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機微義》~ 卷四十五 (3)
卷四十五 (3)
1. 溫中之劑
金匱小半夏湯治黃疸,小便色不異,欲利,腹滿而喘
半夏(湯泡七次)
上㕮咀,每服三五錢,水煎入姜十片
韓氏茵陳橘皮湯治身黃,脈沉細數,熱而手足寒,喘嘔煩躁,不渴者
茵陳 橘皮 生薑(各一兩) 白朮(一分) 半夏 茯苓(各半兩)
上為末,水四升,煮取二升,放溫,分作四服
按此並足陽明太陰藥也
白話文:
金匱中的小半夏湯用來治療黃疸,小便顏色正常,想拉肚子,腹部脹滿且喘不過氣。半夏用湯水泡七次後,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三到五錢,水煎加薑片十片。
韓氏的茵陳橘皮湯用來治療全身發黃,脈象沉細而數,身體發熱但手腳冰冷,喘息嘔吐煩躁不安,不渴。茵陳、橘皮、生薑各一兩,白朮一分,半夏、茯苓各半兩。將藥材研磨成粉,用四升水煮成二升,放溫後分為四次服用。
這兩種藥方都屬於足陽明和太陰經的藥物。
小茵陳湯治發黃,脈沉細遲,四肢及遍身冷
附子(一個八片) 甘草(炙一兩) 茵陳(二兩)
上為粗末,用水二升,煮一升,溫作三服
茵陳四逆湯治發黃,脈沉細遲,肢體逆冷,腰以上自汗
甘草(炙一兩) 乾薑(炮一兩半) 附子(一個作八片) 茵陳(二兩)
上為粗末,分作四帖,水煎服
茵陳附子湯治服四逆湯身冷汗不止者
白話文:
小茵陳湯用於治療發黃、脈象沉細遲、四肢及全身冰冷的症状。藥方包括附子(八片)、甘草(炙一兩)、茵陳(二兩),將藥材研成粗末,用水煮至原液的一半,分三次溫服。
茵陳四逆湯用於治療發黃、脈象沉細遲、肢體逆冷、腰部以上自汗的症状。藥方包括甘草(炙一兩)、乾薑(炮一兩半)、附子(一個作八片)、茵陳(二兩),將藥材研成粗末,分作四帖,水煎服。
茵陳附子湯用於治療服用四逆湯後仍出現身體冰冷、汗出不止的症状。
附子(二個各作八片) 乾薑(炮二兩半) 茵陳(一兩半)
上為粗末,水煎分作三服
按以上並少陰經藥也
茵陳茱萸湯治服茵陳附子湯證未退及脈伏者
吳茱萸(一兩) 當歸(三分) 附子(二個作八片) 木通(一兩) 乾薑(炮) 茵陳(各一兩半)
上為粗末,分作二服,水煎
按此足少陰厥陰藥也
白話文:
附子切成八片,取兩份,乾薑炮製後取二兩半,茵陳取一兩半,以上藥物研成粗末,用水煎煮,分三次服用。
這方藥屬於少陰經藥物。
茵陳茱萸湯適用於服用了茵陳附子湯後症狀未退,脈象伏沉的患者。
吳茱萸一兩,當歸三分,附子切成八片,取兩份,木通一兩,乾薑炮製後,茵陳各取一兩半,以上藥物研成粗末,分兩次服用,用水煎煮。
此方屬於足少陰厥陰藥物。
2. 吐下之劑
三因苦參散治濕熱內甚,小便赤澀,大便時秘,食飲不妨,服諸藥不除,因為久黃。
苦參 黃連 瓜蒂 黃柏 大黃(各一分) 葶藶(半兩)
上為末,每服一大錢,飲調下,當吐利,隨時消息,加減與之服。
按此出太陽陽明例藥也。
白話文:
三因苦參散專治濕熱內盛,小便灼熱澀痛,大便秘結,食慾正常,服用其他藥物都無法根治,導致長期發黃的症狀。配方包括苦參、黃連、瓜蒂、黃柏、大黃各一份,葶藶半兩。將藥物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大錢,用溫水送服,可引發嘔吐和腹瀉,隨症狀變化調整藥量。此方屬於太陽陽明經的治療藥物。
3. 調理之劑
當歸白朮湯治酒疸發黃結飲癖在心胸間堅滿骨肉沉重逆害飲食小便赤黃,此因內虛飲食生冷脾胃痰結所致,其脈弦澀。
白朮 茯苓(各三兩) 當歸 黃芩 茵陳(各一兩) 前胡 枳實(炒) 甘草(炙) 杏仁(炒各二兩) 半夏(一兩半)
上㕮咀,每服四五錢,入姜煎。
白話文:
當歸白朮湯適用於患有酒疸,皮膚發黃,胸腹間有積聚物,導致骨肉沉重、反胃、飲食不思、小便呈黃色等症狀,這些症狀主要是因身體虛弱、飲食生冷、脾胃虛寒、痰濕凝結所造成,脈象呈現弦澀。
方劑包含白朮、茯苓各三兩,當歸、黃芩、茵陳各一兩,前胡、枳實(炒)各二兩,甘草(炙)、杏仁(炒)各二兩,半夏一兩半。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取四五錢,加入生薑煎服。
小建中湯
養榮湯治五疸腳弱心忪口淡耳鳴微寒發熱氣急小便白濁,當作虛勞治之。
方並見虛損門
白話文:
小建中湯: 小建中湯是一種藥方,用於治療脾胃虛弱、腹瀉、胃痛、疲倦無力等症狀。主要成分包括桂枝、芍藥、甘草、大棗和炙姜等。此方適用於調理身體,增強體質,改善消化功能。
養榮湯: 養榮湯是一種專門用於治療五疸(黃疸)、腳軟乏力、心神不寧、口淡無味、耳鳴、微寒發熱、呼吸急促、小便混濁等症狀的藥方。主要成分有熟地、山茱萸、枸杞子、當歸、白芍、炙甘草、茯苓、澤瀉、桂枝、白芍、炙幹姜等。這種藥方常被用於治療虛勞病,對調節體內各系統功能、增強免疫力有一定效果。
4. 消食之劑
三因紅丸子治谷疸發黃
方見霍亂門用生薑甘草湯下
寶鑑棗礬丸治食勞目黃身黃者
皂礬(不以多少,沙鍋內木炭燒通紅赤,用米醋內點之)
上為末,棗肉丸,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食後用生薑湯下
取黃水法
瓜蒂散
瓜蒂(二錢) 母丁香(一錢) 黍米(四十九個) 赤小豆(半錢)
白話文:
治療因飲食不當導致的黃疸,可用三因紅丸子。方子出自霍亂門,服用前需先喝生薑甘草湯。寶鑑記載,棗礬丸用於治療因飲食勞損導致的目黃和身黃。取皂礬適量,用木炭燒至通紅,再用米醋浸泡。將皂礬研磨成粉末,製成棗肉丸,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二十至三十丸,飯後用生薑湯送服。另外,可以用瓜蒂散來引出黃水,其組成包括瓜蒂二錢、母丁香一錢、黍米四十九個和赤小豆半錢。
上為極細末,每夜於鼻內㗜之,取下黃水,內服涼劑
三因如神散治酒毒不散發黃,久久浸漬,流入清氣道中,宜此內鼻中取黃水
苦瓠子(去皮) 苦葫蘆子(去皮三七個) 黃黍米(三百粒) 安息香(二皂子大)
上為末,以一字搐入鼻中,滴出黃水一升,忌勿吹,吹或過多,即以黍穰燒灰麝香末各少許吹鼻內立止
白話文:
上為極細末,每夜於鼻內吸入,取出黃色液體,內服涼藥。
三因如神散用於治療因飲酒過量導致的肝毒未能排出,長期積聚,滲入清氣道中,適合此法通鼻,吸取黃色液體。
苦瓠子(去皮)、苦葫蘆子(去皮,共三十七個)、黃黍米(三百粒)、安息香(等於兩個皁子大小)。
以上材料研磨為粉末,取一字份量插入鼻中,滴出黃色液體一升,請避免用力過度吹鼻子,若吹力過大,可用黃黍的穀糠燒成灰末,與少量麝香混合後吹入鼻孔,立刻可以止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