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彥純

《玉機微義》~ 卷八 (2)

回本書目錄

卷八 (2)

1. 論嗽分六氣母拘於寒

子和曰:素問言皮毛者肺之合也,邪因而客之,則為肺咳。後人見是,斷嗽為寒,更不參較他篇,豈知六氣皆能為嗽,然可以辨其六者之狀。

風乘肺者,日夜無度,汗出,頭痛,痰涎不利。

熱乘肺者,急喘而嗽,面赤潮熱,手足寒,乳子亦多有之。

寒乘肺者,咳喘上壅,涕唾出血,甚者七竅血溢。

燥乘肺者,氣壅不利,百節內痛,頭面汗出,寒熱往來,皮膚乾燥,細瘡燥癢,大便秘澀,涕唾稠黏。

寒乘肺者,或因形寒飲冷,冬月坐臥濕地,或胃冷風寒,秋冬水中感之,嗽急而喘。此非六氣之云乎?

按:此只述六氣為病,故其論中集司天勝復為咳之略,但無濕乘肺式,方治則又有之,式蓋脫簡爾然。然丹溪先生論咳,有因勞因痰因肺脹因食積作痰發熱致嗽,或嗽而聲嘶者,此因血虛受熱所致,皆內因病本之不同。

如傷寒小青龍湯治例,為水飲與表寒相合而咳,真武湯所主,為水飲與裡寒相合而咳,傷寒中風往來寒熱胸滿心煩喜嘔而咳,加減小柴胡主之,為陽邪傳肺,加味四逆散主陰邪傳裡而咳者,此皆外因傳變之例,豈可枚舉。但咳證之標一人,故不歷求其本也。觀子和之論,然亦啟其微爾。

白話文:

子和說:《黃帝內經》提到皮毛和肺是相互關聯的,當邪氣侵入,就會引起肺部咳嗽。後世的人見到這點,就認為咳嗽是因為寒氣,卻不再去參考其他的篇章,豈不知六種氣候(風、熱、寒、燥、濕、火)都能導致咳嗽,然而我們可以分辨出這六種情況的特徵。

被風氣影響肺部的情況下,會出現日夜不停咳嗽,出汗,頭痛,且痰液排出困難。

熱氣影響肺部時,會有急促喘息並伴隨咳嗽,臉色紅潤,身體有熱感,手腳卻感覺冰冷,這種情況在兒童中也常見。

寒氣影響肺部時,會出現咳嗽、呼吸困難,鼻涕和唾液可能帶血,嚴重時甚至七竅出血。

燥氣影響肺部時,會感到氣息不通暢,全身各部位感到疼痛,頭面部有汗,寒熱交錯,皮膚乾燥,出現小疹子且乾燥癢,大便乾硬,鼻涕和唾液變得濃稠。

寒氣影響肺部時,可能因寒冷環境或飲食過冷,冬季坐在濕地上,或是胃部受到風寒,秋冬季節在水中活動等情況,導致急促且伴隨喘息的咳嗽。這難道不是六氣所致嗎?

接下來的部分,只描述了六氣導致的病症,因此集中討論了自然界的氣候對咳嗽的影響,但是並未提及濕氣影響肺部的情況,在治療方法中則有提及,可能是遺漏了相關內容。然而,丹溪先生在討論咳嗽原因時,提到了勞累、痰液、肺部膨脹、食物積滯轉化為痰導致發熱,以及咳嗽聲音嘶啞,這些都是由血液不足受熱所致,說明瞭疾病的根本原因各有不同。

例如,感冒中的小青龍湯用於治療水飲和表面寒氣結合引發的咳嗽;真武湯用於治療水飲和內部寒氣結合的咳嗽;感冒中風,往來寒熱,胸悶心煩,喜歡嘔吐且咳嗽的情況,通過增減小柴胡湯來治療,這是陽性邪氣傳至肺部導致的咳嗽;加味四逆散則針對陰性邪氣傳至體內導致的咳嗽。這些都是外因導致病情變化的情況,無法一一列舉。但是,咳嗽症狀在一個人身上表現一致,因此不必逐一尋找根本原因。從子和的論述中,我們可以得到一些啟示。

2. 論咳分三因

陳無擇云:傷風咳者,憎寒壯熱,自汗惡風,口乾煩燥;傷寒咳者,憎寒發熱,無汗惡寒,煩躁不渴;傷暑咳者,煩熱引飲,口燥或吐涎沫,聲嘶咯血;傷濕咳者,骨節煩疼,四肢重著,灑淅。此屬外因;五臟咳而不已,則六腑受之者,此屬內因。

如咳而發作寒熱,引腰背痛或喘滿,此因房勞傷腎;或中滿腹脹,搶心痛,不欲食,此因飢飽傷脾;或咳而左脅偏疼,引小腹並膝腕疼,此因疲極傷肝;或吐白涎,口燥聲嘶,此因呼叫傷肺;或咳而煩熱自汗,咽乾咯血,此因勞神傷心。並屬不內外因也。假如尺脈浮澀而數,則知傷腎;右關脈濡,則知飲食傷脾;左關脈弦短,則知疲極傷肝。

但不應人迎氣口者,即是不內外因也。嚴氏云:咳嗽始關於肺,終則聚於胃,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腫,氣逆也。治法當審脈證三因。若外因邪氣止,當發散,又須原其虛實冷熱。若內因七情,則隨其部經在,與氣口脈相應。浮緊為虛寒,洪滑為多痰。當以順氣為先,下痰次之。

有停飲而咳,又須消化之。切不可用烏梅、粟殼、澀酸之藥。其寒邪未除,亦不可使用補藥。尤忌憂思過度,房室勞傷,遂成瘵疾矣。

按此論咳證備三因,可謂詳悉。但外因現證與前子和論六氣異者,此蓋言邪氣外感,非乘客於肺之比也。惜乎諸因方治未備。所論脈證治法,極闖其微,至禁不可便用澀補,甚得大法之要。大抵此證其原實多故,不可便用澀之補之也。然不能忌憂思戒房室,而性躁及脫營之人,皆所難療。

白話文:

陳無擇表示:因風邪引起的咳嗽,會有畏寒、高燒、自發性出汗、怕風、口乾及煩躁等症狀;因寒邪導致的咳嗽,會畏寒、發燒、不出汗、更怕寒、煩躁但不口渴;因暑熱造成的咳嗽,會感到煩熱且頻繁喝水,口乾或吐口水泡沫,聲音嘶啞甚至咯血;因濕邪導致的咳嗽,會感到骨節疼痛,四肢沉重,全身寒冷。這些都屬於外部因素導致的咳嗽。

如果咳嗽時伴有寒熱交替,腰背疼痛或呼吸困難,這是由於房事過度傷害了腎臟;或者有腹部脹滿、胸口劇痛、食慾不佳的症狀,這是因飢餓或暴飲暴食傷害了脾臟;或者咳嗽時左側肋骨疼痛,連帶小腹和膝蓋疼痛,這是由於過度疲勞傷害了肝臟;或者吐出白色口水,口乾聲音嘶啞,這是因過度叫喊傷害了肺臟;或者咳嗽時伴有煩熱自汗,咽喉乾燥咯血,這是因精神過度勞累傷害了心臟。這些都屬於非內外因素導致的咳嗽。

例如,如果腳踝脈搏浮澀且頻率快,就能知道是腎臟受損;右手脈搏軟弱,就能知道是飲食傷害了脾臟;左手脈搏弦短,就能知道是過度疲勞傷害了肝臟。

但如果不影響人迎脈和氣口脈,那就屬於非內外因素。嚴氏認為:咳嗽開始時影響肺部,最終會聚集在胃部,讓人產生大量口水且臉部浮腫,這是因為氣逆。治療方法應該根據脈象和症狀來判斷三個致病原因。如果是外部因素導致的疾病,應該發汗排邪,還需考慮虛實冷熱。如果是內部七情影響,則要看部位和經絡,以及是否和氣口脈相呼應。脈象浮緊表示虛寒,洪滑表示痰多。首先應該順氣,其次纔是祛痰。

如果咳嗽是因為體內積水,應該用消導的方法。千萬不要用烏梅、粟殼等酸澀的藥物。如果寒邪尚未消除,也不能使用補藥。特別忌諱的是過度憂慮、房事過度,這樣很容易發展成為消耗性疾病。

按照這種理論,咳嗽的病因被分為三大類,非常詳細。但是外部因素的具體表現和前人的六氣理論有所不同,這是因為這裡說的外感邪氣,不是指進入肺部的邪氣。可惜的是,對於各種病因的具體治療方法並沒有詳細介紹。所討論的脈象、症狀和治療方法,深入細微,尤其是禁止立即使用收澀補藥的規定,非常符合大法的要點。基本上,這種疾病的根源非常多樣,不能立即使用收澀補藥。然而,如果不能避免過度憂慮、戒房事,且性情急躁及身體虛弱的人,都難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