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機微義》~ 卷五十 (7)
卷五十 (7)
1. 治濕熱攻下之劑
錢氏牛黃奪命散治小兒肺脹喘滿,胸高氣急,兩脅扇動陷下,鼻張悶亂,嗽渴聲嗄,痰涎潮塞,俗謂之馬脾風者。
黑白牽牛(各一兩半一半炒) 大黃 檳榔(各一兩)
上為末,三歲兒每服二錢,冷溫水調下,涎多加膩粉少許,無時。
通膈丸
大黃 牽牛 木通(等分)
上為細末,水丸粟米大,每三五十丸,量大小虛實與服。
按以上二方陽明例藥也。
治驚之劑 宜與風癇門兼看。
錢氏涼驚丸
草龍膽 防風 青黛(各三錢) 鉤藤(二錢) 牛黃 麝(各一字) 黃連(五分) 龍腦(一字)
上糊丸粟米大,每三五丸,金銀湯下。
按此治風熱之劑也。
局方天麻防風丸治小兒驚風身熱喘粗,多睡,驚悸,手足搐搦,精神昏憒。
天麻 防風 人參(各一兩) 蠍尾(炒半兩) 甘草 硃砂 雄黃(各二錢半) 牛黃 麝(各一錢) 殭蠶(炒半兩)
上為末,煉蜜丸櫻桃大,硃砂為衣,每一丸薄荷湯化下。
按此治風癇通關竅藥也。
三因方治陽癇驚風熱證,面赤身熱,發搐,直視,牙緊。
硃砂(一錢) 膩粉 麝(半錢) 蘆薈 白附子 甘草(各二錢) 胡黃連(一錢) 蠍梢(七個) 殭蠶(七個) 金箔(七片) 赤腳蜈蚣(一條炙)
上為末,二歲以上服半錢,金箔,薄荷湯下。
按此治風熱痰之劑,透關通經絡藥也。
全嬰方睡紅散治小兒急慢驚風,手足搐搦,目瞪神昏。
牛黃 硼砂 腦子 真珠 水銀(砂子各半錢) 青黛 蠍尾(炒) 京墨(燒) 南星 半夏(同上薑製一斤) 蛇含石(淬各一錢) 金銀箔(各十片) 麝香(一字) 烏蛇尾(並項下七寸,並酒浸一宿,取出去皮骨炙一錢)
上為末,三歲一字,薄荷湯下。
按此治風熱痰藥,通關透肌骨之劑也,非風邪下陷者不可輕用。
東垣硃砂安神丸
(方見熱門)
按此寧心清神,涼血之劑也。
謝氏奪命丹治急驚不省人事,眼定不動,牙關不開,唇白並黑者。
南星 半夏(各四錢,為末,並以生薑汁和作餅子曬乾) 真珠(新白者二錢) 巴豆(去油淨一錢) 硃砂(四錢) 金箔 銀箔(各十片) 輕粉 麝(各半錢)
上九味各為末,和勻飛羅面打糊為丸如黍米大,每一歲兒一丸,燈芯湯下。
比金丸治小兒風熱丹毒,急慢啞驚
前奪命丹中減去金銀箔,加真鬱金末三錢,丸如上法。
利驚丸
前比金丸中去鬱金,加腦子半錢,白頸蚯蚓一條,用刀截斷首尾兩頭齊跳者用之,去土秤二錢,丸服如上法。
按此三方導痰藥也。白餅子加減法
按以上諸方治陽癇之
白話文:
[治療濕熱引起的下痢的藥方]
錢氏牛黃奪命散用於治療兒童肺部腫脹、呼吸困難、胸部突出、氣息急促、兩側肋骨部位起伏劇烈、鼻翼翕張、混亂窒息、咳嗽口渴、聲音嘶啞、痰液泛濫阻塞呼吸道,俗稱這種情況為馬脾風。
藥方成分包括炒製和未炒的黑白牽牛子各一兩半,大黃和檳榔各一兩。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對於三歲的孩子每次服用二錢,用適溫的冷水調和送服,如果口水過多,可添加少量膩粉,隨時可服用。
通膈丸的藥方成分有大黃、牽牛子、木通,等量混合。將這些藥材細磨成粉,製成粟米大小的水丸,每次可服用三至五十粒,根據孩子的年齡和體質調整用量。
以上兩個藥方是針對陽明病的常用藥物。
治療驚嚇的藥方,建議同時參考風癇門的相關內容。
錢氏涼驚丸的藥方成分包括草龍膽、防風、青黛各三錢,鉤藤二錢,牛黃、麝香各一字,黃連五分,龍腦一字。將這些藥材製成糊狀,丸如粟米大小,每次服用三至五粒,以金銀花茶送服。
以上這個藥方是用來治療風熱症狀的。
局方天麻防風丸用於治療兒童驚風、身體發熱、呼吸粗重、嗜睡、驚悸、手足抽搐、精神萎靡。
藥方成分包括天麻、防風、人參各一兩,蟄尾炒半兩,甘草、硃砂、雄黃各二錢半,牛黃、麝香各一錢,僵蠶炒半兩。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以煉蜜製成櫻桃大小的藥丸,外層裹以硃砂,每次服用一丸,以薄荷茶溶解後送服。
這個藥方是用於治療風癇,並能通關開竅的藥物。
三因方用於治療陽癇驚風熱症,面部潮紅、身體發熱、抽搐、眼神直視、牙關緊閉。
藥方成分包括硃砂一錢,膩粉、麝香半錢,蘆薈、白附子、甘草各二錢,胡黃連一錢,蟄梢七個,僵蠶七個,金箔七片,赤腳蜈蚣一條烤熟。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兩歲以上的兒童每次服用半錢,以金箔、薄荷茶送服。
這個藥方是用於治療風熱痰症,能透關通經絡的藥物。
全嬰方睡紅散用於治療兒童急慢性驚風,手足抽搐、目光呆滯、神志昏迷。
藥方成分包括牛黃、硼砂、腦子、珍珠、水銀、青黛、蟄尾炒、京墨燒、南星、半夏(同薑製一斤)、蛇含石淬、金銀箔各十片、麝香一字、烏蛇尾(並項下七寸,並酒浸一宿,取出去皮骨炙一錢)。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三歲的兒童每次服用一字,以薄荷茶送服。
這個藥方是用於治療風熱痰症,能通關透肌骨的藥物,若非風邪下陷的情況下,切勿輕易使用。
東垣硃砂安神丸
(方見熱門)
這個藥方能安撫心神,清熱涼血。
謝氏奪命丹用於治療急驚風,患者失去意識、眼神呆滯、牙關緊閉、嘴脣蒼白或黑色。
藥方成分包括南星、半夏各四錢(磨成粉,以生薑汁和成餅狀,曬乾),珍珠(新白者二錢),巴豆(去油淨一錢),硃砂(四錢),金箔、銀箔各十片,輕粉、麝香各半錢。將這九種藥材分別磨成粉,均勻混合,再加入飛羅面製成糊狀,製成黍米大小的藥丸,一歲的兒童每次服用一丸,以燈芯湯送服。
比金丸用於治療兒童風熱丹毒、急慢性啞驚。
在前一個藥方奪命丹中去掉金銀箔,加入真鬱金末三錢,製成藥丸的方法同上。
利驚丸
在前一個藥方比金丸中去掉鬱金,加入腦子半錢,白頸蚯蚓一條(用刀截斷首尾兩頭齊跳者用之,去土秤二錢),製成藥丸的方法同上。
以上三個藥方都是導痰藥,可以根據白餅子的增減法調整配方。
以上所有藥方都適用於治療陽癇症狀。
2. 治痰涎之劑
廣朮(炒) 甘草(各一兩) 大黃(去皮八兩)
上為末石器內以好醋浸令透慢火熬成膏和二藥為丸麻子大或綠豆大每一二十丸食後溫水下青州白丸子
南星(三兩) 半夏(七兩) 白附子(二兩) 川烏(半兩各生用)
上為末,絹袋盛井水,擺盡為度,別換水浸三五日,曬乾,糯米粉丸。
按此治寒痰、風痰藥也。
抱龍丸治風痰壅盛,驚搐、昏睡。
雄黃 辰砂 天竺黃(各四錢) 麝香(一錢) 牛膽南星(八錢,入臘月牛膽中陰乾百日內用,如無生者水浸二日焙用)
上為末,煮甘草糊丸如皂子大,三歲一丸,量大小與服,薄荷湯下。
按此治風痰、熱痰藥也。
宣風散
檳榔(二個) 陳皮 甘草(各半兩) 牽牛(四兩,半生半熟)
上末,每一錢,量大小與服,湯調下。
按此下濕痰之劑也。
褊銀丸治風涎膈實,上熱及乳食不消,脹氣、喘。
巴豆(半兩,去油研) 好墨(八錢,燒醋碎) 水銀(半兩) 黑鉛(一錢半,與水銀結砂子) 麝香(半錢,別研)
上將巴豆末並墨再研,和勻入砂子等,陳米粥和丸如綠豆大,捻作餅子,一歲一丸,薄荷湯下。
按此下食痰、癖積藥也。
謹按小兒多痰熱,宜用抱龍丸與化毒丹等兼服,故茲例不多錄。
治內傷及癖積之劑。
錢氏白餅子治腹中有癖,但飲乳嗽而吐痰涎。
方見痰飲門。
按此下痰積、食積藥也,義見痰飲門。
消積丸
丁香(九個) 砂仁(十二個) 巴豆(二個,去油) 烏梅肉(三個)
上為末,麵糊丸黍米大,三歲以上三五丸,以下三二丸,溫水下。
消堅丸,消乳癖及下交奶,又治痰熱膈實,取積。
硇砂末 巴豆(去油淨) 輕粉(各一錢) 水銀砂子(兩皂子大) 黃明膠末(五錢)
上同研勻,入麵糊丸如麻子大,倒流水下一歲兒一丸,食後服。
按此二方,有寒熱、輕重之分,宜選用,後法同。
寶鑑三稜煎丸治小兒飲食過多,痞悶、疼痛,宿食不化,久而成癖。
廣朮(黑角者) 荊三稜(二味濕紙裹煨為末,各一兩) 大黃(去皮八兩)
上將大黃為末,石器內以好醋浸令透,慢火熬成膏,和二藥為丸,麻子大或綠豆大,每一二十丸,食後溫水下。
鱉甲豬肚丸治癖發熱。
鱉甲(九肋者七錢,醋煮黃色) 青蒿 黃連(各七錢) 青皮 枳實(炒) 木香(各半兩) 柴胡(一兩)
上細末,猔豬肚一個,去脂貯藥蒸熟,同和梧子大,每一三十丸,食後人參湯下。
廣朮化癖丸治乳食不消,心腹飽脹,壯熱、喘粗,嘔吐、痰逆、食症、乳癖。
代赭石(醋淬) 廣朮(炒) 甘草(各一兩
白話文:
【治療痰涎的藥方】
-
這第一個藥方主要成分有炮製過的廣朮和甘草,每種一兩,以及去皮的大黃八兩。將這些磨成粉末,在石器中用好的醋浸泡使其充分吸收,再以慢火熬成膏狀,再加入上述兩種藥材混合成丸,大小像芝麻或綠豆,每次服用二十丸左右,飯後以溫水送服。這個藥方名為「青州白丸子」。
-
第二個藥方由南星三兩、半夏七兩、白附子二兩、川烏半兩組成,全部生用。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末,裝在絹袋裡,放在井水中反覆漂洗,直到水分完全排除,再換新水浸泡三到五日,晾乾後,再以糯米粉製成丸藥。
-
按照記載,這是一個用來治療寒痰和風痰的藥方。
-
抱龍丸用於治療風痰壅盛,抽搐、昏睡的情況。主要成分有雄黃、辰砂、天竺黃各四錢,麝香一錢,牛膽南星八錢(需放入臘月牛膽中陰乾一百日內使用,如無生者,可用水浸泡二日再烘乾使用)。將這些磨成粉末,以煮好的甘草糊製成丸藥,大小如皁角籽,三歲大的孩子每次服用一丸,根據孩子的年齡調整用量,以薄荷湯送服。
-
按照記載,這是一個用來治療風痰和熱痰的藥方。
-
宣風散主要成分有檳榔兩個、陳皮、甘草各半兩,以及牽牛四兩(一半生一半熟)。將這些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根據孩子的年齡調整用量,以熱水調服。
-
按照記載,這是一個用來降低濕痰的藥方。
-
緊接著是褊銀丸,用於治療風涎阻塞,上熱及乳食不消,脹氣、喘息的情況。主要成分有巴豆半兩(需去除油份,研磨),好墨八錢(需燒至粉碎),水銀半兩,黑鉛一錢半(需與水銀結合成砂子),麝香半錢(需單獨研磨)。將巴豆粉末和墨再次研磨,混合均勻,加入砂子等,再以陳米粥製成丸藥,大小如綠豆,捏成餅狀,一歲大的孩子每次服用一丸,以薄荷湯送服。
-
按照記載,這是一個用來治療食痰、癖積的藥方。
-
小兒多痰熱,宜使用抱龍丸與化毒丹等兼服,因此這裡不再列舉更多藥方。
-
接下來是治療內傷及癖積的藥方。
-
錢氏白餅子用於治療腹部有癖,但飲乳後咳嗽且吐痰涎的情況。具體配方請參考「痰飲門」。
-
按照記載,這是一個用來治療痰積、食積的藥方,其含義詳見「痰飲門」。
-
消積丸主要成分有丁香九個、砂仁十二個、巴豆兩個(需去除油份)、烏梅肉三個。將這些磨成粉末,以麵糊製成丸藥,大小如黍米,三歲以上的孩子每次服用三到五丸,三歲以下的孩子每次服用兩到三丸,以溫水送服。
-
消堅丸用於消除乳癖及下交奶,同時還能治療痰熱阻塞,清除積滯。主要成分有硇砂末、去油淨的巴豆、輕粉各一錢,水銀砂子兩皁子大,黃明膠末五錢。將這些研磨均勻,再以麵糊製成丸藥,大小如芝麻,以倒流的水送服,一歲大的孩子每次服用一丸,飯後服用。
-
按照記載,以上兩個藥方有寒熱、輕重之分,應選擇適用的,後續方法相同。
-
寶鑑三稜煎丸用於治療小兒飲食過多,導致痞悶、疼痛,宿食不消化,長時間形成癖的情況。主要成分有黑角的廣朮和荊三稜,兩種藥材均需用濕紙包裹後煨製成粉末,各一兩,以及去皮的大黃八兩。將大黃磨成粉末,在石器中用好的醋浸泡使其充分吸收,再以慢火熬成膏狀,再加入上述兩種藥材混合成丸,大小像芝麻或綠豆,每次服用二十丸左右,飯後以溫水送服。
-
最後是鱉甲豬肚丸,用於治療癖發熱的情況。主要成分有九肋的鱉甲七錢(需用醋煮至呈黃色),青蒿、黃連各七錢,青皮、炒制的枳實、木香各半兩,柴胡一兩。將這些藥材細磨成粉末,將一個猔豬肚去脂後放入藥材,蒸熟後混合成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三十丸,飯後用人參湯送服。
-
廣朮化癖丸用於治療乳食不消,心腹飽脹,壯熱、喘粗,嘔吐、痰逆、食症、乳癖的情況。主要成分有醋淬的代赭石、炮製過的廣朮、甘草各一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