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彥純

《玉機微義》~ 卷二十五 (2)

回本書目錄

卷二十五 (2)

1. 論治噎之法並治驗

丹溪曰:或云胃脘乾槁,其治可得用乎?予曰:古方用人參以補肺,御米以解毒,竹瀝以清痰,乾薑以養血,粟米以實胃,蜜以潤燥,正是此意。張雞峰亦曰:噎當是神思間病,惟內觀自養,可以治之。此言深中病情,治法亦為近理。夫噎病生於血乾。夫血陰氣也,陰主靜,內外而靜則臟腑之火不起,而金水二氣大勝,陰血自生,腸胃津潤,傳化合宜,何噎之有?因觸類而長之。

曾制一方,治一中年婦人,以四物湯加和白陳皮去皮留尖,桃仁生甘草酒紅花濃煎,入驢尿飲,以防其或生蟲也。與數十帖而安。又台州一匠者,年僅三十,勤於工作而有艾妻且喜酒,面白其脈澀重則大而無力,令謝去工作,臥於牛家,取新溫牛乳細細呷之,每頓盡一杯,一晝夜可五七次,盡卻食物,以漸而至八九次,半月大便潤,月餘而安。或口乾蓋酒毒未解,間飲甘蔗汁少許。

白話文:

丹溪先生說:有人認為胃部乾燥,這可以通過藥物治療嗎?我回答說:古時的方劑使用人參來補充肺部功能,御米來解毒,竹瀝來清熱化痰,乾薑來滋養血液,粟米來強化胃部,蜂蜜來潤滑乾燥的身體,這些都符合這個理論。張雞峯也提到,噎食通常是因為心神不寧引起的疾病,唯有自我調養,才能治癒。他所說的深入病情,治療方法也接近道理。

噎食是因為血液乾燥所導致的。血液屬於陰性質,陰性質主靜,無論內在還是外在保持靜態,則臟腑的熱氣不會升騰,而金和水兩種氣質會變得強大,陰性血自然生長,腸胃的津液得到潤滑,消化吸收適宜,哪來噎食呢?以此類推,引申出其他治療方法。

我曾製造過一個方子,治療一位中年婦人,使用四物湯加上和白陳皮(去皮留下尖端),加入生桃仁、甘草酒、紅花濃縮煎煮,再加入驢尿一起飲用,防止可能出現的蟲害。她服用了數十帖後,病情得以緩解。又有一位來自台州的工匠,年僅三十歲,工作勤奮,並且愛好喝酒,臉色白皙,脈搏沈重但大而無力,我讓他停止工作,躺臥在牛家,取新鮮的溫牛奶細細地喝,每次喝完一杯,每天可喝五到七次,直到完全停止食用食物,逐漸增加到八到九次,一個半月後大便變得潤滑,一個多月後病情得以痊癒。偶爾口乾,可能是因為酒毒沒有完全解除,可以間歇性地飲用一些甘蔗汁。

或又曰:古方治膈噎,未有不言寒者,何也?予曰:古人著方,必為當時抱病設也。其證實因於寒,故用之得效,非以為定式也。但今人為染此病,率因痰氣久得醫藥傳變而成,其為無寒也明矣。

謹按反胃之證,其始也,或由飲食不節,痰飲停滯,或因七情過用,脾胃內虛而作。古方不察病因,悉指為寒,用香燥大熱之藥治之。夫此藥止能逐寒邪行滯氣,其於飲食痰積,豈能祛逐七情之火?反有所熾,脾胃之陰反有所耗,是以藥助病邪,日以深痼。其中病情,丹溪先生言之詳矣。

夫治此疾也,咽嗌閉塞,胸膈痞悶,似屬氣滯,然有服耗氣藥過多,中氣不運而致者,當補氣而自運。大便燥結而羊矢,似屬血熱,然服通利藥過多,致血液耗竭而愈結者,當補血潤血而自行。有因火逆衝上食不得入,其脈洪大有力而數者,或痰飲阻滯而脈結澀者,當清痰泄熱,其火自降。

白話文:

或者有人說:古代的方子治療膈噎,總是提到寒症,這是為什麼呢?我認為:古人撰寫方子,必定是為了針對當時所患的疾病。他們認為證狀確實由於寒氣引起,因此使用這種方法能獲得效果,這並不是固定的治療方式。但是現在的人若患上這種疾病,通常是因為長時間的痰氣和醫藥影響,導致病情轉變,所以現今的病人大多並非純粹的寒症。

嚴格地來說,對於反胃的證狀,起初可能是由飲食不當、痰飲積聚,或是情緒過度使用,導致脾胃虛弱所引起。古代的方子沒有詳細分析病因,統一將它歸類為寒症,並使用香燥大熱的藥物來治療。這種藥物只能排除寒邪和積滯的氣息,對於飲食和痰積的問題,並不能消除七情所產生的火氣,反而可能使火氣更旺,脾胃的陰氣反而會被耗盡,因此藥物反而助長了病癥,病情變得更加嚴重。這些詳細的情況,丹溪先生已經有詳細的論述。

對於這種疾病的治療,如果出現咽喉閉塞、胸部脹滿的症狀,似乎屬於氣滯,但也有可能是服用消耗氣力的藥物過多,導致中氣運轉受阻,應該補充氣力並讓中氣自行運轉。如果有大便乾燥、排便困難的情況,似乎屬於血熱,但如果服用通便藥過多,導致血液耗盡,反而病情更加惡化,應該補充血液並保持血液的潤滑,讓情況自行改善。如果因為火氣上逆,食物無法進入,脈象洪大有力且頻繁,或者痰飲阻礙導致脈象結澀,應該清除痰液並排出熱毒,火氣自然會下降。

有因脾胃陽火亦衰,其脈沉細而微者,當以辛香之藥溫其氣,仍以益陰養胃為之主,非如局方之惟務燥烈也。若夫不守戒忌,厚味房勞之人,及年高無血者,皆不能療也。

白話文:

有因脾胃陽氣亦衰,其脈象沈細而微者,應以辛香之藥物溫煦其氣,並以滋補陰液、養護胃部為主要療法,而非僅依從傳統方劑專重燥烈之物。對於那些不遵守戒律禁忌、嗜好肥甘厚味和房事勞累的人,以及年紀大且血液不足的人,這些療法可能都無法奏效。

2. 和中利痰散氣之劑

金匱大半夏湯治胃反嘔吐者,千金云治反胃不受食,食入即吐。

半夏(二升) 人參(三兩) 白蜜(一升)

千金有白朮、生薑

上以水一斗二升,和蜜揚之二百四十遍,煮藥取一升半,溫服一升,後再服。

茯苓澤瀉湯治胃反吐而渴欲飲水者

茯苓(半斤) 澤瀉(四兩) 甘草 桂枝(各二兩) 白朮(三兩) 生薑(四兩)

白話文:

【金匱大半夏湯】此方用於治療胃反和嘔吐症狀。根據千金方的描述,這方子特別適合治療反胃且無法正常進食,進食後即會吐出的情況。

【半夏】(二升) 【人參】(三兩) 【白蜜】(一升)

千金方還提到,可以加入【白朮】和【生薑】作為輔助材料。

以上材料需用水一斗二升,與白蜜混合後攪拌二百四十次,然後烹煮得到一升半的藥液,溫熱後分兩次服用。

【茯苓澤瀉湯】此方用於治療胃反導致的嘔吐並伴有口渴想喝水的情況。

【茯苓】(半斤) 【澤瀉】(四兩) 【甘草】(各二兩) 【桂枝】(二兩) 【白朮】(三兩) 【生薑】(四兩)

上水一斗,煮取三升,內澤瀉,再煮取二升半,溫服八合,日三。外臺有小麥一升。

按以上二方兼出太陰嘔吐噦例藥也。

病機和中桔梗湯治上焦氣熱上衝,食已暴吐,脈浮而洪。

桔梗(一兩半) 半夏曲(二兩) 陳皮(去白) 枳實(炒) 白茯苓(各一兩) 白朮(一兩半) 厚朴(一兩薑製) 煮法如前。

上㕮咀,每服一兩,取清溫調木香散二錢,隔夜空服三服,之後氣漸下,吐漸止。然後去木香等末,每料中加芍藥二兩、黃耆一兩半,服之病愈。即已如大便燥硬,食不盡,下以大承氣湯去硝微下之,少利為度,再服前藥補之。

木香散方:檳榔、木香各等分為末。

按此太陰、陽明經藥也。

白話文:

取一斗水,煮沸後取三升,加入澤瀉,再煮沸後取二升半,溫熱服食,一天三次。另外,用小麥一升外敷。

以上兩種藥方都是治療太陰經嘔吐、呃逆的藥方。

病因是上焦氣熱上衝,飯後即嘔吐,脈象浮而洪大。

處方:桔梗一兩半,半夏曲二兩,陳皮去白,枳實炒,白茯苓一兩,白朮一兩半,厚朴一兩薑製,煮法如前。

將藥方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兩,用溫熱的清水調服木香散二錢,隔夜空腹服用三次,之後氣往下走,嘔吐慢慢停止。然後去除木香等藥粉,加入芍藥二兩、黃耆一兩半,服用後病症痊癒。如果大便乾硬,吃不下食物,就用大承氣湯去硝石,微量服用,稍微通便即可,之後再服用之前的藥方補益。

木香散方:檳榔、木香各等份研磨成粉末。

此藥方屬於太陰、陽明經的藥物。

3. 治風木之劑

病機青鎮丸治上焦吐頭髮痛有汗脈弦

柴胡(二兩) 黃芩(七錢半) 甘草(半兩) 青黛(二錢半) 人參(半錢)

上為細末薑汁浸蒸餅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生薑湯下食後服

按此少陽經藥也

金花丸治吐食而脈弦者由肝乘於脾而吐宜治風安脾

白話文:

這是一個治療上焦吐、頭髮痛、有汗、脈弦的方劑,叫做青鎮丸。

方劑組成:柴胡二兩、黃芩七錢半、甘草半兩、青黛二錢半、人參半錢。

製作方法: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細末,用薑汁浸泡蒸餅,製成如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五十丸,用生薑湯送服,飯後服用。

這個方劑屬於少陽經藥。

另一個治療吐食、脈弦的方劑叫做金花丸。這個方劑主要用於治療肝氣乘脾導致的嘔吐,以治風安脾為目的。

半夏(一兩) 檳榔(二錢) 雄黃(二錢半)

上細末如上法丸薑湯下從少至多漸次服之

按此厥陰例藥也青鎮丸治肝火之藥金花丸治風痰乘於脾胃之藥故總入風木之劑

白話文:

半夏一兩、檳榔二錢、雄黃二錢半,將藥材研磨成細末,用薑湯送服,從少到多逐漸增加服用量。此藥方針對厥陰,屬於青鎮丸治療肝火、金花丸治療風痰犯脾胃的藥方,因此整體上屬於風木類藥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