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彥純

《玉機微義》~

回本書目錄

1. 卷十三

2. 燥門(結燥附)

3. 內經論燥為諸證

諸澀枯涸乾勁皴揭皆屬於燥。

按此河間論治已詳然當分大便閟結或消渴之類為里證,皮膚燥澀乾疥爪枯之類為表證,而於陽結陰結氣盛血少痰鬱風熱可得而悉。

白話文:

所有那些像是黏滯不通、乾涸、乾硬、乾裂和脫皮的症狀,都與「燥」這種病態相關。

進一步來說,如果河間的理論用於治療上已經很詳細,但我們還應該區分不同種類的內在症狀,如大便閉塞或口渴等,這可以歸類為內部症狀;而像皮膚乾燥、乾癬、指甲乾枯等,則可視為表面症狀。這樣一來,對於陽性結石、陰性結石、氣過盛、血量不足、痰液凝結、風熱等各種情況,我們都能全面理解。

4. 燥本風熱論

原病式云經曰風熱火同陽也,寒燥濕同陰也,又燥濕小異也。然燥金雖屬秋陰而異於寒濕,故反同其風熱也。故火熱勝金衰而風生,則風能勝濕,熱能耗液而反寒。陽實陰虛,則風熱勝於水濕而為燥也。凡人風病多因熱甚而風燥者為其兼化,以熱為其主也。然陽實陰虛而風熱太甚,以勝水濕,因而成燥。

肝主於筋而風氣自甚,又燥熱加之,液還聚於胸膈,則筋太燥也。燥金主於收斂,勁切緊澀,故為病筋脈勁強緊急而口噤也。或病燥熱太甚而脾胃乾涸成消渴者,或風熱燥甚怫鬱在表而裡氣平者,善伸數欠,筋脈拘急,或時惡寒,或筋惕而搐,脈浮數而弦也。風熱燥並郁甚於里,故煩滿而或閟結也。

及風癇之發作者,由熱甚而風燥為其兼化,涎溢胸膈燥爍而瘛瘲昏冒僵仆也。凡此諸證,皆由熱甚而生風燥,各有異者,由風熱燥各微甚不等故也。所謂中風或筋緩者,因其風熱勝濕而為燥,乃燥之甚也。然筋緩不收而痿痹,故諸膹郁病痿皆屬金。肺乃燥之化也。如秋深燥甚,則草木痿落而不收,病之象也是。

以手得血而能握,足得血而能步。夫燥之為病者,血液衰少也,而又氣血不能通暢故病然也。

白話文:

[對於燥本風熱的理解]

原本的疾病模式提到,風、熱、火是屬於陽性的表現,而寒、燥、濕則是陰性的一面。但燥和濕有微妙的差異。雖然燥金歸屬於秋天的陰性特性,但它卻與寒濕不同,因此它反而與風熱相類似。所以當火熱過剩,金氣衰弱,風便會產生,而風可以剋制濕氣,熱能消耗體內的液體,進而導致寒冷。如果陽氣過盛,陰氣不足,那麼風熱將會壓倒水濕,形成燥的情況。通常人們的風病,多是由於熱度過高,風燥便是其中一種轉化,因為熱是主要的原因。然而,如果陽氣過盛,陰氣不足,風熱過分,壓倒了水濕,就會形成燥。

肝臟控制筋骨,風氣自然會強烈,加上燥熱,液體會聚集在胸膈,這會使筋骨過度乾燥。燥金負責收斂,造成肌肉緊繃,所以病狀會是筋脈強硬緊急,嘴巴無法張開。或者,如果燥熱過度,脾胃乾燥,導致消渴;或者風熱燥過分,鬱悶在表面,而內部氣流平穩,這時會常打哈欠伸懶腰,筋脈拘束緊急,偶爾會感到寒冷,或者肌肉抽搐,脈搏快速而緊繃。風熱燥鬱積在體內,因此會感到煩躁,可能伴隨便祕。

當風癇發作時,這是因為熱度過高,風燥轉化而成,口水在胸膈處泛濫,燥熱燒灼,引起痙攣,頭昏眼花,甚至昏迷。所有這些症狀,都是由於熱度過高,產生風燥,各自不同,是由於風熱燥的程度不一。所謂的中風或筋肌鬆弛,是因為風熱勝過濕氣,形成燥,這是最嚴重的燥。筋肌鬆弛,無法收縮,導致萎縮麻痺,所以各種鬱積病和萎縮都屬於金。肺是燥的源頭。就像深秋,燥氣過盛,草木萎縮凋零,這就是疾病的象徵。

手掌得到血液就能抓握,腳得到血液就能行走。燥作為疾病,意味著血液減少,而且氣血無法順利流通,因此產生病痛。

5. 論燥熱勝陰

見消渴門

白話文:

在討論燥熱過盛而損傷陰液的情況下,可參考關於「消渴」的章節。這邊的「消渴」指的是中醫學上的一種症狀,類似現代醫學中的糖尿病,主要特徵是極度口渴且多飲、多尿。當燥熱過旺時,會耗損人體的津液,進而引發消渴的相關症狀。

6. 論結燥病本不同

東垣曰金匱真言論云:「北方黑色,入通於腎,開竅於二陰,藏精於腎。」又云:「腎主大便,大便難取足少陰。」夫腎主五液,津液潤則大便如常。若飢飽勞逸,損傷胃氣,及食辛熱味厚之物,而助火邪伏於血中,耗散真陰,津液虧少,故大便結燥。然結燥之病不一,有熱燥有風燥,有陽結有陰結,又有年老氣虛津液不足而結者。

治法云:「腎惡燥,急食辛以潤之。結者散之。如少陰不得大便,以辛潤之。太陰不得大便,以苦瀉之。陽結者散之。陰結者熱之。」仲景云:「小便利,大便硬,不可攻下,以脾約丸潤之。食傷太陰,腹滿食不化,腹響然不能大便者,以苦藥瀉之。」大抵津液耗少而燥者,以辛潤之。

有物而結者,當下之。若不究其源,一概用巴豆牽牛之類下之,損其津液,燥結愈甚。有復下復結,極則以至引導於下而不能通者,遂成不救之證,可不慎哉。」

按此只是論結燥言里證也。河間所論則兼表裡而言之矣。猶宜以燥熱勝陰相火論諸篇兼看。

白話文:

東垣先生根據《金匱真言》中的論述指出:「北方的黑色,與腎臟相聯,影響著二陰(前後陰),精華儲存在腎臟之中。」再進一步說:「腎臟主管大便,如果大便困難,應從足少陰腎經去調理。」腎臟主導人體的五種液體,當津液充足時,大便就能保持正常。然而,如果飲食不節、過度勞累,損傷了胃氣,或是食用辛辣、性熱且味道濃厚的食物,使火邪在血液中積聚,消耗了真陰,導致津液減少,就會造成大便乾燥結實。然而,結燥病症的成因多種多樣,有因熱燥、風燥、陽結、陰結,還有年老氣虛、津液不足導致的大便結實。

治療方法上提到:「腎臟怕乾燥,應立即食用辛味食物來滋潤。對於結實的情況,要採取散結的方法。比如,足少陰腎經引起的大便不通,可用辛味食物滋潤;太陰脾經引起的大便不通,則需用苦味藥物來清瀉。對於陽結的情況,要採用散結法;對於陰結,則要採用溫熱的方法。」張仲景先生指出:「如果小便通暢,但大便乾硬,不宜使用攻下的方法,應使用脾約丸來滋潤。若飲食傷害了太陰脾經,出現腹部脹滿、消化不良的情況,且腹部有響聲,大便不通,應使用苦味藥物來清瀉。」總的來說,對於因津液消耗而導致的乾燥情況,應用辛味食物來滋潤。

對於有異物阻塞導致的結實,應採用下法。但如果未找到根本原因,一味使用巴豆、牽牛等劇烈下藥,反而會進一步損耗津液,使得結實情況更加嚴重。有的病人經過多次下藥後仍然結實,最終可能導致下部的通道無法疏通,形成無法治療的情況,這一點必須謹慎對待。

這段文字主要討論的是因結燥導致的內科疾病。劉完素先生的論述則將表裡因素都考慮進去了。對於燥熱勝過陰虛、相火旺盛的情況,還應參照其他相關篇章進行綜合分析。

7. 燥證治法

8. 治風之劑

機要大秦艽湯治血弱陰虛不能養筋,筋燥而手足不能運動,指爪乾燥,屬風熱甚者

方見中風門

按此散風熱養血之劑,太陽例藥也

麻仁丸

郁李仁 麻子仁(各一兩另研) 大黃(二兩半,以一半炒) 山藥 防風 枳殼(炒各七錢半) 檳榔(半兩) 羌活 木香(各五錢半)

上為細末,煉蜜丸梧子大,每三二丸,溫水下

按此手足陽明足太陽經藥,表裡之劑,氣分藥也

東垣潤腸丸治脾胃中伏火,大便秘澀或乾燥秘塞不通,全不思食,乃風結秘,血結秘,皆令秘塞也,以潤燥和血疏風,自然通矣

麻子仁 桃仁(各一兩,去皮尖另研) 羌活 當歸尾 大黃(煨各半兩) 皂角仁 秦艽(各五錢)

上除另研外為細末,五上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三五十丸,食前白湯下,又有潤燥丸一方,於本方加郁李仁防風是也

按此足太陰手足陽明表裡藥也

白話文:

[治療風症的藥方]

機要大秦艽湯用來治療因血虛、陰虛導致無法滋養筋骨,使筋骨乾燥,進而造成手腳難以活動,指甲乾燥,特別適用於風熱症狀嚴重的情況。

該藥方詳情請參考中風門。

此藥方能驅散風熱,滋養血液,是常見的太陽經藥物。

麻仁丸成分包括:郁李仁、麻子仁(各自一兩,需另外研磨)、大黃(二兩半,其中一半需炒過)、山藥、防風、炒過的枳殼(各七錢半)、檳榔(半兩)、羌活、木香(各五錢半)。

將上述材料研磨成細粉,以煉製的蜂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狀,每次服用二至三丸,用溫水吞服。

此藥方適用於手足陽明足太陽經,是調理表裡的藥物,主要針對氣分。

東垣潤腸丸用於治療脾胃中火氣過旺,導致大便乾燥、祕結不通,完全不想吃飯。這是由風熱或血熱造成的便祕,使用此藥可以滋潤腸胃、調和血液、疏風解表,從而達到通便的效果。

成分包括:麻子仁、桃仁(各一兩,去皮尖後另外研磨)、羌活、當歸尾、炒過的大黃(各半兩)、皁角仁、秦艽(各五錢)。

除了特殊處理的材料,其餘均研磨成細粉,加入火煉蜂蜜製成桐子大小的丸狀,每次服用三至五十丸,飯前用開水送服。另有一種潤燥丸,是在此方基礎上加上郁李仁和防風。

此藥方適用於足太陰手足陽明經,是調理表裡的藥物。

9. 治熱之劑

宣明當歸龍膽丸

方見火門

清涼飲子

方見熱門

白話文:

[治療熱症的藥方]

宣明當歸龍膽丸 你可以在「火門」這個章節找到這副藥方的詳細內容。

清涼飲子 若想了解此藥方,可參閱「熱門」一節。

10. 和血潤下之劑

也 東垣導滯通幽湯治大便難,幽門不通,上衝吸門不開,噎塞不便,燥閉氣不得下,治在幽門,以辛潤之。

當歸 升麻 桃仁(各一錢另研) 生地黃 熟地黃(各半錢) 紅花 炙甘草(各三分)

上件作一服,水煎調檳榔細末半錢服,加大黃,名當歸潤燥湯。

元戎四物湯治臟結秘澀者:

當歸 熟地黃 川芎 白芍藥 大黃(煨) 桃仁(各等分)

上㕮咀,水煎或為丸服亦得。

按此手足厥陰經藥也。

子和脾約丸:

麻仁(一兩二錢半) 枳實(炒) 厚朴 芍藥(各二兩) 大黃(四兩蒸) 杏仁(去皮尖炒一兩二錢)

上為末,煉蜜丸梧子大,每三二十丸,溫水下。

潤體丸:

郁李仁 大黃 桂心 黑牽牛 當歸 黃柏(各半兩) 輕粉(少許)

上為末,水丸如梧子大,每三四十丸,溫水下。

按以上二方,一氣分藥,一血分藥也。二方故所主不同,然氣血不能宣通者,非此莫能療,而氣虛津液不足者慎之。

神功丸:

方見咳門。

按此手足太陰藥也,氣分之劑也。

白話文:

[和血潤腸的藥方]

東垣導滯通幽湯用於治療大便困難,幽門阻塞不通,導致上部的吸門無法打開,吞嚥受阻,腸道乾燥閉塞,氣機無法下行。治療應針對幽門,使用辛辣滋潤的藥材。

藥方成分包括:當歸、升麻、桃仁(另研碎)、生地黃、熟地黃、紅花、炙甘草。所有藥材均量取相應份量,加水煎煮,再加入檳榔細末攪勻服用。若添加大黃,則稱為當歸潤燥湯。

元戎四物湯適用於臟腑結塊、排便困難的情況:

藥方成分包括:當歸、熟地黃、川芎、白芍藥、大黃(炒過)、桃仁。所有藥材份量相等,可煎水或製成丸藥服用。

這是針對手足厥陰經的藥方。

子和脾約丸:

藥方成分包括:麻仁、炒過的枳實、厚朴、芍藥、蒸過的大黃、去皮尖的杏仁。所有藥材磨成粉末,加入煉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二三十粒,溫水送服。

潤體丸:

藥方成分包括:郁李仁、大黃、桂心、黑牽牛、當歸、黃柏、輕粉。所有藥材磨成粉末,加水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四十粒,溫水送服。

以上兩個藥方,一個針對氣分,一個針對血分。雖然兩方主治病症不同,但對於氣血運行不暢的病症,這兩方有著良好的療效。然而,對於氣虛和津液不足的人,應謹慎使用。

神功丸:

配方詳情請參考咳嗽類別。

這是一個針對手足太陰經,主要針對氣分的藥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