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彥純
《玉機微義》~ 卷八 (1)
卷八 (1)
1. 卷十九
2. 虛損門
3. 脈法
脈經曰脈來耎者為虛;緩者為虛;微則為虛;弱為虛;濡為虛;弦為中虛;脈來細而微者血氣俱虛;脈小者血氣俱少。
內經曰脈虛氣虛尺虛是謂重虛,所謂氣虛者言無常也,尺虛者行步恇然,脈虛者不象陰也。如此者滑則生,澀則死。
要略曰脈芤為虛;脈沉小遲者脫氣。
白話文:
【脈法】
《脈經》提到,脈搏來得軟弱無力的,表示有虛證;脈搏緩慢的,也是虛證的表現;脈搏微弱的,顯示體內有虛;脈搏弱小的,同樣表示虛證;脈搏柔弱的,亦為虛證;脈搏呈弦狀的,表明中間有虛;如果脈搏既細又微,這就代表血氣都處於虛弱狀態;脈象過小,則顯示血氣兩者都較少。
《內經》指出,脈象虛弱、氣息虛弱、尺脈虛弱,這三種情況被稱作嚴重的虛證。所說的氣虛,是指病人的呼吸氣息無常;尺脈虛弱,病人在行走時會感到心慌;脈象虛弱,表示病人陰氣不足。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脈象滑順,還有康復的可能;如果脈象澀滯,則病情可能惡化,甚至導致死亡。
《要略》記載,脈象芤(空虛)是虛證的表現;脈象沉小且遲緩的,表示元氣已經脫離。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