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機微義》~ 卷三十四 (1)
卷三十四 (1)
1. 治風寒之劑
仲景麻黃湯治太陽傷寒頭痛無汗
桂枝湯治太陽傷風頭痛有汗
二方並見傷寒門
局方如聖餅子治風寒伏留陽經氣厥痰飲頭痛
防風 天麻(各半兩) 南星 乾薑 川芎 甘草(炙各一兩) 半夏(半兩) 川烏(去皮一兩)
上細末蒸餅糊丸捻作餅子,每五餅同荊芥穗細嚼茶清下。
按此足三陽經藥也
秘藏羌活附子湯治冬月大寒犯腦令人腦痛齒亦痛,名曰腦風。
麻黃(不去節) 黑附子 防風 白芷 白殭蠶 黃柏(各二分) 羌活 蒼朮(各半錢) 升麻(二分) 黃耆(一分) 甘草(二分) 佛耳草(三分,無寒嗽去之)
上㕮咀水煎服。
按此手足太陽陽明太陰經藥也
寶鑑川芎神功散治風熱上攻偏正頭痛
川芎 川烏 白芷 南星 麻黃(各半兩) 甘草(一分)
上為末,每服三錢,姜水煎服。
按此手足少陽厥陰手陽明太陰經藥也
三因芎辛湯治傷風寒生冷及氣虛痰厥頭疼如破,兼眩暈嘔吐
附子(去皮臍生用) 烏頭(生) 天南星 乾薑 甘草(炙) 川芎 細辛(各等分)
上銼散,每四錢,姜五片,茶芽少許,煎服。
按此足少陽經藥也
嚴氏小芎辛湯治風寒在腦或感邪濕頭重頭疼眩暈嘔吐
川芎(一兩) 細辛 白朮 甘草(炙各半錢)
上㕮咀,每四錢,生薑五片,茶芽少許,煎服。
局方加減三五七散治風寒入腦陽虛頭痛
山茱萸(去核三斤) 細辛(一斤半) 乾薑(炮三斤) 防風(四斤) 附子(三十五隻,炮去皮臍) 茯苓(去皮三斤)
上為末,每二錢,溫酒調下。
按以上二方亦足少陰經藥也
白話文:
[治療風寒的藥方]
仲景麻黃湯用於治療太陽經受寒引起的頭痛且無汗。
桂枝湯則用於治療太陽經受風引起的頭痛且有汗。
這兩種藥方都能在傷寒門找到相關介紹。
如聖餅子,局方的一種藥方,能治療風寒滯留在陽經,導致的氣厥、痰飲以及頭痛。主要成分有防風、天麻、南星、乾薑、川芎、甘草、半夏和川烏。將這些材料磨成細末,加入蒸餅糊製成餅狀藥丸。每次服用五餅,細嚼後配以茶清吞服。
這種藥物適用於足三陽經的治療。
羌活附子湯,祕藏的一種藥方,專門用於冬季極寒天氣下,風寒侵襲腦部導致的頭痛和牙痛,被稱為腦風。主要成分有麻黃、黑附子、防風、白芷、白僵蠶、黃柏、羌活、蒼朮、升麻、黃耆和甘草。將這些材料切碎後用水煎煮服用。
這種藥物適用於手足太陽、陽明、太陰經的治療。
川芎神功散,寶鑑的一種藥方,用於治療風熱上攻導致的偏頭痛或正頭痛。主要成分有川芎、川烏、白芷、南星、麻黃和甘草。將這些材料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配以薑水煎煮服用。
這種藥物適用於手足少陽、厥陰、手陽明、太陰經的治療。
芎辛湯,三因的一種藥方,用於治療風寒或氣虛痰厥導致的頭痛,伴有眩暈和嘔吐。主要成分有附子、烏頭、天南星、乾薑、甘草、川芎和細辛。將這些材料混合後,每次服用四錢,配以薑片和茶芽煎煮服用。
這種藥物適用於足少陽經的治療。
小芎辛湯,嚴氏的一種藥方,用於治療風寒在腦部或感受濕邪導致的頭重、頭痛、眩暈和嘔吐。主要成分有川芎、細辛、白朮和甘草。將這些材料切碎後,每次服用四錢,配以薑片和茶芽煎煮服用。
加減三五七散,局方的一種藥方,用於治療風寒入侵腦部,陽虛導致的頭痛。主要成分有山茱萸、細辛、乾薑、防風、附子和茯苓。將這些材料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配以溫酒調服。
以上兩種藥方同樣適用於足少陰經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