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彥純

《玉機微義》~ 卷五 (3)

回本書目錄

卷五 (3)

1. 收斂之劑

嚴氏烏梅丸治熱留腸胃下痢純血臍腹㽲痛

烏梅肉(二兩) 當歸 枳殼(各一兩) 黃連(二兩)

上為細末醋糊丸桐子大,每服七十丸,食前米飲下。

元戎烏梅散治下痢津少大渴引飲不休

烏梅(焙乾半兩) 茯苓(一兩) 木爪(一兩) 一法加桂(三錢半)

上咀,每服五錢,生薑三片煎。

按:仲景烏梅丸治傷寒吐蛔,後人用治下痢,此皆酸收之義,出太陽桂苓例藥也。

白話文:

[收斂類藥物]

嚴氏烏梅丸用於治療腸胃熱毒滯留導致的下痢,其特徵是純血便且肚臍周圍有劇烈疼痛。

所需材料及其份量如下:烏梅肉二兩、當歸一兩、枳殼一兩、黃連二兩。

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加入醋糊製成桐子大小的丸狀。每次服用七十粒,飯前以米湯送服。

元戎烏梅散用於治療下痢,其特徵是體內津液減少、口渴且不斷喝水。

所需材料及其份量如下:烏梅半兩(需先烘乾)、茯苓一兩、木爪一兩。另有一種配方會額外加入桂三錢半。

以上藥材切碎,每次服用五錢,與三片生薑一同煎煮。

根據記載,張仲景的烏梅丸原本用於治療傷寒引起的嘔吐和蟲疾,後人則用它來治療下痢,這都是利用了酸性成分具有收斂作用的原理,這與太陽經的桂苓類藥物有相似之處。

2. 血劑

局方胃風湯治風冷乘虛入客腸胃水穀不化泄瀉注下及腸胃濕毒如下豆汁或下瘀血日夜無度。

人參 白茯苓 芎藭 桂 當歸 白芍 白朮(各等分)

上粗散每服二錢入粟米數粒同煎食前服。

按此方名為治風而實非治風乃補血和血益胃氣之藥下血痢而挾虛者實可倚仗出太陽桂苓例藥也。

良方加味四物湯治血痢

四物加阿膠艾葉

保命集一方四物內加槐花黃連御米殼等分

按此補血溫血之藥出厥陰例藥也。

宣明白朮湯治孕婦痢膿血

白朮 黃芩 當歸(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三二錢水煎食前服。

白話文:

【血劑】

局方胃風湯用於治療因風寒乘虛侵入腸胃,導致水穀不能正常消化,產生泄瀉、下痢,甚至像豆汁般或者混有瘀血,日夜無節制地排泄的情況。

所需藥材有人參、白茯苓、芎藭、桂枝、當歸、白芍、白朮,這些藥材需等量使用。

以上藥材磨成粗粉,每次服用兩錢,加入幾粒粟米一同煎煮,飯前服用。

實際上,這個方子雖名為治風,但並非真正治風,而是補血、和血、益胃氣的藥物,對於下痢且伴有虛弱的人來說,實在是非常有用的,出自太陽桂苓例藥。

良方加味四物湯用於治療血痢,是在四物湯的基礎上加上阿膠和艾葉。

保命集的一個方子則是在四物湯中再加入槐花、黃連和御米殼,這些藥材也是等量使用,這個方子出自厥陰例藥。

宣明白朮湯用於治療孕婦的痢膿血,所需藥材有白朮、黃芩、當歸,這些藥材需等量使用。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到三錢,用水煎煮,飯前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