治療邪熱引起的驚悸,面色黃,雙頰泛紅。
這個藥方適用於治療心、肺、胃部的熱氣,具有清涼鎮定的作用。
以上提及的配方,都可以在熱病相關的資料中找到。
地黃丸用於治療消瘦、目疾、失音、血便等因腎虛引起的疳熱。
(此方可在補虛門中找到)
這個藥方適用於治療癸水不足的情況。
地骨皮散用於治療兒童肌肉過熱的問題。
白虎湯用於治療兒童發熱且口渴的病症。
(此兩個方子亦可在熱病相關的資料中找到)
生犀散用於治療兒童肌肉過熱的問題。
生犀、地骨皮、赤芍、柴胡、葛根、甘草。將這些藥材切碎,用水煎煮。
這個藥方適用於少陽和陽明經絡的治療。
鱉甲飲用於治療兒童骨熱、潮熱和盜汗。
鱉甲(炙)、地骨皮、秦艽、柴胡、枳殼(炒)、知母、當歸(等量)。將這些藥材切碎,用水煎煮,加入桃柳枝各三寸,烏梅一個。
這個藥方適用於少陽和厥陰經絡的治療,是一種氣血雙調的藥方。
鎮心丸用於治療內熱引發的驚嚇和多痰。
甜硝、人參、甘草(炙)、寒水石(燒)、山藥、茯苓、硃砂、腦麝。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入蜂蜜製成雞頭大小的丸藥,加入胭脂,根據孩童年齡大小調整服用量。
這個藥方適用於手太陰、少陰、足陽明和太陽經絡的治療。
化毒丹用於治療心胃內熱引起的驚悸。
生熟地黃、天門冬、麥門冬(去心焙)、玄參、甘草(炙)、甜硝、青黛。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入硝和蜂蜜製成雞頭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半丸或一丸,用水送服。
這個藥方適用於手足太陰和少陰經絡的治療。
甘露飲子用於治療心胃熱引起的咽喉疼痛,口苦,口腔生瘡,向上影響牙齦腫脹。
(此方亦可在熱病相關的資料中找到)
大黃丸
(此方可在風寒感冒相關的資料中找到)
絳雪丹用於治療兒童各種熱症,特別是因陽氣旺盛而產生的狂躁不安,眼睛泛紅,煩躁口渴。
芒硝、硃砂。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入蒸餅製成雞頭大小的丸藥,三歲的兒童服用一丸,用砂糖水融化後服用,不限時間。
以上兩個方子適用於陽明經絡的治療。
易老羌活黃芩蒼朮甘草湯用於治療高燒不退,身體沉重且伴有腹瀉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