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機微義》~ 卷十九 (2)
卷十九 (2)
1. 論虛證為痿
詳見痿門
2. 論虛證發熱
詳見熱門
3. 論虛證惡寒
詳見《寒門》
4. 論虛證為瀉痢
詳見《滯下門》
5. 論虛證似中風
詳見中風門
6. 論虛為頭痛頭眩
詳見各門
7. 論虛證夾痰有似邪祟
丹溪曰:血氣者身之神也。神既衰乏,邪因而入理,或有之。若夫血氣俱虧,痰客中焦,妨礙升降,不得運用,以致十二宮各失其職,視聽言動皆有虛妄,以邪治之,焉能愈病?憲幕傅兄之子,年十七,暑月因勞而渴,恣飲梅漿,又連得大驚三四次,妄言妄見,病似邪鬼,兩脈皆虛弦而沉數。予曰:數為有熱,虛弦是大驚,又酸漿停於中脘,補虛清熱,導去痰滯,病乃可安。
與參朮、陳皮、茯苓、芩連等濃作湯,入竹瀝、薑汁與浹旬未效,眾皆尤藥之未對。予知其虛之未回,痰之未導,仍與前藥加荊瀝,又旬余而安。外弟一日醉飽後,亂言妄見,且言伊兄生前事甚的。乃叔叱之曰:食魚肉與酒,大過痰所為耳。灌鹽湯一大碗,吐痰一升許,汗因大作,困睡一宵而安。
又金氏婦,壯年暑月赴筵回,乃姑詢其座次失序,自愧因成病,言語失倫,其中又時間一句曰:「奴奴不是。」兩脈皆弦而數。予曰:非鬼神,乃病也。但與補脾導痰清熱,數日自安。其弟不信,以數巫者噴水而咒之,旬余而死。或曰:病無鬼,以邪治之,何至於死?曰:暑月赴筵,外境蒸熱,辛辣適口,內境鬱熱,而況舊有積痰,加之愧悶,其痰與熱何可云喻?今乃驚以法尺,是驚其神而血不寧也。噴以法水,是冷密其肌,汗不得泄也。
汗不得泄則熱內燔,血不得寧則陰消而陽不能獨立,也不死何俟?或曰:外臺秘要有禁咒一科,庸可廢乎?予曰:移精變氣乃小術耳,可治小病。若內有虛邪,外有實邪,自有定法,符何能也?惟符水可治膈上熱痰,一呷涼冷豈不清快?若內傷而虛,與冬令嚴寒,符水入口必冰胃而死。斯言也可與識者道。
8. 論原氣陷下因虛所致
內經曰「感虛乃陷下也」
謹按針經曰「陷下則灸之」夫病有邪氣陷下,正氣陷下者也。然經謂邪氣陷下者,是經虛氣少,邪入故曰「感虛乃陷下也」。故諸邪陷下在經者,宜灸之。正氣陷下者,若東垣所謂「飲食勞倦,內傷元氣,胃脘之陽不能升舉,並心肺之氣陷入於中焦,藥以扶持元氣胃氣是也」。然用藥亦有輕重,輕者用升浮之劑,如補中益氣湯、益胃升陽湯之類是也。
重者宜用劫劑,來復丹、靈砂丹之類是也。沉諸邪陷下宜灸之證,亦有標本不同,論見寒門方後。
9. 論精氣奪則虛(奪謂精氣減少如奪去也出內經通評虛實論)
謹按人稟沖和之氣而生身,有三曰元精、曰元氣、曰元神者,本身中之真精、真氣、真脈也。夫精乃腑臟之真,非榮血之比,故曰天癸;氣乃腑臟之大經,為動靜之主,故曰神機;脈為天真委和之一氣,經謂其名,有三曰命之本、氣之神、形之道。其機運升降,皆隨氣而動,因血而榮。
精氣資始相生不失,以養一身,為人之司命,形質之體用也。至若精不足則氣失資化,氣不足則血失所營,血不足則氣無所附,天真散亂,則氣血精神無所稟命矣。是以相生長養之道,精化氣,氣生神,而皆稟乎身中臟腑之真也。夫氣血從乎榮衛,榮衛又宗乎經隧。榮衛者,精氣之化,為先天清濁之始;經隧者,胃之水穀氣化。
此經隧不能不生榮衛,榮衛不能不散而養經脈,經脈不能不順而資天真,為生養涵容造化形質,理之然也。凡人之視聽言動、壯壽,皆此理之常也。疾病、盲瞶、關格、夭折,皆此理之失也。故有精神氣血不足則病,真脈散亂則死者,皆由平日攝養之過與及,動止之不逾常度也。
經云:「出入廢則神機化滅,升降息則氣立孤危。」然房勞甚則精血竭而神無所依,氣無所附,則忽致暴絕也。竊嘗第究先哲經義濟生微旨,益氣之補肺,補精之滋腎,皆滋其化源也。
蓋人之精血而常不足,加之數奪其真,資化失則榮氣乃虛,虛則衛氣不固,精亦滑奪,腎氣竭而陰微不能與胃氣上升以接清陽之氣,故病多頭重或痛,氣弱而食少,元氣下陷,脈即微弱,外散欲絕而虛洪,或見損脈,此實元精不足之所致,非有外感賊邪之病也。
10. 論形氣不足有餘用補瀉法
東垣曰黃帝云形氣之逆順奈何岐伯曰形氣不足病氣有餘是邪勝也急瀉之 形氣有餘病氣不足急補之 形氣不足病氣不足此陰陽俱不足也不可刺之刺之重不足重不足則陰陽俱竭血氣皆盡五臟空虛筋骨髓枯老者絕滅壯者不復矣形氣有餘病氣有餘此謂陰陽俱有餘也急瀉其邪調其虛實故曰有餘者瀉之不足者補之此之謂也
按釋云聖人垂慈仁之心已詳矣不合立言誠恐市井莊農山野間不知文理故以俚語開解之云但病來潮作之時病氣精神增添者是為病氣有餘乃邪氣騰也急瀉之以寒涼酸苦之劑若病來潮作之時神氣困弱者為病氣不足乃真氣不足也急補之以辛甘溫熱之劑不問形氣有餘並不足只取病氣有餘不足也不足者補之有餘者瀉之
夫形氣者氣謂口鼻中喘息也形謂皮肉筋骨血脈也形勝者為有餘消瘦者為不足其氣者審口鼻中氣勞役如故為氣有餘也若喘息氣促氣短或不足以息者為不足故曰形氣也乃人之身形中氣血也當補當瀉令不在於此只在病勢潮作之時病氣增加者是邪氣勝也急當瀉之如潮作之時精神困弱語言無力及懶語者是真氣不足急當補之若病人形氣不足病來潮作之時病氣亦不足此乃陰陽俱不足也禁用針宜補之以甘藥不可以盡劑不已臍下一寸五分氣海穴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