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機微義》~ 卷四十九 (2)
卷四十九 (2)
1. 論經漏不止
內經陰陽別論云陰虛陽搏謂之崩。東垣曰:婦人脾胃虛損致命門脈沉細而數疾,或沉弦而洪大有力,寸關脈亦然。皆由脾胃有虛下陷於腎,與相火相合,濕熱下迫經漏不止,其色紫黑,如夏月腐肉之臭。中有白帶者,脈必弦細,寒作於中。中有赤帶者,其脈洪數疾,熱明矣。
必腰痛,或臍下痛。臨經欲行,先見寒熱往來,兩脅急縮,兼脾胃證出見,或四肢困熱,心煩不得眠臥,心下急。宜大補脾胃而升舉血氣,可一服而愈。或人故貴脫勢,人事疏少,或先富後貧,心氣不足,其火大熾旺於血脈之中,又致脾胃飲食失節,火乘其中,形質肌肉容顏似不病者,此心病者不行於診,故脾胃飲食不調,其證顯矣。而經水不時而下,或適來適斷,暴下不止。
治當先說惡死之言,勸諭令拒死而心不動,以大補氣血之藥,舉養脾胃,微加鎮墜心火之藥,治其心,補陰瀉陽,經自止矣。痿論云:悲哀太甚則胞絡絕,則陽氣內動,發則心下崩,數溲血也。故本病曰大經空虛,發則肌痹,傳為脈痿,此之謂也。、良方論曰:婦人崩中由臟腑傷損,衝任血氣俱虛故也。
衝任為經脈之海,血氣之行,外循經絡,內榮臟腑。若無傷損,則陰陽和平而氣血調適。若勞動過多,致臟腑俱傷,而衝任之氣虛,不能約制其經血,故忽然暴下。或由陰陽相搏,為熱所乘,攻傷衝任血,得熱則流散,甚者至於昏悶。其脈數疾,小為順,大甚者逆。
按此備言經脈致病之因,本於臟腑傷損。合前東垣所論,極言因熱因虛,或悲哀七情等所致病機,殆無餘蘊矣。
白話文:
[討論經期出血不止]
《內經陰陽別論》說:“陰虛陽亢,導致崩漏。”李東垣說:女性脾胃虛弱導致腎脈沉細且快速,或者脈象沉弦且洪大有力,寸關脈亦同樣。這都是因爲脾胃虛弱下陷至腎,與相火結合,溼熱下迫,導致經血不停,顏色紫黑,如同夏天腐爛肉的臭味。如果伴有白帶,脈象必定是弦細,表明體內有寒。如果伴有紅帶,脈象則爲洪數疾,顯示有熱。
必然會有腰痛,或肚臍下疼痛。臨經時,會先出現寒熱交替,兩脅部緊縮,同時出現脾胃症狀,比如四肢疲乏發熱,心煩不能安眠,胸口緊迫。應該大力補脾胃並提升氣血,可能服用一次藥就能痊癒。或者有的人原本地位高貴,生活無憂,後來境遇改變,或先富後貧,心氣不足,體內的火旺盛在血脈中,又因脾胃飲食失調,火勢從中燃燒,外表看起來並不像生病的人,這種心臟病不容易通過診斷髮現,所以脾胃飲食不調的症狀明顯。月經不定時,或來或斷,突然大量出血。
治療時,應當首先告知她病情嚴重性,勸導她面對疾病,心靜如水,用補氣血的藥物,滋養脾胃,稍微加入鎮定心火的藥物,治療心臟,補陰瀉陽,經血自然就會停止。《痿論》說:過度悲傷會導致胞絡斷裂,陽氣內動,引發心下崩,多次尿血。所以這個病症稱爲大經空虛,發作時肌肉麻痹,傳爲脈痿,就是這個意思。《良方論》說:女性崩漏是因爲臟腑損傷,衝任血氣都虛造成的。
衝任是經脈的大海,血氣運行,外循經絡,內養臟腑。如果沒有損傷,那麼陰陽平衡,氣血調和。如果勞累過度,導致臟腑都受傷,衝任之氣虛,無法控制經血,所以會突然大量出血。或者由於陰陽相搏,被熱所乘,攻擊損傷衝任血,遇到熱就流散,嚴重的會昏厥。脈象快速,輕微的爲順,過大的爲逆。
根據上述,詳細描述了經脈致病的原因,基於臟腑損傷。結合前面李東垣的論述,極力說明因爲熱、虛,或悲傷、情緒等因素導致的病因,幾乎沒有遺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