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彥純

《玉機微義》~ 卷九 (5)

回本書目錄

卷九 (5)

1. 發表之劑

易簡參蘇飲治感冒發熱頭痛,或因痰飲凝積為熱狀似傷寒者

前胡 人參 紫蘇 乾葛 半夏 茯苓(各三分) 枳殼 陳皮 甘草 桔梗 木香(各半錢)

上㕮咀生薑五片水煎服

人參敗毒散(方見咳門)

按此二方足少陽柴胡例藥

參蘇飲解見痰飲門

局方柴胡升麻湯治發熱頭痛惡風體疼鼻寒咽乾痰盛方見傷風門

按此足少陽陽明手太陰藥也

葛根解肌湯治發熱惡寒頭痛項強傷寒溫病

葛根(四錢) 桂(一錢) 黃芩 甘草 白芍(各二錢) 麻黃(三錢)

上㕮咀入薑棗煎

按此足太陽陽明太陰藥也

知母葛根湯治身熱頭痛風溫溫毒證

知母(一錢半) 葛根(四錢) 石膏(三錢) 甘草 木香 升麻 黃芩 南星 人參 防風 杏仁 川芎 羌活(各一錢) 葳蕤(二錢半) 麻黃(二錢)

上㕮咀作二服入姜煎

按此足太陽陽明手太陰藥也以上三方並足太陽例

河間六神通解散治發熱頭痛發渴身疼脈洪無汗

麻黃(二錢) 甘草(三錢) 石膏 滑石 黃芩(各四錢) 蒼朮(八錢)

上㕮咀入薑蔥煎

按此足三陽手足太陰藥也出太陽例

易老九味羌活湯治發熱惡寒無汗或自汗頭痛項強或傷風見寒脈傷寒見風脈並宜服之

羌活 防風 蒼朮(各一錢半) 川芎 白芷 生地黃 黃芩 甘草 細辛(一錢)

上㕮咀水煎

按此足太陽陽明三陰藥也

易老云經曰有汗不得服麻黃無汗不得服桂枝若瘥失則其變不可勝言故立此法使不犯三陽禁忌為解利神方非獨活雜病藥也

謹按仲景論傷寒發表藥分六經及解肌可刺諸法蓋恐藥致誤變逆慎之至也今集以上諸方皆傷寒表藥之變法宜詳審脈證而擇用之然易老九味河間通解意雖不同務在藥證相對名實相符方可行之否則犯禁致逆及失其立法之意也是以許文正公曰近世論醫有主河間劉氏者有主易老張氏者張氏用藥依准四時陰陽升降而增損之正內經四氣調神之義醫而不知此妄行也劉氏用藥務在推陳致新不使少有怫鬱正造化新新不停之義醫而不知此無術也然而主張氏者或未盡張氏之妙則瞑眩之劑終莫敢投至失幾後時而不救者多矣主劉氏者或未悉劉氏之蘊則劫效目前陰損正氣遺禍於後日者多矣能用二家之長而無二家之弊則治庶幾乎於此二方製法可見大抵學者當於經論中求之知其所主不可偏執於一家已

2. 攻裡之劑

宣明三乙承氣湯治臟腑積熱痞滿燥實堅脹

甘草 枳實 厚朴 大黃 芒硝

上㕮咀入姜煎

按此足陽明例藥也發明曰漢張仲景作傷寒論為邪自外入傳於胃者謂之入腑腑之為言聚也胃為水穀之海榮衛之源水穀會聚變化而為榮衛邪氣入胃則胃中之氣菀滯糟粕秘結而為實實則瀉之人所共知如緩急輕重之劑則臨時消息焉不惡寒反惡熱發渴譫語腹滿而喘手足濈然汗出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如邪氣未深恐有燥屎少服小承氣湯試之腹中轉失氣者有燥屎也乃可攻之不轉失氣者初硬後溏尚未可攻攻之則腹滿不能食若腹滿不通與小承氣湯微和胃氣勿令大泄如發汗後不惡寒但熱者胃實也當和胃氣調胃承氣湯主之成無己云大熱結實者與大承氣湯小熱微結者與小承氣湯以熱不太甚故於大承氣湯中去芒硝又以結不至堅故減厚朴枳實也如不至大堅滿邪熱甚而須攻下者亦未可投大承氣湯必以輕緩之劑攻之於大承氣湯減厚朴枳實加甘草乃輕緩之劑以調胃也設若大承氣反用調胃治之則邪氣不服小承氣證反用大承氣下之則過傷正氣而腹滿不能食故有勿大泄之戒此仲景所以分治之未嘗越聖人制度後之醫者以此三藥合而為一且云通治三藥之證及無問傷寒雜證內外一切所傷若依此說與仲景之方甚相違背及失軒岐緩急之旨由是紅紫眩亂迷惑世人一唱百和使病者暗受其弊將何訴哉倘有仁心審是者當於內經仲景方中求之貴使藥證相對以聖賢之心為心則方之真偽自可得而知矣

當歸承氣湯 治燥熱裡熱火鬱為病或皮膚枯燥或咽乾鼻乾或便溺結悶通宜用此

當歸 大黃(各四錢) 甘草 芒硝(各三錢)

上㕮咀入姜煎

按此足太陰厥陰陽明藥也凡血證下藥詳見仲景抵當諸湯例茲不備錄但此與前方可見有氣血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