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機微義》~ 卷一 (1)
卷一 (1)
1. 理氣之劑
活人桔梗枳殼湯治傷寒痞氣胸滿欲純
桔梗 枳殼(去穰炒各三兩)
上銼,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分作二服。
按此手太陰經藥也,出少陰枳殼例。活人云:「審知是痞,先用湯尤妙。綠枳桔行氣下膈,先用之無不驗也。」海藏云:「活人用此非治痞也。審知錯下必成痞,是氣將陷於胸中,故先用此便不至於痞也。若已成痞而用,則失之晚,胸中之氣反痞矣。先之一字,預早之意也。先用此若不應,後當以仲景痞藥治之。若執此治痞,其害深矣。」
宣明檳榔散治傷寒陰證下後成痞滿而不痛,按之軟虛
檳榔 枳殼(等分)
上為末,每服三錢,煎黃連湯調下。
寶鑑三脘痞氣丸治三焦痞滯,水飲停積,脅下虛滿
木香 白豆蔻 青皮(炒) 京三稜(炮各一兩) 檳榔(半兩) 半夏(湯洗七次)
大腹子 陳皮(各二兩) 砂仁 沉香(各半兩)
上為末,麵糊為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加至六十丸,食後陳皮湯下。
按此出太陰調氣例藥也。
秘藏木香消痞丸治因憂氣結中脘,腹皮厚微痛,心下痞滿,不思飲食
木香(半兩) 柴胡(四錢) 橘皮(三錢) 甘草(炙) 半夏(各一兩) 乾薑(半兩) 當歸尾(一錢) 紅花(半錢)
上為細末,水浸蒸餅丸服之。
白話文:
【理氣之劑】
【活人桔梗枳殼湯】用於治療因感冒引起的胸悶、腹部脹滿的症狀。
所需材料:桔梗、枳殼(去掉內瓤並炒過,各三兩)
製作方法:將以上材料切碎,加入兩杯水煎煮至剩一杯,濾掉渣滓,分兩次服用。
根據古籍記載,此方為手太陰肺經的專用藥方,源自少陰枳殼例。有人指出,若確定病症為痞氣,先使用此湯效果更佳。桔梗與炒枳殼能幫助氣血運行,消除腹部脹滿,效果顯著。另一種說法認為,此方並非用於治療痞氣,而是用於防止因誤診而導致的痞氣。如果在痞氣形成前使用,可避免其發生。一旦痞氣形成再使用,則可能錯失良機,使病情加重。"先"一字在此處意指預防,若使用此方後無效,後續可採用仲景的藥方治療。若執意用此方治療痞氣,可能會導致病情惡化。
【宣明檳榔散】用於治療感冒後的陰證,下痢後形成的痞滿,且按壓腹部感覺鬆軟。
所需材料:檳榔、炒枳殼(比例相同)
製作方法:將材料磨成粉,每次服用三錢,以黃連湯調和服用。
【寶鑑三脘痞氣丸】用於治療三焦痞滯,水飲停積,脅下虛滿。
所需材料:木香、白豆蔻、炒青皮、炮京三稜(各一兩)、檳榔(半兩)、半夏(湯洗七次)、大腹子、陳皮(各二兩)、砂仁、沉香(各半兩)
製作方法:將以上材料磨成粉末,以麵糊為丸,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三十丸,可逐漸增加到六十丸,飯後以陳皮湯送服。
根據古籍記載,此方出自太陰調氣例藥方。
【祕藏木香消痞丸】用於治療因憂鬱氣結於中脘,腹部皮膚變厚,輕微疼痛,心下痞滿,食慾不振。
所需材料:木香(半兩)、柴胡(四錢)、橘皮(三錢)、炙甘草、半夏(各一兩)、乾薑(半兩)、當歸尾(一錢)、紅花(半錢)
製作方法:將以上材料磨成細粉,用水浸泡蒸餅製成丸,服用時用水吞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