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機微義》~ 卷十七 (1)
卷十七 (1)
1. 通利之劑
拔萃犀角地黃湯,治熱鬱血結上焦,寸脈芤。
犀角、生地黃(二兩)、黃芩(一兩半)、黃連(一兩)、大黃(半兩)。
上㕮咀,每兩水煎,食後服之。
桃仁承氣湯,治血結胸中心,下手不可近,為中焦蓄血,無寒熱,胸滿嗽水,不欲咽,喜妄昏迷,其人如狂。
桃仁(半兩)、大黃(一兩)、甘草(二錢半)、桂、芒硝(各三錢)。
上㕮咀,每兩入姜煎服。
抵當湯,治下部蓄血,即臍下手不可近,或其人發狂,少腹滿硬,小便自利,大便反黑,如狂者在中,發狂者在下也。
大黃、水蛭(炒各半兩)、虻蟲(三錢去翅足)、桃仁(三錢)。
上制,每五錢水煎服,如作丸,煉蜜和。
當歸導滯湯,治跌搏墜擊損傷,血滯於中。
大黃、當歸(等分)。
上㕮咀,每一兩或半兩水煎服。
按以上血滯證諸方也,蓋蓄血有上中下之分,故藥亦隨而輕重之也。至血熱血積陰虛等證,例見各門,茲不詳錄。
白話文:
[通利之劑]
【拔萃犀角地黃湯】:用於治療因熱邪鬱結導致血液凝結在身體上部(上焦),寸脈呈現芤象(空虛)。成分包括犀角、生地黃(二兩)、黃芩(一兩半)、黃連(一兩)、大黃(半兩)。將這些藥材切碎,每次取兩錢用水煎煮,飯後服用。
【桃仁承氣湯】:適用於胸中血結,胸口處不能觸碰,這是中焦部位有血液積聚,患者沒有寒熱感,但胸脹且常吐水,不想吞嚥,精神恍惚,行為似瘋狂。成分包括桃仁(半兩)、大黃(一兩)、甘草(二錢半)、桂枝、芒硝(各三錢)。將藥材切碎,每次加入薑片一起煎煮服用。
【抵當湯】:針對下腹部血液積聚,即肚臍下方不能觸碰,或患者表現出狂躁,小腹滿硬,小便正常,大便呈黑色,這是因為血液積聚在中焦和下焦所致。成分包括大黃、炒水蛭(各半兩)、虻蟲(三錢,去翅足)、桃仁(三錢)。將藥材處理好,每次取五錢用水煎煮服用,也可做成丸狀,以蜂蜜煉製。
【當歸導滯湯】:適用於跌打損傷導致的內出血,血液滯留在體內。成分包括大黃、當歸(等量)。將藥材切碎,每次取一兩或半兩用水煎煮服用。
總括以上,這些方子都是用來治療血液滯留的症狀。血液積聚可分為上、中、下三個部位,因此治療的藥物也會根據部位的不同而有所調整。至於血液過熱、血液淤積、陰虛等其他相關病症的治療方法,詳情請參閱其他專門章節,這裡就不詳細列出了。
2. 解鬱之劑
丹溪越鞠丸治血鬱
桃仁、香附子、紅花、撫芎、青黛(等分)
上為末糊丸,每四五十丸,食前服。
白話文:
【解除憂鬱的藥方】
丹溪越鞠丸用於治療因血液循環不暢導致的鬱悶。
其成分包含:桃仁、香附子、紅花、川芎、青黛(這些成分使用量相同)
將以上成分研磨成粉後製成藥丸,每次服用約四五十顆,應在飯前服用。