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彥純

《玉機微義》~ 卷三十三 (1)

回本書目錄

卷三十三 (1)

1. 諸經敘心痛所因

內經曰五臟卒痛何氣使然曰寒氣客於背俞之脈則血脈泣,脈泣則血虛,血虛則痛。其俞注於心,故相引而痛。按之則熱氣至則痛止矣。重感於寒則痛久矣。

針經曰足太陰之脈,其支者復從胃別上鬲,注心中。是動則病舌木強,食則嘔,胃脘痛,腹脹善噎,心下急痛。胃病者腹䐜脹,胃脘當心而痛,上支兩脅,鬲咽不通。厥心痛者,乃寒邪客於心包絡也。真心痛者,寒邪傷其君也。手足青至節,甚則旦發夕死,夕發旦死。

脈經曰愁憂思慮則傷心,傷心則苦驚喜忘,善怒。心傷者,其人勞倦即頭面赤而下重,心中痛徹背,其脈弦。此心臟傷所致也。諸蟲痛者,如心腹痛,懊憹發作,腫聚往來,上下行痛,有休作,心腹中熱,善渴涎出,面色乍青乍白乍赤,嘔吐清水者蛔咬也。以手緊按而堅持之,無令得移,以針刺之,久持之,蟲不動乃出針也。

白話文:

《內經》說:「五臟突然疼痛,是什麼氣導致的呢?」回答說:「寒氣停留在背部俞穴的經脈上,就會使血脈哭泣,血脈哭泣就會血虛,血虛就會疼痛。這些俞穴與心相連,所以疼痛會相互牽引。按壓疼痛的地方,熱氣到達就會止痛。再次受寒,疼痛就會持續很久。」

《針經》說:「足太陰經脈的分支,從胃分出來向上經過胸骨,連接到心中。如果這個經脈有問題,就會出現舌頭僵硬、吃東西就嘔吐、胃脘疼痛、腹脹、容易噎住、心口急痛。胃病者腹脹,胃脘疼痛並且連到心口,疼痛向上蔓延到兩脅,胸骨和咽喉不通暢。突然心痛,是因為寒邪入侵了心包絡。真心痛,是因為寒邪損傷了心臟。手腳發青,青色到達關節,嚴重時早上發病晚上死亡,晚上發病早上死亡。」

《脈經》說:「憂愁、思慮過度就會傷心,傷心就會容易驚恐、喜怒無常、健忘、容易生氣。心臟受傷的人,勞累後就會頭面發紅、下半身沉重、心中疼痛並貫穿到背部,脈象弦緊。這是心臟受傷引起的。各種蟲病導致的疼痛,比如心腹疼痛、痛得翻滾、腫塊來來去去、疼痛上下移動、時而發作、心腹灼熱、口渴唾液流出、面色時青時白時紅、嘔吐清水,都是蛔蟲咬噬引起的。用手指用力按住疼痛的地方,不要移動,用針刺入,長時間保持,蟲子不移動再拔出針。」

2. 脈法

脈經曰:脈陰弦為心痛;心脈微急為痛,微大為心痹引背;短而數心痛;澀則心痛;脈浮大弦長者死,沉細者生。

白話文:

《脈經》中提到:

  • 脈象呈現陰弦形狀時,表示有心痛的情況。
  • 心脈微弱且緊繃時,會引起疼痛;心脈微弱且膨大時,可能導致心病牽連背部。
  • 心脈短小且頻率加快時,也與心痛有關。
  • 若脈象乾澀,亦可能出現心痛的症狀。
  • 脈象浮現大而帶有弦狀特徵,且長度較長,這可能代表生命危急,預示著死亡。
  • 反之,若脈象深沈且細膩,則可能代表有痊癒的機會。

3. 論心痛有熱厥寒厥不同

病機機要曰:諸心痛者皆少陰厥陰氣上衝,也有熱厥心痛者,身熱足寒,痛甚則煩躁而吐,額自汗出,知為熱也。其脈浮大而洪,當灸太谿及崑崙,謂表裡俱瀉之。是謂熱病汗不出,引熱下利,表汗通身而出者愈也。灸畢服金鈴子散則愈痛止,服枳朮丸去其餘邪。也有大實心中痛者,因氣而食,卒然發痛,大便或秘久而注悶,心胸高起,按之愈痛,不能飲食,急以煮黃丸利之。利後以藁本湯去其邪。

白話文:

《病機機要》中說道:各種心痛的病症,都是因為少陰、厥陰之氣上衝所致。也有一些熱厥心痛者,症狀為身體發熱、腳底冰冷,疼痛劇烈時會煩躁不安並嘔吐,額頭自發出汗,可知是熱證。脈象浮大而洪,應當灸刺太溪穴和崑崙穴,這是表裡雙解之法。也就是說,熱病汗出不暢,就會引發熱邪下瀉,而全身出汗則表示病症痊癒。灸刺完畢後,服用金鈴子散可以止痛,再服用枳朮丸祛除餘邪。

還有一些心痛是由於體內實熱積聚所致,因氣而食,突然發痛,大便可能便秘很久而感覺胸悶,胸口高高隆起,按壓時疼痛加劇,不能飲食。此時應當急用煮黃丸通利大便。大便通暢後,再服用藁本湯去除邪氣。

也有寒厥心痛者,手足逆而通身冷汗出,便溺清利,或大便利而不渴,氣微力弱,急以朮附湯溫之。寒厥暴痛非久病也,朝發暮死,急當救之。是知久病無寒,暴病非熱也。

按此論寒厥熱厥與夫大實心痛及治法已詳然,亦有病久氣血虛損,及素作勞羸弱之人患心痛者,皆虛痛也。故錢氏曰:心虛者炒鹽補之。觀圖經衍義中具蠣治心痛,則蠣粉與鹽實得之矣。但世俗莫知其妙,而先哲不言此例者,欲人自求之爾。

白話文:

如果有人出現寒厥心痛,伴隨手腳冰冷、全身冷汗、排尿清澈、或大便稀薄不渴、氣虛力弱的症狀,應立即使用朮附湯溫暖身體。寒厥暴痛往往是急性病症,可能早晨發病晚上就危及生命,必須緊急救治。由此可見,久病不一定是寒證,而急性病症也不一定就是熱證。

針對寒厥、熱厥、實證心痛及其治療方法已經講解得很清楚了。另外,還有一些人因為長期疾病導致氣血虛損,或者天生體質虛弱,也可能患上心痛,這種情況屬於虛證心痛。錢氏說:心虛的人可以用炒鹽來補益。觀察《圖經衍義》中以牡蠣治療心痛的記載,可知牡蠣粉與鹽確實有補益心虛的功效。只是世人大多不知其妙處,而前人也不願直接說明,是想讓大家自己去探究吧。

4. 論心痛分三因

陳無擇云:十二經絡外感六淫則其氣閉塞鬱於中焦,氣與邪爭發為疼痛。足厥陰心痛,兩脅急引,小腹連陰股相引痛,手心主痛徹背,心煩,掌中熱,咽乾,目黃赤協滿。足太陰心痛,腹脹滿,澀澀然,大便不利,膈閉,咽塞。手太陰心痛,短氣不足以息,季脅空痛,遺失無度,胸滿煩心。

足少陰心痛,煩劇,面黑,心懸若飢,胸滿,腰脊痛。背輸諸經心痛,心與背相引,心痛徹背,背痛徹心。諸腑心痛,難以俯仰,小腹上衝,卒不知人,嘔吐泄瀉。此皆諸經諸俞諸腑涉邪所致病,屬外所因。若五臟內動汩以七情則其氣痞結聚於中脘,氣與血搏發為疼痛。肝心痛者,色蒼蒼如死狀,終日不得安息。

白話文:

陳無擇說:十二經絡外感風寒暑濕燥火六淫,則其氣機閉塞鬱積於中焦,氣與邪氣爭鬥而發作疼痛。足厥陰經心痛,兩脅肋骨疼痛並向腰部蔓延,小腹與陰股相連疼痛,手心疼痛並貫穿至背部,心煩,手掌發熱,口乾舌燥,眼球發黃,眼白充血。足太陰經心痛,腹部脹滿,感覺沉重,大便不暢,膈肌阻滯,咽喉堵塞。手太陰經心痛,呼吸短促,氣息不足,脅肋部位空虛疼痛,遺精,胸部滿悶,心煩。

足少陰經心痛,心煩躁,面色黑暗,心臟像飢餓一樣懸空,胸部滿悶,腰脊疼痛。背部輸注諸經心痛,心臟與背部相互牽引,心痛貫穿背部,背痛貫穿心臟。諸腑臟器心痛,難以彎腰抬頭,小腹上衝,突然昏迷不醒,嘔吐腹瀉。以上皆因經絡、穴位、臟腑受邪氣侵犯而致病,屬於外因。

若五臟內部因七情所傷而導致氣機逆亂,則其氣機瘀滯結聚於中脘,氣與血搏鬥而發作疼痛。肝心痛者,面色蒼白如死人,終日不得安寧。

真心痛者(云云見前);脾心痛者,如針錐刺其心腹,蘊蘊然,氣滿;肺心痛者,若從心間起,動作痛益甚,色不變;腎心痛者,與背相引,善瘈,如物從後觸其心,身傴僂;胃心痛者,腹脹滿,不下食,食則不消。皆臟氣不平,喜怒憂鬱所致,屬內因。飲食勞逸,觸忤非類,使臟氣不平,痞膈於中,食飲遁注變亂,腸胃發為疼痛。

或飲啖生冷果實,中寒不能消散,結而為積,遇食還發,名積心痛。及其臟寒生蛔致心痛者。所謂九種心痛曰:飲飲,曰食,曰風,曰冷,曰熱,曰悸,曰蟲,曰疰,曰去來。痛者,除風熱冷屬外所因,余皆不內外。更婦人惡血入心脾經發作疼痛,尤甚於諸痛。更有卒中,客忤,鬼擊,屍疰,使人心痛,亦屬不內外因。

白話文:

真心痛的人(情況前面已經說過);脾心痛的人,感覺就像針錐刺入心腹,隱隱作痛,氣息飽滿;肺心痛的人,疼痛感像是從心間開始,活動時疼痛加劇,面色卻沒有變化;腎心痛的人,疼痛會牽連到背部,容易驚恐,感覺像是後面有東西觸碰了心臟,身體彎腰駝背;胃心痛的人,腹部脹滿,吃不下東西,即使吃了也消化不了。這些都是臟腑氣血不調,喜怒哀樂情緒鬱結所致,屬於內因。

飲食勞累、過度或不規律,接觸到不適合的食物,也會導致臟腑氣血失衡,在體內形成痞塊阻塞,導致飲食積聚、消化紊亂,進而引起疼痛。

有些人因為吃生冷瓜果,寒氣入侵身體無法消散,凝結成塊,吃飯時就會再次發作疼痛,稱為積心痛。還有一些人因為臟腑寒氣導致蛔蟲寄生而引發心痛。所謂的九種心痛分別是:飲飲、食食、風風、冷冷、熱熱、悸悸、蟲蟲、疰疰、去來去來。除了風寒熱屬於外因,其他都是內因。

婦女如果惡血侵入心脾經,也會導致疼痛發作,而且比其他疼痛更嚴重。另外,中風、客忤、鬼擊、屍疰等突發疾病,也會使人感到心痛,這些也屬於內外兼有的原因。

按此具三因病機甚詳,但欠諸經病及九痛治例,欲人自擴充。爾然臟病連心,心病連臟,及胃脘病結胸之不同,久新淫郁之異,隨其所甚者為療,故宜其無定之法也。矧有七情九種之致者。丹溪先生亦曰:凡心膈之痛,須分久新。若明知身受寒氣,口食寒物而病於初得之時,當用溫散或溫利之藥。

若其病得之稍久,則成郁矣。郁則蒸熱,熱久必生火。原病式中備言之矣。若欲行溫利溫散,寧無助火添病耶?由是古方中多以山梔為熱藥之嚮導,則邪易伏,病易退。然向安之後,若縱恣口味,病必復作。凡治此病,必要先問平日起居何如?假如心痛有因平日喜食熱物,以致死血留於胃口作痛者,用桃仁承氣湯下之。若此等例皆前人所未舉也。

學者識之。

白話文:

這篇醫書詳細闡述了三因病機,但缺少經絡病症和九種疼痛的治療範例,希望讀者能自行補充。因為臟腑病症會影響心臟,心臟病也會影響臟腑,再加上胃脘病、胸悶、久病、新病、鬱結等不同情況,以及七情九種因素造成的疾病,治療方法都應隨症而定,沒有固定模式。正如丹溪先生所說,心膈疼痛需區分久病和新病。如果明確知道是寒氣入侵、吃寒涼食物導致的初期病症,應該使用溫散或溫利藥物。

但如果病情持續一段時間,就會形成鬱結。鬱結會導致蒸熱,時間久了就會生火,這些在原病式中都有詳細說明。如果想要使用溫利溫散的藥物,豈不是會助長火勢,加重病情?所以古方中多以山梔子作為清熱藥的引導,這樣就能讓邪氣容易消散,病症容易退去。但如果病癒後縱慾飲食,病症一定會復發。治療這種疾病,一定要先了解患者平時的起居習慣。比如說,如果心痛是因為平時喜歡吃熱食,導致瘀血停留在胃脘而引起的疼痛,就應該用桃仁承氣湯瀉下。這些都是前人未曾提及的案例,希望學者們能認識到這一點。

5. 治寒之劑

金匱赤石脂丸治心痛徹背背痛徹心

烏頭(一分炮) 附子(半兩炮) 蜀椒 乾薑 赤石脂(各一兩)

上末蜜丸如梧子大食後湯下一丸日三服

九痛丸治九種心痛兼卒中惡腹脹痛

附子(三錢炮) 生狼牙(二錢炙) 巴豆(一錢去皮心熬研如脂) 人參 乾薑 吳茱萸(各一錢)

白話文:

金匱赤石脂丸用於治療心痛徹背、背痛徹心的症狀。藥方如下:烏頭(一分,炮製)、附子(半兩,炮製)、蜀椒、乾薑、赤石脂(各一兩),以上藥物研磨成末,用蜜丸製成梧子大小,飯後服用,每次一丸,一日三次,溫水送服。

九痛丸用於治療九種心痛,兼有卒中、腹脹痛等症狀。藥方如下:附子(三錢,炮製)、生狼牙(二錢,炙烤)、巴豆(一錢,去皮心,熬研如脂)、人參、乾薑、吳茱萸(各一錢)。

上六味為末煉蜜丸梧子大酒下強者初服三丸

三因倉卒散治氣自腰腹間攻心攣急痛不可忍腹中冷白汗如洗手足冷

山梔(四十九個連皮燒半過) 附子(一個炮去皮臍)

上為末每二錢酒一盞入鹽少許煎溫服

元戎朮附湯治寒厥暴痛脈微氣弱

甘草(炙一兩) 白朮(四兩) 附子(炮去皮臍切片一兩半)

上㕮咀每三錢入薑棗煎服

宣明神砂一粒丹治一切厥心痛

附子(炮) 鬱金 姜紅(各半兩)

白話文:

將六味藥磨成粉末,用蜂蜜做成梧子大小的藥丸,用酒送服。體質強健的人,第一次服用三粒藥丸。

治療氣從腰腹間直衝心臟,導致心臟抽搐疼痛難忍,腹部冰冷、冒冷汗、手腳冰冷的症狀,可以使用倉卒散。

配方:山梔子(連皮燒至半熟,共用49個)、附子(炮製去皮臍,用一個)。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兩錢,用一盞酒煎煮,加入少許鹽,溫熱服下。

治療寒厥導致的突然劇烈疼痛,脈象微弱、氣息虛弱的症狀,可以使用朮附湯。

配方:甘草(炙烤一兩)、白朮(四兩)、附子(炮製去皮臍,切片,用一兩半)。

將以上藥材一起研磨,每次服用三錢,加入生薑和紅棗煎煮服用。

治療各種原因導致的厥逆心痛,可以使用神砂一粒丹。

配方:附子(炮製)、鬱金、姜紅(各半兩)。

上為末醋麵糊丸如酸棗大以硃砂為衣每服一丸男子酒下婦人醋湯下

按以上出少陰例藥也

機要藁本湯治大實心痛大便已利宜此服之

藁本(半兩) 蒼朮(一兩)

上為粗末水煎服

按此足太陰太陽藥也

東垣麻黃豆蔻丸治客寒犯心胃大痛不可忍

麻黃(不去節一錢) 草豆蔻(五錢) 益智仁(八分) 炒曲(二錢) 升麻 半夏 麥櫱 砂仁黃耆 白朮 陳皮 柴胡 炙甘草 吳茱萸 當歸身(各半兩) 木香 青皮 厚朴 蓽澄茄(各四分) 蘇木(三分) 紅花(二分)

白話文:

將藥材製成末,用醋和麵粉做成丸藥,大小如酸棗,外裹上硃砂。每次服用一丸,男子用酒送服,女子用醋湯送服。

這是治療少陰病的藥方。

藁本湯適合治療實心痛,大便已經通暢者,可以服用。

將藁本(半兩)和蒼朮(一兩)研成粗末,用水煎服。

這是治療足太陰、太陽病的藥方。

麻黃豆蔻丸適合治療外寒入侵心胃,疼痛難忍的病症。

將麻黃(不去節,一錢)、草豆蔻(五錢)、益智仁(八分)、炒曲(二錢)、升麻、半夏、麥櫱、砂仁、黃耆、白朮、陳皮、柴胡、炙甘草、吳茱萸、當歸身(各半兩)、木香、青皮、厚朴、蓽澄茄(各四分)、蘇木(三分)、紅花(二分)等藥材一同研磨服用。

上為末湯浸蒸餅為丸如桐子大每三十丸溫水下或細嚼

按此出太陽例又氣血之劑也

白話文:

上等的草藥研磨成粉末,然後用蒸餅浸泡的湯水來製成丸狀,每個丸子的大小如同桐子一般。每次服用三十個丸子,可以用溫水送服,或者選擇細細咀嚼後吞下。

這是一種針對太陽經的方劑,同時也是調理氣血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