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彥純

《玉機微義》~ 卷八 (3)

回本書目錄

卷八 (3)

1. 氣分之劑

金匱射干麻黃湯治咳而上氣,喉中水雞聲

射干 細辛 紫菀 款冬花(各一錢半) 麻黃 生薑(各二錢) 半夏(二錢半) 五味子(一錢) 大棗(二個)

上㕮咀水煎作一服

按此足太陽例藥也

按以上諸方並足太陽解表例兼逐飲降痰下氣之法不同,況寒證亦有輕重,用者自宜取擇。

2. 治暑之劑

人參白虎湯治咳而身熱,脈虛發渴。

東垣清暑益氣湯治中暑身熱自汗咳而脈虛。

局方黃連香薷飲治暑熱乘肺咳而脈洪(方並見暑門)。

按暑嗽亦自病本不一,姑錄此三方,可見治例輕重亦殊。如消暑丸亦其法也(方見暑門)。

3. 治濕之劑

五苓散治咳而煩,脈緊而細

按此足太陽藥,解表之劑也

桑白皮(各二兩)

上為末,瓷器內盛,每日熱茶清點服

按以上二方,手太陰之的藥也。或曰咳之病本不同,何用藥往往必於肺?然咳者因聲名病也,故多本於肺經。云肺象金,堅勁扣之有聲,邪擊於肺故為咳也。且肺為腑臟之華蓋,主於氣,生皮毛,朝百脈,布化精氣者也。或一臟一脈不利,或九氣所動,或天之六氣所感,或水穀寒熱內因所動,則肺亦病矣。

故咳證雖曰病本不同,是以治例往往相類。但病有輕重,所兼之殊,方亦奇偶溫涼之異爾。

宣明知母茯苓湯治咳嗽不已,往來寒熱,自汗肺痿

甘草 茯苓(各一兩) 知母 五味子 人參 薄荷 半夏 柴胡 白朮 款冬花 桔梗麥門冬 黃芩(各半兩) 川芎(二錢) 阿膠(三錢)

上㕮咀,每一兩入姜煎

按此足少陽例藥也

4. 手足太陰之劑

東垣加減瀉白散治陰氣在下陽氣在上咳嗽嘔吐喘急

桑白皮(一兩) 地骨皮(七錢) 甘草 陳皮 青皮 五味子 人參(各五錢) 白茯苓(三錢)

上㕮咀每服半兩水煎入粳米二十粒

寶鑑加減瀉白散治咳而口乾煩熱胸膈不利氣喘促

白皮(一兩) 地骨皮 知母 陳皮 桔梗(各五錢) 青皮 細黃芩 甘草(炙各三錢)

上㕮咀每服五錢水煎食後溫服

按此一方手太陰氣分藥也寶鑑曰華陀云盛則為喘減則為枯活人云發喘者氣有餘也凡看文字須要會得本意盛而為喘者非肺氣盛也喘為氣有餘者亦非肺氣有餘也氣盛當認作氣衰有餘當認作不足肺氣果盛為有餘當清肅下行而不喘以其火入於肺衰與不足而為喘焉故言盛者非言肺氣盛也言肺中之火盛也言有餘者非言肺氣有餘也言肺中之火有餘也故瀉肺以苦寒之劑非瀉肺也瀉肺中之火實補肺也用者不可不知然以上一方略有加減不同故兩存之

局方款冬花散止嗽祛痰散風熱

知母 桑白皮 款冬花 麻黃 阿膠 貝母 杏仁 甘草 半夏

上㕮咀入姜煎

按此手太陰之藥出足太陽麻黃例兼發表也然治風與寒皆宜解表但亦有可下者如傷風有下證同況咳證多兼痰飲宜後滾痰小胃選用

金匱澤漆湯治咳而脈沉

柴胡內減柴胡加紫參白前(各五錢) 桂枝(三錢) 澤漆(三合另煮)

上九味㕮咀內澤漆汁中煮取溫服

按此出太陽解肌例然未至為肺痿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