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機微義》~ 卷三十七 (1)
卷三十七 (1)
1. 散寒泄熱之劑
仲景附子瀉心湯,治心下痞而復惡寒汗出脈沉遲也。
大黃(二兩) 黃連 黃芩(各一兩) 附子(一枚,炮去皮,別煮)
上銼,以麻沸湯二升漬之,須臾絞去滓,內附子汁,分溫再服。
半夏瀉心湯,治汗下後,身寒痞滿而嘔食飲不下,脈微。
按之不痛,非柴胡證。
半夏(半升,洗) 黃芩 乾薑 人參(各三兩) 黃連(一兩) 大棗(十二枚) 甘草(二兩,炙)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煮取二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生薑瀉心湯,治汗下後,胃中不利,乾噫食臭,自利,腸鳴,脅下有水氣,而心下痞滿。
比半夏瀉心湯,加生薑(四兩) 減乾薑作(一兩)。
甘草瀉心湯,治下之後,腹中雷鳴,心下痞硬,再下之痞益甚,此非結熱,以胃中虛,客氣上逆也。
比半夏瀉心湯,無人參加,甘草作(四兩)。
按以上諸瀉心湯,元戎雲手少陰藥也,以其心下痞,故入陽明,例況服梔子、黃芩、黃連、黃柏、大黃,為上下通經之劑,安得不例陽明乎?
秘藏大消痞丸,治一切心下痞悶及積年久不愈者。
黃連(炒) 黃芩(各六錢) 薑黃 白朮(各一錢) 炙甘草 砂仁 乾生薑
神麯(炒各一錢) 人參(二錢) 枳實(炒五錢) 橘皮(二錢) 澤瀉(三錢) 厚朴(炒三錢) 豬苓(一錢半)半夏(四錢)
上同為細末,水浸蒸餅丸,桐子大,每五十丸至百丸,白湯下。
枳實消痞丸,治右關脈浮弦,心下虛痞,惡食,懶倦,開胃進食。
枳實 黃連(各五錢) 乾生薑(二錢) 半夏曲(三錢) 厚朴(炙四錢) 人參(三錢) 白朮(三錢) 炙甘草(二錢) 茯苓 大麥面(各二錢)
上同為細末,水浸蒸餅為丸,每三五十丸,溫水下。
按以上二方,並半夏瀉心湯加減法也,內有枳朮湯、四君子、五苓、平胃等利濕消痞補虛之藥也。
白話文:
[對於散除寒氣與清除熱邪的藥方]
仲景附子瀉心湯,用於治療胃部不適且伴有畏寒、出汗及脈搏緩慢的症狀。
藥方成分:大黃(40克)、黃連、黃芩(各30克)、附子(1顆,炮製去皮,另外煮熟)。
製作方法:將藥材切碎,用滾熱的水約400毫升浸泡,過一會兒後,絞去渣滓,加入附子汁液,分兩次溫服。
半夏瀉心湯,用於治療發汗或下藥後,感到寒冷、胃部脹滿且嘔吐、食慾不振的症狀,脈象微弱。
檢查時不會感到疼痛,這不是柴胡證。
藥方成分:半夏(約80克,洗淨)、黃芩、乾薑、人參(各約60克)、黃連(約30克)、大棗(12個)、甘草(約40克,烤過)。
製作方法:將所有藥材混合,用水約2公升煮沸,煮至剩約1.2公升,再去掉渣滓,再煮至剩約0.4公升,每次溫服約200毫升,一天三次。
生薑瀉心湯,用於治療發汗或下藥後,消化不良,打嗝帶有食物異味,自行排便,腸道響聲,肋下有水氣,且胃部脹滿的症狀。
相比半夏瀉心湯,增加生薑(約120克),減少乾薑至(約30克)。
甘草瀉心湯,用於治療下藥後,腹部鳴響,胃部硬且脹滿,再次下藥脹滿更嚴重,這不是因為有熱結,而是因為胃虛,外來氣體上逆。
相比半夏瀉心湯,去掉人參,增加甘草至(約120克)。
以上各種瀉心湯,都是用於手少陰經絡的藥物,因為胃部脹滿,所以影響到陽明經,例如服用梔子、黃芩、黃連、黃柏、大黃,這些是上下經絡通暢的藥方,當然也會影響到陽明經。
祕藏大消痞丸,用於治療各種胃部脹滿悶痛,以及多年未癒的症狀。
藥方成分:黃連(炒熟)、黃芩(各約18克)、薑黃、白朮(各約3克)、炙甘草、砂仁、乾生薑、神麯(炒熟,各約3克)、人參(約6克)、枳實(炒熟,約15克)、橘皮(約6克)、澤瀉(約9克)、厚朴(炒熟,約9克)、豬苓(約4.5克)、半夏(約12克)。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用水和蒸熟的麵糰搓成小丸,如桐子大小,每次服用50至100粒,用白開水吞服。
枳實消痞丸,用於治療右關脈搏浮動緊繃,胃部虛弱脹滿,食慾不佳,疲倦乏力,可開胃增進食慾。
藥方成分:枳實、黃連(各約15克)、乾生薑(約6克)、半夏曲(約9克)、厚朴(炙烤,約12克)、人參(約9克)、白朮(約9克)、炙甘草(約6克)、茯苓、大麥麩(各約6克)。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用水和蒸熟的麵糰搓成小丸,每次服用30至50粒,用溫水吞服。
以上兩個藥方,都是基於半夏瀉心湯增減而成,其中包含了枳朮湯、四君子湯、五苓散、平胃散等有利於濕氣排出、消除脹滿及補虛的藥物。
2. 溫中散飲之劑
寶鑑枳實理中丸治中脘痞滯氣不宣通積寒停飲食不化
人參 乾薑(炮) 白朮 枳實 甘草(炙各一兩)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雞子黃大,每服一丸,細嚼白湯下,或沸湯化服。活人有茯苓。
深師消飲丸治停飲心下痞
方見痰飲門
按以上二方並出陽明飲痞例。
白話文:
[溫中散飲的藥方]
寶鑑枳實理中丸用於治療胃部悶痛、氣機不暢,寒氣與水分積聚,導致食物難以消化的症狀。
配方成分包括:人參、炮製過的乾薑、白朮、枳實和炙甘草(各一兩)。
將這些材料磨成細粉,加入煉蜜製成丸藥,大小約為雞蛋黃。每次服用一丸,需細細咀嚼後以溫開水送服,或者可以將藥丸溶於沸水中服用。
另一個名為「深師消飲丸」的藥方,專門用來處理胸腔內積水所引起的胸部悶痛,但該藥方的詳細配比在痰飲類病症的章節中可找到。
以上兩個藥方均出自陽明經典的飲食積滯案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