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機微義》~ 卷二十五 (3)
卷二十五 (3)
1. 治熱疏下之劑
金匱大黃甘草湯治食已即吐者
大黃(四兩) 甘草(一兩)
上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溫再服。
按此出太陰嘔吐噦例藥也。
病機荊黃湯治暴吐者,上焦熱氣所沖也,脈浮而洪。
荊芥穗(一兩) 人參(五錢) 甘草(二錢半) 大黃(三錢)
上粗末,都作一服,水煎去滓,調檳榔散二錢,空心服。檳榔散方:檳榔二錢,木香一錢半,輕粉少許,為丸亦可。
按此厥陰、陽明、太陽經藥也。
發明人參利膈丸治胸中不利,痰嗽喘滿,利脾胃壅滯,治膈氣聖藥。
木香 檳榔(七錢半) 人參 當歸 藿香(一兩) 甘草 枳實(各一兩) 大黃(酒浸) 厚朴(制二兩)
上為末,滴水丸,桐子大溫水送下。
按此太陰、陽明經藥也。
白話文:
【治療熱性腹瀉的藥方】
金匱大黃甘草湯用於治療吃東西後馬上就吐的情況。
藥材:大黃(160克)、甘草(40克)。
將上述藥材加入三公升的水煮至剩下一公升,分兩次溫服。
這方藥出自治療太陰經引起的嘔吐症狀。
病機荊黃湯用於治療突然劇烈嘔吐,這是因為上焦部位有熱氣衝擊,脈象呈現浮且洪大的特徵。
藥材:荊芥穗(30克)、人參(15克)、甘草(7.5克)、大黃(9克)。
將藥材粗磨成粉,一次全部服用,用水煎煮去掉渣滓,再調入檳榔散2錢,空腹服用。檳榔散的配方如下:檳榔(6克)、木香(4.5克)、輕粉(微量),也可以製成丸狀服用。
這方藥適用於厥陰、陽明和太陽經的治療。
發明人參利膈丸能治療胸部不舒暢,咳嗽、喘息及胸悶,並能緩解脾胃阻滯,是治療膈氣的特效藥。
藥材:木香、檳榔(約28克)、人參、當歸、藿香(30克)、甘草、枳實(各30克)、大黃(酒浸)、厚朴(處理過,60克)。
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用水滴製成如桐子大小的丸狀,溫水吞服。
這方藥適用於太陰和陽明經的治療。
2. 治寒之劑
病機紫沉丸治中焦吐食,由食積與寒氣相假,故吐而痛
半夏曲 代赭石 砂仁(各五錢) 杏仁 沉香 木香 白朮(各一錢) 烏梅肉 丁香 檳榔(各二錢) 橘皮(二錢) 肉果 巴豆霜(各半錢另研)
上為末入巴豆霜令勻醋糊為丸如黍米大,每服五十丸,食後柿霜湯下,吐愈則止。
按此太陰陽明經藥也
厚朴丸主翻胃吐逆,飲食噎塞,氣上衝,心腹中結疾
厚朴 黃連(二兩半) 吳茱萸(湯洗七次) 紫菀 菖蒲 柴胡 桔梗 茯苓 皂角(炙)桂(刮) 乾薑(炮) 巴豆霜(另研) 蜀椒(炒出汗) 人參(各半兩) 川烏頭(炮去皮臍二兩半)
上為細末入巴豆霜勻煉蜜為劑,旋丸桐子大,每服三丸,漸次加之以利為度,薑湯下。春夏加黃連二兩,秋冬加厚朴二兩。
按此太陰陽明厥陰經藥也
白話文:
【治療寒症的藥方】
病機紫沉丸用於治療中焦部位的嘔吐與食慾不振,這是因為食物堆積與寒氣交錯,導致嘔吐且伴隨疼痛。
藥材包括:半夏曲、代赭石、砂仁各五錢,杏仁、沉香、木香、白朮各一錢,烏梅肉、丁香、檳榔各二錢,橘皮二錢,肉果、巴豆霜各半錢(需單獨研磨)。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入巴豆霜混合均勻,用醋糊製成黍米大小的丸狀,每次服用五十粒,飯後以柿霜湯送服,嘔吐症狀改善後即可停止服用。
這是一種針對太陰陽明經的藥物。
厚朴丸主要用於治療胃部反轉引起的嘔吐,飲食噎塞,氣上沖,心腹部有結塊的疾病。
藥材包含:厚朴、黃連二兩半,吳茱萸(需用水洗七次)、紫菀、菖蒲、柴胡、桔梗、茯苓、皁角(需炙)、桂(需刮)、乾薑(需炮)、巴豆霜(需單獨研磨)、蜀椒(需炒至出汗)、人參各半兩,川烏頭(需炮去皮臍)二兩半。
將以上藥材細磨成粉,加入巴豆霜均勻混合,用蜂蜜煉製成劑,搓成桐子大小的丸狀,每次服用三粒,可根據情況逐漸增加用量,直到排便順暢為度,薑湯送服。春夏季節可多加二兩黃連,秋冬季節可多加二兩厚朴。
這是一種針對太陰陽明厥陰經的藥物。
3. 理氣之劑
嚴氏五噎散治五噎食不下嘔啘痰多咽喉噎塞
人參 半夏 桔梗(炒) 白豆蔻 木香 杵頭糠 白朮 畢澄茄 沉香 枇杷葉 乾生薑(各一兩) 甘草(炙半兩)
上細末,每服二錢,入生薑七片,煎服。
五膈散治五膈胸膈痞悶諸氣結聚肋脅脹滿痰逆噁心
枳殼(炒) 木香 青皮 大腹子 白朮 半夏曲(炒) 丁香 天南星 乾薑(炒) 麥櫱(炒) 草果仁(各一兩) 甘草(炙半兩)
上細末,每服二錢,水煎入姜。
局方五膈寬中散治七情四氣傷於脾胃以致胸膈痞滿停痰氣逆遂成五膈之病
青皮 陳皮 丁香(各四兩) 厚朴(制一斤) 甘草(炙五兩) 白豆蔻(一兩) 香附子(炒) 砂仁 木香(各三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姜鹽湯點服。
按以上三方並太陰陽明經藥也。
謹按反胃諸方,古方悉是香燥大熱之藥,皆不足為法,今姑存其一二。至於丹溪所言補血益陰潤燥和胃調中等藥,雖無其方,自宜隨證用之。觀其立論,則思過半矣。
雜方
燒針丸
(方見小兒門)
白話文:
[理氣之劑]
嚴氏五噎散,適用於五種噎食不下的症狀,如頻繁嘔吐、痰多、咽喉堵塞等情況。
成分包含:人參、半夏、炒桔梗、白豆蔻、木香、杵頭糠、白朮、畢澄茄、沉香、枇杷葉、乾生薑各一兩,以及炙甘草半兩。
使用方法: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加入七片生薑一起煎煮服用。
五膈散,適用於五種膈阻胸悶、胸口痞悶、各種氣結聚於肋脅脹滿、痰逆噁心的症狀。
成分包含:炒枳殼、木香、青皮、大腹子、白朮、炒半夏曲、丁香、天南星、炒乾薑、炒麥櫱、草果仁各一兩,以及炙甘草半兩。
使用方法: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用水煎煮後加入薑服用。
局方五膈寬中散,適用於因七情四氣影響脾胃導致胸膈痞滿、痰氣逆流,進而形成五膈病的患者。
成分包含:青皮、陳皮、丁香各四兩,厚朴一斤,炙甘草五兩,白豆蔻一兩,炒香附子、砂仁、木香各三兩。
使用方法: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二錢,用薑鹽湯沖泡服用。
以上三方均適用於太陰陽明經的治療。
根據古方,反胃的處方多屬香燥大熱的藥物,這些並不適合所有情況,僅暫存一二以供參考。丹溪提出的補血益陰、潤燥和胃、調中等藥物,雖然沒有具體的配方,但應根據具體病情使用。從他的論述中,可以得到很多啟發。
此外,還有一個名為燒針丸的雜方,此方可在小兒門找到詳細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